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正讓百姓和整個社會、和整個國家捆綁一起的好辦法。
大家一起爲了免費看病和退休金努力,太香了。
孫思邈也有些激動。
自己深藏在心底的想法,剛纔因爲太激動,脫口而出,本來回想起來還覺得有些後怕,陛下會不會認爲在這樣太冒進了,會不會認爲這樣讓原本就應該如螻蟻一樣匍匐的百姓有了太多的權利?
自古險惡帝王心,自己終究不是陛下肚子裡的蛔蟲。
孫思邈感覺陛下和古往今來的其餘皇帝不一樣,但是終究只是感覺。
萬一呢?
孫思邈一時間也難免惶恐。
萬一自己觸動了陛下的忌諱,那麼不管之前自己有多麼優秀、多麼得陛下的賞識,那麼最後都會變成陛下的眼中釘。
孫思邈本身就是一個足夠謹慎的人。
在進入大漢主持醫學發展之前,孫思邈一直都隱居在終南山中,一來是因爲孫思邈自問自己在學術上還有差距,二來也是因爲他心裡清楚,當時的亂世,根本不足以讓孫思邈實現自己救死扶傷甚至直接推動醫學之普及,他只能等。
歷史上的孫思邈比較倒黴,一直等到白髮蒼蒼,方纔等來了真正的太平歲月。
不過這個時代的孫思邈是幸運的。
但是他心裡清楚,自己的幸運是建立在陛下的信任之上的,或者換句話說,自己現在所獲得的一切,實際上都是陛下給他的。
這位總是有着各種天馬行空之想法的皇帝陛下,不吝惜於給他最大的信任,但是孫思邈並不知道,當自己觸動他的利益之後,這種信任是否還存在。
結果李藎忱用很乾脆利落的回答否定了他剛纔一切的後怕。
既然能夠讓一切變得更好,那我們就試一試。
不管有沒有麻煩。
很顯然,和之前的每一次一樣,陛下會給他兜底,只要他負責把想做的做好。
這是君臣之間的默契。
孫思邈起身,離開席位,對着李藎忱,鄭重拜倒在地。
“愛卿這是何意?”李藎忱亦是霍然站起來,不過還是頓住了步伐,並沒有直接上前去攙扶。
有些時候,自己也沒有必要去攙扶,因爲總歸是要給人們一個釋放自己情緒的方式。向陛下行跪拜大禮,本來就是臣子們在心情激動的時候釋放自己對陛下尊重和效死之情的方式。
對於他們來說,此等大禮,陛下受得了。
而陛下阻止他們的話,他們只會覺得心中不舒坦、念頭不通達。
孫思邈鄭重的行了三叩大禮,緩緩起身,並沒有拍去身上的灰塵,當然御書房之中剛剛打掃過,也不是很髒。他徑直在此拱手,低頭說道:“臣代替天下萬民,謝陛下之恩。有陛下一言,不知多少貧苦百姓能有看病活命之機會。”
李藎忱一時默然。
他知道,固定繳納的醫療保險之類的,終歸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百姓需要自己掏錢的。真正重要的是朝廷爲他們添補上的那一部分。
以現在朝廷的財力,能夠支撐整個治療費用中的一成或者兩成,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對於小傷小病,這數額或許聊勝於無,但是對於一些老百姓看不起、捨不得看的大病,這些添補,就有可能讓他們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
而且這只是一個開端。
今日百廢待興之大漢,尚且能夠拿出這麼一些錢來,那麼明日經濟高速發展的大漢呢?
一成,兩成,自然而然的就會變成三成、四成。
這些應該都算是社會福利。
而社會福利引來的自然就是向心力。
百姓們對於大漢會有真正的歸屬感,而不是朝廷的事是天子的事,和我們這些老百姓有什麼干係?
對於朝廷來說,這些支出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是還不足以動搖國本,卻能夠換取到百姓的歸屬感,同時也是在儘可能的拯救更多的生命,自然是何樂而不爲。
“朕,從未把看病抓藥當做是什麼人的特權。”李藎忱緩緩說道,“此天下百姓皆應當有之權利。朝廷自然要多加幫襯。各種具體事宜,愛卿可以持朕之旨意和內府、戶部商議,朕命愛卿代天行事。”
孫思邈登時再次行禮:“臣,遵旨!”
旁邊的陳宣華也已經正色行禮。
李藎忱的話是說給孫思邈聽的,自然也是說給內府聽的。
此時陳宣華在這裡,代表的自然就是內府。
“當然了。”李藎忱想到什麼,語氣之中又多了幾分揶揄,“愛卿可不能真的把國庫給掏空了,到時候不需要朕出手,羣臣們都不會放過你的。”
略微有些嚴肅和緊張的氣氛一下子鬆垮下來。
一左一右內外兩個秘書,尉遲貞和閻毗,都有些無奈。跟在陛下身邊久了,自然知道這位皇帝陛下平素是最不喜歡緊張肅殺之氣氛的,只要心情好,就一定會搗鬼搞怪。
陳宣華亦是一笑,這樣的陛下,這樣的夫君,給她一種有血有肉的感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子、權力的化身。
孫思邈倒是詫異,不過他注意到周圍人的神情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基本都是帶着笑意,自然也明白陛下是單純的開了一個玩笑。
當下他也配合着笑了兩聲。
還是有點緊張的。
並且他的心神早就已經飄到未來的工作上去了。
李藎忱心中則忍不住慶幸,得虧自己叫停了大漢對外戰事,打算先整頓一下內部政務,果然還是有很多問題的。
這些問題現在或許並不明顯,但是征戰繼續進行下去,曠日持久,那麼這些問題就總歸有爆發的那一天。
而且諸如孫思邈提出的這些新的政策,實際上思路已經很新穎。
李藎忱不得不承認,自己聽到了就一定會動心。
可是戰爭時期的大漢財政,根本支撐不起來這樣的大動作。
小舅子搞不好會以死相逼。
而現在戰事停擺,休養生息,正是推行這些新政策的好時候。
“此事但能成······”李藎忱看着孫思邈,感慨,“當真是‘天下誰人不識君’。”
孫思邈一怔,只覺得一股熱血轟然涌了上來。
自己畢生所求,不過探索醫道,救死扶傷。
於公,這是造福萬民的事。
於私,孫思邈又何嘗不期望自己也可以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