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

就這樣,關羽做出決定的次日就頒發詔書,到第三日時徐庶就收拾好行裝,在晨間出行。

作爲目前漢室的重臣,不同於成婚無子的龐林,徐庶漂泊半生至今未婚。

追隨先帝時,大家條件不好,許多困難能克服的也就克服了。

等他被騙到北方,愧疚之餘更沒心思經營家事。

這日他出行,關羽並未出城送行,只是派來一些騎士護衛徐庶,事態緊急徐庶不可能坐安穩、舒適的舟船北上,只能快馬加急赴任。

關羽沒來,趙雲卻來了。

一個作爲衛將軍,一個即將出任假節州牧,兩人一內一外以後不方便有交流,該避嫌的還得避嫌。

除了趙雲還有其他官吏送行,只是趙雲身份最高,當衆上前:“元直公,前事艱難,僕唯有一爵壯行酒。”

“子龍將軍……”

徐庶雙手接住金燦燦的銅酒爵,眼皮下沉本想囑咐趙雲戍守宮室盯好皇室安危,可又覺得不妥。

原來是御史中丞,有監察百官的職責,一言一行要負責任,勸趙雲工作認真的話……會引發不好的事端。現在出任州牧已是封疆重臣、外臣,更不適合談論趙雲的工作。

趙雲與他目光接觸,稍稍會意,微微頷首。

現在的皇帝很不好管理,向寵負責皇帝的宿衛工作,這是有別於衛軍的禁軍;向寵也管理郎官、天子侍從,有糾察、規勸皇帝改正錯誤的職責。

可皇帝幾乎不通過侍從近臣詢問政事,也不發表意見,表現的對政事、軍事很不關心。

這顯然是有問題的,就現在枯燥的宮室生活,皇帝怎麼可能耐得住性子去擺弄花草林木,或在釣魚、玩貓裡揮霍時間?

宮中的生活是很單調的,皇帝肯定有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可向寵查不出主要線索,不知道皇帝想幹什麼。

至於皇帝不關心政務,不學習、研討政務……這個過程裡自然冷落、疏遠了天子近臣,不發生工作交集,那皇帝就不可能犯錯,向寵也就無法糾正皇帝的錯誤,只能連連進言、騷擾皇帝。

皇帝也總是挑戰向寵的耐心,在向寵底線前徘徊,每到向寵準備去找大將軍告狀準備玉石俱焚時,皇帝又能稍稍勤勉一陣,表現出研習政務的積極性。

就這樣皇帝反覆炮製天子近臣,徐庶麾下的御史遍佈各處,自然清楚許多內情。

枯燥的宮室生活,既沒有多餘的宮女,也沒有其他如射箭、遊獵或摔跤嬉戲的少年郎;皇帝本人又不是一個喜歡音樂,或能沉心鑽研某一項技藝的人。

所以問題就明擺着的,皇帝肯定有一樣轉移注意力的事情,偏偏徐庶不方便追查。

也不知道皇帝研究的事情是好是壞,大將軍又是否知情……夾在其中,徐庶是左右爲難。

正好馬良那裡出事兒,他過去接替,可以保住兗州、關東四州擁立漢室的立場,也能就近爭奪雒陽、河北。

趙雲手握兵權,自然不可能密切參與宮廷、朝廷的日常政務,在實際政務運轉過程中,趙雲始終是個透明人,比執金吾陳到還要透明三分。

陳到掌管的終究是非常規單位,沒人敢忽視陳到的存在。

目前的朝廷,你失職犯案……跑到關羽那裡求情往往能網開一面,保住一條命;若是犯到陳到手裡,連求情的機會都不可能有。

不過陳到忙着追查潛伏國內的奸細,不關心尋常的案件。

就這樣徐庶離開了江都,他的離去與廖立註定入局的形勢,讓整個江都突然就活躍起來。

少府衙署,楊少府正忙着鑄造更新的錢幣樣本……關中、南陽、湘州、嶺南都在鑄幣,鑄幣雖無具體樣本送到江都,可田信卻送來了一套母錢,以供江都方面製作模具,鑄造同等規格的新錢。

可新錢只見章武年號,不見建興年號,這肯定是不行的。

大將軍那裡不在意章武、建興之間的區別,哪怕以後朝廷鑄幣都是章武年號都行,對此沒什麼看法。

可大漢公卿、羣臣又不是瞎子,這明顯是不行的,必須鑄造建興年號的新幣。

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大司農、少府、戶部、工部、作部這五個單位,將作大匠田睿爲了避免麻煩,已經不管作部的事務,作部的管理正逐漸向工部過渡。

田睿不管事,那主要工作壓力就落在楊少府、王司農頭上,可王司農病重不能理事,也就順勢把各地的司金中郎將、督鹽校尉管理權交還給少府。

鹽鐵是山海礦藏,自然是要歸少府管理的,鑄幣又是少府的傳統工作。

王司農那裡大跨步後退,少府職權漸漸恢復,可楊少府很爲難,心情也很壓抑。

按着關中送來的母錢進行制模,模具是銅質的,再行鑄造後……得到的北府新錢竟然等於去年鑄造的兩個直百錢重量,如果再考慮含銅量的區別,大約兩個半的直百錢,等於一個北府新錢。

以北府新錢重新定義流通的五銖錢標準,那麼益州方面絕對會炸窩,就跟那竹竿捅蜂窩一樣;還有江都周圍的駐軍、官吏,誰家裡沒一把直百錢?

市場是最實際、最誠實的,北府標準的五銖如果流通,那直百錢會崩的一塌糊塗。

哪怕早年鑄造的直百五銖,其重量、質量也比不上北府新錢,所以一場極大的,由錢幣引發的風暴會從全國唯一的大都市裡引爆。

無數百萬、千萬家資的人戶,會在短短數日內成爲貧民!

是的,直接一貧如洗,在北府新錢面前,江都的商人不可能認直百錢,膽大的甚至會惡意壓價、吃進直百五銖。

所以朝廷企圖鑄造新錢,兌換直百錢抵抗這場風暴……幾乎是奢想。

孝武皇帝時,天下錢制混亂,於是在元狩年間在上林苑鑄造新五銖錢,以一枚新五銖錢兌換五枚郡國鑄造的劣質五銖錢,反而有所盈餘。

可現在呢,一枚新錢換一枚直百五銖,人心都會崩解;以錢幣含銅量來說,一枚換兩枚直百錢也不算離奇。

然而持有新錢的人看不上直百錢,持有直百錢的又不甘心兌換。

至於一枚直百錢換兩枚,或換等同面額的一百枚五銖錢……誰提出這個建議,絕對會被大將軍當做魏國奸細活活打死。

面對即將到來的新錢風暴,楊少府有心患病、辭職,避避風頭。

可大將軍那裡怎可能放人?

煩躁、抑鬱的情緒已經伴隨楊少府很久了,就連徐庶離開江都,他也沒心思去送行。

自己麻煩這麼多,哪裡還有工夫去操心別人?

不過自己倒黴,想到一起倒黴的馬良、王連、蔣琬這些人,他心情又好了許多。

誰都想幫丞相穩定局面,然後接過丞相的位置。

馬良已經倒下了,最接近丞相位置的是相府長史李邵、尚書左僕射蔣琬。

其實自己也是想的,可現在實際接過馬良兗州牧職務的是徐庶……在楊儀眼裡,大漢的朝堂實在是有些妙,妙的彷彿能讓他忘掉自己身上擔負的鑄幣任務。

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三十四章 豬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三十二章 貪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五百一十章 再嘔血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五十一章 求婚事件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二十四章 彩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問題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六百九十三章 分割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