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新政:暗戰!

第一場雪下,又出了兩天太陽,然後一場大雪驟然而至,瞬間把渝都染成了雪白色。

渝都徹底的入冬,家家戶戶開始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大街小巷之中,還能看到一些小孩子的在歡樂的玩雪。

這種歡樂的聲音,也在昭示着渝都的生活越過越來的,孩子的笑聲,就是一種生活水平的提高了。

牧景喜歡站在的高處,看着大街上的那種繁榮的景象,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他的成就感了,同樣也能滿足他一絲絲高人一定,俯視天下的虛榮心。

這一座九層高的大明宮,修建非常讓他滿意。

收回了看着大街之下的眼神,他的目光落在了手上的奏本之上了,這奏本是教育司的呈報上來了。

《開科舉之請!》

士燮不愧爲大儒之弟子,文筆過人,一片奏文,被他寫的是天花亂墜一樣的。

這道奏本,直接經過政事堂,然後呈上來了昭明閣,再從昭明閣,放在了他的案桌之上了。

流程走完了。

但是結果沒有出來了。

昭明閣此時此刻,誰也不敢去表態。

而各路大臣都在等待他牧景的態度,不管牧景的心思如何,他一天沒有把態度表露出來了,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說白了,你想要人爲你衝鋒陷陣,最少一點,你起碼得讓的人知道,你的一個態度,堅定無比的態度。

畢竟別人不是你心裡面的蛔蟲,猜測終究是猜測,你一天不表態,一天他們都不敢站出來了。

而牧景,他豈敢這麼輕易的表態啊。

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是一個新政的開端,第二階段的新政,可不是第一階段局部性的,而是全面性的。

大明朝廷必定會起一場風暴。

而風暴會不會導致大明朝廷陷入內亂,這一點,誰都不清楚,而誰都在相反設法的避免。

在上昭明閣的表決會之前,牧景先把胡昭找來了。

不和他通氣。

自己做事情有些麻煩,最少也要探一探他的底線,這樣才更好的方便牧景怎麼去操作這件事情。

“孔明,這是教育司提上來的建議,你有什麼看法?”

牧景溫聲的詢問。

胡昭卻在心裡面暗罵起來了:這陛下是越來越臉皮厚了,明明是他自己的主意,卻把話說的這麼冠冕堂皇。

可哪怕他不爽,這表面上的和睦還是要維持了,天威難測,他即使權大,也不敢放肆,必須小心翼翼。

因爲他可不想晚年被清算。

他想了想,說道:“教育司忽上此奏,其之心當是爲了朝廷舉才,此事不管結果如何,首先我們不能寒了教育司的一片真心!”

他先奠了一下,然後才繼續說道:“不過舉才之制,乃是數百年傳承下來的制度,貿貿然改變,唯恐會危害我大明之江山,如今大明立朝時間太短,根基不穩,若有民亂,必民心盡失!”

他是在告訴牧景,舉才之制是要改,但是你最好考慮一下的結果,如果導致的結果太壞,莫怪我下手無情,把你的新政打的片甲不留。

對於牧景的性格,其實胡昭也摸透了六七分。

這人私心不重。

卻志在天下大局。

你說他小氣,他也小氣,你說他大度,他也大度,,站在立場上,不管自己做什麼,只要不觸碰他的底線,哪怕當着他的面,吐一口唾沫,他頂多就是罵幾句,不會動真格。

但是有些事情,他如果想要做,誰敢擋他,那可就不是仁義道德的事情,而是腥風血雨。

牧景的刀,殺的人可不在少數。

“陛下,如今大明,尚且江山不穩,天下未能一統,外面多少豺狼在對我們俯視眈眈,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胡昭是苦口婆心,他還是不認可牧景的冒進,想要牧景把新政緩和一下腳步,這樣對大家都好,他也好去和那些世家門閥,士族大儒說一些道理,總能讓大明朝廷維持一個太平發展的景象,能支持明軍主力一統天下,只有一統天下之後,大明沒有了敵人,才能集中精力治內部。

“呵呵!”

牧景笑了笑,他明白鬍昭的意思,但是他卻不能按照胡昭的心思來做,有些事情,時機很重要。

而且他懂的一個道理,凡事你顧慮太多,就永遠都做不成,如今你說是想要維持一個太平景象,好集中精力,一統天下。

但是一統天下之後,你會發現,你的阻力更大了,西南終究是西南,還不是中原的中心,屬於偏於一隅。

士林的力量,比中原的一半,都不夠,如果連西南都走不通路,日後天下一統了,面對的阻礙之力更大了。

“大明的江山雖然還很年幼,但是勝在有活力!”牧景目光平靜,看着胡昭,笑了笑,才說道:“如果如今我們做事情,都要顧忌這麼多,那麼日後朝廷體制完善,越來越多的官吏,越來越多的士族,我們還怎麼做事情!”

胡昭聞言,眉頭一皺,他想要說什麼,卻到了嘴邊,也說不出來了,有時候他不得不承認,牧景道話,是對了。

“召參政大臣,開昭明會議!”牧景斬釘截鐵的說道。

短短几句話,他已經摸到了胡昭的底線了,如果胡昭保持這個底線,科舉是肯定能夠成功的。

“是!”

胡昭無可奈何,他已經盡最後的力量勸諫了,牧景不聽,他也沒辦法,既然牧景要向前衝,他要做只能把這件事情帶來傷害,減到最低。

……………………

昭明閣,會議殿。

七席昭明參政如今已經變成了九席,牧景居於高位,他身份高貴,入閣參政,更多的是一個形象的問題。

不在昭明閣,他怕掌控不住昭明閣,所以他不能自持身份。

雖然這樣有些不合規矩,但是不合規矩的事情,牧景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如今都熟門熟路了。

再說了,大明皇朝是他建立了,他牧景就是規矩。

牧景不首先開口,胡昭只能代爲開口,他爲衆臣之首,主持會議的基本上都是他,他把教育司的奏本丟出來,讓衆大臣都過目一番。

“科舉?”

“這種制度真能改變如今的局勢嗎?”

“這要是放出去了,必然是引起軒然大波起來了!”

“舉孝廉之制,雖有些不足,但是科舉就能公平嗎,未必把,有些人能把持舉孝廉的名額,也有人會會把持的科舉!”

“就怕到時候,會讓我們大明好不容易穩定下來了局勢,直接崩壞!”

一衆參政大臣,心裡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願意說出來的話,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都顯得非常複雜。

支持和不支持,可沒有這麼簡單的事情,一方面要考慮這件事情進行了,會遇上什麼問題,一方面還要顧慮自己的立場和地位。

能坐在這個凳子上了,如今都是大明朝廷可以當家做主的人,每一尊參政大臣,都是大明的肱骨棟樑。

“陛下!”

率先開口的是蔡邕,他不開口,沒有人更質問牧景,牧景如今貴爲皇帝,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到哪裡都一樣,對牧景的敬畏,從來不會因爲他的和善而有絲毫的減弱。

不過蔡邕卻與衆不同,作爲了牧景的老丈人,他天生地位不一樣了,就算他當着衆人面上,直接把牧景臭罵一頓,也不會有問題。

牧景如果敢收拾他,家裡面還不得讓蔡琰給收拾了。

“蔡參政,你請說!”牧景得提醒一下這老傢伙,這裡是昭明閣,不是在家裡面,所以你別折了朕的臉,不然朕和你過不去。

“陛下,你可曾想過,多少人是靠着舉孝廉之名額而生存下去,一旦更改制度,會不會讓這些人對陛下產生厭惡!”

蔡邕聲音平靜,他以事論事,不做人身攻擊,站在他的位置上,這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了,這件事情無可避免,但是必須要讓牧景知道其中的厲害,這就是他們的策略之一了。

“你說的這些人,是那些人?”牧景幽沉的問了一句。

“士林!”

蔡邕深呼吸一口氣:“舉孝廉之策,數百年傳承,世家門閥,一些在野卻名聲不凡的大儒,在朝官吏,皆有權力,讀書人寒窗苦讀多年,必須要有人爲自己的舉孝廉,方有可能受到朝廷的矚目,出仕爲管,治地方,管理百姓,他們也會感恩,所以常常以師徒之名而稱呼,師徒之關係,乃天賜之緣,更甚血緣之糾纏,可有人把這一切都剝奪了,那些人,心中豈會放得下!”

他就差沒有直接的告訴牧景,你這是打破了無數人的飯碗,士林的那些的德高望重的讀書人,就靠着這個吃飯,你倒好,直接一棍子打掉了。

“士林也是天下人!”

牧景的聲音很平靜:“我大明的士林,朕還是比較感恩的,他們的存在,讓我大明多了不少讀書人,可人都是有私心了,唯才而舉,豈能容私心!”

牧景下場了。

他直接下場,就是表明態度。

態度一出來。

整個場面就好看多了。

這時候,就是赤膊上陣的時候了。

第一個響應的,自然是蒯良,他如今已經明白的自己的身份,作爲牧景在新政上的一把刀,他必須要做一個孤臣,而且不怕得罪人。

他很直接的說道:“稟報陛下,臣認爲教育司此奏,甚是好事,天下讀書人何其之多,然而官位不過就這些,入仕爲官,非權力,乃責任,豈能因爲關係好,名聲良,就能舉孝廉而入仕途,臣認爲,科舉之法,甚能公正,爲大明而挑選賢能志才,治理地方,也是爲了天下百姓謀福利!”

他火力四開,這時候直接爆發,絕不給任何人機會,聲音也是越發的洪亮:“而且一個庸官,可讓百姓受苦,一個有才具之官吏,方能讓百姓享福,爲天下黎明百姓,何懼士林之利,讀書人,非謀福利之,乃爲天下百姓而效命,方爲正題!”

牧景聽了一耳朵,忍不住笑了笑,這蒯良果然不簡單,一上來就把大義給拿住了,這時候就該胡昭他們選擇了。

是保護士林的利益,還是站在百姓的利益之上。

天下又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會議內容,肯定不用多久,就會被直接傳出去了,他們如果敢亂來,必然受到無數百姓的唾沫。

而且他們敢肯定,牧景會大廝張楊,絕對不給他們一絲一毫的機會反撲了,只要他們敢認,牧景就敢把他們弄得聲名狼藉。

君臣之爭,一早就已經拉開序幕了,是君權強勢一點,還是臣權能壓得住君威,這就要看他們接下來的交手了。

胡昭和蔡邕對視了一眼。

他們知道了,其實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什麼路走了,這時候如果真的要和牧景撕破臉,未必好看,反而會連累大明江山的聲譽。

內鬥,說出去始終不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他們早就商量好了,這時候,他們需要反其道而行。

胡昭給了一個眼神劉勁。

劉勁點點頭,然後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蒯御史所言甚是,臣也認爲,舉孝廉之制有缺陷,容易受人之影響,不能真正的爲我大明挑選真正有才之士,治理天下,臣認同科舉之制!”

“臣亦認同!”

秦頌微微眯眼,他這時候必須要跟上節奏。

“臣沒有意見!”鮑蘇是新人,他得保守一些。

“臣贊同!”

戲志纔對牧景有信心,但是對胡昭他們的手段也歎爲觀止,這一戰,看似牧景勝了,但是最憋屈的應該是牧景。

擂起拳頭,一拳直接打在棉花上的感覺,肯定會憋屈。

“臣贊同!”

黃忠笑了笑,他雖然有跟腳,但是年少家道已落,如同寒門之子,自然知道寒門讀書人入仕之艱難。

剩下就只有牧景,胡昭,蔡邕了。

牧景的面色很差。

他陰沉的眼眸掃了一眼胡昭和蔡邕,這兩老不死還真好手段啊,居然給自己的上一堂課,直接給了自己的一巴掌。

蔡邕平靜的道:“衆意已如此,臣也無話可說,不過臣保留意見!”

“爲大明,臣願嘗試一下!”

胡昭悠然的開口了。

他一開口,那就是大局已定了。

第七百二十二章 危險,也是機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暴熊至第五百三十九章 春耕 上第八百一十五章 牧龍圖,是你!!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景平水師 一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奪荊州 五第一百零七章 景平營和武備堂的融合 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絕境中爆發的楊柏 上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明國 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斬袁,拜相! 上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壯哉!雖百死而不悔! 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定雒陽 七第六百六十一章 秋收 (補更,6/15)第一百四十一章 雒陽!雒陽!第八百四十八章 蔡邕出仕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兩個黃雀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戰第七百八十三章 荊州城戰役 下一第四十四章 出手相救 下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蔡邕不行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偷襲 十五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偷襲 十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勤王聖旨傳天下 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詐降第四十五章 月黑風高夜 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說客第五百七十八章 叛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又一年的歲末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北上 一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奪荊州 十五第三百九十二章 閃電戰 六第六百六十八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整軍 八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三十六章 太平聖女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功虧一簣 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推演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潼關之戰 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我要俯首稱臣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雒陽之戰 中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明魏決戰 十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奪荊州 十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青徐黃巾的入場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景平水師 三第六百零六章 南陽攻略 中(補更,4/15)第三章 圖謀舞陰 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定武都,驚長安!第八百六十八章 遊說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夜襲之戰 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誠第九百九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五章 舞陰商戰 十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新政辯論 九第九百五十四章 有家的牽掛,纔會踏實!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宛城之戰 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好消息第五百六十二章 破空而去的一箭第五百八十一章 景武左右,兩司制度!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劉表的驚恐 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某家,南陽黃忠!第七百八十章 問答之間第八百二十三章 撤兵 (除夕夜!團圓飯!炮竹響!煙花起!)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整軍的開始第九百八十一章 奪南陽 四第六十七章 舞陰商戰 二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隱隱的聯合之勢第一百二十九章 一戰成名 五 (上架第二更)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王對王 三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無奈的聯姻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西北歸明 二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四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婚 二第二十一章 驚動郡府 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漢水碼頭第三百一十六章 他不合適你第二十五章 密謀收降第六百六十二章 漢中的豐收第五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街頭上的一幕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明魏血戰 五第九百九十章 奪南陽 十三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三大諸侯會盟 十第五百七十五章 選址第四百四十四章 戰術和時間的配合!(補更,2/60)第一千七百章 張飛下線 上第六十二章 甄選教官 六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意外之喜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主動出擊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整軍 九第二百五十三章 曹操與袁紹 二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戰後大動作 二第二十七章 中平五年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西北歸明 十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圍殺張飛 三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陽平關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戰後大動作 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持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亮之後的亂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對羌人部落的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