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

bookmark

清晨,宗預再次成爲出使江東的使者,兩艘快船已然備好。

從江陵走長江經巴丘、赤壁到夏口,路程九百里;從江陵繞出漢水去夏口,只有六百里路。

宗預臉上笑容有些勉強,始終思索昨夜的火。

糜芳投火取死,許多本可以說明白的事情成了無頭案,會讓許多人蒙受不必要的猜忌,也讓許多手腳不乾淨的人暗暗慶喜不已。

關羽管理荊州時管的比較嚴苛,可這跟宗預沒關係,他是跟着張飛入蜀的。

江陵又幾乎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經濟、貿易樞紐,江陵不出貪腐,纔是咄咄怪事。

正常的貪腐也就算了,偏偏連攻城器械都出現在江東軍手裡,更別說其他精工打造的刀劍。

每一口刀、每一口劍都是有工匠、監工銘文的,麥城一戰俘獲那麼多吳軍,證據可謂堆積如山。

糜芳很可能是被貪腐的荊州官吏拉下水,糜芳不滿歸不滿,可糜芳沒必要貪腐。

一來看不上貪腐的這點收益,二來是糜家累次得到的賞賜極多。

而且……糜芳還會做生意,劉備又沒禁止糜芳從事老本行。

宗預一路思索糜芳之死可能引發的動盪,而他到柴桑口見孫權需要三天時間。

從許都發到柴桑口的急遞只需要兩天,宗預剛至漢水主流,滿寵帶着新一輪的談判條件找到孫權。

盡割淮南地,這麼大退步惹得孫權疑惑,與近臣商議。

諸葛瑾猜測:“滿伯寧恐有隱瞞,臣料馬孟起、田孝先督兵出南陽,或許已破徐晃之軍。荊州軍有覬覦中原之意,魏人恐我兩家聯合北伐,故割淮南地以酬至尊。”

孫權略有得意,見其他人再無建設性提議,就當衆闡述戰略規劃:“聯劉自壯詐取淮南之策可謂成功,劉備居心不良,必發大軍來討。擊退劉備使知江東非其所能圖,必轉而攻魏。”

經歷幾次清洗風暴後,孫權身邊不是江北人氏,就是宗室子弟,細細囑咐:“到那時,孤與劉備同起同坐再締結不戰協約。劉備攻魏,魏人自守不暇,更無力與孤爲敵。諸將內討山越充實人口,在外則屯種淮南,可窺伺天下之變。”

“曹劉相爭,孤扶弱鋤強,均衡其勢,使之國力枯竭。”

“待兵精糧足,曹劉虛弱之時,可以爭天下。”

國際形勢越來越明朗,孫權也找到了己方存身、發展的方向所在。

江東諸將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兼併大部分江東世家、豪族後,各將哪個沒有數千僕僮?

軍中部曲少的千人,多的如賀齊足有萬餘人,受賀齊影響的越人邑落更多。

大部分將軍部曲本兵都在三五千之間,孫權又增授奪自世家、豪強的部曲給這些將軍幫他磨合。

僅僅一個陸家,就從陸議一系手裡奪取屯田部曲近兩萬人,這是兩萬山越丁壯,給陸議屯田的丁壯。

孫權吃的滿嘴流油,江東諸將也都腰包富裕,還少了江東世家的競爭,可以保證子弟仕途不受打壓。

某種層面上來說,荊州戰敗後,孫權直屬的力量不減反增,那部分遊離的力量被他及江東將領消化。

就現在江東諸將的實力,去了魏國肯定以禮相待,但部曲、封地之類的會被剝奪;去荊州也是一樣的命運,很難保留現在的超然、自由的地位,和經濟能力。

孫權離不開江東諸將,江東諸將也離不開孫權,雙方綁在了一起。

除非願意放棄種種超然地位,否則沒道理背叛。

劉備打到家門口,孫權也不怕諸將不效死力。

這種心態下,兩日後宗預帶着徐晃首級至柴桑口與孫權相見。

這兩天裡,孫皎長子孫胤隨周泰北上,進駐合肥,發來捷報;周泰沿肥水繼續北上奔往壽春。

合肥在手,孫權懸着的心落地,安全感大增。

徐晃首級傳閱檢驗,孫權頗有閒情逸趣讚道:“漢王北伐先鋒建功,想必中原震動。由此可見,漢王強盛實屬當今之冠。”

孫權說着從桌案上拿起一封帛書由侍者送到宗預手中,略帶遺憾口吻:“賴漢軍勇銳,魏主曹丕喪膽,急招張文遠撤兵。並割淮南地爲其女嫁資,以行和親事。德豔,孤唾手可得淮南地,又何必再起大軍徒增吏士傷亡?”

“吳侯,魏國封地在北,魏王之女翁主也,如何能拿淮南漢土做嫁資?”

宗預惱怒:“吳侯爲淮南之土,又賣兩家親盟,就不怕天下豪傑恥笑?”

“德豔,孤若助漢王,漢王可能使孤得淮南之地?”

孫權不以爲然反問,並說:“漢失其鹿,羣雄俱起而爭,今只剩三家。昔年漢高祖能爭,今我孫仲謀就爭不得?漢王雖系劉姓,世上豈有不死之人,不亡之國?”

“漢光武帝二興炎劉,已是得天大幸。天意不在炎劉,纔有後漢種種災難,令蒼生飽受疾苦。故英雄羣起,爲解救生命而已。”

“如今漢王欲三興炎劉,豈不是要與天意爲敵?”

“孤以爲漢王君臣該順從天命,頤養天年。待真天子降世,也可得享二王三恪之禮。”

宗預卻是搖頭哂笑,舉起手裡曹丕的婚約回書當衆丟棄在地,擡腳踩着:“漢王若真依吳侯之言,那不出三載,吳侯將做客許都,爲曹丕羣臣觀瞻。外臣以爲,魏人必對吳侯品頭論足,如若相馬。”

“大膽!”

徐盛率先拔劍起身厲聲呵斥,劍出鞘一尺,餘下將校紛紛手按劍柄,怒視宗預。

孫權不以爲意,笑說:“德豔也不必說氣話。孤得淮南地後自有用武之地。今漢王兵盛,而魏國土廣袤人口殷實底蘊悠長,非倉促所能圖。今後漢軍北伐,少不得吳軍響應。孤與德豔,來日方長。”

孫權說着閉眼:“今天下三分,漢王也知孤的心意。德豔也不必逞口舌之利,漢王若是不勝忿忿,大可提兵來戰。”

宗預揖禮,從一側衛士手裡端走徐晃首級,轉身離去。

孫權目送宗預及兩名副使離去,對左右說:“傳令賀齊、韓當,務必阻敵月餘。”

諸葛瑾出列拱手:“是。”

孫權擡手又指另一盤徐晃等俘斬將校的印信:“盡皆轉交滿伯寧,還請他督促淮南郡縣,早早交割。”

淮南成了無人區不假,可讓人眼饞的東西太多。

合肥、芍陂、壽春,下邳、廣陵南部還有人口,也不知能留下多少。

在消耗完漢軍銳氣前,曹丕不敢違約。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二百七十三章 忠誠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六百四十一章 對話第四百六十九章 試探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九十五章 借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零二章 良心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五百零九章 分別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二百零七章 捨不得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八百五十章 天命不在牛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八百五十三章 兩位孔明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三百零八章 追尾的狗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三百九十七章 慪氣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迪智慧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