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洲回到武江後,不管是市委還是政府方面,他的發言權都大增。
作爲國內都矚目的bw合併計劃,雖然現在基本以兩大鋼企自己談判爲主,但也不能缺少上亥和武江兩地政府的斡旋輔助。
郭小洲專門指派重工業產業鏈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主任劉長裕帶隊負責輔助合併談判事宜。
另外武江市也啓動了省內高速網絡的第三個兩年計劃。
這個計劃要在兩年內開通武江八加一城市圈的所有城市,開通直達城際高速公路和城際鐵路。這其中,目前只開通了三個城市的直通高速公路。
這三個城市是青山,石桃,大塢。
還有另外五個城市的高速公路網絡有的是半途,有的需要轉道。
當郭小洲在常委會上拋出這個城際高速網絡計劃時,幾乎所有的常委都沉默不語。
大家心裡都清楚,這個城市圈的長期計劃是政策的遺留物,準確的說,是十幾年前的老省委書記提出來的,當時,也的確火熱了一陣,但隨着老書記退居二線,一直不溫不火。省裡的“城市圈規劃辦公室”倒也一直存在。只是現在基本無人問津了。
實際上城市圈是當年省裡打出的一張牌,它的初衷就是先進帶後進,它確實會使武江周邊城市有很大發展,但它始終不是一個整體,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面對一個個紛至沓來的項目,各地都在明爭暗鬥。整個城市圈合理的工商業佈局其實就是那一紙藍圖,這些年下來,城市圈內都有所發展,但其他城市和武江的差別也越來越大。
說帶動,基本是個空話。
城市圈的各城市願意搭順風車,但武江市政府並不怎麼情願。
加上丁毅上臺後推出的“順武廣經濟走廊概念”,這個城市圈規劃也就徹底落寞。那麼誰要再推城市圈規劃,豈不是和丁書記唱對臺戲嗎。
常一丁笑眯眯的說:“城市圈規劃的重啓,已經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常一丁一向言簡意賅。他說完這句等同於表態的話後,市長田紅兵發言道:“昨天我和小洲同志見了周省長。周省長不僅支持,而且還提出了新議題。在城市圈既有的規模上,還要再加上湖洪市、山京縣、水廣市作爲觀察員加入武江城市圈,三縣市將比照城市圈成員單位享受相關政策待遇,參加省推進武江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領導小組會議,及武江城市圈有關協作互動等活動。”
衆常委這才明白,這次是要來真格的了。而且是周其昌力推的一個大型規劃項目。
說起來,丁毅也不能不表示支持。他作爲省書記,親自掌控順武廣經濟走廊計劃,其實並不算多合適,但他又不想白白扔給周其昌。那麼周其昌另起爐竈,他就不能也不該反對。
那麼城市圈規劃的重啓領頭人是周其昌,郭小洲則是第一先鋒。
大家的眼睛不約而同向郭小洲看去。這個年輕的副市長真能折騰啊!剛擺平bw合併項目,又重啓城市圈規劃。
他們不得不服。
常一丁和田紅兵的支持,他們不意外。丁毅表示支持,這裡邊的含義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郭小洲笑着說:“城市圈規劃其實和順武廣經濟走廊並不衝突,而且是高度互補的。建設了十年的武江城市圈,已成爲一片活力四射的熱土。但還不夠,我和常書記田市長草擬了一個新的城市圈方案。一是圈內產業佈局大洗牌。武江的中小化工、服裝企業等落後淘汰勞動密集型搬遷到周邊城市,周邊城市的企業總部遷往武江,武江企業參與周邊城市企業的改組改造,或到周邊城市投資建立生產基地……圈內城市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爲原則,進行一場規模空前的產業佈局大洗牌。”
“我們爲什麼要實施武江8+1城市圈?規劃呢。一個是因爲中央的政策部署:武江要在中部崛起中真正成爲重要的戰略支點“武江8+1”與“長株潭”一起入圍中央關於中部崛起的10號文件。二個是爲了武江的更好的發展,在產業佈局上形成了依託地理條件的“一心一帶加三軸”的格局。”
“武江要由過去單純的“圈層式”的攤大餅模式向“圈層十軸向放射”模式發展。便於武江產業與周邊城市的分工協作,形成一整套產業鏈的協作,並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目標建設三大產業帶:第一個產業帶:以武江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爲主要輻射極,推進光電子信息、鋼材製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醫藥、環保等爲重點的產業集羣,建設青山,石桃,大塢產業羣。加快西海經濟發展,推動我省快速融入長三角經濟圈。現在流行抱團發展,振興區域經濟,就是要一個經濟勢頭猛的帶動周邊發展,武江周邊幾個城市小而窮,所以我們武江有義務有能力帶動這些地方發展。”
看着侃侃而談的郭小洲,似乎完全搶走了常一丁和田紅兵的風頭。而常田兩人卻依然臉色平靜地表示支持。
在坐在常委心裡都明白了,從此武江的經濟建設步入郭氏跑道。
會議結束後,副書記包元山和賈石先後走進了郭小洲的辦公室。
他們倆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爲周邊關係縣市探路。比如包元山,長期在石桃市工作,可以說在石桃根基深厚,對石桃的感情也深。
這次武江的一些中小化工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搬遷周邊城市,他當然想爲石桃吶喊一聲。這些企業在武江雖然是個雞肋,但去了周邊城市,卻絕對是納稅的重要大戶,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潛能極大。
可以說,周邊城市誰爭取到多數企業入駐,該城市的gdp將大幅度增長。
除了產業洗牌和佈局,還有城際高速公路和鐵路網的建設開通。
幾乎一夜之間,武江市政府的大門前就多了十幾輛周邊城市領導的專車。
對郭小洲這位“大拿”更是圍追堵截。
不僅周邊城市的領導來了,邊遠城市雲河市的趙衛國也帶着韓雅芳來了。
別的城市領導,郭小洲還能挑選篩選着見面,那麼他的老上級趙衛國的到來,他就不能擺任何架子。
趙衛國和韓雅芳坐在他的辦公室。
秘書胡君逸給兩人上了茶水,便退了出去。
郭小洲客氣的說:“趙書記你要有什麼事情,直接在電話裡知會一聲,我要是能做的,絕無二話,還需要你親自跑一趟,真不應該……”
趙衛國呵呵一笑,“來武江主要是有個會議要參加,再說,我們兩個可是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今天晚上一起坐坐,好好喝兩杯。”
“趙書記你還是饒了我吧,誰不知道你喝酒那是千杯不醉,我可不敢和你拼酒。”郭小洲苦笑道。
“有小韓在,喝酒你還會怕我。”趙衛國捉狹道:“我還擔心你們倆聯手把我灌倒了呢。”
韓雅芳嬌嗔一聲,“趙書記,您也打趣我……”
郭小洲一瞧韓雅芳臉上飛起了兩片駝紅,他趕緊打岔,“老領導來了,我這個地主絕對奉陪。這樣,今天下午一起聚聚,三人一瓶酒。不能再多。”
寒暄幾句後,趙衛國終於亮明來意,“聽說武江城市圈重啓,武江市的一些企業要洗牌搬遷?”
郭小洲點頭,“武江要崛起要騰飛,就必須剝離一部分企業。老領導,恕我直言,企業外遷這塊,都是針對周邊一小時城市圈定點搬遷的的……”
趙衛國打了個哈哈,“據我所知,武江的外遷企業名錄中有幾家食品企業,這幾家食品企業高度契合我們上石豐園區,雖然我們距離武江的距離是遠了點,但大塢不是要開通到武江的城際高速嗎,我們雲河和大塢的高速明年五月就能通車。所以說,距離不是問題。”
關於企業搬遷名錄,只是武漢市政府的一個初步擬定名單,目前還未落實。沒落實前,目錄名單就外泄,令郭小洲有些吃驚。
的確,這幾家食品企業在武江的盤子裡可有可無,但去了雲河,絕對是扛鼎型重點企業。甚至可以帶動上石豐和雲河。
這其中,有兩家食品企業的產品賣得非常火爆,其中一家叫綠達豐的食品企業剛在央視投放了鉅額廣告。
綠達豐是一家年銷售額五億的合資食品公司,以生產冰淇淋餅乾等食品爲主,企業員工五百多人,外方合作伙伴是一家著名的國際食品公司。過去三年來,該企業以平均每年百分之70的速度增長,但同時也面臨國內和國外的競爭壓力。其中最主要是壓力來自於企業本地生產成本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但企業產品的價格卻在競爭中卻又不得不降價。
隨着壓力不斷上升,原料成本和運輸成本的上漲,企業產品繼續降價的空間不大,因此,該公司的總經理多次找市政府,要求市政府在市郊或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方劃撥一塊地,用來建新廠房。否則他們不得不考慮外遷。
郭小洲也考慮過,隨着武江的發展,綠達豐即使在城郊建廠,其生產成本也會不斷上漲。
所以,他這次把綠達豐列入搬遷名單。但食品企業的總部必須設在武江。
老領導親自上門,他也不藏着掖着,“趙書記,這樣,我會向企業推薦雲河和上石豐,但企業自身的意願才能決定落地方向。”
趙衛國當即起身,再次伸手,“有你這句話就夠了,企業的工作我們來做。上石豐是全國聞名的綠色蔬果和食品基地,我相信,對食品企業還是具有一定誘惑力的。”
郭小洲笑而不語。
趙衛國忽然看向韓雅芳,“小韓你這幾天辛苦了,專門在武江跑這幾家企業。當然,還有幾家服裝企業也別放過,都去試試。”
韓雅芳點點頭。
郭小洲的手機忽然響起。他一看號碼,是薛高陽的。
“不好意思,我接個電話。”
趙衛國示意沒關係,“晚上約個地方,我和小韓先走一步,不影響你工作。”
郭小洲看了看韓雅芳,“下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