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蔡公在家中麼?”
葉永甲站在那所宅子前,敲了幾下門,聲調擡得高些,卻又儘量不失平和。
未片刻,聽見裡面漸漸傳來平穩的腳步聲,到得門前,霎時止步。
“什麼人?”像是老者的聲音問,也並不開門。
“在下是濟南葉府左都御史葉隆之子葉永甲,有事相求。”他將聲音放的低了。
“蔡老先生忙得緊,不是什麼人都可一見的。要沒有幾位熟識的大人給的書信,還是快回去吧。看你外地來的,不懂行情,給你解釋一番;要是本地的,早捱一頓罵了!”說着,好像慢慢走了。
葉永甲瞅瞅寇中,見事情不順,便都出了巷子,拐到大街之上。“這種大事還是慢慢來好,”寇中說道,“主子也不用心急。”
二人越往前走,人羣愈密。“可惜也不知道衛先生在何處,應與他敘敘舊方好。”葉永甲嘆口氣,隨意一仰頭,忽看見前面那大片空地上,已擠滿了人羣;身旁走過的那位挑夫,也倚在挑子邊上擡腳觀望。他也出於好奇,扳開幾人的身子,擠進衆人之中,看衆人一圈圍着一個老舊的戲臺,上面又無人唱戲,只是幾位戴冠的儒生在上面無序地走動;一時見遠處趕來一輛馬車,路人紛紛避讓,便在戲臺前停住車子。登時車內傳出一聲清咳,戲臺上的儒生便都安靜下來,列在兩邊。
有人徑直下了臺子,趨步到車子跟前,一拉車簾,準備攙扶,裡面的人卻先鑽出手來,示意他先到一邊;然後伸出一根藤柺杖,身子才隨之現出。那人左手拄拐,右手扯了扯衣領,側着臉,看不清相貌,但已覺氣場十足,威嚴至極。他在衆人的眼神裡像是救世的神佛,多少雙目光向他投以崇敬,那些呼喊猶如在瞻仰英雄的身姿。
就在七嘴八舌、嘈亂無邊的人羣前,他一瘸一瘸地抹過樓梯,那面容纔不偏不倚的呈現在葉永甲視野當中。
那端俊的五官及那洞穿人心的眼神,讓他立即想起了此人的名字——衛懷。
他全身穿着白衣,輕舒口氣,然後大聲講說,氣息鏗鏘有力:
“諸位,在下姓衛名懷,不過南京一介儒人,因觀法令馳廢、國家不興,自有一番見解,與各位說知!”他用拐一擊地,繼續說道:
“在下銳意改革,首要便是輕減賦役,這朝廷雖口口聲聲言稱輕徭薄賦,然一旦朝廷有急,則大肆盤剝。此天下之生計,歸於京師,百姓無自主之權,由朝廷取用無度。百姓不堪賦稅,便棄田而爲流民,官府計流民五萬,如此下去,何止五十萬!”
此話一出,衆人皆喧嚷不止,葉永甲也在心底暗暗爲他擊節叫好。
“故據某之計,朝廷當立‘量入爲出’之法,以節國用,一不致貪污橫行,二不使盤剝無度,真正良法也。人或言立法如此,待年長歲久,則廢弛矣,故在下有一番新見解。”
他踱着步子,人們的目光迅疾地追隨着那腳步。
“乃於各地修建書院,使書院招納有才之士,官府若欲行一事,則由書院核判。此在下之所思書院制度也。”
……
葉永甲在臺下聽他講了許久,勁頭卻一直不失,其中也並無停頓遲疑的時節,能看出他爲了這番講演真是下足了功夫。
“汝等百姓若有一人信吾志向,則不負吾此一番大論;我之志也,乃是盡九州之百姓,皆知新政,皆能啓智,則國之清平,一鼓而下矣。”
言畢,他吞了一口口水,朝衆人一作揖,往戲臺下走去;衆人則山呼海嘯般齊聲叫好,葉永甲不免也附和一聲;他本想跑上去叫住他,但在人堆裡被擠得難以上前,只得和寇中退了出來。
衛懷回到府裡時,天色將將入夜;他忙了一整天,有些乏困,當即進了屋,叫奴才拿過衣服。
“大人,天還亮的時候有兩個人遞了封信,說一定讓大人看看。”那奴才捧着衣服走來,衛懷順手取過,“叫什麼?”
“姓葉,叫做……好像是永甲。”
衛懷把衣服套上,“我倒真教過這個學生。拿來我看。”
那奴才出了屋,衛懷便坐在牀邊修理鬍子。
“大人您看。”
奴才將信拆了封,把紙放在桌上;衛懷用手壓了壓,拈着一個角兒,慢慢看着:
‘濟南葉永甲拜南京國子監祭酒衛懷:先生濟民拯世,曩蒙教誨,欽伏雅論,如坐春風。雖師之三旬,亦若過聖人之門,深有大益。今權居南京,不知先生之往,尋而莫得,幾近焦然。幸先生宣講於市,餘詢之,得先生所在,乃投書至。候先生晚歸見書,則請選日一敘,則大善也。叩首。’
“追得倒挺遠。”他冷笑幾聲,回頭吩咐那奴才道:“問好這人住哪,明日請他來宅子裡一敘。”
……
“請吧,”那奴才周到地笑着,迎迓葉永甲和寇中二人。二人行了禮,走至待客廳,見衛懷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一手還拄着柺杖。
“葉廷龍,許久沒見嘍。”衛懷還是沒有笑模樣,葉永甲甚至從未見他笑過。
“衛先生,那我是不是也該叫你及民兄了?”
“悉聽尊便。”衛懷架着個無所謂的態勢。
“衛先生,是您請我們來的,這不是待客的禮儀吧?”寇中頗爲氣憤地道。
“那是誰?”衛懷瞅向葉永甲。
“府中的奴才……”
“奴才還敢插話?我跟你主子說呢。”
寇中不滿地住了口。
“你怎麼就到了南京?”衛懷擡頭問道。
“父親亡故,府邸被查抄。”
“亡故……”衛懷眼神裡表現出來同情,略帶些驚訝,但那語氣好似漠不關心。
“官沒了,進士被奪,纔到了南京。”寇中在旁補充道。
“來找蔡賢卿?”衛懷眼睛一掃寇中,後者點頭。
“你爲何不說?”他看了看葉永甲,立即叫廳外的奴才:“拿紙筆來!”
“衛先生,你原先說當了陸放軒的掌書記,怎麼忽然進了國子監?還有那麼多……百姓擁隨?”
“那是一兩年前的事了,”衛懷一面在紙上寫着,一面說道,“那時陸大人還在南京,待我不薄,任我爲國子監祭酒;因我好四處講改革之道,又薦了幾條惠民之策,故百姓對我有些期許,這算是好事吧。後來陸大人被皇上調去,任爲荊國公,萬和順王爺便總攬此處軍政了。”
衛懷將信箋裝封,遞給葉永甲:“這蔡賢卿素來崇敬我名,也是個挺有意思的人,你把信給他,他定會來見你,幫你辦點事。”
葉永甲收了信,衛懷還想談談葉府被查抄的事,不過看他不情願提起,便只得拄着杖,看他們出了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