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改革職評打分

由於業務需要,秦豐認識位於京城的思慮公關顧問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大數據中心負責人宋寒山。

現在情況緊急,秦豐與宋寒山通過網絡簽訂了服務協議。

秦豐立即支付了一大筆報酬後,宋寒山便指令公司技術團隊在全國知名網站上搜集了關於此事的帖文,並運用技術手段和公關手段對這些帖文鏈接進行刪除和屏蔽。

網絡上輿論平息後,張峰召集麗華市常務副市長江慶、麗華市教育局局長陳東、麗元區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區長李長秋、麗元區教育局局長秦安開會。

張峰開門見山地說道:“各位,本來一件小事,由於沒有處理好,現在變成了大事,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今天找各位來開會,主要是要解決二件事情。”

“第一、林嵐老師所在的學校領導到底有沒有進行暗中操作?學校中的某些人是不是參與了拉分、甚至改分活動?”

“第二、從這件事情引申開來,教師評職稱中的量化打分,到底採用哪些內容,比較合理和科學?

“我們都知道,教師能夠擁有晉升高一級職稱的資格,需要提前進行德、能、勤、績、廉的篩選。”

“上述任何一點不符合要求,比如有償補課行爲,比如工作量不達標,都是沒有資格參評的。”

“換句話說,只要符合參評條件的老師,無論評上誰,都是合格的。”

“這一點,大家都認可的吧。”

江慶、陳東、李長秋、秦安聽了張峰的話,都點了點頭。

江慶倒是首先進行工作上的檢討:“張市長,由於我工作大意,沒有認真對待這份舉報信所反映的問題,導致出現了這麼惡劣的影響,我覺得我負有領導責任。”

張峰擺了擺手說道:“江市長,對相關人員的責任是要進行追究的。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你和陳局長把此事轉給麗元區進行處理是對的,只是你們沒有進行相應的監督。”

麗元區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區長李長秋覺得有些冤:“張市長,不是我推卸責任,象這樣的事情,麗元區教育局又不會向我進行彙報。”

“另外,我的工作又不是隻分管教育,還有其它一大攤事情。說實話,我也是從網絡上才得知此事的。”

張峰對李長秋則冷笑道:“如果城區高中出了這樣的事情,我肯定要向江市長進行問責。”

“李區長,難道你以前彙報的工作,都是你親自做的?教育局做的事情,成績算是你的,差錯卻不是你的?”

“當然,今天,不是追究責任的會議,目前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我不妨告訴各位,我通過關係暫時平息了網絡上的輿論,但必須向林嵐老師一個滿意的交待,向網民一個交待,否則的話,事情再進一步發酵,大家的責任就更大了。”

“同時,通過此事,既要引導教師評審職稱的正確導向,又要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江慶表態道:“張市長,我認爲可以從市教育局抽調人員與麗元區教育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林嵐老師所在的學校進行深入的、仔細的調查,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江慶確實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會鬧的這麼大,他和陳東都掉以輕心了,現在張峰卻把他們二人基本上免除了責任,當然要幫張峰說話。

張峰點了點頭說道:“行,另外,爲了增強調查組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我建議市紀委、市監察委也派人蔘與。”

李長慶也想弄清事情的真相,爲自己減輕責任,於是便立馬錶態道:“張市長,爲表示重視,我將全程參與此事的調查,同時我將協調區紀委、區監察委派人蔘與。”

麗元區教育局局長秦安其實知道此事的真相,他原先是想保護學校的校長、業務副校長,同時覺得一個普通老師反正折騰不出什麼花頭來,就算向市長信箱反映問題,舉報信不是照樣轉了下來讓自己來進行處理?

只是他沒有想到林嵐卻把此事捅到了網上,一定要追查事情真相,他知道自己攤上麻煩事了、攤上大事了。

現在他聽到張峰一定要對此事進行清查,便知道事情終究隱瞞不住,但他現在又不能承認自己事先知道真相,只能硬着頭皮答應派出相關工作人員組成聯合調查組。

第一個問題解決後,張峰便提議討論第二個問題。

他說道:“對於教師工作能力的評估,主要體現在工作業績上。”

“在工作業績打分上,對於工作年限、工作量、年度考覈、榮譽、公開課、指導學生、支教等方面,我建議在市級或區級層面搞一個統一的標準,不要讓學校進行變通或層層加碼。”

“本來是想通過評定職稱,引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爲此不要讓學校教師產生抗拒心理和不公心理。”

“中小學校的老師,要減少論文和課題的分數,畢竟他們只是一線教師,主要任務是教育育人,而不是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不要增加他們過多的額外的負擔,從而影響了對教學業務的鑽研。”

“另外,我建議取消所謂的民主測評環節。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民主測評,實際上也就是人緣分或人情分。”

“學校領導作爲考評小組的主要成員,有一定的掌控能力,是不是中層幹部就有了優先參評權?”

“同時,新調入的教師大家都不認識,得分一般沒有老教師高。”

“提前和同事打了招呼的老師,會比不好意思向別人張嘴的老師分數高。”

“老實巴交只會低頭幹工作的老師,肯定沒有經常往領導身邊靠、往領導家裡跑的老師分數高。”

“這樣的分數打出來,很難做到公平公正,也會讓因此落選的老師難以接受,心理不平衡。”

“其實上,職稱是對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評價和認可,和人緣無關,爲此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應該客觀因素越多越好,主觀因素越少越好。”

“這些改革的提議,市、區二級教育局可以向廣大的校長和教師徵求意見。”

第280章吸引官家子弟前來觀看第34章危機與機會第289章辭職的人一個不留第431章再提新要求第57章做戲全靠演技第746章有能耐的老闆第181章年輕幹部提拔方案第47章適應秘書角色第720章用假證騙貸第119章有人想顛倒黑白第160章出謀劃策第193章領導層會議第746章有能耐的老闆第411章財大氣粗的秦豐第256章再次晉升第762章養正中醫館第300章有人想合作第38章筆試與面試第296章落魄的風水大師第708章個性獨特的筆桿子第616章教師職稱評審爭議第192章引資新思路第299章大佬題詞第272章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第668章拆遷釘子戶第489章開始招商第484章說服蘇洪第358章慕容家族第652章思考應對策略第166章酒桌上的任命第561章情感糾葛第263章非常意外的人選第349章新城加碼第280章吸引官家子弟前來觀看第9章峰迴路轉第189章既辛苦又有壓力第731章不計成本的銷售手段第285章查封養豬場第134章兩難境地第369章一輸多贏的事第478章酒廠承包方案第737章拆遷的門道第52章司機被辭退第187章下基層調研第520章不出錢也要辦項目第488章驚險的歡娛第595章佈署統一行動第754章又是社會集資問題第388章各方催收壞債第663章進行警示教育第408章生活的現實第135章變通的方法第189章既辛苦又有壓力第28章配合默契第508章人選名單第394章第一期拆遷第132章又是堵門事件第642章城投公司老總第216章項目爛尾第191章意外相逢第654章意想不到的效果第258章李遷的大方第393章實施拆遷改造第323章有人明確反對第773章逼婚的手段第68章頗有心機的經營第24章抓小偷遇上柳菲第150章策劃聯誼大會第396章賣古玩的清韻茶樓第425章聚會商議新投資第308章各方反應第316章全縣見面會第545章有人想順手摘桃子第520章不出錢也要辦項目第94章意外遇見第101章錢到哪裡去了第692章東華電視臺的女主播第662章執行原來決定第360章李海要找碴第380章秘密查處第56章被冷落了第450章續建項目新思路第707章交流調動的提議第684章產業配套宿舍第592章大佬的支持第535章坦承秘密第721章錦上添花的銀行貸款第326章紫華拍賣公司第556章囂張的富家公子第577章強硬拆除第536章騙子投資商第101章錢到哪裡去了第178章秘密調查第317章就職演說第106章明天廣場的問題第385章逆勢漲價銷售第409章情誼的變異第285章查封養豬場第452章四海會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