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高陽打電話也是替人探路的。
他在魯西縣當了六年的縣&委書記,在魯西有自己的嫡系和方方面面的關係。
這次武江城市圈規劃的重啓,讓武江周邊的整個城市羣都騷動起來。不止是政府關係在高速運作,還有商界,金融界和各大行業,幾乎一股腦聞風而動。
雖說省裡和武江市已經明確表態啓動直通省城的四五條線路的預案,但誰先誰後對於周邊城市來說,卻至關重要。往往一步落後,百步難追。
許多板上釘釘的項目,一拖經年,最後也許就不了了之。那個城市也不敢落後半步。
www ●Tтkan ●¢ O
誰能搶在前頭上馬嗎,誰就佔得先機。
除了直通高速網絡的啓動,還有產業佈局產業升級這塊蛋糕。
對於現在的武江也許是拖累的中小化工企業,放到周邊縣市,就是利稅大戶,是當地的經濟提振點。
而有決定權的,除了省推進武江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領導小組會議,就是郭小洲個人。
薛高陽在電話裡很直接的說,他是爲了武魯高速說情來的。希望武魯城際能在第一批規劃中啓動。
郭小洲一邊聽着,一邊走到地圖前。
武漢到魯西有一百零九公里的距離,恰好是城市圈標準的“一小時車程”距離。要修建一條武江到魯西的高速公路,就必須過境西華市。
而西華市,郭小洲是有訴求的。他在等西華的領導找上門來。
說實話,這兩個城市的交通網絡部署,省裡和市裡都打算放在第二批啓動名單中的。
但薛高陽幾乎從來沒找過他,這次也不是爲了私人說情。
郭小洲有點兒爲難。
“小洲,我代表魯西表個態,只要是能夠拿下這個公路項目,魯西境內的一切基礎設置和道路工程項目,都不用省市掏半分錢。”
一直以來,由於高速公路建設里程較長、涉及國土面積廣、涉及的管理部門較多,報建審批週期較長。一條高速公路,從最初的規劃,到最後拿到“準生證”,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更長甚至需要四到五年。
由於高速公路項目的審批涉及到國土、環保、規劃部門等單位,而從層級上來講,又涉及國家、省、市、縣四個層級,所以整個鏈條拉得比較長,導致立項審批過程較爲漫長,拖慢了項目的推進速度。以武江至魯西高速公路爲例,這個項目要想獲批,需要完成包括交通運輸部行業審查意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批覆、節能評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在內的十幾項專項審批
。時間跨度三五年非常正常。
但如果搭上“武江城市圈規劃”的順風車,手續方面相對較爲簡化。在城市圈的大框架內,可以將高速公路審批前置要件從17項減爲選址、用地、環評等7項,對具備條件的報建手續推行“先建後驗”。時間縮短爲三五個月,甚至更快。
作爲從魯西走出去的幹部,薛高陽這兩天受到了魯西官員羣的密集轟炸。甚至一些退居二線的魯西籍老領導也打來電話,說他現在是魯西籍在職幹部中級別最高的現任領導,希望他發揮一切動力替家鄉拿下這條高速。
薛高陽很清楚魯西人民的急迫心情,他在任時就三番四次跑項目的審批,但屢次不果而歸。
而城市圈的再次啓動,讓魯西和薛高陽看到了希望。
作爲魯西人,曾今的魯西縣*委書記,他也清楚,如果武魯城際高速開通,對於魯西而言,將是一個大大的飛躍。
而對於他個人,也將在魯西留下最寶貴的功績。
郭小洲也很快表態,“薛哥難得開口,我個人會盡全部努力去運作。只是,在西華市方面還沒有溝通前,還請薛哥暫時保密。”
薛高陽畢竟在基層工作了二十年的人,他立即明白了郭小洲的意思,大喜道:“我保證保密,就是魯西的書記我也不會透露半點口風。當然,魯西那邊還需要做點什麼,小洲你不妨直言。”
郭小洲也不客氣,“是這樣的,武江有一部分影響市容和交通的商業街面拆遷,這部分商人的安排是個問題,我考慮幫助周邊縣市投建商業街,給他們一條出路,也可以幫助周邊縣市升級商業網點。”
“魯西也正好缺少一條商業街。這是個雙贏的方案。我贊成,同時我也代表省商貿廳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投入。”薛高陽心領神會道:“我馬上在商貿廳成立一個‘縣市商業街推介小組’,到時候,這個組將配合武江和周邊縣市完成商業街的啓動和改造。”
“我先謝謝薛哥了。”
“我都沒有謝你,你還和我客氣,晚上有時間一起坐坐?”
郭小洲呵呵一笑,“今天晚上不行,已經約了人,換個時間,我喊上成省他們幾個,大家一起聚聚。”
“好的,我的時間很方便,隨時聽你通知。”
雙方客氣兩句後,結束通話。
郭小洲之所以要薛高陽暫時保密,因爲他還等着西華方面上門找他。
如果先報建武魯城際高速,那麼必須經過西華市境。而西華市有兩個上市公司,他希望至少要走其中一家的總部搬遷到武江。
但是對於一個縣級市來說,一家上市公司的稅收無比重要,如果總部搬遷到武江,那麼稅收要掉一大半
。這對於西華市政府來說,是個艱難的選擇。
要麼失去一家上市公司,要麼開通城際高速。怎麼選擇,就看領導們的魄力跟眼光。
對於西華市的這兩家上市公司,武江市政府曾經跟兩家企業聯繫過,邀請他們把總部搬遷到武江。
而這兩家企業也有點想法,只是當地政府很強勢的“挽留”,不允許你走。你要走,好吧,總部走了,你的工廠不能走吧,你的工廠需要不需要當地政府的配合和支持?你敢走,就要承擔後續責任。
從實際情況說,縣市境內的上市公司,公司越成功,這個狹窄的地域就越撐不起企業的壯大發展。離開是遲早的事情。而武江作爲省會城市,交通方便,環境和政策好,人才集中,國際交流多,對提升企業有強大的吸引力。
對於周邊大企業的“挖牆腳”,郭小洲有一個詳細的名單。他的要求是至少要挖來七家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業的總部搬遷武江。作爲回報,有城際高速,有武江外遷的中小型化工企業等等作爲置換。
如果能完成這個任務,武江則既淘汰了落後的相關產能,還彌補了w鋼和一些中小企業外遷的稅收損失。
可以說,到時候武江的稅收不僅沒有損失,而且工業佈局更加先進,產業升級更加合理。
當初他把這個想法彙報給周其昌時,周其昌有所猶豫。
作爲省長,他知道這些大企業往往是某個縣市的核心和生命線。你要人家的生命線,人家還不和你拼命?如果到時候鬧得不可開交,頭疼的還是省政府。
但是郭小洲的說辭又不是沒有道理。
縣市級城市的高素質人才少,人文環境投資環境,任何的企業髮長到一定程度都會受到人才這個瓶頸的限制,企業需要發展壯大就必須注重人才,在西海,也許只有武廣順這三大城市纔會們滿足企業發展壯大的需求。?而武江是其中條件最好的城市。沒有之一。
郭小洲不覺得這是城市間的不公平競爭。武江不爭,別人也會爭,去年,西華市的一家明星電頻設備製造公司就整體外遷杭州。在當時很是轟動,惹得西華和杭州方面扯皮了半年之久。
武江不抓住這個機會,以後競爭的對手就更多,行動就更難。
武江可以藉助於良好的政策優勢,一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在信息技術和人才、和市場資訊等方面佔據着主導地位。目前就有這個趨勢,今年上半年,順山和廣漢的一些企業就把總部遷移到武江。而且是自發的。
這也可以看出武江的經濟輻射力正在逐漸的增強,在商業領域的話語權正在逐漸的增大。省內省外的企業正在加快遷址步伐。地方上雖然想出各種辦法和手段挽留,但最終還是無可奈何
。
對郭小洲來說,這是自然規律。公司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地域上的天花板是第一道難關。大型上市公司在一個城區狹小,公共設施差,人口不多,人文環境不高的地方,是很難有發展前景的。
還有一點也很關鍵。在這個錯綜複雜和網絡複雜的各種資源置換中,他可以在西海建立自己的高新人脈。
雖然郭小洲在自己履職的地方都留下深刻的印記。但放眼西海全省,格局再放大,他就沒有多少優勢。
而這一次,他可以擴大自己的資源圈,從官場到商界,輻射全省,一網打盡。
也許半年或者一年後,他的發言權將延伸擴展出武江,在八加一城市圈這個重要的經濟板塊擁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