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

仿若驚雷橫空,陳佑心跳頓了那麼一瞬間,雙手撐着膝蓋,上身微微前傾,十分認真地問道:“還請文伯先生明言。”

王樸擺擺手道:“沒什麼明言不明言的,主要是你不負責這方面,是以不清楚。”

聽到他這麼說,陳佑立刻就明白應該是稅賦徭役出了問題。

果然,只聽王樸道:“當初滅孟蜀,先帝只是免了一半的夏稅和應徵物事。”

陳佑點頭道:“畢竟蜀地富庶,且戰事短暫,各處損失不大,一年半載便可恢復,用以反哺中原也是應有之意。”

哪成想王樸苦笑道:“將明不會忘了六月前後調糧出蜀吧?”

陳佑輕輕皺眉,他確實忘了還有這件事了。

王樸搖搖頭:“若是存糧不動,蜀地之民雖不比往年,但也能活下去。但調糧出蜀,卻是造了不少禍事。再加上好些個州縣官員都是軍漢,這治理民政,嘿嘿,我不說將明也能想到會是如何。”

聽到這裡,陳佑也是無奈苦笑。

這年頭盛行讓武將轉職文官,純正的文官都會捅出種種難以預料的簍子,更別說才從戰場上下來的武將了。

王樸喟嘆一陣,又接着道:“錦官府畢竟是我在管,周邊土地也算肥沃,總算是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其它地方這橫徵暴斂是少不了,硬是逼得旁戶越來越多。”

旁戶,因爲缺乏生產資料而依靠於世家大戶,除了要付出佃租,有一部分還需要繳納賦稅。可以說只要是能活下去,就沒人願意成爲旁戶。

只可惜蜀地家族林立,趁着亂世逼迫良民、收納旁戶是壯大家族的不二法門。先是兵災,後是惡官,又有本地大戶逼迫,旁戶自然是越來越多。

王樸還在緩緩訴說,陳佑的臉色卻是越聽越嚴肅。

之前還不覺得,但是聽着聽着,他突然想到了歷史上北宋滅蜀之後似乎也是這般作爲。當然了,現在的周國吃相要好看很多,可是架不住底下人胡來啊!

當年北宋的作爲導致全師雄復叛,如今周國會不會步上北宋的路?

有了這樣的想法,由不得陳佑不嚴肅。

“前段時間我聽聞利州已經出現亂民了,着實擔心這一場亂子會影響到錦官府!”

待王樸說完,陳佑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之後問道:“不知文伯先生可有妙計?”

不料王樸卻是瞥了他一眼:“你沒想到?”

陳佑一愣,訕訕一笑,閉口不答。

王樸看到他這副模樣,正欲開口,不知又想到了什麼,神色微動,良久才道:“我已上奏官家,明日便快馬趕回汴梁面奏官家,只希望情勢進展地慢一些。”

不等陳佑說話,王樸就站起來道:“你離開錦官府不過數月,如今值得注意的就這麼一點,我也就不多說了。”

陳佑也站起身,將王樸一路送到府衙外。

站在門口,王樸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回頭提醒道:“聖人已經搬進行宮了,將明可五日前去探望一次。”

“多謝文伯先生提醒。”

所謂行宮,就是之前的蜀國皇宮,歷經前後兩朝皇室營建,真說起來還要比汴梁皇宮好得多。

攻蜀之後,宮人大部分遣散,宦官倒是都留着維護宮殿,成了大周皇帝的一處行宮。等趙元昌即位之後,被冊封爲皇后的盧金嬋自然就住進了這處行宮,也因此,錦官府的正軍有一半人都用來守衛行宮了。

陳佑洗漱一番,在僕役的引領下來到修整一新的臥房,卻沒急着睡覺,而是坐在桌前仔細思考現在的局勢。

就如王樸所說,陳佑離開錦官府不過才幾個月,這幾個月中業沒發生什麼大的變化。

錦官府大家族以何、徐、李、鍾四家爲首,當然不是說他們名聲最大,而是在錦官府佔有的土地最多。

至於那些高官家族,主心骨被帶到汴梁,剩下的基本上都收拾收拾變賣家產龜縮回老家。反倒是原本不上不下的一些家族趁此機會冒尖,成了錦官城的新貴。

當初也不是沒有剷除奸人、分發田地,然而有田不代表就能種好。這才過了半年多,不少分到田的窮苦人家又不得不依附到大家族身上。

沒辦法,不是所有農夫都能觀測農時、通曉農事,這種經驗豐富的莊稼把式任何時候都不容易餓死。

但那些做不到這種地步,家裡又沒有餘錢的,即便留了糧種,也很難撐到收穫季節,爲了生存,只能投爲旁戶。

想到這裡,陳佑眸光閃動,或許,首先應該做的是普及教育?

不是文學教育,而是基礎的農事教育。

蜀地經過孟氏父子十來年的治理,文風昌盛,官學私學都不少,雖然底層民衆還享受不到這種教育,但一時半會也夠了。

如果現在招募經驗豐富的老農開一個比如農事講習所這樣的東西,讓普通農民能夠靠自己的努力生存下來。到那時候,便是強硬分田,也不怕出事了!

有了想法,陳佑立刻研墨,展開紙張梳理思路。

這一寫就是大半夜,沒辦法,寫着寫着就發現自己還有沒有考慮清楚的地方,不得不將漏洞填上,就這樣越寫越多。

等過了子時,陳佑才放下紙筆,滿意地吹燈上牀。

有了目標就好辦事,在錦官府的長期施政目標之一,就是建立農事講習所。

不過在此之前得保證軍隊可用,畢竟槍桿子裡出政權。王樸都說了,未來極有可能出亂子,沒有強大軍隊的保駕護航,陳佑的想法再好也沒用。

翌日,陳佑帶領一羣官員豪族將王樸送上前往江陵的船隻。

空氣中還帶着一絲絲寒意,春日的陽光灑在臉上,陳佑深吸一口氣後緩緩吐出。

這錦官府共十一縣,從今天開始就歸他陳將明管了!

這一瞬間,陳佑彷彿又回到了當初升任一縣百里侯的時刻,對未來充滿自信。

陳佑轉身,看向自己軍事方面的副手劉正嵐:“劉將軍,今日中午可有空閒一同用餐?”

劉正嵐沒有一絲猶豫,豪爽笑道:“都監有請,某自當赴約!”

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