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影響進一步擴大

張峰和學校財務人員先是數錢,數好金額後放入印有學校名稱的信封內,再逐一的放入文件袋中。

於是張峰第一次知道,信封除了裝信,還有裝錢的功能。呵呵。

他當時感到有些困惑,所謂的專家,化上二個小時不到的時間,講上十幾分鐘的意見與建議,就可以拿到普通老師半個多月的工資。

當然,他當時只能把這種困惑放在心裡,不能在嘴上說出來。

這次課題論證會開始後,張峰就開始關注專家們對這個信封的處理情況。

張峰發現有的專家打開文件袋,看到信封,沒有理會,而是拿出方案先研究起來。

而有的專家看到信封,會輕輕地捏一捏,好象要感覺一下里面有多少錢,然後用眼睛環顧一下週邊的人,再把信封悄悄拿出,放入自己的手提包中。

張峰當初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老師,在所謂的專家論證會上,他是沒有任何的發言機會,只能集中精力邊聽邊記。

等到專家離開後,張峰則要根據這幾個專家的意見與建議,進行適當的修正,形成最終的課題研究方案。

當然,事先經過了專家的論證,課題立項就毫無懸念了。

課題立項後,學校有時會開展幾次討論交流活動,或者進行觀摩研討,但都是浮於表面的多、流於形式的多,老師們很少真正能在課題研究中得到理論素養或教學能力的提升。

畢竟中小學老師本身研究能力薄弱,同時由於平時工作量大,根本沒有多餘時間去認真學習和思考。

爲了快速出成果,課題研究的時間往往只有一年或二年。

等快到了課題結題的時間,張峰就會開始收集相關資料和文字,再化費幾個晚上的時間,用妙筆生花的文字,拼湊成上萬字的研究報告。

與課題申報一樣,學校會再去請來相應的專家進行結題論證。

大家聚集在一起對研究報告東講西講,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再次拿着研究報告評審指導費走人。

張峰則再進行適當的補充和修正。

沒有例外,通過專家論證過的研究報告,最終在評獎時,往往能評上一或二等獎。

學校往往注重是立項過什麼級別的課題,獲得過什麼級別什麼等次的獎項。而是否對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真正起到過什麼作用,發揮過什麼教學成效並不關心。

課題成果獲獎證書上第一個作者肯定是校長,他要起到領導、協調作用嘛,雖然連研究報告都可能沒有完整地看過一遍。

第二個作者一般是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第三個作者可能是教導主任、再接下來是年級組長或是教研組長,真正寫研究報告的張峰往往排在最後一個。

張峰從內心上對這種學術造假行爲很是痛恨,也很排斥這種證書,雖然這種證書是參評職稱的重要指標。

後來,張峰離開了學校,也就完全用不上這種證書。在搬行李時,就把這些證書全部當成垃圾扔掉了。

不過,這種研究上的造假和專家拿取指導費的行爲也不是普遍現象,許多確實有研究水平的學校和教師,都在切切實實地開展教育教學的研究工作。

市、區二級的教科專家,也都不辭辛苦地、不計報酬地去各級各類學校進行論證和指導。

只是,市、區二級教科專家的人數有限,精力和時間也有限,不可能對每一所學校的課題研究過程進行關注與監督,這樣就給一些學校有了造假的機會。

在課題成果評獎時,限於評審人員的能力與精力,不能對參評學校的所有成果進行現場檢查,只能對上交的課題報告進行評審。

有時課題報告上交太多,課題報告寫的太長,評審時間有限,評審人員也只能是匆匆瀏覽、走馬觀花。

這樣一來,課題研究開展的一般或者根本沒有進行實際操練,只要課題報告寫的妙筆生花、寫的有新意、寫的令人耳目一新,往往就能獲得好名次。

由於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辦學水平評估上、在教師評職稱上,對課題研究、獎論文一刀切的要求,迫使不具備研究條件和研究能力的學校與教師參與學術造假行爲。

考慮到目前由常務副市長江慶分管教育、衛生工作,張峰便把這份實名舉報信轉給他進行處理。

只是,讓張峰沒想到的是,江慶又把這份舉報信轉給了麗華市教育局,而麗華市教育局又把此事推給了麗元區教育局進行處理。

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麗華市教育局負責全大市教育工作,以及市區高中的管理。

城區內的幼兒園、小學、初中由所在區域的區級教育局負責管理。

麗元區教育局負責職稱評定工作的人事科沒有經過認真細緻的調查瞭解,武斷地認定林嵐老師誇大其辭,學校根本沒有做錯什麼,爲此將對林嵐教師越級反映問題、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爲進行處分。

林嵐覺得自己在職稱評定中已經受到了學校不公正對待,自己向上面進行反映,不僅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自己受到了處分,於是她便通過網絡尋求幫助。

經過網民的推波助瀾,終於此事鬧的紛紛揚揚、天下皆知。

絕大多數網民支持林嵐教師進行維權,紛紛指責麗元區教育局不作爲。

同時,由於林嵐在網絡上透露自己曾經向麗華市長信箱實名反映這個問題,卻得到了更加嚴重的處理結果,爲此網民們還憤怒批評麗華市府和張峰市長的亂作爲。

張峰在秘書林洛塵的指點下,查看了網絡上的部分留言,心裡一邊大罵江慶的亂作爲,一邊感慨網絡輿論的厲害。

爲了迅速消除不良影響,張峰一邊直接指令麗元區教育局負責安撫好林嵐老師的情緒,讓她不再在網絡上進行發貼;一邊讓秦豐找人立即刪貼。

麗華市本地的網絡論壇,可以通過麗華市委宣傳部進行直接管控,確保刪除完這方面的貼子。

對於麗華市之外的網絡,秦豐找了一家位於京城的思慮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在支付了相關費用後。這家公司承諾使用刪除、屏蔽、下沉等手段,在全國知名網站上刪除有關林嵐老師評審職稱的相關材料與網民回帖。

第480章蘇洪其人第428章考試前的準備第738章拆遷羅生門第332章李風的態度第300章有人想合作第517章天價賠償額第382章驚人的密室財富第424章適當調整崗位第426章區級工業園區第499章有人故意製造車禍第8章科長找談話第262章有所警覺第168章三人茶館密會第423章劇情反轉第494章表面正常的製藥廠第401章各種釘子戶第97章公開選拔園長第666章代寫代發論文服務第555章高鐵偶遇第713章醉駕的副主任第615章鐵腕手段強力震攝第573章實施抓捕行動第483章接手盛元建材市場第23章結識孟曉第619章王元攤上麻煩事第234章勇救落水女孩第777章進行初核談話第210章有人仗義直言第717章有人滯留不歸第539章把會所直接砸爛了第417章惡性競爭第268章新人上任第25章秦豐的求助第160章出謀劃策第649章炒房新方式第535章坦承秘密第427章物色合適人選第172章借酒消愁第372章既強硬要求又給業務第95章會所裡秘密見面第358章慕容家族第418章恩怨情仇第774章報社大變革第776章內卷厲害的高校第532章有人故意陷害第225章老闆請客第325章紫華集團第332章李風的態度第623章營銷套路第263章非常意外的人選第565章資金挪用大案第328章拍賣會內幕第139章離奇往事第89章投資開發茶場第364章大佬出場第637章開展調研活動第441章年輕漂亮的助理第260章李遷的目的第317章就職演說第401章各種釘子戶第621章歐陽紫蘇動手術第288章出售股份第181章年輕幹部提拔方案第95章會所裡秘密見面第735章環保整治督查第616章教師職稱評審爭議第184章特殊服務第460章正式上任第465章有人密謀報復第728章意外的人選第484章說服蘇洪第188章態度強硬第769章許國漢的身世第70章在一起生活第622章微商食品監管缺失第333章鄉鎮調研第515章共進午餐第711章整頓吃空餉第430章會員資格問題第359章盧東診病第737章拆遷的門道第691章天龍集團的慈善晚會第441章年輕漂亮的助理第538章囂張霸道的女經理第665章退禮要講究方式第596章互相拆臺和舉報第698章排除耿家嫌疑第534章省發展投資公司第267章又是突發事件第583章現實問題第453章再次商議第218章書記的主動邀請第573章實施抓捕行動第133章當面承諾第258章李遷的大方第710章副局長人選第773章逼婚的手段第695章專業包裝一家公司第500章收禮的陷阱第180章成功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