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

^_^聽聞朝鮮王國那邊要給自己送女人,林哲有些無語(清末梟雄665章)!

但是無語歸無語,但是這種非常明顯的政治聯姻卻是不好推遲,因爲這不僅僅是送來幾個女人這麼簡單,而是代表着朝鮮上層對帝國積極靠攏的一個明顯舉動,林哲如果直接拒絕的話,恐怕朝鮮那邊都以爲帝國有什麼不滿了。

不就是幾個女人嘛,林哲的皇宮那麼大,多養幾個女人也沒有什麼。

所以很快就是準了。

朝鮮方面的動作非常快,很快就是派遣專門的使團準備出發前往南京。

這個使團乃是朝鮮最近幾十年來派遣到中國來的人數規模最大的使團,不僅僅有部分朝鮮方面的高級官員,同時還有大量準備到中國學習參觀的年輕官員,當然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兩名被送到中國聯姻的朝鮮李氏家族的女子。

要和帝國聯姻,給數億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天子送女人,這女人就必然不能是普通女子,朝鮮那邊的普通女子絕對不行,王臣貴族的女子也不行,必須是朝鮮李氏王室的女子。

要不然的話,就不是來送女人聯姻,而是來打帝國的臉面了。

只是不知道是血脈問題還是怎麼滴,朝鮮李氏王室的血脈單薄到堪比清末時期的滿清愛新覺羅氏,前面幾代王國愣是一個女兒都沒能留下來,最近的一個王室嫡女,也就是朝鮮哲宗李昪的女兒,即永惠翁主已經是在去年死掉了(清末梟雄665章)。

當初爲了聯姻的李昰應的袁保恆兩個人把李氏王室的名冊往上翻了三代,愣是一個適齡、未嫁的王室嫡女都找不出來。

別說適齡、嫡女這兩大要求了,就算是庶女、未嫁的一個都沒有。

如此不得不讓袁保恆唏噓無比,你這朝鮮李氏的皇帝生育能力雖然都不錯,但是這夭折率也太高了吧,就沒幾個王室子女能夠長大成人的,反倒是我大中華帝國,四大皇子無一夭折,由此可見,這朝鮮真不是什麼好地方,連兒子和女兒也養不大。

李氏的王室嫡女找不到,庶女也找不到,所以只能是把目光擴大放到李氏王室的旁支裡,這範圍擴大了,倒是找到不少適齡的女子,最後一番挑選後,選出了兩名女子出來。

而李允慧就是這兩名女子之一,她雖然說是李氏宗室,但實際上她的家族和王室嫡系已經隔了好多代了,這從她的家境就可以看得出來。

她們家雖然號稱是李氏宗室,但實際上家中過的也就是普通生活,家中有田百畝,房屋十餘間罷了,這等家境如果放在帝國這邊來,頂多也就是鄉下土財主的水平,甚至還有所不如。

不過不管怎麼說,他們家都還是李氏宗室,這宗室女子自幼也是接受了必須的教育,尤其是漢文化教育,所以她的一手中文毛筆字寫的勉勉強強過得去,口語也還算流利。

當然了,這並不是她能夠入算聯姻人選的原因,因爲漢文化這些東西是朝鮮上流社會必須懂的東西,身份背`景和自身的學識水平大家其實都差不多。

真正讓她被朝鮮上層選中的原因很簡單:此女相貌上佳!

這聯姻的對象不是普通人,而是中華帝國的大皇帝,身份背`景要過得去的同時,這相貌自然也是必須上佳的。

要知道李昰應可是從上百個宗室女子裡選中了她,此女的相貌自然是差不到那裡去。

李允慧被選中了後,立即被賜予‘允慧公主’,這是朝鮮王妃所生的女兒纔有的封號,不過爲了李允慧的身份更匹配一些,所以是特賜了允慧公主的封號。

而後就是迅速跟隨使團踏上了客輪前往中國。

當她在碼頭看見那艘龐大的船隻時,不由得愣住了,哪怕是透過面紗,旁邊跟隨的侍女也是能夠看到她的震驚表情。

只是露出震驚表情的不僅僅是李允慧,也不僅僅是這幾個女人,就連是這支朝鮮師團的團長金弘基都是目瞪口呆!

因爲此時出現在他們眼前的並不是現在漢江上能夠看見的一些小噸位火輪,更不是什麼木船,而是一艘噸位達到了兩千多噸的海軍戰艦。

該艦乃是帝國皇家海軍所屬之鐵甲艦盤古號,該艦作爲帝國第一代的遠洋鐵甲艦自從1863年服役後,已經是度過了足足十一年的服役生涯。

該艦在去年的時候就是由主力艦改爲了預備艦,並轉往第三艦隊服役,而第三艦隊在帝國皇家海軍序列裡,定位是‘後備訓練’艦隊,船隻以老邁戰艦以及訓練艦爲主,主要責任是爲帝國訓練培養軍官和水兵。

當然到了戰爭的時候,第三艦隊裡的戰艦哪怕是老邁的戰艦和訓練艦,但是必要時候也會上前線參加戰爭,而這就是第三艦隊的‘後備’任務了。

盤古號到了第三艦隊後,承擔其了訓練船員和官兵的任務,這一次本來是進行常規的遠洋訓練,預定航程是抵達釜山軍事基地的,不過出發前卻是接到任務,讓他們給去迎接來自朝鮮的和親使團。

海軍之所以把任務攤派給盤古號,主要是因爲盤古號本來就有訓練任務,只不過是把目標從釜山改成了漢城而已,這種情況下,海軍方面自然不會專門另行抽調軍艦給和親使團進行護航的。

當然了,朝鮮的和親使團自然是不會住在盤古號上,好歹和親使團裡有着兩位帝國未來的嬪妃呢,儘管現在還不是,但是以後是啊,所以軍方可以不搭理和親使團裡的其他朝鮮人但是李允慧以及另外一名和親的朝鮮女子卻是不能無視的。

實際上,皇家海軍只負責護航,接送朝鮮和親使團的乃是外務部。

外務部早就是僱請了皇家航運公司所屬的一艘中等噸位的郵輪充當坐船。

儘管只是從盤古號下的碼頭路過,都是讓諸多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龐大戰艦的朝鮮人震驚無比。

這些朝鮮人,除了少量出使過中國的外交官員以及少量好帝國海軍打過交道的官員外,其他人都是沒有親眼見過這等龐大的戰艦的。

以往他們都是聽說過帝國有着長百米、寬數十米,近望如山的龐大戰艦,但是真正親眼見過的卻是沒有幾個。

這個時空的朝鮮人,實際上比歷史的時空裡的朝鮮和外界的接觸更少一些。

原時空裡,朝鮮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時候,可是相繼接觸過英法日本等國的,最後是被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

但是在這個時代,帝國的強勢崛起,卻是讓英法等國在東海海域的蹤跡幾乎滅跡,而帝國向來視朝鮮爲後花園,英法等國除非冒着引起戰爭的危險,不然的話是不會擅自跑到朝鮮來,玩什麼炮擊江華島的事。

一方面來說,是帝國的崛起保護了朝鮮不受西方的干擾,但是另外一方面,帝國的崛起也是讓朝鮮繼續保持了愚昧,未開化的狀態。

朝鮮和親使團的幾個高官甚至還獲得邀請,前往盤古號上參觀,而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讓他們震驚不已。

他們之中很少人知道,盤古號這種鐵甲艦,已經是十幾年前的落後貨色了,在缺船的帝國海軍裡,都只能是充當預備戰艦或者訓練艦了。

如果讓他們看到帝國最新銳的萬噸鉅艦,比如蚩尤號,他們還不得被嚇死。

李允慧這個少女倒是沒有和那些朝鮮的高官們一樣感觸那麼深,她只是覺得這船好大好大,但是卻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感受。

等和親使團的人都上了船後,郵輪和盤古號鐵甲艦則是離開碼頭,然後橫渡黃海,直奔上海而去。

由於是第一次坐船出海,李允慧有些暈船,甚至一度嘔吐不止,好不容易到了上海後,帝國外務部的官員看見和親使團的人暈船實在嚴重,所以是不準備安排他們換成內河客輪到沿着長江去南京,而是準備讓他們在上海乘坐火車到南京。

這到了上海後,首先入眼的就是長江口和黃浦江裡密密麻麻的船隻,上海作爲當代帝國最大規模的工商業城市,航運非常發達,各種船隻多的不得了,而在黃浦江口,更是帝國皇家海軍的最重要基地之一淞滬海軍基地,那裡停泊着帝國皇家海軍的大量主力艦,其中就有一艘蚩尤級戰列艦應龍號。

看到停泊在碼頭上的萬噸鉅艦,又是把和親使團的朝鮮人給嚇了個不輕,原本他們以爲盤古號就夠大的了,但是沒有想到和所看到的萬噸鉅艦比起來,這盤古號就是三歲小兒啊。

進入了黃浦江後,除了黃浦江的船隻外,黃浦江北岸的諸多高樓也是給予了他們極大的震撼,下船上岸後,坐上馬車經過外灘大道,入眼的一片又一片的高達磚石建築。

上海乃是中國工商業之精華所在,而外灘大道更是上海的精華所在,一條外灘大道,堪稱是當代帝國工業化改革的最明顯代表,乃是帝國最閃亮的名片。

別說是這些來自朝鮮的未開化之人,就算是第一次來上海的歐美國家的商人們,也無一不被外灘大道的繁華所震驚。

當晚,朝鮮和親使團下榻外灘飯店,第二天則是前往上海火車站北站。

這被巨大的戰艦和上海外灘的繁華震驚了後,朝鮮人對火車倒是沒有露出太大的驚訝了,這倒不是他們覺得火車不夠震驚,而是震驚多了,也就麻煩了,反正他們現在所看見的東西已經是顛覆了他們以往的認知。

當然了,好幾個以往出使過中國的朝鮮外交人員倒是不會這樣,他們有的在中國已經待了好多年,早已經習慣了帝國的變化,甚至習慣了帝國的近代化生活。

讓他們現在回到朝鮮生活的話,恐怕是要不習慣的。

李允慧倒是對火車的感覺好很多,因爲終於不用暈船了。

這年頭的火車走的慢,每小時不過幾十公里的時速,走起來在後世人看來就是慢悠悠的,不過在當代卻是最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了,甚至比高速客輪走的還要快一些。

坐上火車,李允慧不時通過車窗看着鐵路兩旁的景色,大部分景象和她在國內看到的差不多,農田、勞作的農民,但是有時候卻是會出現一些明顯的不同。

比如說沿着鐵路架設的電報線,還有旁邊偶爾會出現一座大規模的廠房,廠房大多有着高聳的煙囪,並冒着陣陣濃煙。

有人告訴她,那是蒸汽機冒出來的煙柱,那些工廠都是用蒸汽機爲動力的。

李允慧不知道蒸汽機是什麼,也不理解什麼叫現代化的機器工廠,她只是覺得這片國度和自己的國家不一樣。(。)

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5章 廣德激戰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54章 兵指青浦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10章 出征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233章 中華門第318章 面聖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85章 大婚第316章 國宴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2章 土匪危機第36章 追擊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318章 面聖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52章 上海亂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0章 傷亡懸殊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495章 齊琳隨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