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對徐榮的聲討

隨着徐榮迫使匈奴投降,成爲了大漢的英雄之後,對於他的各種聲討也都隨之興起,這種聲討主要集中在一點,那就是徐榮殺傷太多,殘忍兇暴,有幹天和,同時也違背了儒家“仁孝”的傳統。

當然,在一開始持有這種觀點的都並非是在裴青集團,而是站在裴青對立面的許多勢力,而最開始對徐榮展開批判的則是曹操集團。

這當然不是說曹操就是儒家的衛道士,而是曹操妒忌徐榮的功業,想要把他的名聲給搞臭。

不過曹操的心中也大惑不解,這個徐榮之前跟他交過手,而且還曾經把他給打敗,可是那是自己在沒有頂尖謀士輔佐的情況下,可是現在自己身邊有了郭嘉、荀彧和程昱等一流的軍師,如果再度對戰徐榮的話,曹操相信對方必敗,然而沒有想到這個徐榮竟然又取得了如此大的戰果,僅用了不到半月的時間就橫掃匈奴,迫使匈奴投降並且內附,如此大的成就實在是震鑠古今,這意味着裴青麾下出現了一位千古名將,這怎能不引起曹操的忌憚和憂慮呢?

於是曹操召集了麾下謀士商討對策。

不過曹操商討對策的辦法十分特別,他不是直接把自己的意圖表達出來,讓衆謀士拿主意,而是對徐榮大加讚賞,說這個徐榮智勇雙全,膽略無雙,功比衛、霍,實乃千古名將等等,他這樣讚譽徐榮當然並非是真心,而是讓麾下那些衆文武因此而對徐榮心生嫉妒,隨後想辦法詆譭徐榮,以便破壞徐榮的形象。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麾下的謀士毛玠當即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徐榮雖然善戰,然而殘酷好殺,下官聽說他就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甚至就連兩三歲的小孩子都不放過,這一役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徐榮就殺傷十萬人以上,如此殘忍好殺,殊非正義之士所爲,大違我朝仁恕之道,與昔日董卓之暴行有何區別?下官又聽說裴公準備任命徐榮爲護匈奴中郎將,如此一來實在不知道匈奴人以後要受徐榮怎樣的迫害?所以下官呼籲朝廷應當免除徐榮這等暴徒的職位,乃至問罪於他,至於這護匈奴中郎將自當另擇賢明前去擔任。下官聽說于禁將軍治軍嚴明,與此同時卻又沒有殘忍好殺的惡行,所以建議由於將軍擔任護匈奴中郎將。”

對於毛玠的說法曹操當然十分喜悅,他立刻向天子上書,述說徐榮的各種惡行,並且建議天子撤銷徐榮的職務,改派于禁擔任。

對於護匈奴中郎將這樣的職位他可是垂涎已久,因爲只要安排自己人去任職,這就意味着己方將會有源源不斷的戰馬,這對於己方來說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只不過曹操也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他也不過是看看天子對裴青的態度是怎樣的,同時也乘此機會觀察一下朝中的那些官員有多少是跟自己步調一致的,而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噁心噁心裴青,順便要把徐榮給搞臭。

曹操的奏疏很快上傳到了尚書檯,羣臣們對此展開了激烈的議論,大多數人都贊同曹操的意見,認爲這個徐榮做得的確有些過分,殺傷太重,有幹天和,像這樣的人根本不配做護匈奴中郎將。

然而車騎將軍董承董承這一次卻出乎意料的維護徐榮,他認爲徐榮這樣做沒有什麼錯,對於匈奴人就應該以血腥的屠殺來鎮壓。

董承之所以有這樣的態度,一是因爲徐榮跟他一樣都是西涼軍部將,在殘忍好殺這方面如出一轍,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另一方面,現在的曹操越來越跋扈了,尤其是在取得青州之後,朝廷的用人大權幾乎都被他給把持了,自己想要安插一個東萊太守都被曹操給拒絕了,這讓董承的心中十分惱怒,因爲當初如果沒有自己,曹操是不可能把天子迎到洛陽的,可是這才過了多長時間?自己的話在這裡就沒有用了,曹操把持着內外大權,視自己如無物。

“哼!曹阿瞞實在是喧賓奪主,欺人太甚,真當我董承是吃素的?既然你不給我面子,那我自然也就不客氣了,你不是要搞臭徐榮嗎?我偏偏讚頌他的英名?”

所以董承當即對曹操的荒謬言論進行駁斥道:“對於曹公此言,承並不敢苟同,想匈奴異族乘亂入我華夏,殺傷甚衆,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從一開始高祖白登之圍到現在幾近四百年,匈奴爲禍罄竹難書,民衆深受其患,四百年的歷史證明,對於匈奴退縮和親等事最多隻能換來短暫的和平,只有對其進行沉重打擊才能換取長久和平,比如孝武帝時期的衛青、霍去病兩位將軍,我朝竇憲竇固二位將軍,沒有他們的積極進取,哪來的邊疆安定?如今匈奴氣焰愈發囂張,不斷插手中原內亂,到處殺傷我朝民衆,搶掠婦女財物,罪行累累,天幸有將軍徐榮,效法衛霍竇諸將,深入胡境,立此不世功勳,即便是多殺傷一些也只是有小過,根本無法掩其大功,對於這樣的大功聖明天子自當大加褒揚,怎能打壓?這不是親者痛而仇者快嗎?”

天子聽了董承的話頓時點頭說道:“董愛卿所言有理,曹卿,你乃國之上將,當知作戰之時不能太過留情,否則的話豈不成了宋襄公,徒留笑柄乎?雖然徐榮多開殺戒,卻也是瑕不掩瑜,對於他的錯誤,申誡幾句也就是了,沒有必要揪住不放,此事就這麼定了,徐榮的職位不必撤,只是派出使者申誡幾句,同時賞賜一些物品,以表其功。”

“.……”雖然曹操心中十分不甘,可是當他看到天子都這麼說了,卻也無可奈何,只能默默退下。

小皇帝今天卻是十分的喜悅,因爲這麼多年了,這是他第一次獨立作出決策而得到通過,他覺得自己的春天就要來了,在董承的輔佐之下,在這麼多官員的維護之下,他一定會越來越聖明,讓大漢的江山再度延續下去,別的不求,只求自己能夠像孝宣帝那樣實現大漢的中興就已經很滿足了。

然而小皇帝根本不知道,他的這一次獨立決策究竟帶來怎樣眼中的後果?

第四百四十三章 小皇帝的要求第二百四十六章 糜竺的請求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宮第七十三章 董白和荀攸第一百六十五章 藍田決戰(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早就料到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郝昭和郭淮第五十八章 彼此鄭文公?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他姓呂第二百三十章 初次交鋒第二十八章 暴怒的何儀第三百零一章 沮授的謀略第四百一十五章 真沒想到第二百零八章 勸和之議第四百零六章 陳雪的改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變態版陳到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八章 不可輕授第三十七章 預言詩第四百零二章 于禁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們願意歸降第一百六十九章 藍田決戰(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劉表之死第一百六十五章 藍田決戰(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名貂蟬第三百零九章 心如鐵石第一百零七章 兩個有名望的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如此殺人(第五更)第二十三章 呂蒙的姐夫第四百零八章 裴青的深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奈之舉第三百一十三章 爲嶽能匹配基因第一百一十五章 入主譙縣第一百零五章 竟敢主動挑釁?第二百一十一章 務必生擒第四百二十三章 攻破老巢第一百七十六章 張濟叔侄第三百六十二章 呂布沒有死第二十八章 暴怒的何儀第四百零二章 于禁第二百七十三章 戰場交鋒第八十章 叛軍來了第二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八十一章 紀靈歸降第一百零九章 誰來守城第一百五十章 邊讓之死第三百七十一章 劉曄的妙計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降麴義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敘舊情第一百五十六章 爲朱符匹配名將基因(第二更)第九十七章 長安陷落第二百零七章 不分勝負第三百七十七章 寧死不降第三百一十八章 祝公道的承諾第二百八十八章 果然是冤枉的第三百一十六章 招降張燕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啓絲周之路的設想一百七十三章 大漢功臣第二百五十一章 豪商糜子仲第一百九十章 昭姬之怨第十五章 大開眼界第三十一章 開山捱打第三百八十一章 紀靈歸降第三百五十八章 曹操與張闓的交易第四百零五章 活神仙第八十一章 針鋒相對第六十三章 不退反進第二百四十九章 更大的危機第十五章 大開眼界第一百五十六章 爲朱符匹配名將基因(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真沒想到第五十四章 陳羣、杜襲和趙儼第一百九十三章 太原王晨第三百二十章 張燕歸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只能接受第九十八章 董白的面子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們願意歸降第三百八十七章 陷入崩潰第二百零五章 安定的戰局第九十七章 長安陷落第三百七十四章 爲魯肅匹配基因第五十二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第二十一章 生死自選第二百七十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八十四章 徐榮的能力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容樂觀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於洗刷我的污點第二百零五章 安定的戰局第四百三十五章 渡海遠遁第一百七十五章 忠誠的問題第四百三十五章 渡海遠遁第四百二十八章 準備好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容樂觀第二十八章 暴怒的何儀第六十四章 何以前倨後恭?第三百三十八章 怒攻姑臧第八十章 叛軍來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禁和臧霸第六十一章 朱儁的無奈第二百六十五章 常春,字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