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監視鮮卑左翼的黃忠部隨即啓動,大軍滾滾往前殺去。一道整齊的黑色騎陣迎向鮮卑左翼,一路暢通無阻,徑直殺透戰陣。黃忠部下精銳雖然比不上刀鋒營,但是講究駑箭之威,此時顯示出強大的遠程打擊威力。
漢軍鐵騎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鮮卑兵當成飄零的樹葉絞成粉末。騎陣如同一陣颶風,所過之處滿地狼藉,幾乎變成修羅地獄,已經變了顏色的草原上,遍佈殘缺不全的屍體,他們五官扭曲成一團,失去光彩的雙眸直視天空,彷彿在向蒼天質問什麼……偶爾有些人還未死去,伸出骯髒血污的手,徒勞的呻吟求救。
柯比龍見到如此悲慘場面,不由痛苦地閉上雙眼,他知道鮮卑完了,他此時雙手拇指已失,上不得戰場,但並不影響他對戰局的判斷。柯比龍的聲音顯得無力而低沉,顫抖得讓人幾乎聽不清楚:“合族歸降!”
旗令兵依命打出了白旗,步度根在遠處望見,心中雖有不甘,但是望着戰場上被屠殺的族人,不由痛苦地閉上了雙眼。他不願接受被削去雙手拇指的結局,撿起一柄長槍,毅然策馬殺上前去,只見數十隻駑箭疾快而來,步度根渾身插滿駑箭,從馬匹上滾落下來,仰面向上,瞪眼看着天上的藍天白雲,不甘地停止了呼吸。
“潮河大捷,斬鮮卑首級十八萬餘,鮮卑合族歸降,……”報捷的士兵一路喊來,嗓子皆有些沙啞,踏入洛陽城門的瞬間,疲憊的士兵們不約而同拔高了聲音。
“鮮卑被滅了!可惡的北胡如今皆亡,齊侯豐功偉績,比武皇帝還要厲害。”
“這下朝廷又要分地了,聽說鮮卑佔地極廣,去那邊怕要分上數百畝。”
“聽說北疆苦寒,還是等奪了南疆,到南疆發展去……”
百姓們聽到軍報,不由議論紛紛,這些日子百姓們聽到的捷報實在太多。開始時是益州捷報頻傳,先是退了南洞蠻,接着退了北洞蠻,繼而退了唐羌,然後退了蘭羌;等到北疆戰事再起,先是擊敗丁零,接着是鮮卑,繼而是西羌和燒當羌。
後來就是拓展版圖,先是兼併扶余、肅慎,滅了丁零,成立海州。然後奪得南疆南洞蠻之地,恢復西洞蠻之地,繼而又奪得唐羌、蘭羌、西羌、燒當羌之地。大漢的版圖比以前大了數倍。
捷報多得有些令人麻木,但是依然讓人興奮。公開捷報是姜述的點子,一來可以提高軍人地位,讓百姓感受到軍人開疆拓土的不易;二來增加漢人凝聚力,樹立大民族意識。這個辦法效果很好,百姓們除了身爲漢人自豪以外,又會感受到軍人保家衛國的不易。年輕男子更是以當兵爲榮,不時有人去太尉府打探有無招兵名額。
姜述強硬的對外政策,曾經遭受過很多非議,很多老夫子認爲屠殺異族是爲不仁,但是姜述在屠滅烏恆、匈奴、三韓以後,異族鮮有再敢欺凌殺害漢人者,姜述用事實說明了一個道理,以暴制暴也是仁道,這讓老夫子們集體失聲。
姜述不屑於與老夫子們爭論,那會耽誤很多時間,他現在忙得很,除了軍政事務要處理,還有尋找時間多陪陪後宅的許多位妻子。政治是靠實力說話的,老夫子們沒有軍政權力,如果連提不同看法都要強行壓制,姜述一言堂的名聲便會更加響亮。
潮河大捷,幽、並、涼以北之境全部併入漢境,姜述命令將鮮卑全境劃歸海州管理,遷內地失地百姓和境內牧民三十萬,在鮮卑區域設立一郡,定名威揚郡。
國學新一屆學員結業,姜述身爲名譽教育長,照例要去給學生講話。姜述是年輕人崇拜的偶像,現身國學,頓時惹得弟子們蜂擁而來,若非身邊許多親衛阻攔,姜述怕是很難短時間抽身。
坐在禮堂主席臺上,望着下面三千餘位將要結業的學子,姜述緩緩開口道:“我今天來這裡給大家講話,是因爲我是這個學校的創辦者,也是這個學校的名譽教育長,同時也是你們的老師。除了正式場面,我希望你們見到我,不要稱呼我職務和爵位,而是稱呼我爲老師或是校長。在以後的工作中,希望你們因爲有我這個老師而驕傲,而我因爲有你們這些學生而自豪。”
禮堂內響起熱烈的掌聲,隨着一名學長提議,全體學子起立鞠躬三次,齊聲連喊三聲老師。姜述坦然接受了這個稱呼,也坦然接受了三個鞠躬。這些學生的培養耗費了他不少精力,得到學生的禮敬理所當然。
姜述接着說道:“以前我與學校的老師給你們講仁講義講格物,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想讓你們多學些知識,多懂些道理,在以後的工作中少犯前人犯過的錯誤,少走別人曾走過的彎路,多創造一些利民利國的奇蹟。今天我在此再與大家討論一下仁,朝堂之上部分官員非議我的一些做法,認爲異族也是人,大漢以仁義立國,對異族也要行仁義之道。我認爲不然,講究仁字得分場面對象,對大漢百姓來講,確實應講究仁字,因爲漢人骨子裡刻着仁義兩字,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在大漢境內,我始終認爲仁者無敵,大愛無疆,大漢的子民們皆懂仁字,行仁事,官員們行仁政,符合國情符合民意。但是異族與我們並非一個種羣,文明不同,信仰不同,與不懂仁的人講仁,不是對牛彈琴嗎?異族講究什麼?講究實力,拳頭大的是老大。異族骨子裡刻着什麼?強者爲尊。我不是貶低異族,也不是爲漢軍屠滅異族辯解,我只是在說異族與我們文明不同,處理異族關係與處理國內問題不一樣。以前,異族殺我漢人,奪我財物,掠我子民,朝廷也曾經征伐,但我們漢軍拋頭顱,灑熱血,耗去無數錢糧,最終打敗異族時,我們得到了什麼?諸位皆看史書,異族只需向朝廷服軟低頭,朝廷便放其一馬,因爲大漢講究仁義。朝廷以前的做法是錯的,他們將仁義用錯了地方。我們大漢的治國之策,應當是內聖外王,國內遍施聖賢之仁義,對境外異族就要堅決地行王道霸道。異族敢殺一個漢人,我們便滅其一族,以後誰敢殺害漢人?外王之意就是以暴制暴,向異族宣揚我們的實力,他們就會低頭臣服,這是異族的文明決定的。真正要讓異族臣服,並非只有屠殺才是唯一的辦法,而是讓他們也學習仁義之道,與我們的文明融合,讓他們從骨子裡變成漢人。一個異族青年融入漢人很難,因爲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所處的環境已經將異族文明刻在他的骨子裡。一個異族兒童融入漢人很簡單,只有讓他們在我們的人羣裡生長,成人後思想就和漢人類似。南方有生蠻和熟蠻之分,生蠻容易生亂,熟蠻容易生亂嗎?熟蠻數代生活在漢人文明中,被動或主動地接受我們的思想觀念,多少代下去,便會同化爲漢人。我們大漢是世界的霸主,未來不是僅靠屠殺來征服異族,而是要讓我們的文明流傳四方,讓周圍的國家民族都習慣接受我們的文明,我們大漢就會永遠站在世界之巔……”
姜述講了一個時辰,他相信這批學生能夠聽懂這些道理,只要他們明白內聖外王的道理,他們就會以仁義之道處理內政,以王霸之道處理外事。姜述首次在公開場合闡述文明的重要性,指出要想臣服異族,只有兩個辦法,一是靠殘酷的屠殺毀滅一個文明,二是靠文明的融合讓異族文明在融合中消失。世界上最大的衝突是因爲信仰不同,若是信仰統一,將會最大程度地消滅戰爭的源頭。
姜述回到府上,剛剛坐下,齊隸進來稟告,道:“周瑜戰報到了。”
姜述打開一看,笑道:“公謹深得對外征伐之道,以夷制夷用得不錯,大漢疆界已經推到極南大海邊了。”
周瑜統領一萬兵馬出征占城,本來有些大題小做的意思。占城國人口不如中國一郡,合國士兵只有數千,只需一千精兵便可以滅掉其國。周瑜明白肩上的重任,知曉姜述的期望並非只是占城一國,而是要以占城爲根基,奪下交州以南的大片疆土。
占城因爲王位之爭,亂兵搶了漢人商鋪以後,漢人大多在商船接應下撤到了交州。占城王位最終讓二皇子撤馬巴奪得,撤馬巴登基以後,政局稍一平穩,就開始憂心大漢的反應。
占城商業發達,消息靈通,大漢與南疆諸蠻甚至與北疆諸胡作戰的消息,不出數月便會傳來。前來占城經商的漢人信譽很好,鮮有偷稅漏稅者,大漢朝廷勢大又強硬,撤馬巴打心眼裡並不想得罪漢人。亂兵所爲最終導致漢人撤出占城,稅收損失一半有餘,又樹下大漢這個強敵,撤馬巴內心對亂兵十分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