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

得益於1860年度軍費大規模削減,用於內政發展的財政經費比往年較爲寬鬆的緣故,內閣各部已經是相繼提出了諸多計劃(清末梟雄436章)。

教育部提出了未來五年的教育發展計劃,內閣的其他部門也沒有閒着,工商部提出了未來兩年內扶持新建兩個重點工業城市,三個次要工業城市的計劃,並重點發展紡織、日用化工等和民生息息相關,同時對技術要求較低的輕工業。

尤其是兩個重點扶持城市之一的廣州,則是準備全面建設爲以輕工業爲代表的城市,準備主打紡織、茶葉加工等輕工產業。

倒是另外一個重點扶持湖北武昌,則是準備作爲重工業爲基礎的工業城市。

此外的天津、蘇州等其他城市,則是暫時以輕工業爲主。

這種輕重工業的分佈,是和各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有關的。

比如說之所以決定在湖北武昌一帶發展重工業,是因爲附近就有一個大冶鐵礦,此外經過林哲有意無意的指點,江南礦務公司已經在江西株洲發現了大規模的煤礦。

有了煤礦和鐵礦,同時這些地區也不缺乏人口,並且位於長江邊上,鋼鐵外運也比較方便,同時之前也已經有了一個湖北的長沙兵工廠。

這些相結合,也就導致了帝國決定在武昌一帶建設鋼鐵業爲主的重工業。

不過要開發江西的煤礦,還得先修建一條鐵路,要不然的話煤炭外運的成本實在太大!

這個時候,又是關乎了帝國的鐵路計劃了!

爲了配合國內工商業的發展,林哲幾年前就已經指示皇家產業投資成立了徐州鐵路公司,並在徐州礦山到運河之間修建一條實驗性的鐵路。

這條短短數十公里的試驗鐵路足足花費了徐州鐵路公司超過百萬圓的資金,剛公司從國外聘請技術人員,直接進口火車等,導致該段鐵路的造價成本高到讓很多人反對。

宮務廳財務處的部分官員就多次質疑過,花費如此高昂的代價去修建一段鐵軌,這到底值不值得?

這一段區區幾十公里的鐵路就花費百萬之巨,等以後如果修建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的話,那投資的資金豈不是得好幾千萬甚至上億?

如此高昂的修建費用怎麼籌集?

單靠皇室產業是絕對無法承擔的,你讓皇室產業投資個百來萬可以,咬咬牙四五百萬也能夠拿得出來,但是你讓皇室產業拿出好幾千萬來投資修建鐵路,那是非常困難的事,除非是皇家銀行直接把儲戶的錢花出去。

皇室產業不行,帝國財政直接出錢修行不行?

也是不太可能的事,帝國一年財政收入不過兩億多,即便是後續幾年有所增加,但是也不可能幾倍幾倍的增加,能夠有百分之十幾的增長速度就得偷笑了。

而修一條鐵路動輒好幾千萬,帝國如果挪出這麼多錢來的話,那麼整個帝國的行政機構運轉都會出現問題,軍方的軍費也會嚴重不足。

拿出幾千萬來修鐵路,對於帝國財政來說並不是困不困難的問題,而是會百分百財政破產的。

對於1860年的中國來說,要想大規模的修鐵路,其難度是相當大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鐵路這東西不管再困難都是要修起來的,沒有鐵路中國的工商業經濟就不可能真正的實現,工業革命就不可能完成,國防也會面臨極大的困難。

所以哪怕是再困難,林哲都要咬緊牙關把鐵路給修起來的。

“現在徐州礦區鐵路已經基本接近完工,我們已經在其中一段試驗運行了火車,雖然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我們已經慢慢解決並完善,整條鐵路有望在十月份全部通車!”

坐在林哲面前的並不是帝國的官員,也不是軍人,而是一個穿着中華裝的中年,此人和其他人不同,他在胸前掛着一枚龍紋徽章,這是皇室僱員特有的徽章。

此人名爲馬龔文,乃是皇室產業所屬的徐州鐵路公司總經理,這人年約四十,倒不是什麼技術人員出身,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商人,一直都是在皇室產業任職,歷任林德機械公司財物經理,金陵兵工廠總經理。

林哲當年把讓他來負責鐵路事務,但不是說此人的能力有多麼好,而是他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特性,那就是林哲怎麼說他就怎麼做,而不會去鑽牛角尖,有着太多的個人想法。

林哲讓他籌辦徐州鐵路公司,並修建一段試驗鐵路,他甚至連問爲什麼都沒有問,直接就走馬上任開始幹了,林哲讓他把鐵路的標準設立爲國際標準,他同樣沒有問爲什麼,而是照做了,林哲讓他去英國聘請相關的技術人員,引進火車等相關技術,他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立馬就去做了。

有時候,上位者其實並不太喜歡那些個人能力太出色,並帶有濃厚個人風格的下屬,相反很多上司都喜歡聽話的下屬,除非實在有需要,不然他們是很難真正放心重要那些才華過人並且個性太多的人。

縱觀帝國的軍政雙方,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真正才華橫溢的人,很多都是能力一般般的人,身居高位者同樣都是非常聽話的人。

少數幾個能力比較出色的也就只有軍方的施清瑄,政府方面的經濟大臣郭龍雲,安徽巡撫畢宣溪了。

其他統帥部的將領以及內閣諸多大臣們,實際上庸才居多!

要說起那些真正有能力,才華橫溢的人,往往都是在中層名聲不顯,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鴻章了。

這個人才華能力是不用多說了,歷史上的他搞洋務,辦水師,一舉奠定北洋這個政治軍事體系,沒有他的話,滿清王朝估計都得提前幾十年滅亡。

即便是這個時空了,李鴻章依舊發揮出了讓人驚歎的才華,前幾年他在中華大地上還什麼都不是,但是不用幾年時間就是搞出來一個江淮新軍,被中華軍俘虜,頭一年裡過着軟禁的生活,後來親自給林哲寫了一篇論述工商發展的書信後,纔是正式宣佈反正,並擔任‘工商戰略發展總監’領導內閣直屬的工商戰略發展室的任務。

儘管這個部門並沒有什麼實權,屬於顧問、智囊類的機構,但是哪怕是虛職都是讓李鴻章做出了成績了。

去年開始,他多次參與內閣會議,並協助工商部那邊完善了紡織產業的發展計劃。

近期,他又是上書建議在唐山一帶開發煤礦,在東北遼寧一帶開發鐵礦,依託這些北方的地區的鐵礦和煤炭,在天津一帶籌辦大規模的鋼鐵基地。

這個計劃甚至還得到了經濟大臣郭龍雲的贊同以及支持!

這個李鴻章充分證明了一句話,那就是金子在那裡都會發光!

可惜的是,這個才華橫溢的人一直都只能擔任工商戰略發展總監這個虛職,別說入閣或者主政一省了,就算是中層實權都沒有。

這倒不是林哲刻意打壓李鴻章,而是覺得李鴻章雖然有能力,但是都是體現在大局觀上,而且他有能力之餘,主觀性太強。

大局觀的話,林哲自己就有,用不着臣屬有什麼大局觀,林哲自己的內心計劃裡,甚至未來百年內的發展計劃都已經有了,嗯,如果能夠活上幾百年的話,他的大局觀可以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紀。

起什麼前瞻性,大局觀之類的,放眼全球還能有誰比得過他的這個穿越者?

也許過上幾年,林哲會把李鴻章提起來重用,但到時候即便是重用他,也絕對不會是因爲李鴻章的能力或才華。

林哲喜歡用一些個性比較中庸,聽話的臣子,能力有最好,能力一般般也勉強過得去,至於說能力太差之類的。

能力太差的人根本就混不到帝國上層進入林哲的視野!

馬龔文就是一個典型能力一般,但是非常聽話的人!

“通車的時候,你這邊準備準備,到時候朕會讓內閣的幾個人去看一看,還有,既然試驗鐵路已經差不多成了,你再準備準備,建一條株洲煤礦鐵路,另外對上海到當塗的鐵路進行前期探測準備!”

馬龔文不會和其他人一樣,問爲什麼要修建株洲煤礦鐵路,爲什麼要修上海到當塗的鐵路,他只是低頭回道:“職部知道了!”

林哲道:“嗯,還有等你把這些事的前期工作準備完了後,適當的找個接班人!”

聽到這話,一直沒有疑惑的馬龔文是忍不住面露疑惑了,自己這兩年一直都是負責鐵路事務的,這鐵路事務剛開頭了就把另選他人,那麼自己呢?去那裡?

事關自己,馬龔文自然是心裡有些忐忑!

林哲看到了他的忐忑,知道自己要是今天不說出來的話,估計這人回去好幾天都睡不着了,當即道:“這修鐵路是一個地方一段,各不相屬,但是帝國鐵路事業剛發展還是需要統一籌劃 ,並且大規模修建鐵路也需要內閣以及地方的大力配合,單憑一個徐州鐵路公司是辦不到這些,等過幾個月,朕準備籌辦一個負責全國鐵路事務的機構,到時候你來管!”(。)

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27章 刺刀肉搏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59章 炮擊上海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604章 北海國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515章 林碃上學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233章 中華門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173章 馮寶才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96章 沉默衝鋒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83章 添船夠炮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91章 攻城第603章 傾銷地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8章 營制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73章 設卡收稅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79章 主政一方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779章 立儲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67章 協防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