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

杜甫落寞地走在人羣中,與其餘士子們的悲鳴呼號不同,他的悲憤藏在心底,數年的鬱郁不得志讓他一度絕望。但當皇帝詔令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時,他的希望再度升起。他沒有理由放棄,少年時成名,二十多歲已經名滿河洛,在同輩中屬於天資卓越之人,他天生就應該奪龍標,登龍門,金榜題名。

可殘酷的現實卻告訴了他,這條路走不通。他在長安的街道上猶豫徘徊,最終依舊痛下決心,依然要留在長安。既然科舉之路不通,那就投奔豪門權貴,向他們投遞干謁詩文自薦。他決計不肯相信,憑藉自己的詩文才華,在長安城中闖不出一條通路來。

“子美!子美!”身材肥壯的同鄉追上來,氣喘吁吁地說道:“明日我準備僱傭一輛馬車回鄉,你與我結伴前行可否?”

“不了,我不準備回洛陽,我要留在長安,爲自己尋找一個晉升之階。”

“哎呦,你難道還沒有看明白嗎?長安的諸公根本不想讓咱們登第做官,不管我們有無才學,他們都不稀罕。長安城的官位就那麼多,他們怎麼可能將你放進來與他們競爭?”

同鄉說得很有道理,但杜甫已經下定了決心,他胸中懷有大志,區區的挫折並不能將他擊垮。

皇城榜文前的喧鬧仍然在繼續,有人在空榜上提寫詩文諷刺右相,還有人高呼着要告御狀,有幾名士子牽頭說是要跑到興慶宮前長跪。沒過多長時間,值守皇城的右驍衛兵丁提着木刀前來,揮動着刀鞘又砍又砸。沒有有效組織的士子們很快一鬨而散,皇城前又恢復了寧靜的秩序。

右驍衛立刻將士子們搗亂起鬨的消息傳到平康坊右相府,李林甫正在下人的服侍下披起紫袍,前來報信的人跪在地上叉手:“右相,落第士子們在皇城門前騷亂,已經被右驍衛驅走逐散,另外抓了兩個滋事騷亂者。”

李林甫連眉毛也沒有擡一下,伸展雙臂任由婢女在前面扣上右祍繩釦,慢條斯理地說:“不過是一羣沽名釣譽之徒,自身才學有限,卻歸咎於朝廷。再有人鬧事,立刻給我打散了,滋事騷亂者每人打六十棍,逐出長安。”

他穿戴好衣袍後,走出府門乘坐馬車前往興慶宮見駕,聖人叫他前去,定是要責問科考的事情,他也早已想好了應對的話語。

李林甫乘墨車入南內,在大同殿外聽旨侯命,高力士將他引入殿中。李隆基端坐在御階上冷聲問道:“哥奴老兒,朕問你,三千士子入長安參加科考,爲何竟無一人中第?難道我大唐天下的讀書人學識淺薄到如斯地步了嗎?”

宮中的宦官們立刻噤聲,悄悄把目光投向李林甫,只有高力士眼觀鼻鼻觀心,擡頭面無表情。

李林甫立刻不慌不忙地叉手回稟:“經過這次科考遴選,臣發現所有士子學識有限,才具不足以爲官,爲不使這些庸碌之輩混入朝堂,遂將他們全部下第。臣恭賀聖人,天寶盛世真正做到了野無遺賢,天下才智之士盡在朝堂之上,不必向民間尋訪。”

李隆基先是愣了神,似乎在猶豫,或是在消化吸收,最終肯定地點了點頭:“哥奴辛苦了,既然今天下野無遺賢,今年秋闈科考也一併取消,留待明年再擇賢才。”

衆人聽了這話,都以爲皇帝已經昏聵到如斯地步,比起何不食肉糜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這話並不客觀,李隆基依靠政變登上帝位,也曾勵精圖治開創開元盛世,當然不至於老了糊塗到這種地步。

他心中完全清楚,李林甫嫉賢妒能,把科考士子都當做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往嚴重了說,這就是欺君罔上。但他已經習慣了李林甫的全盤執政,有他在朝自己不用管任何事情,可以一門心思地去搞歌舞。可一旦他提出異議問罪,就意味着李林甫將被罷相落馬,李林甫一黨自然失勢被清除,可又有誰來添堵李林甫留下的權力真空,誰來替他支撐這個龐大的國家。

就算能有人挑起這個大梁,能夠保證這人能像李林甫那樣事必躬親把握全局,而對自己又十分的忠心耿耿呢。如果換上來的是陳希烈那樣的庸才,大唐勢必危矣,如果換上來的是張九齡那樣的迂直幹吏,他深藏宮中的安逸日子不就到頭了嗎?

他不得不承認,李林甫雖然嫉賢妒能,自私自利,但他對於自己來說,是不可替代的。

李林甫深知這個道理,明白皇帝離不開自己,所以纔有這個膽量幹這種事情。

就好像楊家日益驕橫,皇帝閉眼縱容,實在看不過眼就將楊貴妃逐出宮中,但皇帝離不開這個嬌媚的女人,只能想辦法再接回來,從此之後楊家也愈發驕橫。

無論是李林甫還是楊家,都在利用皇帝的求安逸心理,一個勁兒地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但他們的試探是有效的,李隆基真的只要安逸。

……

李嗣業率領隊伍離開長安之際,還在琢磨李林甫操縱科舉的背後,是玄宗皇帝對舒適圈的日益依賴。他好像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皇帝的要求是維持舒適的現狀,國事有人代勞,身邊楊玉環陪伴,一心研究歌舞。

他要想從中謀取利益獲得晉升,就必須爲舒適圈添磚加瓦,這樣做好處多多,既不得罪楊家,也不得罪右相。若是想要打破皇帝舒適圈,那就適得其反,不但得罪右相,而且得罪楊家,下場就是在大唐無立錐之地。

他好不容易求來的北庭節度使當然不能這麼浪費掉,在政治環境差的情況下愈發要苟着發育,等到將來有資格大聲說話的時候,再發出自己的聲音也不遲。

李嗣業回頭看看自己身後這寒酸的隊伍,六十多人的隨從實在撐不起節度使的架子,等到達北庭後,除去接來家眷外,還要把封常清和段秀實等人挖過來,有了這樣兩個人,他在北庭的經營就輕鬆許多。

前方開路的隊伍突然停下,門旌的隊伍往兩邊分開,他高聲喝問道:“怎麼回事?”

“稟中丞,前往有道人擋路。”

他揮動馬鞭抽打馬臀上前,道柔緊隨在身後,來到隊列之前看見李泌手執拂塵,揹着一個竹筐,臉上風塵僕僕,他的身後是清麗婢女牽着一頭驢,驢子身上負擔着行李。

“李泌?”

他吃驚地問道:“你不是在終南山潛心修道麼,怎麼跑到了這河西的臨鬆薤谷。”

李泌拱手坦然笑道:“臨鬆薤谷是先賢治學之地,李泌特來尋訪他們的足跡,又想可能會在這裡碰到你,這不,果然遇見了。”

從面相上來看,李泌的心情似乎好了很多,太子的遭遇並未擊垮他的向道之心,或許有一天,他也會毅然迴歸朝廷,爲風雨飄搖的東宮保駕護航。

李嗣業翻身下馬,牽着他的衣袖說道:“這裡不方便說話,我們到山谷間走走。”

兩人踩着青翠的草木往山坡上走去,兩名婢女遠隨在身後,她們各自熟識,也有說不完的話要講。

李嗣業站在山頭上,遙望遠方的馬蹄寺,低聲詢問李泌:“太子好些了嗎,是否回長安去了?”

李泌的臉色突然沉了下去,咬牙說道:“皇甫惟明韋堅勾連案風波未平,太子姬妾杜良娣父親的杜有鄰案又起,如今他如同燒魚一般被人架在火上兩面燒烤,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怎麼?又出事兒了?李林甫死纏爛打不肯放鬆嗎?”

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相猜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二百七十三章 撥換城夜宴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