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三章 萬里長征

大唐這個山溝皇朝,雖然一開始只是李爾必弄出來搞笑的,但是自李爾必這個傻貨被蘇家康一刀砍了後,一切就是發生了轉變。

李軒雖然不願意但是依舊被柳八苟他們擁護登基繼承了皇帝之位,從而率領着大唐王朝的數百土匪開始和明軍周旋。

而打着打着,也不知道是明軍太弱還是大唐新軍太強,又或者是老天爺站在了李軒這一邊,以至於過程雖然困難無比,數次面臨滅國危機,但都被李軒挺了過來,保住自個性命的同時也是帶着大唐王朝不斷擴張。

從數百人一步一步發展到數千人,再到如今佔據正泰縣的幾乎全部鄉野地區,治下民衆達到了八萬之數。

這種事哪怕是放在歷史長河裡,都算是極爲稀少的了。

大部分這些兒戲一樣的造反,絕大部分都是第一時間被官府所鎮壓,甚至官府都不用調動正規軍,只憑借些許鄉勇就能夠成功鎮壓。

之前的李爾必身死就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李軒卻是帶着柳八苟、方東全他們一步一步擴張,最後佔據了正泰縣。

到了如今,哪怕是明天大唐王朝就被明軍剿滅了,但是也百分百能夠在史書上留下記載,哪怕是隻有寥寥幾句,但是能夠在正史上留下記載,這卻也是極爲難得的。

古往今來,無數人都夢想着青史留名,哪怕是無法青史留名,也要留下一個千年惡名。

當然了,就算李軒倒黴透頂了,但是也不至於真的不用幾天就被明軍所擊潰了。

如今的李軒還有心情慢慢練兵擴軍,那是因爲他知道,自己還有至少有一個月以上,甚至兩三個月的安全時間。

瀾江渡口一戰,大唐新軍已經是把府城明軍給擊敗了,三千明軍最後只回去了數百人,再加上之前李軒已經數次重創蘇家康率領的數千明軍。

因此興泉府內的正規明軍,可以說已經是順勢殆盡,三個千戶所的正規軍,再加上府城的一千五百人募兵。

這些軍隊雖然還保留着之前的名頭,但是卻已經精銳全無,如今不管是蘇家康還是宋志文,他們所能依靠的不過是殘兵敗將以及臨時徵召的青壯而已。

而這些兵力,已經是沒有辦法給大唐新軍造成什麼是實際上的威脅了。

明軍要想攻入正泰縣剿滅大唐王朝,保守估計都需要五千人以上,而且這五千人必須都是正規軍,不能是那些用來湊數的青壯。

然而如今的興泉府還有五千正規軍嗎?

沒有!

因爲依靠興泉府自身的力量,已經是無法鎮壓這一場李軒率領的叛亂了。

明軍要想剿滅李軒,就必須從外面調來軍隊。

然而調動外地的軍隊到興泉府來剿匪,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需要各種調動的命令,上報到省城貴陽的巡撫那邊是必須的,不然的話,沒有巡撫的命令,其他地方的軍隊根本不會跑到興泉府來,這不是說他們肯不肯的問題,而是沒有命令跨府作戰,這不符合規矩,很容易被人蔘一本‘擅自調動軍隊’。

最後哪怕是剿滅了僞唐賊軍,私自領軍參與剿匪的將領也不可能落得什麼好,丟官去職都是輕的。

按照李軒自己的估計,等明朝官府那邊走完調動的程序,少說也得一兩個月的時間,然後巡撫那邊調動兵力也是需要時間的,調集兵力後,這些明軍要跑到正泰縣來,也是需要時間的。

你得知道,貴州可不是什麼平原,大部分都是山地地形,大規模軍隊的行軍速度是相當緩慢的。

綜合以上這些,李軒判斷明軍最早也要兩個月後才能夠抵達!

而到時候,大唐新軍的擴軍也是差不多完成了,士兵基本完成了最基礎的訓練,火槍也能夠再得到數百杆,火炮數門。

屆時,他麾下的三千八百人大唐新軍,就能夠以齊裝滿員的滿編狀態迎戰明軍!

到時候如果明軍派來了五千左右的正規軍,他都有很大的信心打一仗,哪怕是明軍來了上萬人,只要這一萬人不全部是那種精銳的募兵,那麼他都有一半的信心打一仗。

至於明軍來更多的人,比如來個兩三萬人什麼的,嗯,誰打誰傻逼,李軒第一時間就會帶着自己的數千大軍朝南或者西邊逃走,大不了就學歷史上的無數流寇,一邊跑一邊擴張。

如果無法佔據一個地方穩紮穩打慢慢擴張,那麼李軒也不介意直接帶着大軍走上流匪的路子,來一場明朝版的萬里長征。

只有手中有着數千大軍,天下之大總有地方能讓李軒找個容身之地的。

不過這只是李軒所做的最壞打算,按照他的預計,明軍來是肯定會來的,時間可能會早也可能會晚,但是來的明軍應該不會太多。

畢竟他李軒可是知道現在都還沒有攻克正泰縣城呢,甚至連龍華鎮都給明軍留着。

更別說興泉府城了。

如今的大唐新軍,用好聽的說是掌控了百里之地,十萬之民,但是說的不好聽一些,那就是依舊在山溝溝裡,上不了檯面的匪徒。

蘇家康可能會重視,宋志全可能也會重視,因爲他們都和大唐新軍交手過,知道大唐新軍的實際戰鬥力並不弱。

但是更上層的明軍官員會相信這些山村愚夫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從而從周圍數省調兵數萬來攻打正泰縣嗎?

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們會調集貴州本身的部分官兵來襲,數量從五千到萬人都有可能。

李軒這麼想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宋志文根本就沒有把瀾江渡口的慘敗上報,而是妙筆生花把一場損失了兩千多精銳的慘敗說成了只是小敗而已。

事到如今,上頭的官員們至今都沒有接到宋志文或者蘇家康稱帝的真實報告,如今省城裡的大人們知道了僞唐賊軍,也知道官軍遭到了一場失敗,但是他們不知道僞唐賊軍已經掌控了正泰,並先後把興泉府內的數千正規軍都擊潰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重量級人物下場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跨行造船的馮氏公司第二千六十五章 再接再厲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被堵死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可用不可留第八百章 江南士子的曲線救國第四百二十二章 自由而奔放的明軍第九十五章 有女葉氏第二千一百九十三章 宣平六十年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七百九十四章 前明尚書的鐵窗生涯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竟敢壞朕的帝國基業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苦逼的中產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車之日就是西征之時第一百六十一章 謝老頭的冷笑第六百三十八章 以固國本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唐的繼承人第九百六十章 大唐巡警在行動!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 冊封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唐王朝的老朋友第三百三十章 投降也不叫我第八百八十六章 一統天下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一夜爆富的韃靼人第九百九十八章 父皇,微微要抱抱第八百四十五章 正德親征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打葡萄牙好處多多第二千一百二十六章 龐大的帝國內部市場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這他媽不合理第八百三十章 火力覆蓋攔截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機動部隊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激進或保守第四百二十六章 僞唐賊軍主力來了第九百七十七章 費勤祥的艱難選擇第二千六十九章 韃靼金國和大唐帝國的戰略合作第五百二十一章 此乃勝利轉進絕非潰逃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戰無不勝第二千六十四章 汽車時代第六百一十四章 欣喜若狂的明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唐王朝的老朋友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又是一場傾國之戰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唐西洋公司做慈善?第二千一百九十七章 全國公路網第二千一百九十章 大學士陳立夫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裝甲巡洋艦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一百二十二章 近衛軍初登場(月票加更)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萬金油西北馬第六百一十八章 伯爵世子的戰鬥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尚書倒臺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設省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稅務調查官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規模宏大的大唐金國艦隊第兩百四十八章 大唐王朝的未來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如此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自甘墮落的海軍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第七百六十一章 投降?那是不可能的第兩百三十六章 老鄉開門,我們是大唐王師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勳爵和封地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樂觀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不滿足的宋丸子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詭異的個稅改革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等什麼,撤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帝國全球化第四百六十八章 頭號明奸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僅限於理論上的自願第一千六百章 海軍重整計劃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六百九十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女人多也是很煩的第七百六十六章 秦志福接旨第八百五十六章 發工資過年啦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鋼鐵水泥大爆發第兩百一十一章 我們去府城請救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瀾江東岸美景第一百七十六章 曾子文的怨恨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放飛自我的年輕教授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第六十七章 非戰之罪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黃竹山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難伺候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半個大唐人喬恩第五章 有女低泣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格德斯之死第二千一百五十七章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第兩百零九章 莫名其妙就打下來了第五十三章 牛逼哄哄的大唐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裝柳州獨立團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去草原看風景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就殺第兩百四十二章 制定軍銜和軍服第六百八十五章 賺錢賺到手軟第三百六十章 第五步兵團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帝國的明珠:南非第三百零六章 明軍主力出現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僞唐第七百五十二章 抓住未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不滿足的宋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