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

雖然現在大漢只是把政治和文化中心向北移動到中原,依舊繼續保持南方經濟中心的重要地位,但是經濟歸根結底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決定一個地方能不能被取代的最重要的因素。

工商剛剛崛起,誰知道什麼時候又受到朝廷的打壓而消散,這些現在一個個趾高氣昂、賺的盆滿瓢滿的商人,保不齊哪一天就被朝廷打壓下去。

畢竟在此之前,工商還處於社會三教九流的底層,尤其是主要帶動經濟發展的商人,一直都爲社會上層所不齒。所以南方的官員們對於南方留下的這個經濟中心的地位,還是心存擔憂的。

更何況南方相比於北方,最鮮明的特點自然就是州郡過於分散。這個分散並不是說的地理位置上的分散,而是說的經濟、文化發展上的分散,在地理概念上同屬於南方的建康府、豫章郡、長沙郡、江陵郡還有成都府等等,顯然各自有着各自的影響範圍,以建康府爲代表的江左或者江南文化和經濟圈,和以長沙、江陵等地爲代表的荊湘文化圈自然也是有碰撞的,而非同氣連枝。

相比之下,北方的中原和河東、冀州等地的文化,相互之間的認可度就比較高,自然也更容易團結一心。

因此知道自家情況的南方官員們,在眼看着洛陽和長安已經開始往中間湊的時候,當然不會同意再出現一個鄴城。

之前大漢遷都洛陽上,南方官員們是作出了很大的讓步的,因此他們現在站出來反對,李藎忱不可能不考慮他們的態度,不然的話這些傢伙怕是要氣的造反了。

除了鄴城之外,還有的人建議選擇晉陽、平城或者襄國郡,雖然這些地方也都曾經做過亂世之中的都城之類的,但是各自也有各自的缺點,有的太靠西,有的又孤懸塞外,有的也和鄴城一樣靠南。

最終暫時確定下來的北都就是幽州的燕郡,燕郡位於中原的東北,又在長城之內,未來大軍進可以從這裡深入草原——當初衛青進攻匈奴就曾經選擇從此處進兵,退自然也可以依託長城扼守,的確是可進可退的天然要衝。

而且燕郡和鄴城等地不同,遠在北方,自然難以和中原完全相互呼應,可以作爲一個進兵的軍事重鎮,但是很難成爲和長安、洛陽等相提並論的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自然也就得到南方官員們的同意。

不過燕郡之前一直在奮武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掌控之中,大漢各部還真的沒有跨過火線或者繞一個大圈子前往此處。

因此幽州和平城等地也可以說是此次北伐之戰中少數由軍隊長期進行管理的地方,正是因爲在這一次軍管中積累出來的經驗,不少奮武軍的低級將領退役之後都轉爲地方文職,其中幹得好的還曾經做到過一州刺史,當然只是後話了。

現在大漢完全打通了鄴城和燕郡之間的聯繫,各部門纔開始選派官吏北上,接管幽州各項民政事務,以及徹底的對幽州進行一次勘察,看看幽州到底有多少礦產、田地還有工坊之類的,以爲幽州和燕郡的未來發展做規劃。

至少現在工部就提出了延伸運河直接抵達燕郡的規劃,再加上燕郡周圍大量的北周工坊完全可以利用,因此燕郡未來也會被定位爲北方的軍事和工業重鎮,前途不可限量。

————————————-

鄴城這邊的事雖然並沒有完全了卻,但是李藎忱已經不適合在鄴城過多停留。

鄴城作爲北周都城的身份將會逐漸被淡化,而這個淡化的前提自然是陛下不能總是在鄴城晃悠,不然的話,世人說起來陛下,就想起來鄴城,想起來鄴城,自然也就得再說說那個已經覆滅的王朝,這顯然不是大漢官方願意看到和聽到的。

世上最怕的就是人比人。

在北周之前,冀州是北齊的地盤,北齊歷代君王一個比一個奇葩,政策自然波動性很大不說,稅收也是花樣百出,下面百姓叫苦不迭。等到北周取代北齊,政策也穩定了,稅收也輕鬆了,百姓們自然是鬆了一口氣,比一比之前的北齊,大家自然對現在的北周感恩戴德。

即使是後來北周分裂,戰事頻頻,不少百姓還是支持北周的。華夏民族的百姓有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淳樸和簡單,既然你曾經對我好,那你有困難的時候我也會千方百計的幫助你。

更何況宇文邕和宇文憲兩代也都堪稱明主,至少比之之前的高家是好到不知道哪裡去,因此百姓們更是感念。再加上北周對於大漢的宣傳自然和大漢對北周一樣,當然都是想方設法的詆譭你,所以百姓對大漢也本來就有恐懼。

這個時候過分的讓鄴城這個前朝的都城刷存在感顯然並不是什麼好事。

雖然李藎忱覺得文武們這樣的想法有點過分了,但是他也必須要尊重大家的考量。更何況自己一路北伐到鄴城,也已經是這些文武官員們勉勉強強才同意的了,現在自己要是再賴着不走的話,這些傢伙保不齊又開始雪花一樣的上奏章勸諫,煩都要煩死了。

君臣相處,本來就應該相互尊重,李藎忱沒必要賴在鄴城不走,尤其是現在皇后已經帶着百官從建康府抵達洛陽,天下都在等着自己、看着自己,李藎忱又何嘗不是歸心似箭?

大漢新元五年六月初七,在暖暖的夏意中,御駕南歸,禁衛軍等各路大軍隨駕南迴,大漢班師回朝。當然大漢也留下來了足夠的官吏還有兵馬駐守鄴城,直到整個冀州的秩序穩定。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到冀州世家的作用了,冀州世家到底還是有幾分底蘊在的,再加上天下大勢而今已經成爲定局,此時再不抓緊向大漢效勞就沒有機會了,因此以崔世濟爲首的冀州世家積極調遣人手、配合大漢整理冀州這北齊、北周兩代北方王朝的老巢所在,的確讓大漢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當然作爲回報,他們也得到了不少好處,冀州世家得以保留下來的田產要比之前幾乎被扒乾淨的江南世家好得多。李藎忱當然也是以此告訴天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哪怕是世家,大漢也不是完全一棍子打倒。

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七九二章 糾結第四百四十二章 濟濟一堂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三一九章 縱是着了魔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一八七九章 當爲將軍擒此獠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一六二零章 發展飛快的印刷術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七一八章 要攔住他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個?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九百四十八章 真實的訓練第二二六七章 周邊局勢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二零九五章 亂起雁門內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七八九章 順理成章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頭的四個字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一一二六章 戰雲催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一章 千年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風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幾個老丈人?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一四七四章 潁川世家的害怕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一六五零章 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