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

提到這個問題,唐亦舜頓時露出捉難的神情,似乎有些難以啓齒。

見李藎忱的目光飄過來,唐亦舜深深吸了一口氣:“啓稟將軍,錢財所剩無多。”

“哦?”李藎忱顯然對於這個結果有些詫異。

他並不介意自己麾下的這些官員花錢,但是他必須得知道這些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花錢和亂花錢是兩個概念,李藎忱也沒有指望着唐亦舜他們能夠吐出源源不斷的金元寶出來,所以花錢是肯定的,不過蜀中素來是天府之國,之前雖然經過戰亂和災害,但是府庫之中並非一窮二白,誰都得留點兒保底的以應對不時之需,更不要說各大世家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峽江唐氏,幾乎將家族的積蓄都賭上了,如果現在說支出的差不多了,那李藎忱一定得問清楚。

唐亦舜沉聲說道:“無論是工坊建設、城池修繕,還是軍隊招募甚至是農耕用具打造,都需要一定的錢財投入,我們的府庫之中錢財本來就不多的,現在已經花費的差不多了。不過淑霞認爲,這些錢財既然投出去了,在不久之後肯定是可以得到回報的,而且按照將軍所吩咐,這些事情本來就是不得不做,與其讓這些錢財爛在府庫中,不如讓其造福百姓。”

頓了一下,唐亦舜還是有些爲難的說道:“不過將軍征戰在外,屬下擔心將軍不瞭解巴蜀的實際情況,再加上消息往來遲緩,所以和蜀中諸位商量之後擅作主張,還請將軍恕罪。另外府庫之中錢財已經所剩寥寥,恐怕在短時間內沒有辦法爲大軍征戰提供更多的軍餉,如果牽扯到巴蜀安危,屬下願意負責。”

一邊說着,唐亦舜已經站了起來,大有直接跪在地上請罪的意思,不管怎麼說這件事都是他最後拍板做決定的,這個時候自然也沒有縮在後面的道理。

唐亦舜這樣緊張兮兮的,李藎忱反倒是不好意思了,畢竟當初走的時候是他放權給這些人的,本來大家的利益就是一致的,因此李藎忱倒是不需要擔心他們的忠誠問題,更何況李藎忱在走的時候都已經將具體的方向都安排下去了,剩下的細節問題實際上就算是李藎忱身在巴蜀也不會過多過問,他必須得給手下這些人足夠的發展空間,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能——當然也可以給自己減輕一點兒壓力,並且這個目的有些時候佔據主要。

因此就算是唐亦舜等人幹出了什麼不算太出格的事情,李藎忱也並不會責怪他們,更何況李藎忱讓他們做這麼多事,如果不花錢的話他們就辦成了的話,那李藎忱才得好好考慮考慮呢。

看大將軍臉上似乎並沒有露出不愉的神色,唐亦舜和徐德言倒是有些驚訝。對於唐亦舜來說,想要辦成李藎忱臨走的時候吩咐的事情又不花錢那是不可能的,能夠將錢財控制到沒有花的一個子也不剩,實際上他已經盡力了,不過即使是如此,他還是做好了被大將軍責罰的準備,無論如何這都有自己沒有統籌好以及沒有請示的責任在裡面。

李藎忱倒是笑了一聲:“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你做的沒錯。”

議事堂上緊張的氣氛頓時舒緩了些許,而李藎忱沉聲說道:“這些錢如果堆在府庫中,那麼只能讓人安心,但是如果能夠花出去,而且每一點都花在刀刃上,那纔是真正讓人安居。我們不要怕花錢,正如伯賢剛纔所說,只要以後收得回來,那麼我們現在花費的就是值當的。”

李藎忱這個觀點顯然讓唐亦舜和徐德言都有些詫異。

好像大將軍並不喜歡攢錢?

李藎忱伸手敲了敲桌子:“歷史上文景之治積攢了那麼多的財富,可是在邊境上依舊屢屢受到匈奴人的欺壓,而漢武大帝大展雄風,雖然將文景之治的積蓄揮霍掉很多,但是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匈奴人遠遁三千里,從此大漢再無北境之憂,並且可以集中國力整頓內政、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引外來之財富,富貴華夏之子民。因此漢武大帝雖然窮,但是卻依舊是後世敬仰的一代帝王。”

頓了一下,李藎忱的目光落在徐德言和唐亦舜的身上:“現在你們兩個一個即將執掌漢中、策應西北,一個更是執掌巴蜀心腹之地,財政這一塊一定要樹立‘敢花錢’的觀念,只要我們在事先做好規劃、讓錢財花的有的放矢,那我們就不用擔心缺錢。我們花出去的錢財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利潤,就讓我們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有更多的錢可以使用,而多出來的這些錢可以折成軍餉和運輸糧草等等的費用,這樣戰爭也不會影響到民政的發展,這樣總比所有的錢財都堆在府庫之中來的划算。”

雖然唐亦舜和徐德言都是受過良好世家教育的人,但是李藎忱這怎麼都有些超前的金融思想着實讓他們有些難以接受,不過兩個人還是隱約意識到了這其中的道理,一齊拱手:

“屬下遵命。”

而李藎忱輕輕呼了一口氣,他不指望他們現在就能夠輕而易舉的禮節一千年之後的金融思想,畢竟就算是後人,如果是初學的話恐怕也需要反應很長時間。因此李藎忱現在還是要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讓他們自己去按照自己的安排一步步實施。

不過這也給李藎忱提了一個醒,現在巴蜀已經不再是那個在亂世的夾縫中艱難求生的小團體了,因此戰爭將不應該幾乎在整個團體的決策中扮演絕對重要的角色,至少自己應該多抽出來一些時間和精力放在民生和經濟建設上,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錢財不但可以支撐戰爭的繼續,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種戰爭武器。

當打垮敵人的經濟時候,這戰爭也就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了。

尤其是唐亦舜等人經濟思想的落後,讓李藎忱更是不得不着重於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如何才能刺激巴蜀的經濟轉型,種田很重要,但是不可能只是種田,尤其是巴蜀和南中豐富的礦產和林木,更是讓李藎忱有發展初級工業的資本。

看來自己是應該繼續採取一些措施刺激經濟的發展了。

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一二五六章 風雨長安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一四一七章 老帥的反應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一八零四章 應戰才能避戰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二一五一章 以後有他們好看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一九八二章 絕望的進攻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八百三十五章 納入名單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一三九九章 一邊倒第一千四十一章 談判籌碼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請求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第九百三十七章 掃雪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完本感言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滿天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一八四二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八百二十六章 沒有資格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五十二章 生天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四百八十八章 戰郫江序章 白袍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一六五零章 窩囊第二百三十九章 勢均力敵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十九章 火光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一千三十六章 玉樹後庭花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四一七章 老帥的反應第一七六三章 朕的旗幟只在此處第一八八四章 只有樹會一直在山上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一五三七章 佯攻變主攻第八章 危機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六百四十四章 難得的破綻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一七八三章 內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二二四八章 自亂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三十五章 動靜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