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知後大怒,衝到她的寢宮,大聲斥責她,咒罵她,說即便舒妃的孩子沒有了,但是他還有很多皇子,他要立珍妃的孩子爲太子,讓二皇子寧逸爲太子。
她聽後極爲憤怒,對着皇上嚷道,除非是她的孩子,其他人,只要皇上立誰爲太子,她便殺了誰,果然,當皇上宣佈二皇子爲太子時,珍妃死於非命,而二皇子將之罪名安在皇上頭上,在珍妃靈堂之上頂撞皇上,皇上本就委屈,聽到二皇子如此對待自己的皇阿瑪,心中大怒,將之貶爲庶民,趕出宮去。
終於如了她的心願,她收養的四阿哥詳逸成了太子,詳逸還算聽話,事事都請教她,讓她極爲放心。
這些年先皇一直與她鬥,終究是累了,身體和心理都累,自舒妃孩子小產之後,舒妃便****寡歡,先皇心疼舒妃,也心疼那個孩子,終是病倒了,且一病不起。
當先皇駕崩時,她本想讓舒妃陪葬,可是先皇卻有遺旨,不讓舒妃殉葬,並讓其出宮,還其自由,然而她卻並未聽從,雖不讓舒妃殉葬,卻將她留在自己身邊,百般折磨,以泄她心頭之恨。
她本以爲詳逸當了皇上之後,她便可以垂簾聽政,可是她錯了,原來詳逸那麼多年的順從都是他假裝出來,當他成年之後,便開始一點點奪回政權,她發現時已經晚了,可是她不甘心,她手中還有兵權,只要她手中握着虎符,皇上便會忌憚她三分。
皇上在外表現的極爲孝順,在百官眼中,皇上是一個孝順之人,可是她知道,這個她一手扶起來的皇上,絕對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聽話,從他一點點將政權從她手中奪走,而她並未發現這點便知道。
此次前去大覺寺,她雖表面上爲國祈福,實則另有打算,她決定冒險一試,她要廢帝,另立新帝。
雖說現在是深秋,天氣卻格外好,萬里無雲、豔陽高照,照在身上暖洋洋,很是舒服,然而瑾嬪卻感覺到身體一陣陣發涼,冷不丁的便冒出一個冷顫。
雪鳶感覺到瑾嬪扶着她的手極爲冰涼,狠狠地抓着她,像是在尋求一種安慰,雪鳶知剛纔在坤寧宮的一幕,着實嚇壞了瑾嬪。
皇上有事先回養心殿,衆人則跟在皇后身邊,皇后今兒彷彿心情極好,邀衆人一同去御花園看看。
御花園並未有何變化,皇后卻顯得極爲喜歡,一邊與衆人說着話,一邊欣賞美景。
瑾嬪幾次偷偷打量皇后,不知此刻她心中作何想法,但願在坤寧宮的事情,不要讓她心有介懷。
皇后許是想起什麼,回頭看了看瑾嬪,微微一笑說道:“瑾嬪,是不是累了?”
衆人聽皇后喚瑾嬪,有人心中竊喜,在坤寧宮一事,她們心中也看得明白,恐怕將來皇后和瑾嬪相處的並不會太融洽。
聽到皇后問話,瑾嬪輕輕一福身,輕聲回答道:“能陪娘娘賞花是臣妾榮幸,臣妾並不覺得累。”
聽瑾嬪回答,皇后走向前,拉住瑾嬪的手,眼神一低,看向瑾嬪小腹,詢問道:“應該有三個月了吧?”
瑾嬪知皇后所問何事,手不自覺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臉上不自覺流露出幸福的模樣,“已經三半月。”
“時間過得真快,瑾嬪懷孕已經三個半月,想來現在已經不再害喜?你也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皇后今兒對瑾嬪懷孕一事格外上心,這讓瑾嬪有些害怕。
瑾嬪心中害怕,但是臉上卻不能表現出,香帕輕掩朱脣,媚眼微彎,發出悅耳的笑聲,“回皇后娘娘,前段時間害喜的厲害,現在已經好了許多,讓皇后娘娘掛心,臣妾真是該死。”
皇后與衆人走到浮碧亭,由霜兒攙扶着走進去,坐在亭中稍作休息,“當年本宮懷大阿哥時也是害喜的厲害,日夜無法入眠,太醫便說,如此鬧騰定是個阿哥,今兒看來,瑾嬪很有可能懷的也是個阿哥啊。”
瑾嬪見雪鳶將一個棉墊子放在石凳上,知她怕冷傷了胎氣,便不說什麼,極爲優雅的坐着,“皇后把大阿哥調教的如此之好,也不枉大阿哥在皇后娘娘肚子裡鬧了一回,臣妾倒是私心裡想着,要是能生一個格格該有多好,見淑妃娘娘生的格格,如此乖巧可人,臣妾打心眼裡喜歡的很。”
淑妃拿起亭中石桌上擺放的點心剛要咬一口,聽瑾嬪如此說,便將點心放在手中,“妹妹只看到格格乖巧可人一面,可是沒有見她鬧起來,也是讓姐姐束手無策,拿她毫無辦法。”
瑾嬪見淑妃回話,急急將話題轉到淑妃身上,“格格雖是鬧騰,但是姐姐每每說到小格格時,嘴角總是不自主的往上輕揚,可見姐姐對小格格是多麼疼愛。”
“臣妾懷胎十月,生她時又極爲困難,怎能不喜歡,這種感覺,想來皇后娘娘最能體會。”衆人皆知,皇后生大阿哥時難產,差點撒手人寰。
說起自己孩子,皇后也不例外,總能從臉上看出幸福的模樣,“本宮現在想起來,還是後怕的很,當年太醫說只能保一個,皇上便說保本宮,可是本宮卻要保大阿哥,還好大阿哥平安降生,纔不枉皇上對本宮與大阿哥的厚愛。”
瑾嬪畢竟懷的是第一胎,對於生產之事不是很瞭解,聽到兩人一言一語的說着,心中倒是害怕起來,擔心自己生產時也會難產,如果真是難產的話,皇上會保她還是皇嗣,這讓她心中極爲煩悶。
剛纔還是豔陽高照,此刻坐在浮碧亭中,一陣陣風吹來,倒是感覺到陣陣冷意,皇后本想喝口茶暖和暖和,嘴碰到茶水,便覺得一股涼意,遂將茶杯放下,“天氣漸漸轉涼,各宮要多注意,切不可着涼,尤其是瑾嬪,你現在身懷有孕,更應加倍小心。”
“謝娘娘關心,臣妾定會加倍注意。”
“這天氣是越來越冷,罷了,都回各自宮中吧,彆着涼感了風寒。”皇后起身,在霜兒攙扶下走出浮碧亭,往景仁宮方向走去,衆人見皇后離開,也紛紛告別,緊走幾步,希望趕快回到宮中。
瑾嬪與玉嬪一起離開御花園,往宮中走去,“姐姐,今兒的事,姐姐怎麼看?”
玉嬪知瑾嬪心中一直想着坤寧宮之事,有些擔心的看着她,“其實太后和皇后一直是面和心不和,太后一直手握後宮大權,皇后認爲自己纔是後宮真正的主人,希望太后不要插手後宮之事,妹妹一想也能知道,太后手握後宮大權這麼多年,怎麼可能說放就放。”
對於玉嬪的話,瑾嬪有些瞭然,她之前便見皇后雖對太后極爲恭敬,太后雖表現的極爲滿意皇后言行,可是這中間總是摻雜着一點別樣的東西,當初瑾嬪以爲自己是多想,現在聽玉嬪如此說,心中便明白許多。“太后希望我能常常去坤寧宮走動,想來是拿我給皇后一個警告吧。”
玉嬪擔憂地看着瑾嬪,在這後宮之中如果沒有地位的話,便會成爲有權之人的棋子,有用的話,便是一顆活的棋子,如果無用的話,便會成爲棄子,很有可能會喪命,“今兒在坤寧宮時本宮也看出來,當着後宮衆人的面,太后竟不給皇后一點面子,自今日之事後,恐怕皇后心中對妹妹會有猜忌,妹妹今後可要小心行事,切不可被皇后抓了任何把柄。”
瑾嬪知玉嬪是真心關心自己,便拉着玉嬪的手說道:“妹妹當然知道這其中利害,可是妹妹在這後宮之中孑然一身,如果真要出了什麼事,想找人幫忙也找不到,要是姐姐能……”
下面的話瑾嬪並未往下說,她知道玉嬪明白她話中意思,有些事情無須說的太過於明白,有時太過於明白,便是在逼迫,這種事情,瑾嬪知道,要玉嬪心甘情願纔好。
玉嬪看了看瑾嬪,她現在雖得皇上寵愛,可是在這後宮如履薄冰,處處小心,活的極爲艱難,自己呢,現在雖然無事,可是等她年老色衰之後呢,是否還能享受這片安寧平靜,想來應該不會。“妹妹放心,姐姐知道該如何做。”
玉嬪雖未把話說明白,可是瑾嬪知道,這件事情終於有了轉機。
第二日,瑾嬪一早便來到坤寧宮請安,來到坤寧宮時,竟讓她遇到了一個她怎麼也不會想到之人,那便是懿妃。
只見懿妃一身粉色旗衣,略施粉黛,頭上也是簡單的插了一支步搖和兩支玉簪,雖看上去極爲樸素,卻處處都經過精心打扮,最爲重要的便是胸前掛着太后賞賜她的翡翠佛珠。
瑾嬪本以爲懿妃又要刁難她一番,卻不曾想,懿妃像是沒有看到她似的,只是站在坤寧宮門外。
在雪鳶攙扶下,靜姝走到懿妃身邊,輕輕一福身,“臣妾參見懿妃娘娘。”
懿妃並未看她,只是冷冷地說了一句,“起來吧。”
靜姝起身,見懿妃並不想與自己說話,便識趣的閉了嘴,本想往坤寧宮走去,便見太后身邊的馮德才馮公公走了出來,見到瑾嬪與懿妃一同站在宮外,有些驚訝,隨後便對懿妃說道:“娘娘,太后說昨兒剛回宮,身子還乏得很,不方便見娘娘。”
懿妃聽馮德才如此說,臉色變得極爲難看,雖然強力忍着,但是緊握在袖中的拳頭,一直在顫抖。
她不知太后昨日回宮,要不是流暢無意中聽到宮人所說,她至今還蒙在鼓中,想起之前在宮中時,太后一直很喜歡她,她便想着,如果太后能夠在皇上面前爲她說幾句話,她必定能再次得到皇上寵愛,所以今兒一早她便命流暢爲她好好梳妝一番,早早等在坤寧宮外,誰曾想,馮德才進去半個時辰後纔出來,出來後給她的話竟是太后也不見她。
懿妃現在能求得只有太后,所以無論如何她都要見到太后,只要她見到太后什麼都好說,“太后身體不適,那本宮更應該前去看望,馮公公難道沒有對太后說,是本宮前來嗎?”
馮德才見懿妃不願離開,便說道:“回娘娘,老奴稟告太后,是懿妃娘娘前來請安,可是太后她老人家實在是乏的很,現在還未起牀,還望娘娘體諒。”
懿妃見馮德才像門神一樣守在宮門口,知她今兒定是見不到太后,看了看身邊瑾嬪,想來之前太后並不知道她是誰,她此刻前來請安,必定也不得太后召見。“沒聽到馮公公的話,難道瑾嬪要一直等在這裡?”
瑾嬪聽馮德才所說,在看向懿妃胸前掛着的翡翠佛珠,想來太后還是極喜歡懿妃,雖然現在懿妃不得寵,但是那是皇上不寵愛她,不代表太后也會疏遠她,對於馮德才的話,瑾嬪倒是相信便說道:“既然如此,那臣妾改天再來向太后請安,還麻煩馮公公稟報太后,臣妾今兒來過了。”
聽到瑾嬪所說,馮德才有些爲難說道:“瑾嬪娘娘請留步,太后老佛爺交代過,如果是瑾嬪娘娘的話,請隨老奴進來。”
聽到馮德才的話,懿妃再好的修養也控制不住,怒道:“不是說太后還未起牀嗎,爲何她可以見太后,而本宮不可以?”
馮德才知懿妃脾氣,雖然她現在不得寵,但是皇上現在還保留她妃子位置,難保哪一天她不會東山再起,雖然自己是太后身邊老人,可是還是要顧忌三分,“回懿妃娘娘,老奴實在不知,這是太后老佛爺的旨意,老奴不敢揣測。”
懿妃知和一個奴才理論有失自己身份,瞪了一眼瑾嬪,狠狠地甩了甩手,轉身離開。
看着懿妃離開時憤怒而受傷的眼神,瑾嬪心中爲之難過,想當初皇上爲她生辰大擺筵席,太后也派人專程送上生辰禮物,當時情景彷彿就在昨天,而今日看着她獨自一人落寞的身影,後宮之中風雲變幻只在瞬間。
“瑾嬪娘娘,請!”馮德才看着懿妃離開的身影,嘆息的搖了搖頭,遂恭敬地請瑾嬪往坤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