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華夫人知道大禹胸量無邊,不會囿限於四海之內;因此早就預備下躡空履等你索要。”童律拿出兩雙躡空履,分送給豎亥、大章,交代說,“海外也曾天崩地陷,洪水氾濫,至今猶未平息,一路小心。”
“雲華夫人在哪裡?”大禹問。除了無盡的感激之情,大禹對雲華夫人還產生了一種刻骨銘心的愛慕之情,只是深深地埋在心底。他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是渴望能見她一面。
“誰也不知道她在哪裡。但誰都甘心受她驅使。”童律神秘地笑笑。看來,他也是雲華夫人的崇拜者。“夫人讓我捎話給你,你手裡的丹書只剩下最後一頁了,你可以向它提出任何要求,都會得到滿足,請三思而後用。”
按照大禹的要求,太章從東極步量到西極,測出距離有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豎亥從北極步量到南極,測出距離也是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1)由此判斷,大地應該是四方形的。二人所經之地洪水剛過,但瀦聚在各地的湖澤水泊極多,三仞深以上者有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五十九個,龍蛇水怪出沒其中,危害民生。大禹想起天帝庫存在崑崙山的息壤,打算悉數分增四海之外,用來堙塞積水,造福於他方之民。但地隔萬水千山,路途遙遠,靠凡人是無法運達的,必須動用丹書,求助於神將。這是丹書留給大禹的最後一次機會了,他曾經考慮過好幾個使用方案,包括使自己延年益壽、子孫昌盛以及族屬強大、永爲盟主,等等;還有,就是想借丹書之力,見上一面雲華夫人,以慰籍平生之願。但是,這位以治理天下水患爲己任的偉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治水。他啓動丹書召來童律、庚臣等諸位天神,請他們把息壤佈施到四海之外、大荒之中,把大面積的湖澤變爲名山桑田。
太章和豎亥在步量大地的過程中,還走訪了散佈在海外大荒中的許
多奇異族羣,什麼三首國,大人國,小人國,三身國,三目國,…等等數十餘個,他們的奇形怪狀、風俗殊異,令人好奇。後來,大禹讓伯益把巡狩海內的記錄整理好,連同太章、豎亥的海外見聞輯成一書,稱做《海經》。《海經》和《五藏山經》又合成一書流傳下來,叫做《山海經》。(2)應該說明的是,關於《山海經》,古時學者大都認爲其作者是夏禹和伯益。但近代學人卻斥此說爲無稽之談,考證說,《山海經》的成書時代在西周或春秋戰國,甚至是西漢云云,至今尚未定論。
話分兩頭。自從帝舜實行輕徭薄賦政策以來,三苗各部族相繼歸附中原王朝。成駒見大勢已去,便遁跡民間,重拾遊方巫師的行當。但他堅信,三苗對中原王朝的臣服是不穩固的,他總有機會重整旗鼓,從頭再來。爲此,成駒廣收門徒,向他們傳授異術,竭力打造自己的隊伍;同時注意招徠異人奇士,做爲闖天下的幫手。一日,成駒正欲登舟渡河,適值山洪突至,小舟被打翻,成駒飛身躥上河崖,僥倖脫身,而他的兩位徒弟,都在瞬間葬身水底。
成駒沿岸奔走,希望在下游發現落水的徒弟。此時,忽見那隻漂泊的小舟竟然逆流而動,在濁浪裡上下顛簸。更讓他驚詫莫名的是,兩名落水者相繼露出水面,被一個接一個丟進小舟裡。
小舟緩緩靠岸。成駒不動聲色地立在河崖上,等待那個神秘的人物現身。這時,小舟忽然離開水面,直朝他身上飛來。成駒後躍一步,伸出雙手將它托住,輕輕撂在地上。神秘人物沒有露面,只有一串氣泡泛起。
“閣下別走!”成駒再也沉不住氣,高聲叫道,“君子救人救到底,他們還沒有活過來呢!”
一人毫無聲息地躥到河崖上。他把小舟倒扣過來,提起溺水者,將其頭朝下襬放在上面;然後在每人背上連拍三下,說
:“大聲呼喚他們的名字,把魂兒叫回來就是了。”
在成駒的呼喚聲中,溺水者大口地吐水。神秘人物又把他們翻過身來,用手反覆壓其腹部,二人慢慢甦醒過來。成駒停止叫魂兒,連聲道謝,說:“仙兄神乎其技,水中功夫無異於水神;請問您尊姓大名?仙居何處?”
“我叫倪龜兒,四海爲家。”自稱倪龜兒的神秘人物說,“些許小技怎值得神巫成駒誇讚。”
“什麼?你叫溺鬼兒?”成駒一把抓住倪龜兒的手,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倪龜兒吃了一驚,說:“你怎麼知道我是溺鬼兒?”
“不錯,你就是溺鬼兒!”成駒端詳着眼前這個葫蘆頭、尖下巴、瘦骨嶙峋的倪龜兒說,“六弟,我就是你五哥虐鬼兒呀!”
“啊!原來大名鼎鼎的三苗軍師就是你呀!”倪龜兒看看兩個還在昏睡的溺水者,拉起成駒登上小舟,飄向河水中流,互相傾訴往事。
原來,這位倪龜兒也是顓頊大帝的一名不才子。他十六歲時溺水身亡,一屢陰魂不散,常在水濱遊蕩。爲了逃避輪迴,他把一位涉水的男子拉下水淹死,讓其陰魂代替自己去遭受漫漫長夜般的六道輪迴之苦;而他自己,則走捷徑重新投胎做人。
注(1)《淮南子•地形篇》:“禹乃使太章步子自東極至於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洪水淵數,自三仞以上,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爲名山。”
(2)(漢)《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第六》:“(禹)遂巡行四瀆。與益、夔共謀,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金玉所有、鳥獸昆蟲之類,及八方之民俗、殊國異域、土地裡數,使益疏而記之,故名之曰《山海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