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赫倫相比,武田軍要厚道的多,他們的兵器上並沒有塗上那麼陰狠的毒藥,源勝卿只是受了正常的外傷,半個月之後已經能下地走路了,除了留下了左側轉身不太靈活的後遺症之外,並沒有什麼大礙。
儘管命保住了,可源勝卿還是憂心忡忡。現在武田軍已經打到了三河,織田又四面受敵,要是信玄帶人一路捅過去,直達京都,那麼島國的形勢就基本定了,自己就沒機會到各地去搜刮白銀、木材資源了。也怪自己大意,中了手下敗將的計謀,畢竟年紀大的人經驗豐富,不能小看啊。
現在形勢很明朗,那就是自己要完蛋,除非武田信玄死了。
“十日之內,信玄必死!”說話的人是李赫倫。
源勝卿表示不相信。
李赫倫胸有成竹,說道:“若不是我的毒藥放的日子久了,毒性揮發,兩天就能要了他的命!”
“毒藥?”源勝卿眉頭一皺,似乎頗爲厭惡這種下三濫的招數。
“呵呵,”李赫倫笑道,“戰場之上,對敵人豈可心慈手軟?若不是我這一箭,源大人豈能脫身?源大人如此在意這種事情,莫不是在倭國日久,受了當地武士的感染了吧?”
源勝卿想想倒也是,自己說不準真是受了武士們那種有些奇葩的榮譽觀的影響了。
在源勝卿他們慘敗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織田信長先生已經嚇得不能自已了,他倒不是因爲友軍戰敗感到恐懼,他恐懼的可是武田信玄本人。這老傢伙能在險惡的東國生存壯大起來,強敵環伺遊刃有餘,領土都是一場場硬仗打下來的;自己除了美濃攻略,別的都是挑軟柿子捏,而且多多少少有些投機的成分,現在信玄這老傢伙要那自己開刀,憑着“英勇善戰”的尾張小康兵,能打贏就有了鬼了。
因此,織田信長也總結出了勝利的唯一可能:“除非信玄死了。”
然後武田信玄就真死了。
赤備是武田家久經錘鍊的精銳騎士,長途奔襲是行家裡手。到達桶狹間後,山縣昌景命令一千赤備隊在桶狹間附近埋伏,若織田軍萬一過來,則伏擊之,迫使織田軍撤退。他自己則率領四千赤備不停蹄的向長筱奔馳。
長筱是尾張東部依靠山巒的一座小城堡。武田信玄中箭後,就被轉移到這裡休養,附近寺院的僧人也被召來爲信玄看病,然而這些僧人也毫無辦法。
到得長筱城下,山縣昌景見城門大開,吊橋長鋪,城頭安靜如常,便知館主大人尚在,不由長吁一聲,緩轡入城。山縣昌景是武田家堪稱翹楚的猛將,雖然他作戰風格如霹靂烈火,但卻是個心思縝密之人。武田信玄的長子義信多年前因爲謀反,被迫自殺,現在的繼承人其實是武田勝賴的兒子信勝,武田勝賴只是信玄的第四子。
在人們眼中,武田勝賴行事莽撞,性格衝動,而且有流言說他其實是已經死去的軍師山本堪助(音同“亞麻摩多砍死雞”,自己感受下)和由布姬通姦產生的後代,所以家臣們一直看不上武田勝賴。現在如果信玄真的死了,名義上的繼任家督不過是個小孩,真正的實權掌握在他們這些家臣手中,那麼勢必會和勝賴產生矛盾,搞不好時間長了還會出現內亂。
山縣昌景想到這些,只能搖頭嘆氣,進入本丸。
幾天之後,信玄忽然醒來,面色紅潤,神采奕奕,似乎並無大礙。他將衆家臣和兒子勝賴召進屋,囑咐衆人:“在我死後,秘不發喪,必須守住消息三年。三年之後,仍不可輕易侵攻他國,如此,武田家放纔有可能保存。”
家臣們知道家督這是迴光返照,特地說出遺言,他們聽了無不悲慼難言。
信玄笑笑,出神地看着窗外,吟道:“此身此骨歸天地,不染紅塵、獨自風流……”
吟罷,信玄眼神逐漸暗淡,臉色變得紫青,不一會兒便溘然長逝了。武田信玄終於結束了他那喜歡趁火打
劫的一生。
兩天後,武田軍忽然班師,原本高歌猛進的上洛之路戛然而止。織田家和源家都覺得不太尋常,很可能是武田信玄死了,紛紛派出忍者打探。然而忍者們卻發現“武田信玄”仍在帶兵,不免覺得奇怪。但是通過種種跡象的推理與分析,他們還是得出了信玄已死的結論。
李赫倫這一箭,救了兩個家族。
戰後論功行賞,李赫倫是當之無愧的首功。慶功宴上,李赫倫慨然拱手,道:“李某不才,略通騎射,曾與蒙古俺答部交過手,射殺過他們十名射鵰手。這次不過是穩定發揮罷了。”別人都聽聞過蒙古騎兵的傳說,沒想到這個李赫倫竟然和蒙古人打過仗,還能佔到上風,不禁更加佩服他了。
次日,織田家信使來到濱鬆城,邀請源勝卿他們前去參加那邊的宴會。源勝卿頓時覺得有些尷尬起來。幾年前,因爲心生嫌隙,自己被迫遁走,結果卻遇到了一羣奇人,走上了暴動自立的道路,現在還成了個頗有實力的大名。如今再次會面,不知雙方該作何感想了。
“還是去吧。”前田慶次勸說道。
源勝卿有些拿不定主意。
慶次對他耳語:“幾年過來了,織田家中的情況變化,還是瞭解一下的好,說不準將來還會是對手。”
這話讓源勝卿渾身打了個激靈。戰國亂世,敵人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盟友,盟友也隨時都有可能變成敵人,不管對於敵人還是盟友,都留點心思比較好。
源勝卿轉頭告訴信使:“那好,過幾天我就去美濃。”
七天之後,源勝卿帶着慶次、李赫倫、酒井忠次和本多忠勝,以及三百名旗本來到了岐阜城下,城外織田軍正左右排開,盛裝歡迎。
源勝卿看見道路中央,有一名身着黑色鎏金全身板甲的中年武將正騎着馬緩緩走來。
那人到了跟前,嘴角一揚,笑問道:“幾年未見,別來無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