第14章 廣阿會師 (1)

旭日穿破雲層,自東方地平線升起。初醒的陽光,慵懶地撫摸着廣阿城,似乎無心,又彷彿多情。廣阿城外,馬嘶人呼,集結佈陣。廣阿城中,城樓之上,則是嚴陣以待,刀劍在手,弓箭在弦,心在嗓子眼。

對峙之間,城外佈陣完畢,一騎越衆而出,向城門疾馳而來。城樓之上,諸將正要放箭,劉秀伸手止住,不忙。來騎行至城前十丈,面孔已然清晰可辨,竟是在薊城失散的耿弇!

雖是熟人前來,諸將卻並不敢放鬆警惕,依然將箭對準耿弇。這世道,熟人絕不等於好人。耿弇爲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其身後大軍,必爲上谷、漁陽二郡兵馬。傳聞上谷、漁陽二郡早已歸降王郎。耿弇之來,爲王郎乎?爲劉秀乎?

耿弇勒馬,望城樓而問:“大司馬劉公可在城中?”

劉秀按劍而前,笑道:“劉秀在此。小兒來何晚矣?”

耿弇一見劉秀,滾鞍下馬,拜於城下,道:“耿弇領上谷、漁陽二郡兵馬,前來相助明公。”

劉秀大喜,下令大開城門,迎接二郡兵馬。諸將苦勸道:“耿弇來意未明,敵友難辨。匆忙放大軍入城,若有不測,悔之晚矣。不如單令耿弇一人入城,先探其虛實。”劉秀於是問耿弇道:“卿誠爲我而來,可敢孤身入城見我?”耿弇伏首道:“諾。”劉秀開城延入耿弇,耿弇爲劉秀具道發兵原委。

當初劉秀薊城逃亡,混亂之中,耿弇與衆人失散。等耿弇混出城門,追出數裡,仍不見劉秀蹤跡,自思再追無益,不如北還上谷,發上谷精兵,再尋劉秀不遲。於是北歸昌平,向其父耿況請兵,以助劉秀。

此時,耿況已接到王郎的招降書。究竟是投靠劉秀還是歸降王郎,耿況不能自決,只得集衆會議。功曹寇恂道:“邯鄲拔起,難可信向。昔王莽時,所懼獨有劉伯升耳。今聞大司馬劉秀,乃劉伯升之弟,昆陽一戰,威震天下,兼以尊賢下士,士多歸之,可攀附也。”

寇恂的意思,可以用股票來解釋。王郎是新股上市,漲勢固然兇猛,但主要是概念炒作(王郎冒稱成帝之子劉子輿),並沒有過硬的業績支撐,究竟能有多大作爲,不好說。至於劉秀這隻股票,看似一路跌停,甚至有被強迫退市的可能,然而在劉秀背後,卻有更始朝廷這個大莊家的強力支撐。更始朝廷不可能坐視河北分公司關張大吉,必然會出手救市。劉秀乃劉縯之弟,又有昆陽大捷的戰績,部下也皆一時豪傑,止跌反彈指日可期。兩相比較,無疑劉秀的升值空間更大,更具投資價值。

道理是對的,然而一旦投靠劉秀,也就意味着要與王郎爲敵。耿況問寇恂道:“邯鄲氣焰正盛,力不能獨拒,奈何?”寇恂答道:“今上谷完實,控弦萬騎,舉大郡之資,可以詳擇去就。恂請東約漁陽,齊心合衆,邯鄲不足慮也。”耿況稱善,於是遣寇恂前往漁陽,結謀彭寵。

再說漁陽這邊,也在同時接到了王郎的勸降書。漁陽官屬之中,投降派佔大多數,紛紛勸太守彭寵歸降王郎,彭寵卻遲遲不肯表態:你們只知道王郎不好惹,卻不知道劉秀更不好惹!

彭寵當初在王邑帳下任大司空士,跟隨王邑參與昆陽之戰,親身領教過劉秀的厲害,至今思來,依然心有餘悸。

安樂令吳漢素聞劉秀威名,獨欲歸心,進諫彭寵道:“漁陽、上谷突騎,天下所聞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銳,附劉公擊邯鄲,此一時之功也。”彭寵嘆道:“君之所言,亦我心中所想。然官屬皆欲歸附王郎,爲之奈何?”

彭寵雖貴爲漁陽太守,但畢竟上任才半年有餘,在漁陽郡根基未穩,想讓他不顧官屬反對,力排衆議,勢有所不能。吳漢與彭寵乃是鄉黨,同爲韓鴻所封,又是同日就任,自然深知彭寵苦衷,只得怏怏辭出,正好路遇一落魄儒生,一看就是從外地流落至此。吳漢出身貧寒,無力求學,卻頗爲敬重讀書人,當即召儒生同飲,又問其一路見聞。儒生酒後放言,泥沙俱下,滔滔不絕,但在吳漢耳中,卻能沙中汰金,歸納出最爲重要的兩點:一、劉秀所過之處,秋毫無犯,郡縣歸心;二、邯鄲稱帝的王郎,其實只是一個擺攤算命的騙子,並非所謂的成帝之子劉子輿。

吳漢大喜,計上心來,迅即僞造劉秀書信一封,命儒生冒充劉秀使者,持書詣見彭寵,具以所聞說之。彭寵聽完儒生所言,投靠劉秀之心越發堅定,衆官屬也是聽得將信將疑,態度開始搖擺不定。

適逢寇恂受耿況之命,前來漁陽遊說,欲共助劉秀,同抗王郎。有了上谷之強援,彭寵信心大增,衆官屬也無話可說,於是二郡結盟,最終議定,以步騎六千,南下輔佐劉秀。漁陽出步騎三千人,以吳漢爲長史,與護軍蓋延、狐奴令王樑一同統領。上谷也出突騎兩千匹,步兵千人,由長史景丹、功曹寇恂及耿弇統領。

二郡合兵,一路南行,所過摧枯拉朽,擊斬王郎大將、九卿,及校尉以下四百餘人,得印綬一百二十五枚、使節兩根,斬首三萬級,定涿郡、中山、鉅鹿、清河、河間等二十二縣。將至廣阿,聽聞城中車騎甚衆,一問,正是劉秀駐軍所在,諸將大喜,於是連夜兼程,前來投奔。

劉秀聽罷耿弇發兵情狀,大喜過望,悉召景丹、吳漢諸將入城,慰勞有加,道:“當與漁陽、上谷士大夫共此功名!”封景丹、寇恂、耿弇、蓋延、吳漢、王樑皆爲偏將軍,各領其兵如故;加拜耿況、彭寵爲大將軍;封耿況、彭寵、景丹等人皆爲列侯。

劉秀與耿弇廣阿城會師之後,東漢中興功臣——雲臺二十八將幾近聚齊,遍插茱萸,僅少三人而已。在此,不妨將雲臺二十八將名單按派系出身開列如下,括弧內數字則爲其人功臣排名高低。

劉秀的老部下,嫡系:鄧禹(1),馮異(7),朱祐(8),祭遵(9),銚期(12),臧宮(14),王霸(23)。

信都、和戎二郡:任光(24),李忠(25),萬修(26),邳彤(27)。

漁陽、上谷二郡:吳漢(2),耿弇(4),寇恂(5),景丹(10),蓋延(11),王樑(18)。

雜牌無派系者:賈復(3),耿純(13),馬成(17),陳俊(19),杜茂(20),傅俊(21),堅鐔(22),劉植(28)。

廣阿之時尚未投奔者:岑彭(6),馬武(15),劉隆(16)。

且說劉秀大饗士卒,自廣阿殺奔鉅鹿。離鉅鹿城尚有二十餘里,斥候回報,鉅鹿城已被漢軍包圍。劉秀一愣,這河北境內,除了我之外,哪裡還有漢軍?再問,居然是朝廷派來的援兵,由尚書令謝躬統領。

劉秀大喜,領兵與謝躬相見,寒暄之後,便問戰況如何。謝躬紅着臉,不肯正面回答,只是嘟囔着:“攻城什麼的,最討厭了。”

謝躬出身於綠林軍,一直被綠林軍各大首領壓着,出不了頭,此次率大軍前來河北,總算是有了獨當一面的機會,自然倍加珍惜,滿心盼着立下赫赫戰功,從而也和各大首領一樣,封王封侯。謝躬兵臨鉅鹿城下,上來就是一通猛攻,企圖將這座河北重鎮一舉拿下。

然而,城中守將王饒也非善茬,從容指揮,率衆死守,謝躬部下多有傷亡。次日謝躬再戰,傷亡越發慘重。連遭兩次痛擊,漢軍已是疲憊不堪,士氣低落,謝躬不敢再攻,只是圍着鉅鹿城,每天望而興嘆。

此時的劉秀,自恃兵多將廣,有意炫耀一番,讓謝躬撤下部隊,看我如何攻城!果然,主帥不一樣,士卒也不一樣。劉秀的部下,都經過戰火洗禮,作戰遠比謝躬部下來得勇猛,攻城格外慘烈。饒是如此,戰至日暮,城上城下,枕屍狼藉,鉅鹿城仍是巋然不動。

第1章 出洛陽記第17章 高臥第36章 吶喊 (1)第25章 定都洛陽第24章 天子之降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25章 定都洛陽第52章 又見刺客 (2)第52章 又見刺客 (2)第3章 鄴城獻策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38章 人性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16章 最後一關第29章 關中主帥 (1)第52章 又見刺客 (2)第7章 窮途末路第25章 定都洛陽第53章 屠夫 (1)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10章 破竹之旅第47章 公孫述其人 (1)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23章 天問第38章 人性第34章 燕王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4章 前朝秘辛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23章 天問第10章 破竹之旅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6章 年終盤點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20章 舊帝未死第6章 年終盤點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17章 高臥第9章 一言興邦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23章 天問第16章 最後一關第10章 破竹之旅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25章 定都洛陽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53章 屠夫 (1)第22章 因禍得福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11章 閃婚 (1)第49章 擇帥 (1)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49章 擇帥 (1)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36章 吶喊 (1)第37章 吶喊 (2)第24章 天子之降第37章 吶喊 (2)第3章 鄴城獻策第38章 人性第10章 破竹之旅第20章 舊帝未死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25章 定都洛陽第22章 因禍得福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1章 出洛陽記第11章 閃婚 (1)第11章 閃婚 (1)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35章 兵戈還鄉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25章 定都洛陽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47章 公孫述其人 (1)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40章 愛與殺第37章 吶喊 (2)第34章 燕王第36章 吶喊 (1)第1章 出洛陽記第10章 破竹之旅第25章 定都洛陽第39章 因人而降第7章 窮途末路第46章 使者來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