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

徐庶傍晚時離開蘭臺,到御史臺坐班,對白日裡御史臺內積攢的公文進行審閱、簽字。

這時候蔣琬來訪,在徐庶面前,蔣琬終究是個晚輩。

當年的荊州年青士人一代裡,挑頭的就諸葛亮、龐統、習禎、馬良、廖立這麼五個人,蔣琬、楊儀還擠不進這個團隊裡。

不管是徐庶與諸葛亮之間的交情,還是與荊州士人的交情,又或者是跟關羽、張飛、趙雲等元從將領的感情,都不是蔣琬可以比擬的。

現在蔣琬就是代表尚書檯對徐庶提前預知一下,好讓徐庶有個心理準備。

至於空缺的御史中丞一職……沒有徐庶指認最佳人選的說法,這個人選就連關羽也不能獨斷,按着資歷來排,最佳合適的人選是廖立。

除非廖立再三拒絕,否則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坐穩這個位置。

蔣琬提前賀喜,又語氣惆悵:“宋公知元直公心意,如今藉故成全,僕雖喜元直公得以用武,又深感乏力。能代元直公者,廖公淵也,此公……唉。”

提起廖立這個湘州老鄉、舊交,蔣琬真的是無話可說。

廖立這兩年簡直不可理喻,煽動鄉黨情緒,製造荊湘對立,將好好的大荊州集團硬是搞分裂了。

偏偏自己又是潘濬的表弟,許多湘州士人刻意遠離自己,讓自己無從影響湘州士人。

作爲一個零陵人,蔣琬也大抵能明白湘州士人的打算,本身在軍事、經濟方面跟北府走的近,不願意脫離。

然後呢,荊州完整的時候,經濟文化重心在南陽和江陵,劉表時期襄陽興起,這都是在江北。

在劉表之前,南陽是帝鄉,人口二百多萬,再怎麼牛,荊南地區也沒有敢生出異議的;而江陵又在長江邊上,荊北、荊南都在江陵輻射範圍內,有一個彌合、加速荊南、荊北交流的作用。

可劉表時期襄陽崛起,這時候的荊州州治就跟荊南的距離遠了,荊南人由鄰居變成了鄉下人,又跟着張羨與劉表競爭過,荊南、荊北的差距就越發明顯了。

當時正值官渡之戰,張羨支持曹操,帶着荊南四郡跟劉表決裂,劉表無暇顧慮曹操、袁紹之間的決戰,只能先攻打張羨。

荊南四郡團結在張羨左右,劉表初期無法攻下,直到張羨病死,荊南四郡又擁護他的兒子繼續反抗,隨後才被異議平定。

荊南、荊北的矛盾由來已久,析分爲二州,也是符合地理、經濟、人心趨勢的。

對於所謂的大荊州理論,荊南四郡的湘州人嚴重缺乏代入感、也就沒有建設大荊州的主人翁意識。

到了現在,湘州人即眼饞荊州的士人待遇,又不想重新併入荊州、再受江北荊州人的控制。

所以就跟着廖立與朝廷搞對立,什麼都要爭,一點虧都不肯吃。

這兩年裡沒吃到朝廷的鐵拳,反而因麥城產業瓦解,部分產業、技術遷入湘州,讓湘州人吃到了許多好處。於是與朝廷、荊州的競爭心思越發的強烈,就如市井小販一樣,凡事都斤斤計較,毫無大局,只顧着自身得失。

現在廖立來頂替徐庶留下的位置,那湘州人還不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特別是牴觸、拒收直百錢,就是湘州商人最先發起的活動,湘州、嶺南運到江都的貨物,寧肯多跑點路賣到南陽去,也不肯收江都的直百錢。

現在最恨湘州人的,就是益州人,益州士人家裡攢了太多的直百錢,本可以一點點流通出去,可新五銖錢還沒出來,湘州人就拒收直百錢,益州人不得虧死?

江都是目前天下最大的貿易都市,太多益州人帶着直百錢到江都採買嶺南的寶石、珊瑚、珍珠、象牙、香料、玳瑁等等之類,圖的就是一個保值,以避免直百錢崩解。

可是很遺憾,湘州、嶺南的商人拒收直百錢,難道非要下令,不準這些人拒收?

你可以下這樣的命令恐嚇百姓,可你嚇不住持有奢侈品、貴重物品的商人,手裡握着寶貝,做的就是開張吃三年的買賣。

你敢下令強制流通直百錢,這幫人就敢把手裡的貴重品溢價百倍!

貴重物品,具體多少錢,各人的評價、衡量標準不同,又不能強買強賣,所以沒辦法解決。

蔣琬表達自己的憂慮,如果可以,他真的想把廖立活活掐死,這簡直就是個禍害。

明明一盤散沙的荊南士族,硬是被廖立統合在一起;上一次統合荊南士族的人叫張羨,南陽郡涅陽張氏的張羨,字仲景。

反倒是自己,被夾在中間,益發的難做人。

更糟糕的是徐庶外調出任封疆大吏,廖立這個禍害就會入朝執掌御史臺。

廖立比李嚴更難對付,李嚴工作之餘的生活重心放在瓷器、釀酒方面,對拉幫結夥、搞事情缺乏積極性。這也是李嚴的性格使然,一個自命清高的人,本就不喜歡與人抱團。

可廖立不一樣,這人賊喜歡前呼後應的大場面,現在負責編書之餘又好爲人師,以門生關係在身邊聚集了好多士人子弟。

說廖立弘揚私學違背朝廷相關禁令?

也不對,這些圍在廖立身邊的士人子弟還肩負着資料謄抄,協助彙編的工作。

總之廖立一來,肯定會帶一幫人來,這幫士人子弟誰家沒幾個姻親世交?誰家父祖沒有幾個交好的朋友?

幾乎不用想,也知道廖立帶着這些人上任,立刻就能在江都聚攏一批人,形成一股十分難纏,又覆蓋範圍廣泛的黨徒。

比起即將到來的廖立,之前李嚴擔任江都尹時,不搞主動搞摩擦……實在是太難得了。

蔣琬在這裡表達自己的擔憂,徐庶卻不做反應,這不是他能管制、約束的,也不是該他來管的。

現在重要的是補上馬良留下的位置,收拾爛攤子,與張飛一起穩定關東四州的局勢。

等待機會,向魏國發動滅國戰爭。

論對魏國的仇恨,徐庶也是很大的,去前線督兵,本就是心中夙願。

此去兗州,關係着報答先帝恩德,也關係着私仇……怎可能放棄?

不管蔣琬說什麼,徐庶都不做反應,非言辭所能動,蔣琬只好放棄。

他來,於公是試探徐庶的口風,於私是想勸徐庶拒絕外放,不給廖立回江都的機會。

徐庶拒絕外放,那詔令還未公佈,還是能收回的。

可惜,徐庶與魏國的仇……大的可以說是不共戴天。

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五章 年俸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六百章 缺糧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見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八對比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八十四章 蛹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六百五十二章 盛春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十六章 後顧無憂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一百六十五章 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