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

十月中旬,劉備拜文聘爲後將軍,移鎮漢口。

夏口在南岸,漢口在北岸,漢口大捷以來,漢口重要性蓋過夏口。

南岸屯軍多有不便,屯軍萬餘雖能固守,但也進取不足;若是三五千兵馬,又無什麼意義,反倒會被吳軍水路夾擊。

到時候三五千兵馬被圍,救援或者不救,都是一件牽扯較大的事情。

所以南岸夏口作爲警戒據點即可,吳軍想要來拿,送給吳軍就可以了,沒必要在夏口囤積兵力,自陷被動。

因而北岸漢口重要性上漲,封鎖漢水河口的效率更高,不怕吳軍水陸夾擊,也容易得到漢軍的支援。

襄陽、江陵周圍的駐軍救援漢口十分便捷,哪怕缺乏水師護航,也能從陸地上破開吳軍步兵,強援漢口。

黃權以光祿勳兼任湘州都督,湘州水陸主力集結於巴丘洞庭湖駐屯;又以習珍爲伏波將軍鎮守湘關。

形成了黃權居中策應,外圍東文聘,南習珍的防禦體系。

這種佈置體系漸次成型,辭官回武陵漢壽縣老家潘濬很不舒適,漢壽縣早已改成漢壽侯國,潘濬回到老家就很難受。

簡直就是宿命,當年劉協封什麼不好,封關羽做了漢壽亭侯。

劉備策封三恪以來,並未封建新的公國、侯國,但漢壽侯國已作爲關氏家族的封邑,從縣令、縣尉,再到鄉邑斗食小吏,都被關羽換了一遍。

並開始效仿麥城執行《麥城戶律》,豪強、富庶之家要麼接受戶口析分、家產析分,要麼從漢壽侯國遷走。

麥城仿製的織機自然可以就近作爲福利發放到漢壽侯國的村社,作爲村社公產,執行的戶調製度可以減輕百姓稅賦壓力。

當百姓能輕易完成賦稅之後,自然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創造更多的勞動成果。

享受到勞動成果,百姓自然會有更高的生產熱情……以及生育意願和生育效率。

村社有織機,以布帛爲稅租,那漢壽侯國的豪強就沒了優勢,特別是強制析分戶口、家產之後,更沒了盤剝百姓的機會。

《麥城利律》又限制了高利貸放款利率,將豪強第二個迅速斂財、發家致富的渠道堵死。

再加上《布帛律》規定了繳稅、流通的布匹、帛匹的長寬幅度、重量,從質量上打擊弄虛作假以劣充好的違法、斂利行爲。

還規定,只有生產日期三年以內的布帛可以足額抵稅,三年以後的布帛會有貶值。

麥城批量製造的織機,生產出來的布帛肯定寬度、厚度相對均勻……尋常百姓可沒有改造織機,生產薄布薄帛的技術;尋常百姓積存財富本就少,家裡本就沒有數年、近十年的布帛。

可豪強有改造織機,生產劣質布帛的技術;也有許多的布帛儲備。

很遺憾,潘濬家族恰好一頭撞在《麥城戶律》、《麥城利律》、《布帛律》編織的大網裡,要麼被這張大網分割,要麼搬離。

另一方面關羽不喜歡潘濬,田信也不喜歡潘濬,潘濬辭官回鄉顧不得養病,就在第一時間搬家,可偌大的湘州,他又往哪裡去搬?

他是蔣琬的姨表表弟,蔣琬相信他沒有貪污,許多人都相信他,可他親親相隱維護鄉黨的行爲間接的把糜芳推上懸崖,險些導致三興漢室的大業荒廢。

爲掩蓋潘濬帶來的污點,荊州人又幫潘濬遮掩,結果糜芳投火取死後造成北人、荊人之間更爲嚴重的對立情緒。

蔣琬的姑表表弟劉敏戰死後,蔣琬家族姻親集團開始疏遠潘濬一族。

從孫權背盟開始,潘濬就精神恍惚,有些不認識這個世界了。

特別是孫權背盟前後幾場戰役更嚴重衝擊他的三觀,讓他倍感荒唐,彷彿自己是蒼天手裡的玩物,怎麼好玩怎麼來。

先說關羽,跟着劉備混了三十餘年,前前後後也就斬顏良、絕北道兩件戰果值得稱讚,勉強算是名將。

就這樣一個打了三十多年爛仗的老人,在西線、東線戰場靜默的情況下,帶着三萬荊州軍北伐,等於是孤軍突前,可連戰連捷之餘,軍隊還越打越多,簡直不講道理。

你關雲長這麼能打,怎麼被逼到南方來了,早早統一北方不好麼?

非要忍到行將入土的年紀裡爆發光彩,弄的大家灰頭土臉很是難堪。

還有孫權,漢中、襄樊大勝連接發生,已到了戰略大反攻的關節點,卻好端端的背盟來襲,將糜芳、自己推入深淵。

緊接着就是田信橫空出世,帶着烏合之衆不算什麼,偏偏江東還有那麼大一個奸細,把孫權一切都賣給田信……賣給自己不好麼?

結果就是田信軟禁糜芳,困守堅城打的有來有去,還把都督呂蒙臨戰氣死;後來麥城決戰更是荒唐,孫權以逸待勞的主力竟然被征戰三月的荊州疲兵打崩,轉眼就到了孫權求和的地步。

隨後又是魏國篡漢,逼迫孫權稱臣依附,緊接着就爆發堵陽之戰,田信以少擊衆陣斬未逢一敗的魏國宿將徐晃,險些直搗許都。

同時發生東征之役,一戰打出斬首三萬,溺亡三四萬的稀世大捷。

到最後是劉備跟關東世族割裂,一意孤行策封關張田爲大漢三恪……憑什麼好事都讓這三家佔了?

越來越看不懂世界的發展軌跡,越來越覺得世界充滿惡意。

已跟荊州人切割了關係,就連表兄都放棄了自己……潘濬還能做什麼?

認命,找一個地方安度晚年,還是另找一個舞臺來證明的才幹,證明劉備等人眼瞎?

原本還在猶豫,可搬離漢壽侯國後,就遭受武陵郡守樊胄的打壓。

樊胄是個什麼東西?年輕時幫人籌辦宴會,都一塌糊塗惹人說笑數年的蠢貨,有什麼資格刁難自己?

昔年劉表以南陽大儒宋忠爲代表設立新的荊州官學,規模之鼎盛,可以視爲雒陽官學的南遷。

自己系宋忠親傳弟子,同窗求學的夥伴遍及三國……天下之大,何處去不得??

拖着病軀,潘濬帶了三族至親變賣家產,乘船前往投靠江東。

劉備沒殺他,關羽沒殺他,田信也沒殺他,都沒親自動手爲難他。

那麼駐屯巴丘洞庭湖的黃權更不可能爲難潘濬,想走就走,以後戰場上各展所長,一決生死而已。

黃權沒阻攔,接下來烏林、赤壁、陸口、漢口一系列漢軍據點都持旁觀態度,目送潘濬一族順江東去。

潘濬船過天興洲時,突然病癒不發燒了。

心中略略後悔,更覺得這是天意。

“此去江東,我將如破籠之鳥,可以展翅矣!”

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二百七十六章 就緒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十八章 先登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一百五十章 威望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五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二百四十二章 火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九十一章 易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一百九十五章 夏侯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八十二章 貓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九十四章 議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六百一十七章 爛攤子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八百六十四章 憤怒第三十五章 攻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