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

當李藎忱到蜀郡的時候,第二請也已經走完了。

蕭世廉、裴子烈、陳智深、杜齊、戴纔等大將分別派了代表,而一路北上前往西北的曹忠更是直接在綿竹關請見李藎忱,將自己的勸進表遞了上去,並且也代表其餘鎮守邊關沒有辦法前來的將領表達了他們的心意。

當然李藎忱這一次依舊是猶猶豫豫之後選擇了拒絕。

而等李藎忱到蜀郡的時候,第三請自然也就來了。按理說第三請應該是和李藎忱有關係的皇親國戚以及前朝皇帝、重臣相請,但是顯然李藎忱這裡根本就不具備這樣的人,他自己孤身一人,就只有一個妹妹,自然不夠分量。

因此負責此事的唐亦舜靈機一動,直接將這個環節換成了百姓父老,象徵萬民。而對此巴蜀的百姓自然是不會拒絕的,李藎忱入蜀時間雖然很短,但是都做了什麼大家可都是看在眼裡。

不但李藎忱自己征戰在外,將戰火引出巴蜀,並且對內減輕賦稅、分田分地、鼓勵農耕、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和道路,這些作爲都是大家看在眼裡的,更何況李藎忱治軍嚴明,再加上常勝將軍的頭銜在這裡,不少巴蜀子弟踊躍參軍,因此也很少發生地方軍隊和百姓衝突的事情,反倒是鄉兵、新兵經常組織起來幫助百姓耕作、建設房屋,一派軍民魚水、其樂融融。

在這個時代,只要大頭兵不擾民、不燒殺搶掠,實際上就已經算是紀律嚴明的軍隊,因此出現了這樣甚至能夠主動幫助百姓耕作的軍隊,當真是少見。

當然了,李藎忱爲了讓這些士卒們能夠主動這樣做,也是沒有少給他們灌輸理念,李藎忱當然還沒有天真的指望他們能夠理解什麼軍民一家親的概念,畢竟有些是在是超前的理念並不適合放在這個時代,否則取得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因此李藎忱很乾脆的告訴這些以本地人爲主的士卒,當他們幫助這些百姓的時候,他們的家人也在別的地方被別的士卒幫助着,同時這個時候幫助耕地也是解決巴蜀土地多而人手不夠的問題,也是爲了讓軍隊有糧食吃。

這樣雙重理由的鼓勵下,也不由得這些士卒懶惰。

而對於李藎忱來說,這樣做也並不是沒有目的的,一來可以穩定巴蜀內政,二來自然也是樹立軍隊的正面形象、吸引更多的兵員,與此同時還能夠解決軍隊糧食的問題,何樂而不爲。

當然這樣的政策頒佈下去,李藎忱更是收穫了民心,當李藎忱出現在蜀郡郊外的時候,當真是闔城百姓傾巢而出,郊迎這位讓他們的生活從此都變得與之前大不相同的大將軍,未來的漢王殿下。

李藎忱還沒有走到十里長亭,便看見人羣之中顫顫巍巍的走出來幾個老人,他急忙翻身下馬,快步迎上去。

在這亂世之中,能夠活到這個年紀的都是一方名宿了,李藎忱肯定不能不在乎,更何況在這之前他就已經知道了會發生什麼。

“老朽參見大將軍!”幾名老人一齊行禮,對於他們來說,有生之年能夠看到李藎忱登上王位,然後再登基稱帝,或許也是一種欣慰。

這亂世,亂得太久了,總算是出來一個少年英才,或許有能力終結這已經人如草芥的三百年!

李藎忱急忙上前攙扶:“諸位老人家請起,世忠年幼,當不起諸位如此禮節。”

帶頭的老人不由得打斷李藎忱:“大將軍此言差矣,試問天下,還有誰能夠在短短几年之間帶給巴蜀百姓如此安寧和平的生活?大將軍之所作所爲,當爲巴蜀之王,今日小老兒等人竊代表巴蜀百姓,請大將軍就漢王之位!”

“請大將軍就漢王之位!”當這老人話音落下,已經等候多時的百姓幾乎是同時黑壓壓的跪下,人羣有如風吹麥浪一般伏地,而與此同時護衛李藎忱的親衛們也都隨之單膝跪地行禮。

“請大將軍就漢王之位!”唐亦舜等隨同官員、唐正良等本地官員也都隨之山呼。

“請大將軍就漢王之位!”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呼喊,雖然這樣的場面沒有經過排練,但是聲音發出來整齊劃一,震撼人心。

李藎忱長長吸了一口氣,擡頭向前看,從這裡一直到十里長亭、再到遠處的蜀郡城下,不知道多少百姓在山呼,這種信仰的力量傳達到李藎忱這裡,只剩下了震撼。

自己歷經艱辛,總算是走到這一步了,稱王的這一天也就意味着自己宣佈自立,距離稱帝也就只剩下了一步之遙。

李藎忱身後的馬車中,蕭湘和尉遲熾繁下意識的對視一眼,輕輕的攥住對方的手。對於她們來說,李藎忱稱王,或許就意味着之後留在蜀郡的時間多一些,陪她們的時間也就多一些。至於什麼王妃的名號,實際上蕭湘和尉遲熾繁這種出身高貴的女子並不在乎,她們在乎的只是李藎忱能不能陪伴自己。

而唐亦舜等臣子此時也緊緊盯着李藎忱,李藎忱稱王,那麼峽江唐氏等等世家也就隨之徹底飛黃騰達!

“請大將軍就漢王之位!”又是一聲山呼。

李藎忱一甩衣袖,大步向前,先攙扶起來幾名老人,然後跳上馬車的車轅,一把抽出佩劍,朗聲喝道:“諸位之盛情,李某卻之不恭。今日進位漢王,必當以守護萬民爲己任,給諸位一個朗朗乾坤!”

“爲漢王賀!”無數的百姓同時高呼。

聲浪揚起,再一次緩緩平息。

“漢王萬歲!”唐亦舜抓住時機,抓緊站出來大吼一聲。

“漢王萬歲!”這一次又是所有人的歡呼。

李藎忱跳下馬車,看着呼喊的百姓,長長呼了一口氣。

這一步總算是邁出去了,只是之後的路,恐怕也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好走。想要爲萬世開太平,談何容易!

“殿下,請移步祭壇!”唐亦舜長聲說道,第三請已經成功完成了,最讓他擔心的環節完成的非常順利,甚至超乎想象,歸根結底還是因爲剛纔李藎忱說出來的話和百姓回答的話,都是肺腑之言!

就算是沒有安排,這又何嘗不是百姓的心聲?

他們不需要動亂、他們渴望安寧,因此他們需要李藎忱成爲守護他們的王。

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八百三十五章 納入名單第一九四三章 以後同殿爲臣,應該的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一四八二章 硃紅色殿門第一八一四章 調動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二一零章 行酒令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一千五十四章 嶺南事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無方,臣妾有罪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二章 溫飽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一二六七章 李衍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八十八章 四方樓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二一三四章 天子門生第一七四三章 軒轅關,全軍衝鋒!(補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千七十一章 鬱林動亂第一一七零章 當岳父上癮?第八百三十五章 納入名單第九百五十八章 歸化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邊的清晨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吐屯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國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夢死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請同乘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五百四十一章 狠辣第一六零四章 彎路不可怕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