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人感應

這件事可真是一波三折,本來大家都想着有人在前衝鋒,這樣大家都知道皇帝究竟是親儒還是親法,但是誰知道事情竟然會發展成這樣。

皇帝的意思沒有探尋出來,倒是兩個派系先各自死去了一個人。

以儒家爲首的叔孫通,和以法家爲首的士康兩人都有些後悔,今日不應該將事態擴大化,皇帝的意思雖然曖昧,但是皇帝如何治國,早晚會顯露出來,如今將爭鬥擺到明面上,不說給皇帝心中厭惡,就是讓六國之人也會有機可乘,進行離間之策。

因爲皇帝殺了兩個人的緣故,整個爭辯再也進行不下去了,百官也開收起了看熱鬧的想法。

扶蘇看了看士康又看了看叔孫通,兩人不敢與扶蘇對視,皆低垂下頭,默不作聲。

子嬰也沒想到一向以賢明仁愛爲人稱道的父皇,竟然今日因言而殺兩人。

讓誰也不相信扶蘇是僅僅因爲兩人將爭辯提及到了始皇帝,扶蘇不是一個憑藉喜好而行事的君主,百官皆在透過這件事猜測皇帝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你們兩位請入列吧!”

叔孫通和士康聽到之後,心裡一鬆,老老實實的回到自己的位置。

看到百官都不再言語,扶蘇輕嘆一聲說道:

“春秋以來,天子之不能制諸侯,諸侯之不能制大夫,以致大夫之不能制家臣,這無疑是周分封導致的,更甚者,宗法分封之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這使得民衆與貴族之間有着不能逾越的鴻溝。

先帝統一宇內,功勳之多寡則決定是爲將或者還是爲相,使得封土得以賜民,而天下不存諸侯,施以仁政,天下當會久無兵戈而起,而官吏,旦握權則爲卿相,夕失勢則爲匹夫,這種任之即官,去之即民的方式,天下怎會再有諸侯互伐之事發生。

但是這種集皇帝於一身的權力實在也有其劣端,便是對君主的要求極高,君主賢明,則國家富強;君主昏庸,則國家羸弱。“

聽到皇帝直接說出這種方式的缺點所在,百官不禁點了點頭,皇帝能如此說,無論如何也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君主只會想着如何加強自己的權力,如何讓皇權更爲穩固,如何削弱臣子的權力,誰會想着放權下去。

“朕自即位起,無不夙興夜寐,思考如何讓大秦這艘千瘡百孔的舟船可以穩健的再行駛下去,朕深知君主權力過大,將來朕之子孫一旦昏庸,大秦必然會再次處於危險之中,所以朕設置兩位丞相代朕處理國事,又設多種監察、檢查官職,確保百官可以做到能者在位,賢者在職,這使得可以及早預見大秦在運轉中的休咎與吉凶。”

聽到皇帝說到後世的子孫,子嬰當即不再是低頭看向地面的神態,而是看着上面的皇帝父親。

扶蘇說設置兩個丞相是爲了分擔一部分皇權,但是絕對不會說設置兩位是爲了相互制衡,防止一人權勢滔天。

“無論是陰陽、墨、名、法、儒、道德、農、縱橫、雜等多家,皆想通過尋求由聖人做王以便挽救天下失序混亂之勢,衆人覺得天下作爲至重、至高、至衆之神器,唯有聖人王才足以爲天下極,但是各家皆有各家的聖人,各家皆推崇讓其效忠的君主成爲各家的聖王,這可能麼?”

扶蘇看着叔孫通,又看着士康,兩人不再言語。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是天下的天下,朕上呈天意,代天下而治天下,所以,朕想左手爲陰,右手握陽,兩相交合,才能使得天下合濟,才使得甘露時雨,不只私養一物,不只偏顧一家,而朕作爲萬民之主,不只偏愛一人,不只偏顧一隅!”

扶蘇這句話有些偏向於君權神授的意思,叔孫通聽完之後,覺得皇帝的言語之中,有偏向於儒家的意思,趕緊又站出來說道:

“陛下所言陛下上呈天意,代爲治理天下,臣以爲甚是,《尚書·洪範》中便有天人之感應一說,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

扶蘇一聽叔孫通說的,頓時一陣欣喜,這老小子雖然沒少給自己添亂,但是還是真的上道,自己正是想通過天人感應來鞏固皇權,來促進大一統事業的進展。

扶蘇如此殷勤勞累,不僅僅是因爲穿越之後成爲皇帝,而是因爲自己的到來,改變了歷史的趨勢發展,這讓扶蘇時常從睡夢中驚醒,若是不能完成大一統事業的完成,而導致天下不能形成華夏必爲一統的思想,不得有一隅之地分離出去,那麼自己將成爲歷史上,成爲華夏民族最大的罪人!

聽到叔孫通的話,扶蘇沒想到這小子還真的跟歷史上的董仲舒有一比,也不得不感嘆,這就是統治者喜歡儒家的所在了。

看到叔孫通站出來,扶蘇自然要順着叔孫通的意思說下去,這樣不會顯得是自己強行促成此事,而是順應百官,順應民意才如此爲。

“禮部尚書說的甚是,木性主生故爲春,火性主長故爲夏,土性主養故爲夏,金性主收故爲秋,水性主藏故爲冬,先帝時便說秦呈水德,是爲相生相剋之道,

不僅天時依五行構成,人事也依五行構成。木爲春生之性宜以農爲本勸農事無奪農時,火爲夏長之性宜選賢舉能賞有功封有德,土爲養成之性宜循宮室之制謹夫婦之別,金爲秋收攏宜刑有罪伐無道安集天下,水爲冬藏之性宜敬四時之祭與諦袷昭穆之序。”

“禮部尚書既然也覺得朕所言有理,便說一下爲何天子上呈天意治理天下,爲何有不德行爲便會導致紊亂呢?”

“這.....”

扶蘇也知道叔孫通當場也不可能想出董仲舒的氣化之道,自然對答不上來。

也沒有爲難他,而是說道,朕便給你一個月時間,你來觀察看看爲何會有此事!

第八十二章 細議項羽第一百零二章 吳芮出軍第六十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二十四章 君臣爭辯第一百四十六章 匈奴情報第九十六章 勸說董翳第十八章 秦始皇帝第一百五十一章 聲望大震第一百零六章 秦楚決戰(二)第八十八章 劉季南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細議吳芮第二十二章 項籍名羽第二章 與蒙毅談第一百六十六章 民議扶蘇第一百五十四章 韓信出軍第七十五章 敗後劉季第一百八十五章 查出底細第四十二章 項楚動向第一百七十九章 楚國使者第三十三章 沛縣起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王葭產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匈奴情報第一百一十九章 細觀咸陽第十三章 匈奴來犯第一百零二章 吳芮出軍第四十九章 趙基傾心第五十九章 敲定路線第六章 北赴上郡第二十章 建軍準備第八十章 斷後之卒第一百四十一章 扶蘇墓陵第一百九十三章 兵集南陽第一百二十五章 開始廷議第六十六章 王離出擊第六十一章 扶蘇帶軍第三十一章 揭竿而起第一百三十二章 力排衆議第七十章 蒙恬出擊第四十六章 打壓項羽第十九章 槐木對弈第八十六章 嶺南任囂第一百一十九章 細觀咸陽第一百五十章 印刷之術第十七章 隕石刻字第二十章 建軍準備第一百五十二章 曾經佳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君臣爭辯第一百五十四章 韓信出軍第一百三十章章 開議國制第九章 九原重鎮第七十三章 扶蘇心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何爲仁義第一百五十一章 聲望大震第八十三章 算而能準第一百九十三章 兵集南陽第五十五章 扶蘇震怒第四十七章 糧倉自立第一百六十七章 蒙恬論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劍穿呂姜第六十七章 秦軍披靡第五章 姻親王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勢通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賢德皇后第十一章 屯墾戍邊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劍穿呂姜第四章 御史大夫第十六章 人羣北往第一百四十五章 君舟民水第四十六章 打壓項羽第三十六章 咸陽危急第一百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九章 細觀咸陽第十章 巍峨長城第一百二十章 誅殺奸佞第一百一十五章 劉季被伏第六十九章 艱難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省六部第七十一章 哀鴻遍野第四十九章 趙基傾心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一十五章 劉季被伏第五十七章 評議始皇第一百三十九章 獎勵生育第一百一十一章 進攻武關第一百二十四章 君臣爭辯第九十三章 扶蘇之喜第一百九十七章 韓信滅齊第六章 北赴上郡第九十二章 韓信被俘第一百四十二章 韓信伐蜀第一百四十章 皇后有孕第七十二章 定秦二劍第一百三十一章 韓信拜將第一百六十七章 蒙恬論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細議吳芮第二十九章 恣虐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