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

陳太建十年,周大象(宇文贇年號)二年十二月廿六日,徵北大將軍、漢中侯李藎忱於蜀郡登壇祭天,自立爲王,國號“漢”,恢復蜀郡“成都”舊稱,以成都爲王城,宣告自立。

消息一出,天下譁然。不過真正譁然的也就是那些和李藎忱有過恩怨的人,至於其餘的,在短暫的感慨之後,就得好好地掂量掂量了,李藎忱正式獨立,也就代表着李藎忱作爲一方勢力正式登上了整個時代的大舞臺。

而這個時候很多人驚訝的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李藎忱竟然已經積累了這麼大的家業,也讓很多人不得不感慨這個年輕人的隱忍和厚積薄發,若是換做尋常人,說不定在拿下漢中的時候就已經忍不住想要嘗一嘗做皇帝的感覺了。

畢竟歷史上這樣的人也不少,比如公孫述,又比如當年的劉皇叔。

不管怎麼說,李藎忱的自立算是徹底和南陳劃清了界限,從此天下變成南陳、北周和李藎忱嶄新的漢王的三足鼎立局面,當然對於北周來說,還在進行的內鬥已經讓這個國家沒有餘力對付任何方向的敵人,因此或許說天下四分更合適一些。

“請轉告齊王殿下,某會在最近的時間內向他轉交三萬箭矢和五千兵甲。”

李藎忱此時坐在成都府早就已經提前修繕一新的漢王府之中,這裡原來是蕭紀的王府,後來尉遲迥入蜀之後,北周本地官員自然也不敢使用前朝的王府作爲自己的府衙。因此這王府也就荒廢下來,現在李藎忱進位漢王,這王府自然就是現成的,而唐亦舜等人也不傻,等到將軍真正稱王之後再準備府邸可就爲時晚矣,因爲在李藎忱從漢中回來之前,實際上府邸就已經完成了整修。

坐在李藎忱身側的正是宇文憲的族弟西陽郡公宇文溫。宇文溫的父親是杞國公宇文亮,也算得上是征戰沙場的老將了,因爲一向受到楊堅的猜忌,所以身爲安州總管(今北京密雲)的宇文亮毫不猶豫的追隨宇文憲起兵。實際上宇文亮也沒有別的選擇,宇文憲在鄴城、宇文純在晉陽,本來就對小小的安州形成掎角之勢,宇文亮還沒有直面兩路大軍夾攻的勇氣。

雖然宇文亮這輩子並沒有什麼功績,只是蒙祖蔭方纔能夠走到這個位置上,但是對於宇文憲來說,這些皇室宗親的表態恰恰是他最需要的,並且因爲宇文贇和楊堅猜忌的緣故,因此宇文亮的忠誠也是可以保證的,讓宇文亮留守後方也可以讓宇文憲抽調出來更多的兵馬。

不過在這種內戰的情況下,宇文憲還是不忘留了一手,宇文亮的長子宇文溫就一直跟隨在宇文憲的軍中,往好處理解自然是提攜後輩,但是向壞處理解也未嘗沒有扣押人質的意思。

這一次宇文憲派遣自己這位有血緣關係的族弟前來和李藎忱達成一筆大買賣,也算是表達了自己的誠意。

只不過看着臉上稍有些稚嫩神色的宇文溫,李藎忱有一種荒誕的感覺。因爲歷史上尉遲熾繁嫁給的就是這位西陽郡公宇文溫,誰知道宇文贇在親族聚會上一眼看中了尉遲熾繁,直接將其強納入宮中。

宇文溫新婚燕爾,頭上就帶了一頂綠帽子,而且老婆也沒了,自然是憤怒不已,可是畢竟給自己戴帽子的是宇文贇,皇帝陛下的權威還是沒有辦法撼動的。

可是還不等宇文溫忍氣吞聲,宇文贇就毫不猶豫的又給宇文溫的父親宇文亮扣了一個謀逆的罪名,想要剪除後患。

是可忍孰不可忍,察覺到風聲的宇文亮坐不住了,乾脆聯合其他對宇文贇心懷不滿的皇親國戚一起謀反,結果被韋孝寬三下五除二收拾了個乾淨,而頭頂綠帽子的宇文溫也被宇文贇趁機以謀逆的罪名殺掉了,從而徹底霸佔了尉遲熾繁。

只不過在這個時空中似乎就沒有這麼多恩恩怨怨了,尉遲熾繁昨天晚上還縮在李藎忱的懷裡,而宇文亮也不是被逼謀反的,光明正大的站在了宇文憲那一邊。

想到這裡,李藎忱也不得不感慨造化弄人,這樁引起了北周貴族對宇文贇普遍不滿的綠帽案就這樣被改變,而這也讓宇文贇和楊堅至少在這個時候還能夠獲得不少北周貴族甚至是皇親國戚的支持,從而可以在宇文憲的進攻中抵擋更長時間。

看着埋頭覈對條款的宇文溫,李藎忱心中壞笑一聲。

某幫你化解了殺身之禍,你可得謝謝我啊。

宇文溫當然不知道李藎忱此時心中在想什麼,對於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來說,甚至都沒有直接和李藎忱這樣的梟雄直接對視的勇氣。如果不是條款都已經在之前談好了,實際上宇文溫前來只是重新確認一下並且表示和李藎忱之間的信任,那麼宇文憲估計也不會讓這麼一個年輕人過來。

爲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這些箭矢和兵甲,宇文憲也算是下了血本,不但向李藎忱支援十萬石的糧草,而且還有三千兩黃金以及數百匹良種戰馬。

實際上李藎忱也知道,宇文憲在揮霍的是北齊當年留下來的家底,李藎忱當然不相信原本都已經打算解甲歸田的宇文憲能夠在短時間內拿出來這麼多的錢糧,必然是當初北齊在鄴城的積蓄。

北周拿下鄴城的時間並不長,而宇文邕很快就駕崩,北周進入國喪,再加上前線戰爭不斷,估計也是出於不能將所有的錢糧都集中在關中的考慮,纔在鄴城留下了相當豐厚的積蓄,以求能夠就近支援淮北戰線以及北方對突厥人的戰爭。

只可惜恐怕無論是駕崩的宇文邕還是當初意氣風發的宇文憲,都沒有想過,有一天這些錢糧要轉手送給曾經的敵人,來獲得更多的支持對付曾經的自己人。

“條款無誤,叨擾漢王殿下了。”宇文溫放下這一份沉甸甸的條約,起身鄭重行禮。

李藎忱笑了笑:“既然如此,事不宜遲,西陽郡公當速速返回洛陽將此事告知齊王殿下,某現在就派遣人手落實合約上的條款。”

頓了一下,李藎忱揮手道:“李平,送客!”

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九百二十五章 雙全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一百一十五章 獵物已定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五七零章 增進姊妹感情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一九九四章 海軍,靠得住麼?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九百二十五章 雙全法第六百七十章 開拓的精神第一千三十章 總攻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軲轆在轉第二一二二章 請冊太子,以安民心第一六八七章 四面合圍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兩千零六章 進攻燕郡的序曲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二百三十五章 衝過去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二百六十九章 飛將軍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八百四十五章 還有大目標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一二八四章 程峰他有前科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六二一章 殿試三題第一百一十章 季孫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