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牧浩洋對局勢做出了準確判斷,但是以當時的手段,他根本無法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原因是,部署在扶桑、琉球羣島與菲律賓羣島的岸基反潛巡邏機根本到不了密克羅尼西亞,而且周渝生已經把續航能力較強的攻擊核潛艇派往東太平洋與南大西洋了,剩下的攻擊核潛艇又過與老舊,不適合執行偵察任務。雖然印度尼西亞的東部地區離密克羅尼西亞只有一千多公里,但是該地區非常偏僻,沒有可以支持岸基反潛巡邏機的基地,也就沒辦法部署反潛巡邏機。
當時,牧浩洋能夠依靠的,只有艦載航空兵。
問題是,如果動用艦載航空兵,將很有可能暴露行蹤,因爲艦載預警機能在較遠的距離上發現偵察機。要知道,牧浩洋費盡心機、動用四十八艘全電動潛艇擴大“潛艇禁區”,就是不想暴露行蹤。如果中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出現在密克羅尼西亞,就算弗倫奇是笨蛋,也能想到中國艦隊已經南下。
如此一來,在戰術規劃上,或者說在偵察戰術上,遇到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這個時候,艦隊航空作戰參謀提出了一個建議:用戰艦頂替艦載戰鬥機,去執行偵察任務。
看上去,這個建議極爲荒謬。
要知道,戰艦的航速非常慢,而且對海探測距離也就幾十公里,根本不適合執行偵察任務。
可是仔細想的話,這個建議卻非常有價值。
原因就是,美軍艦隊肯定會加強防空警戒,即便不擴大防空巡邏範圍,也會讓艦載預警機在艦隊上空巡邏。更重要的是,爲了避免暴露行蹤,艦載預警機肯定會讓雷達以被動方式工作。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艦載預警機能夠及時發現逼近的偵察機,卻不見得能夠及時發現戰艦。原因很簡單,艦載預警機在以被動方式進行警戒巡邏的時候,對戰艦的探測距離不會超過三百公里。相反,戰艦上的雷達在以被動方式工作的時候,對飛行高度在一萬米左右的飛機的探測距離超過了三百公里。也就是說,戰艦能夠提前發現高飛的艦載預警機,也就能以此判斷出美軍艦隊的大致方位。
牧浩洋採納了這個建議,並且組建了兩支“偵察編隊”。
按照他的安排,每支偵察艦隊有四艘對地打擊型大型綜合戰艦與四艘反潛戰艦,一支向東航行,另外一支則向南航行。
從這個安排能夠看出,這絕不僅僅是“偵察編隊”。
要知道,這些戰艦離開了“潛艇禁區”之後,很有可能被美軍潛艇發現,也就有可能暴露行蹤。
由此可見,牧浩洋這麼做,主要還是放出了兩個誘餌。
如果美軍艦隊發現了這兩支“偵察編隊”,就很有可能做出錯誤判斷,從而集中力量攻擊“偵察編隊”。
不可否認,“偵察編隊”遭到重創的可能性非常大。
重要的是,牧浩洋能夠獲得至關重要的反擊機會,即在美軍艦隊攻擊“偵察編隊”的時候發起攻擊。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這麼做。
龔繼飛就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爲這麼做將大幅度削弱艦隊的防空力量,使艦隊在遭到攻擊時難以應付。
只是,龔繼飛也只是反對,無權修改牧浩洋下達的命令。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牧浩洋的這套戰術確實有問題,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戰術本身過於複雜。
以當時的情況,牧浩洋完全沒有理由分散兵力。
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由四艘大型綜合戰艦構築起的防空屏障,幾乎可以應付任何規模的空中打擊。四艘大型綜合戰艦與一艘航母上,總共有三十二套末段攔截系統,能夠應付兩千枚以上的反艦導彈、或者是一千枚反艦制導炸彈的直接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共只有九支艦載航空兵聯隊,作戰飛機不到六百五十架,一次攻擊最多隻能投擲兩千多枚反艦導彈與一千多枚反艦制導炸彈,而這些彈藥將分散攻擊四支航母戰鬥羣,也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收穫。
說得直接一點,牧浩洋完全可以根據之前做出的判斷,進入密克羅尼西亞,直接與美軍艦隊決戰。可以說,牧浩洋完全不用擔心什麼,甚至可以主動暴露行蹤,引誘美軍艦隊首先發起攻擊。
問題是,當時沒人對末段防禦系統有絕對信心。
雖然在海軍的測試中,末段防禦系統的價值已經得到證實,特別是七十毫米電磁速射炮對付反艦制導炸彈的能力,但是測試僅僅是測試,與實戰存在本質性區別。在取得了一場重大勝利之前,或者說在經過實戰考驗之前,任何一名艦隊指揮官都會有所顧慮,也就不會把希望完全寄託在末段攔截系統上。
事實上,這不是牧浩洋的問題,換成其他人,也會做類似的事情。
比如,在這個時候,弗倫奇就在考慮同樣的問題。
對他來說,偵察手段產生的問題更加嚴重,因爲在西太平洋上,美國太平洋艦隊得不到岸基航空兵掩護。
只是,弗倫奇選擇的辦法與牧浩洋截然不同。
原因很簡單,他並不知道中國太平洋艦隊已經南下,而且也不相信中國艦隊指揮官會率領艦隊南下。
如此一來,弗倫奇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能夠成功突襲中國艦隊。
也就是說,他沒有理由分散兵力。
四月七日與四月八日,中國空軍依然在轟炸馬里亞納羣島,而中國艦隊依然沒有參與轟炸行動。
四月八日下午,弗倫奇收到消息,中國海軍加強了在馬里亞納羣島東面的巡邏力度。
情報是由四艘美軍潛艇提供的,這四艘潛艇在當天先後遭遇中國的反潛巡邏機,但是隻有一艘潛艇遭到攻擊。
很明顯,這些反潛巡邏機執行的不是反潛任務,而是對海搜索任務。
雖然弗倫奇身邊的參謀都認爲,中國艦隊應該在馬里亞納羣島附近,不然不會加強對海搜索力度,但是弗倫奇卻產生了懷疑,因爲這等於告訴對手自己的主要目的是掩護陸戰隊登陸。可實際上,中國艦隊的首要任務是奪取制海權,或者說與美國艦隊決戰。在此之前,中國艦隊肯定不會參與登陸作戰行動。
別忘了,登陸艦隊裡至少有一艘兩棲攻擊艦,而這艘戰艦上至少有二十架具備對地打擊能力的傾斜旋轉翼飛機。如果中國陸戰隊的攻打目標是阿納塔漢島,就沒有必要由艦隊提供空中支援。
正是如此,弗倫奇變得疑慮重重。
在他看來,中國海軍到出放“煙霧彈”,肯定與艦隊作戰有關,而中國艦隊很有可能已經離開“潛艇禁區”。
那麼,中國艦隊會去哪呢?
此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索羅爾環礁南面,即關島西南大約一千五百公里處,離中國艦隊的活動區域不到兩千公里了。按照弗倫奇的安排,當天晚上就將進行第一次偵察,而且他預計能在九日白天與中國艦隊遭遇。
天黑後不久,一條從國防部發來的消息把弗倫奇嚇了一跳。
中國總參謀長牧浩洋很有可能已經離開了總參謀部!
雖然沒有提到牧浩洋是否去了艦隊,但是弗倫奇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了。在他看來,牧浩洋在這個時候離開總參謀部,唯一的去處就是艦隊。也就是說,指揮中國艦隊作戰的很有可能是牧浩洋。
當然,這只是猜測,還沒有被美國情報機構證明。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美國情報機構做出這一猜測,與幾天前發生的一件事情有關,即四月四日,中國陸軍在西伯利亞戰場上取得大勝,而總參謀部直到四月八日,也沒有下達讓第四十二集團軍替換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命令,由陸軍司令部發給總參謀的調動報告,均被壓了下來。
顯然,如果牧浩洋在總參謀部,調動命令早就下達了。
對弗倫奇來說,僅僅是猜測也就足夠了。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
晚上十點左右,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發來了一條更加重要的情報:之前在關島西面活動的六艘潛艇與基地中斷聯繫超過四十八小時,而這六艘潛艇都在執行警戒任務,應該每隔二十四小時彙報一次情況。
弗倫奇哪敢大意,立即讓參謀調出了這六艘潛艇的部署信息。
六艘潛艇,基本上在關島西面呈南北方向一字排開,最北面的一艘與最南面的一艘大概相距八百公里。
顯然,在如此廣闊的區域內,六艘潛艇不可能同時遭到反潛巡邏機攻擊,更不可能全部在發出電報之前被擊沉。
只有一種可能,中國艦隊已經南下,而且有極爲強大的反潛力量掩護。
更重要的是,提供反潛掩護的,肯定是潛艇,因爲只有潛艇能夠偷襲潛艇,而且讓被偷襲的潛艇來不及發出消息。
這下,弗倫奇立即斷定,指揮中國艦隊的肯定是牧浩洋。
要知道,只有牧浩洋纔有如此大的膽量,也才能夠在如此重要的戰鬥中,採取如此大膽的戰術。
到這個時候,弗倫奇已經意識到,如果他的判斷沒有錯,那麼中國艦隊就在其北面,而且距離不會超過一千五百公里。
對艦隊作戰來說,這是一個足以決定勝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