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薛強略一思忖,已知道皇帝用意,當下斷然答道:“官家的心思,臣全明白了,到得襄陽,一切以陛下的主張爲準。”

趙桓最喜歡的,便是自己這些心腹愛將對自己的絕對信任。

當下很是歡喜,委實誇了薛強幾句。又命他軍務上多與鎮守大將商議,政務武將不必理會,然而李綱若有吩咐,也必須依從。

兩人對答至此,已經沒有什麼君臣之隔,到似家中長輩,在吩咐晚輩子侄一般。

待到最後,薛強見趙桓別無吩咐,他卻問道:“官家,臣到襄陽,到底太過年輕,只怕彈壓諸軍,鎮守心腹還行,若是荊湖路的亂子越鬧越大,李平章派臣去前線平亂,臣當如何?”

他快速說完,看看趙桓並無怒的模樣,這才放下心來,

帝王心術,常人無可理解,更何況趙桓這樣的強勢帝王。

荊湖路的亂子,等若是鐘相等人在趙桓的臉上狠狠呼了幾巴掌,而趙桓又有所謂“官逼民反”的考語,又盛讚鐘相等人在荊湖路的種種舉措很是不錯,可以學習,使得薛強等在場武臣,委實模不着皇帝的脈門,不知道皇帝究竟對這一場叛亂,持何立場。

他話一說完,趙恆並不遲疑,立時道:“這有什麼好說的?打仗,朕會安排岳飛到荊湖,你和他多學着點。你也是將門後人,這些年來出生入死的,雖然年輕,不過名將都是打出來的,那岳飛從軍纔多大,現在也不過二十來歲,朕已經有意讓他持節,你也不必對自己太無自信。”

薛強心中感動,知道皇帝現下的說法,是不止把自己當成一個鷹爪走狗,而是要將自己倍養成一代名將。

只要軍人,便不會櫃絕這樣的好意。

趙桓看他神情,淡淡一笑。又道:“名將麼,一是要看兵書,然後就得沙場廝殺,再來就是一場場殺出來得到地經驗,你天資不笨,這幾年兵書一直在看,缺乏的,便是統率大兵做戰。此次讓你去荊湖,過一陣子,種極也去,費倫也過去,你們這些人,朕都是要大用的,一個個和岳飛他們好生學着,將來也是朕的統兵上將。”

他略頓一頓,又吩咐道:“至於鐘相等逆賊,岳飛到了,必定也掀不起大浪來。對待這些人,就是剿撫二法並用。除了首惡必誅外,也沒有別的什麼說道。你好生去做,朕自然還有下文,不必憂心。”

奏對至此,薛強也知道皇帝事多,此事已算了結。當下躬身行禮,自行退下,隔了幾日便去樞院領了任命,前往襄陽上任。

他以小小年紀,卻要統領苗傅與劉正彥留下來的驕兵悍卒,雖然也是聰明,到底經臉不足,一時間竟不能得手,倒是趙桓知道必定如此,派了他諸多胞澤兄弟前往助陣,狠打狠殺又革退一批,這才慢慢穩住軍心。

此是後話,卻也不必先提。

趙桓在薛強走後,便只得埋頭文案,送至他案前地,除了宰相與樞密不便決定地人事與財政、軍事上的重大決定,便是一些涉及前方武將的微妙小事。

岳飛地奏書,趙桓放在案頭已有數日,當日卻是不知道如何決斷,只得暫時擱置。

此時就着火燭,又在案前看到這一封奏書,心中一陣憤恨,將那奏書一把拿起,仍在地上。

他性格內斂,不但外臣看不到他發火,便是身邊近侍,也是絕少看到。

此時見皇帝如此暴怒,殿內侍候的諸多宦官和宮女都是大驚失色,有那機靈點的,便急忙上前,將岳飛的奏書輕輕撿起,送到一邊收起。

趙桓心中煩悶,勉強又坐片刻,終於站起,大步到得窗前,嚮往眺望。

窗外繁星點點,夜晚的清風自大開的窗中徐徐吹來,令他發漲的頭腦一陣清涼。

岳飛如此,其實趙桓早有心理準備。此人不是尋常的武將,還是在做鎮撫使的時候,就多次上書請求北伐,做到招討使和節度使後,更是多次上書,提出自己地政治見解,

這一類事,後世聞知,都道岳飛忠義過人,而唯有趙桓這個當事者,才知道一個武將對皇室的事指手劃腳,令他這個皇帝有多麼難堪和憤怒。

他長吸口氣,讓清洌的夜風直入胸腔,卻是又覺得清醒的多。

無論如何,以他後來人的身份,以及多年來對岳飛的崇拜和了解,其實並不需如此憤怒。

只是想到此人竟是如此強項和梗直,做出這些政治上如同白癡般的舉動,當真令他搖頭不已。若是接了任何一個皇帝,只怕都會將此事放在心裡,一旦將來有什麼不對.必定就是殺身之禍。

想到這裡,趙桓連連苦笑,卻也知道不必與這岳飛什較了。

回到座中,又命人將那奏書取來,命人執筆批覆道:“卿言已覽,感卿至誠,然則帝王家事,非宜外臣所能問者,朕不罪卿,卿宜自省,所請調派機宜文字一事,朕別有安排,卿姑且待之,”

待那內侍執筆寫完,趙桓拿來一看,雖覺自己語氣頗軟,但岳飛所請無一答允,想到這個大英雄接到詔書時的臉色,他竟是笑不可抑。

此時的趙桓,心胸完全放開,只覺得自己象個做了一個惡作劇的孩童一般,開心愜意,卻是沒有真正報復人時的那種怨恨與憤怒。

此時完畢,其餘諸事做將起來便是得心應手,待得翌日清晨,便全部交由政事堂與樞院副署承旨辦理。

及至宮門平臺,召見羣臣當面會議時,先由宰相稟報大事,那朱勝非倒也識趣,趙桓對他態度如此,罷相已經是不可免之事。再加上謝亮張所二人當面求情,皇帝仍然惡狠狠的數落他一番,若是自己不快些自請辭職,只派還更加難堪。於是昨日被斥,今日朝會更已不至,只是送上了請辭的表章。

趙桓冷眼看完,將表章丟下,只道:“準其所請,不過暫且不必離京。”

他低頭想了一想,想到那次在學習班外遇到朱勝非等人的事,微微一笑,又道:“讓他去堂下學習吧,也好爲其餘的大臣做個表率。”

“這?”

張所等人一陣愕然,宋人尊重宰相,從來還沒有過將罷相的大臣再行處置的。那王安石變法惹的天怒人怨,朝野上下不少舊黨對他恨之入骨,結果還是回鄉閒居,悠然天年,絕沒人去打擊報復。

而此時皇帝一聲令下,這個剛剛卸任辭職的宰相,居然要被形同禁錮,確是讓其餘的宰相心中不安。

見他們要上前說話,趙桓微笑道:“堂下學刁並非懲戒,而是朕苦心孤詣,一定要讓衆臣體會明白朕圖強的決心和梳理出來的治世之法,諸卿,官員士大夫是我大宋的基石,若是士人夫都不體會明白,安能指望旁人?”

見各人聽的目瞪口呆,趙桓又笑道:“就這麼着了,諸卿日後公餘鬧暇,也可以過去聽課,不要畏學習班如虎,那裡又沒有皮鞭木棍。”

“哈哈!”

皇帝假做風趣,各人如何不知道學習班是什麼名堂,卻也只是湊趣乾笑。

因着這小型朝會,都是近臣,趙桓也不隱諱,當即又道:“朱勝非退相,朕意是以趙開接任他的空缺,諸卿以爲如何?”

趙開以理財聞名,先是張浚賞識,把他由一個小小的成都府轉運判官,任命爲他宣撫司的轉運使,負責整個川陝十路的財政。

待趙桓歸來,聽聞趙開理財出名,他是後世來人,對這些比較當時的人更會重觀。親赴川中,見得趙開之後,便對趙開更加信用。宋朝的財政大權,原本掌握在三司使手中,元豐改制後,雖然三司猶在,財權又重歸戶部,趙開先由戶部侍郎,然後不到一年,便爲尚書,兼館閣學士,一路青雲直上,卻是因着戰亂頻乃,他又確實是當世的理財高手,皇帝重用,旁人也無話說。

此時聽到趙桓要將他拜相,衆臣自是別無意見,當即全數同意。卻聽趙桓又道:“趙開原本署理戶部,以他理財,朕甚是放心,雖然拜相,財權不可棄。況且,朕決意各地的轉運、營田諸使,悉收中央管制,這樣,可以事權統一,不受掣肘。”

他冷哼一聲,向着諸臣道:“近來漸覺武將有跋扈之意,軍權事權財權,甚至營田糧草皆歸武將自行統領,甚至提點刑獄亦歸武人,這成何體統,長此以往,豈不是又要重演唐朝五代藩鎮爲禍一事?”

這一番話,在場聆聽的全是文臣,對武臣向來有防範之意,此時一聽,便無不覺得皇帝的顧慮和考量,極是有理。

見諸人並無反對意見,趙桓又道:“提點刑獄,仍歸刑部。當今天下喪亂,營田轉運非比尋常,既要收歸中央,亦不能薄了前線將士,此中干係甚大,也不僅僅是一個財權,悉歸戶部,亦不能顯其重要。以朕的意思,命趙開爲尚書左僕射,三司使,統領全國財權營田,再加上勸農徵稅,悉歸三司。這樣一來,戶部重爲閒曹,可精選幹員升入三司,諸卿以爲如何?”

第162章 拜帥第一 卷蒙塵北國16第20章 殿前會議第150章 陣斬萬戶第81章 驛站第89章 中伏第105章 詔見第11章 苗劉兵變(2)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二十三章第130章 血雨腥風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五章第51章 潼關大戰(5)第三十三章第51章 潼關大戰(10)第一 卷蒙塵北國2第三十二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經略關陝12第2章 合縱連橫第128章 內亂將起第十七章第二十五章第52章 潼關大戰(19)第三十七章第115章 鄆王楷第102章 政改第98章 大道淵深第95章 入城第127章 託孤第九十一章第144章 戰勝第56章 將軍無義第121章 壯懷激烈第118章 擬詔第113章 柳暗花明第7章 學習班(2)第157章 親臨太原第1章 秦檜南歸第70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第110章 講武堂第97章 爭執第90章 壯士意氣第145章 撲朔迷離第153章 臨穎決戰第95章 入城第79章 攘外先安內第7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63章 赫赫之功第83章 初見易安第114章 風雪還京路第167章 相峙燕京第141章 血色戰場第一 卷蒙塵北國17第89章 中伏第51章 潼關大戰(9)第104章 一見如故第65章 出巡第十四章第72章 破敵第120章 出使經略關陝12第163章 赫赫之功第12章 安撫江南第十六章第20章 殿前會議第7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 卷蒙塵北國4第87章 胸有成竹身返故國7第二十九章第四十五章第10章 登聞司第四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121章 壯懷激烈第169章 困獸經略關陝13第54章 攻伐河東第153章 臨穎決戰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130章 血雨腥風經略關陝8第二 卷身返故國3第63章 赦封降將經略關陝5第174章 父子相見第51章 潼關大戰(2)第十九章第97章 爭執經略關陝23第三十三章經略關陝8經略關陝23第四十九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20第56章 將軍無義第一百五十九章第8章 秦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