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

李嗣業要想加強鞏固北庭軍價值觀,他決定在軍中發行一種小冊子,宣傳這種勇於戰鬥,忠君報國思想,把衛青霍去病,還有陳湯馬援,張騫蘇武等人的事蹟結合起來。讓他們意識到什麼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爲。讓他們知道明犯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讓他們感動於蘇武北海牧羊十九年,不辱使命持節歸來,天下人景仰其節義。也讓他們知道十三將士歸玉門,什麼是漢朝版的不拋棄不放棄。

他照例把這種事情交給岑參來做,讓他把故事寫得深入人心,把他們的精神講得透徹一些,讓一些文盲也能領會其中的意義

北庭軍中有不少的胡人,這些人多少不識字,各個校尉團中也有識字的人,他要求這些人不斷地給他們講這樣的故事,一遍遍地使得他們的價值觀趨同,而且講的時間長了還有一種傳銷洗腦的感覺。

岑參得知他的決定之後,第一次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爲完全不必要。

按照岑參的話來說,底層的小兵卒沒必要培養這麼高的覺悟,一支軍隊的主官的思想覺悟就能夠代表這支軍隊。岑參的言下之意是隻要中丞你本人覺悟夠高,還有段秀實、田珍、臧希晏這三位軍使覺悟足夠就行了,至於其他的人,只要能聽話,戰鬥勇猛就只夠了。

李嗣業感覺不應該這樣,不能抹掉每一個小兵的作用,從古至今小人物改變歷史的事情還是有不少的,再說軍隊不就都是一個個單兵組成的嗎,形成戰陣的時候他們依然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權力告訴做出選擇並且主動維持下去。

岑參得到命令後,立刻下去盤桓準備這件事情,李嗣業還特意從都護府的府庫之中提出兩千貫來支撐岑參的行爲。

這件事從岑參開始牽頭,由他親自設計範文姘體,李嗣業專門請來雕刻木版的師父,雕刻出全文所需要的一百多個活體字,然後排版印刷,讓雕板匠領會到李嗣業的奇思妙想心中大爲感佩,一不小心就把四大發明之一的活版印刷給發明了出來。

忠義譜最先在瀚海軍中發放,爲了防止兵卒們當做廁籌或當做乾柴給燒了,他規定把攜帶書冊當做了北庭三軍的內務條例,每天都要檢查一遍。

這本冊子的名字叫做忠義譜,聽起來有點兒五毛錢連環畫的味道,當初他還設想準備圖文並茂,但由於美術水平較差,就不必如此完善地做了。

除此之外他在北庭的工作進入了沒有目標的狀態,因爲到現在爲止,他圍繞成爲安西節度使這個目標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從各個方面來看,他就算做的很圓滿也不能達成功勞足以代替高仙芝的程度。北庭周圍不具備立下戰功的敵我條件,沒有大唐的敵人等着他廝殺。

這本身就是件讓人乾着急的事情,只要高仙芝不犯下足以影響前程的過錯,他是不會被任何人給替代的,而眼下高驕傲自大的毛病還沒有氾濫起來,李林甫和皇帝都對其非常滿意。

難不成要用文藝來創造前途,但在文藝這方面,他對古代樂器的瞭解幾乎是盲人摸象的境地,琵琶箜篌一概不會談。照搬了這樣一個曳步舞,但也不能夠長時間吃老本,況且他也不能夠保證靠音樂就可以上位。

這一日李嗣業正在城外給瀚海軍的一部分發放忠義譜,發放完成後剛剛回到出城門口。城中有一家粟特商戶死掉了男人,正在擡棺出殯。城中的所有死去百姓的棲身之地都在城外的山崗上,這商戶的棺材周圍簇擁着十幾人,緩步往城門處走來。

本着死者爲大的原則,就是他這個北庭節度使,也要主動給棺材讓路。

這些擡棺的人走的速度不快,其中直系親屬穿着白衣拽着繩索跟在後面,發出嗚嗚悲痛的歌聲。隊伍後面有兩個手拿圓喇叭嘴,嘴對着類似笛子的東西,嗚嚕嗚嚕地亂吹,給人一種互吹一氣的感覺。

這兩個用來橫吹的樂器他突然想不出它們真正的名字,只是隱隱地感覺很熟悉。等送葬隊伍走出城門,舉着靈幡恍惚的即將消失在道路盡頭。他才突然想起這樂器原來是嗩吶。

怪不得他沒有將這種樂曲認出來,實在是因爲古代的嗩吶和現代相比差得遠了,看上去又粗苯又重。唯一的相通點就是他們都具有喇叭狀的嘴,其他的方面還要做許多改進。

李嗣業勒馬在城門口停下了,他感覺這送葬的隊伍回來時,還會經過這城門,只要在這裡等着就能碰到那兩個嗩吶手。

岑參不知道中丞爲何要守在這裡等人,也耐心地跟他站在一邊等待。

等到那兩個橫吹手回來,提着嗩吶神態疲憊,可能是這東西太重太費力,導致吹個幾分鐘估計就承受不住了。

李嗣業給身邊的燕小四使了一個眼色,他立刻上前去攔住了兩名橫吹手,直接兩當地說道:“你這個東西我家阿郎很喜歡,可否出個價格賣給我們。”

兩個橫吹手面面相覷,他們一直從事很晦氣的儐葬吹奏,就連他們手中的嗩吶一直被人們誤以爲是不祥的樂器,無法和琵琶和古箏等高雅樂器相提並論,怎麼還有人稀罕這東西。

兩人正在發懵之際,燕小四已經主動給出了價格,直接從懷中掏出一大串銅錢,伸手扔進了對方的懷裡。

兩名橫吹手把兩個嗩吶都放了下來,李嗣業伸手拿起一個,一邊翻身上馬,往節度使府邸方向走去。一邊在馬上研究其這嗩吶的構造,得出一個結論,確實和後來改造的嗩吶不太一樣。

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除了作爲職業自由搏擊手,業餘時間還玩過一段時間的樂器,嗩吶長號短號這種簡直是信手拈來,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丟掉這門技術,不過他完全可以憑藉回憶去模仿一下。再把這嗩吶改造成現代嗩吶的樣子,然後才能夠按照他的想法奏出心中想要的曲子。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一百四十九章 尤關棉被的商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