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廉頗大禮包

廉頗原本打算一波將韓國推平的。

就算秦國吃不下那麼多地,他先把韓國都城圍了,讓韓王出點買都城錢,也算不辜負秦王對他的信任了。

結果秦王柱對他說,慢慢打,一邊打一邊屯田,不急。

廉頗納悶極了。這打仗還能不急的?十萬大軍呢,糧草你不急嗎?

秦王柱寫信道,有朱襄在那哼哧哼哧種地攢糧,不急。

廉頗哭笑不得。

不過秦王也在信中給他透露了“不急”的原因,讓這封信顯得不是那麼像開玩笑。

秦國現在最大的對手是楚國。秦王準備給楚國來一記狠的,所以現在所有精力都要用在對付楚國上。爲了不讓楚王警惕,三晉戰場這裡慢慢打,只要不虧就行。

廉頗把頭皮都要摳破了。

這……什麼叫不虧?秦王你是準備我拉着十萬人搶了韓國的地來種,和李牧在邊疆時一樣,把戰場變成“郡城”嗎?

這應該讓李牧來啊!我只會拿錢打仗!不擅長屯田!

廉頗給秦王寫信,希望自己南下,和李牧換一下。

不就是水戰嗎?練一練,他也不一定不行。他想和李牧一樣,後勤有朱襄提供,只需要打仗。

但秦王只讓人送給了廉頗許多財物,讓廉頗好好幹。

寡人相信廉卿!

廉頗第一次收到國君肉麻的書信,感覺眼睛有點疼。

傳聞秦王對看重的臣子都十分肉麻,原來是真的。

不過他可不相信秦王的信中是真心話,因爲秦王拋棄信任臣子的時候也是真絕情。

廉頗雖然很理智,但還是看在肉麻書信上,還是硬着頭皮屯田去了。

這時候的士人都吃這一套,就算是明知假的也吃,實在是無奈。

廉頗雖然不擅長屯田,好歹在朱襄家住了那麼久,耳濡目染都學會了些。

當朱襄離開趙國後,廉頗爲了趙國缺糧,與藺相如一起愁了許久,做了很多事,所以也不是真不會這些庶務。

廉頗只是不耐煩罷了。

廉頗一邊巡邏屯田的情況,一邊罵朱襄和李牧。你們兩個年輕人不來做這等繁瑣事,非讓我這個老年人來,簡直是不尊老。

當朱襄千里迢迢把白菜種子送到廉頗軍中,給廉頗改善伙食的時候,廉頗又逢人就誇朱襄孝順。

今日誇,明日罵;早上誇了,下午就罵。廉頗的副將們聽得人格都要分裂了。

“這次抓的那個工匠好像很會修灌溉農田的水渠?”廉頗今日又罵了朱襄,然後順帶着想起要不要給朱襄送點東西,“他在南邊不是正搗鼓這些嗎?給他送去好了。”

廉頗一時興起後,就派人帶着自己從韓國抓來的工匠們南下,給朱襄送禮。

遠在吳郡的朱襄不知道,他即將得到一個被打上蝴蝶結緞帶的水利專家大禮包。

他安撫了嬴小政的胃後,就接手了吳郡的安撫工作。

人死不能復生。被嬴小政殺掉的人確實違反了秦律,朱襄也不能推翻秦律,說嬴小政做得不對。朱襄只是將那些人的家眷從田地裡撈出來,把他們原本登記的田地還給他們,讓他們繼續當富家翁。

不過朱襄把地換了一下,讓他們去黔中郡或者南郡去當富家翁了。

前提是他們換了個地方,能守得住自己的地,並且明面上交稅的地足夠多。

朱襄“還”的地,都是他們自己登記在冊的地。嬴小政後來查出來的隱田,是不算在內的。

現在所謂的地方豪強,就是家中出過卿大夫的士族。

他們曾有食邑在當地,後來雖然可能後人沒用,無法繼續待在朝堂,食邑被收回來,但多年的經營,讓他們在當地根深蒂固,形成了一個大宗族。

這個時代,士人就是國家的根基。庶民是真的如牛羊一般的牲畜,如後世某種姓制度大國一樣,大部分士人都不認爲自己和庶民是一個物種。

他們口中的“庶民”,都是指有名有姓,祖上是士大夫,後來失去了官職,只能在家種田務農的人。如荀子等大賢,將農人當做庶民者較爲少見。

現在嬴小政居然掀了當地士人的根基,吳郡士人驚恐萬分,許多人都在計劃北逃。

朱襄回來後,這些人稍稍緩了一會兒,想看看朱襄能不能推翻公子政的決定。

他們的田地權勢都在這塊土地上,若北逃,那就是真的當庶民了。若非被逼到極致,他們也不願意離開家鄉。

朱襄宴請了衆士人,道:“當年商鞅變法,在城門立了一根竹竿的事,你們都聽說過嗎?”

衆士人紛紛點頭,表示自己聽過。

無論他們願不願意變法,但七國大事他們當然知道。

朱襄道:“秦國以法家學說治國,秦法一直嚴苛,連秦太子的老師犯法尚且被肉刑,你們難道認爲自己可免?”

朱襄掃了在座士人一眼,板着臉道:“公子政殺他們,只是因爲他們觸犯了秦律。觸犯秦律,就是觸犯秦國。你們大概還沒有自己已經是秦人的自覺。若你們認爲秦法嚴苛,應該先遵守秦法,然後向秦王上書,請求更改秦律,而不是違抗秦王的命令。明白嗎?”

衆士人被朱襄點醒,渾渾噩噩離開宴會,回家後就痛哭了一場,偷偷罵秦國蠻夷,秦王暴虐,不施仁政。

這樣對待士人的秦國,怎麼能夠統一天下?這不是如夏桀商紂一般的暴君嗎!

“舅父,你這算安撫嗎?”嬴小政發現朱襄沒有生氣,又抖起來了,來朱襄這裡指手畫腳,說朱襄做得不夠好。

朱襄將嬴小政的頭髮狠狠揉亂,道:“當然算。我先給了他們甜棗,免了本來流放的罪人家眷的罪;然後告訴他們,現在他們是秦人,必須遵守秦國的那一套。不遵守的人,秦國的前車之鑑多的是。”

嬴小政抱着腦袋,阻擋朱襄作亂的手:“這不算安撫,是威脅。舅父威脅他們,會不會對舅父的名聲有礙?”

朱襄失笑:“我這個和泥腿子混在一起的人,能有什麼名聲?他們嘴裡念着我的名聲時,不知道背地裡多鄙夷我。只是因爲我地位高,得到秦王的全力支持,還有諸多神異傳說,他們不敢明面上罵我罷了。”

朱襄拍了拍嬴小政亂糟糟的雞窩頭:“我本就沒有什麼名聲,也不在乎這些名聲。政兒以後也不要被虛名左右。”

嬴小政老氣橫秋道:“好。唉,怎麼說着說着就要教訓我?舅父你好囉嗦。”

朱襄無語極了。

他家的小外甥,是不是隻有當自己不在的時候纔是始皇崽,平時就只是惹人生氣的淘氣小崽子?

都十二歲了,成熟點。十二歲的甘羅都拜相了!

嬴小政表示自己很成熟,至少比每天都要吵架的舅父和阿父成熟多了。

嬴小政就不明白了,爲什麼舅父和阿父每天都有那麼多架吵,他們不嫌累嗎?

嬴小政悄悄對李斯、韓非和蒙恬說:“舅父和阿父湊一起,年紀只有五歲,不能更多了。”

李斯、韓非和蒙恬表情僵硬,不想聽公子政說自己舅父和阿父的壞話。

朱襄安撫吳郡的士人的時候,以公務繁忙爲由拒絕了春申君好幾次拜帖。

朱襄也沒有失禮,讓嬴小政去接待春申君。嬴小政甚至直接去拜訪春申君了幾次,請教春申君天下大勢,給春申君拉滿了面子。

秦公子政的地位,怎麼也比長平君朱襄高一些。更何況嬴小政還向他請教。

春申君見朱襄一直拒絕與自己見面,越發肯定太子子楚恐怕傷勢未痊癒。

現在春申君最疑惑的是,太子子楚傷勢未痊癒,如此危險,爲何還要千里迢迢來吳郡?

太子子楚應該立刻回咸陽養傷纔對啊。

春申君的一個門客猜測道:“可能正因爲太子子楚快要死了,纔來吳郡。南楚有李牧,有蒙武,皆是支持太子子楚的人。他若死在咸陽,恐怕萬事皆休;但他來到南邊,就能在死前佈置好讓秦公子政謀反的後手。”

春申君覺得有理。

這個猜測唯一的疑點是,以朱襄的品性,不像是能做出謀反的人。

哪怕要謀反的是他的外甥。

“朱襄恐怕寧願被殺,也不會做謀反的人。他的品德不允許他這樣做。”春申君道,“我擔心太子子楚只是給咸陽想要奪走太子之位的秦公子們下套。”

門客道:“主父只要見到秦太子,就知道他傷勢是否過重了。”

春申君嘆氣。秦太子來到吳郡,是“公開的秘密”。公開的秘密也是秘密,所以他不能直接給太子子楚遞拜帖。

朱襄究竟什麼時候纔會接他的拜帖?難道要一直拖下去。

春申君不敢長時間離開楚國。

他是新興貴族。楚國的老封君們都很厭惡他,不願意他把持令尹的位置。他若離開楚國太久,楚王耳邊就會充斥着對他的讒言。

他再等一旬,若朱襄仍舊不理睬他,他就只能灰溜溜回去了。

難道要去堵朱襄出行的馬車?

就當春申君思考要不要損一下自己顏面,去路上堵朱襄的時候,朱襄終於和他約了見面的時間。

春申君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很擔心,難道太子子楚的傷勢好轉了?

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朱襄晾着春申君,真不是給春申君施壓,只是太忙了。

嬴小政砍人砍得痛快。但他把當地豪強砍完之後,吳郡的吏幾乎空了一半。

衆所周知,地方上的文筆小吏幾乎都是當地士人充當,而當地豪強幾乎吸納了大半士人。嬴小政掀了整個吳郡的豪強,也等於把吳郡官場也掀了。

嬴小政靠着自己強大的精力,將空了一半官場的吳郡政務全攬到自己手中,對朱襄表示這不算什麼麻煩。

朱襄看着嬴小政這模樣,不知道怎麼想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砍了半個朝堂後,就是這副樣子,自己把事全攬了。

你們“暴君”是不是都一個樣?

嬴小政堅稱自己一天只睡兩三個時辰也精力充沛,甚至連續幾天不睡都沒問題,這點政務,還不夠他看的。

朱襄說“你沒問題個鬼,給我滾去休息”,苦哈哈地承擔起嬴小政過於繁重的政務,着手選拔新的小吏。

吳郡的吏不夠了,那就從黔中郡、從南郡搶人。

不然從北邊搶人也行。

雖然這一次擴充小吏隊伍,肯定會有很多奸細來。但無所謂,能做事就行。

以吳郡現在對基層吏治的掌控力,小吏有反骨無所謂,朱襄只要求他們能幹活。

就算不是奸細,也不一定會好好做事,所以沒差了。小吏得不到什麼機密消息,只要秦國自己不亂,當奸細的小吏就做不成事。

朱襄重新填滿了一半文筆小吏空缺之後,纔有空去見春申君。

春申君看見朱襄那黑得過分的眼圈,不由又猶豫了。

難道太子子楚的狀態確實不好,所以朱襄才如此憔悴?

“吳郡事多,好幾日未歇息,面貌不佳,讓春申君看笑話了。”朱襄拱手。

春申君忙道:“這沒有什麼失禮。我在長平君忙碌的時候前來拜訪纔是無禮。”

朱襄問道:“春申君此次前來尋我,可有什麼事?”

春申君把藉口拿了出來。

他來此地的藉口是棉花種植。朱襄見春申君這藉口準備很充分,便也裝作真信了,與春申君聊起棉花種植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

春申君感慨道:“我用了棉布,棉布棉花確實是好東西。冬日將棉花填充進被子裡,比枯草不知道暖和到哪裡去了。長平君又造就了一項大功德。”

朱襄斂眉道:“棉花就在那裡,我只是把它找出來,教給農人種植,算不上多大的功德。”

春申君笑道:“話不是這個理。老天將禮物放在地上,總要有人將禮物撿起來,才能算真正的禮物,不然就是雜草。”

朱襄道:“春申君過譽了。”

他們寒暄了一下,春申君將話題引到了秦太子的身上。

春申君道:“我聽聞秦太子來南楚了?”

朱襄道:“是南秦。”

春申君沒回答,朱襄也不抓着這件事不放。

“太子子楚確實在吳郡。”朱襄十分坦然道,“原來春申君一直留在吳郡不是爲了等我,是等太子子楚。”

春申君道:“我自然也是來等長平君的。只是碰巧而已。”

朱襄笑而不語。

春申君看着朱襄的笑容,有一種自己被朱襄看透的錯覺。

但他已經來到了這裡,就沒有退縮的道理。

春申君道:“長平君可否幫我引薦?”

朱襄問道:“你見太子子楚有何事?”

春申君道:“太子子楚認華陽王后爲母,便是與楚國有親了,我想他或許也願意見見楚國人。”

貼着牆偷聽的嬴小政眉頭一豎,然後瞪了和他一起偷聽的生父一眼。

子楚敲了一下嬴小政的腦袋。

雖然他不知道嬴小政瞪什麼,但只要鎮壓回去就好。

朱襄失笑:“這話,你自己信嗎?”

春申君道:“信,如何不信?”

朱襄笑着看着春申君。

春申君坦然與朱襄對視。

半晌,朱襄結束了與春申君比拼瞪眼,道:“若你想見太子子楚,我就幫你引薦吧。至於他見不見你,我就不得而知了。”

春申君自信道:“太子子楚聽到我已經得知他來吳郡,就一定會見我。”

無論太子子楚是真受傷還是裝受傷,都需要一個“外人”幫他傳遞消息。所以春申君自信太子子楚不會拒絕見他。

嬴小政對子楚用脣語道:拒絕,拒絕他!

子楚白了嬴小政一眼。

朱襄笑道:“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估計他是會來見你吧。”

朱襄心道,按照常理,他確實應該見你。但夏同那傢伙有時候特別惡趣味,特別是有人兜底的時候,所以他真的可能因爲“什麼?你說我肯定會見你?”,然後拒絕見春申君。

如果換做是政兒,絕對會這麼做。

春申君得到自己想要的答覆後,離開了郡守府。

子楚和嬴小政一大一小揹着手從牆角走出來。

嬴小政板着小臉道:“他說見就見?他誰啊?阿父,別見!你若見了,豈不是說秦太子聽楚國春申君的指揮!”

子楚道:“我沒有你那麼孩子氣。”

他頓了頓,道:“不過我確實沒必要見他。”

朱襄橫了這父子倆一眼:“還是有必要見面的。你不和他見面,怎麼給他下套?”

子楚坐下道:“下什麼套?我沒有用得上他的地方。”

嬴小政也道:“對,沒有用得上的地方。”

朱襄道:“有。讓他得知真相,這樣他就會勸楚王不要輕舉妄動。但若楚國老牌封君都認爲你出事了,那麼他就站在了楚國老貴族的對立面上。而楚王應該是會相信他的。”

子楚道:“好吧,既然你都這麼說了。不過春申君膽子很小,他恐怕不能承擔激起楚國貴族分楚之心的擔子。”

朱襄搖頭:“這不是他做不做,而是別人說他做不做。三人成虎。”

子楚和嬴小政想起三人成虎的事,不由露出一個很相似的微笑。

嬴小政道:“但他可能膽子太小,臨陣退卻。如果他辭官歸隱,恐怕我們在他身上下的工夫就白費了。” шшш☢ tt kan☢ ¢〇

朱襄道:“不,他不會退。”

朱襄嘆了口氣,道:“他好不容易纔從一介普通士人爬到了令尹的位置,就是死在令尹的位置上,他也不會退。他所有的退讓,都是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若退了,就是本末倒置了。”

子楚眼眸閃了閃:“確實如此。”

這一點,他感同身受。

嬴小政想了想,道:“好吧,或許是這樣。只是我還是認爲,他的本事還不夠。”

朱襄道:“那就再給他加幾家封君盟友。若那些盟友也以爲他想變法,願意認他爲首領,一切就塵埃落定了。”

子楚想了想,道:“曾經爭奪楚國令尹之位的有六家人,現在只剩下三家,可以把剩下三家捧起來。”

嬴小政道:“楚國也有因爲打仗厲害而新封的封君,那些封君大概也看老封君不滿很久了,他們也可以用。”

朱襄道:“我起了個頭,要選什麼人,就你們自己決定。”

朱襄揉了揉自己的黑眼圈,打着哈欠道:“我快困死了。接下來夏同你自己與春申君見面,怎麼折騰,你們父子二人想。”

嬴小政道:“我可以取消午覺了嗎?”

朱襄罵道:“讓你睡午覺,和要你的命似的。你爲什麼就不能好好休息?夏同,你也是!”

子楚把耳朵捂住。

朱襄什麼都好,就是太囉嗦。

嬴小政也把耳朵捂住。

沒錯,舅父什麼都好,就是囉嗦死了。

煩人啊。

朱襄都被這二人氣笑了。

什麼叫做親父子啊!

第142章 荷葉時令菜第77章 浮燈煙花火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117章 糖漬南瓜幹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113章 李斯涼開水第159章 始皇崽坐墊第249章 王翦滅趙國第58章 炸蝦三蝦面第138章 牆上楚地圖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226章 不過多門課第146章 空蕩蕩酒壺第214章 豈知千麗句第264章 楚王啓安葬第160章 炒南瓜子仁第226章 不過多門課第114章 好感五顆心第4章 清蒸鹽焗雞第246章 秦王政養兒第120章 粟米涼饃饃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123章 幹鍋土豆片第42章 始皇崽圍巾第48章 藺相如贈禮第133章 老壇泡青菜第52章 豆葉小米粥第77章 浮燈煙花火第214章 豈知千麗句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225章 救了又沒救第143章 出城小矮馬第198章 始皇崽遊記第259章 扁鵲去又返第72章 長平稅賦錢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67章 燕趙邊軍酒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213章 過年慶典日第24章 白水煮豆飯第256章 想聽故事嗎第205章 雞清湯時蔬第164章 義戰不義戰第156章 始皇崽墨痕第219章 鹽場小海鮮第210章 強烈既視感第87章 油炸南瓜餅第95章 神靈杯中血第14章 肉醬土豆泥第81章 水患後釘螺第209章 燜烤熊掌肉第240章 新時代來臨第213章 過年慶典日第89章 開山平地雷第88章 雙季再生稻第50章 太醫安神藥第15章 香滷豬內臟第100章 竹筍乳鴿粥第238章 李牧大危機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54章 涼水硬幹糧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244章 大梁護城河第166章 不如回南秦第197章 養魚水牛奶第137章 煙筍燒牛腩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137章 煙筍燒牛腩第257章 梓棺費鮑魚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194章 秋後烤紅薯第42章 始皇崽圍巾第135章 松茸火腿雞第242章 念來存故人第187章 燕王喜報仇第49章 果醬千層糕第243章 是儒家聖王第4章 清蒸鹽焗雞第114章 好感五顆心第137章 煙筍燒牛腩第237章 瓦解五國軍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222章 張良說楚王第167章 趙姬訴無辜第30章 瓦罐煨豬肉第65章 彩頭餃子宴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171章 手撕烤雞肉第167章 趙姬訴無辜第236章 長平郡死戰第24章 白水煮豆飯第92章 秦舟師樓船第220章 將老當益壯第182章 食肆遇學生第186章 已然來不及第200章 祭天后夏收第18章 烤土豆蘸鹽第120章 粟米涼饃饃第233章 船遲打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