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基國在神聖元年成立,也就是宋開禧二年,宋發動開禧北伐的那年。但開始兩個月只有兩個執政官,還不能算是有政府。兩個月後,張旭從臨安回來,方纔成立一個寒慘的政府。後來的的執政官任期都是從五月份開始算起。輪抽換也都是從五月廿一日這天。現在算是把這個輪換日提前了十天,改到了五月十一日了。這天,李得旺和周海濤正式替換了孫不三和鄭嶽,成爲第五任的兩位執政官。
李得旺和周海濤上任後,第一件事,便是重新讓韓竹韻和韓夢蝶等一批女官回來。爲了避免再發生柳隨風屈傑那樣的事情,同時爲了完善政治制度,在新的執政官上臺後,張旭和韓竹韻,韓夢蝶、李有財,孫大爲,等人互相磋商,提出了一個龐大的《政府改革法令》。
這個法令當中,第一個建議改革的,便是元老院。基於元老院原來的元老本身的文化素質太差,全部都是文盲,同時通過培訓進修改進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建議元老院成員換人。以後那些元老至少能夠看得懂報紙書籍,能夠直接審議各種書面議案。當然,張旭沒有要求那些人交出族長的位置,只是要求他們在本族當中,挑選能夠達得到要求的人上來。那些新上來的元老們任期暫時沒有限制,由他們本族自己決定。五六年來,張旭軍隊推行軍師教習識字制度,在地方上建立基隆學校,後來夢迷離又不斷地努力,成效還是不錯的。現在,十八宗族的大部份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都是多多少少識得一些字的。
元老院改革的另一個內容就是要求給與給予白蓮教,明教,景教三教的教首和聖女平等的投票權。原來那六個人只是沒投票權的元老,現在給予他們投票權,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對原來十八宗族的元老們起到一個制約作用。
由於這第一項改革並沒有太多觸犯十八宗族的利益。再加上那些族長們由於不識字,隨着國家的發展,已經日益不適應,確實心存自卑,讓他們無話可說。再加上,他們雖然讓出了元老職位,但那元老職位,仍然是他們本族子弟,對他們族長仍然必然尊敬。他們以後,仍然可以通過操控本族元老,來影響元老院決議。因此,對第一條,牴觸不大,很快便同通過了。對於第二項,三個宗教也才六個席位,但他們十八宗族有十八個席位,佔有絕對優勢,對他們影響不大。因此,第二項,他們很快也同意通過了。
通過了元老院完成後,接着是關於行政系統的改革法令。由於大基立國五年後,行政系統是極其凌亂、粗疏、不成熟的。憋端已經日益暴露,需要大力改進。照搬宋朝當然不行,完全脫離時代背景搞現代政治也不行。張旭和韓竹韻等磋商後,提出了一個官府組織的改革方案。
這份建議書當中,首先建議把官府各個部門上升改稱爲部,以便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發展需要。接着,把全體官員分成了官和吏兩個系統,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政務官和事務官系統。這其實沒什麼稀奇的。宋就是把官和吏分成了兩個系統,並且分得相當的徹底,兩個系統幾乎是老死不相來往。
宋的那些官就相當於政務官,都是科舉正途出身,個個都鼻孔朝天,自居爲聖賢門徒,是高貴的讀書人。民間百姓則稱呼他們爲文曲星下凡之類的。反正就不是正常的,普通的人類。他們都是高貴的,有品級的,由國家財政供養的異類。他們的任期是有限制的,任職的範圍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有全國範圍繞內到處流動的。也可稱作是流官。
除了官以外,宋還有吏的系統。那些吏都是一些具體事務的操辦人。包捕維護治安的衙役捕快啊,辦理文書的胥吏啊,還有徵收賦稅的稅吏啊。等等之類。《水滸傳》中,宋江的宋押司,等都屬於吏的系統。由於吏都是本地招幕任用,在種種的原因情況下,擁有嚴重的世襲性。這些吏直接面對千千萬萬的百姓,制度的黑暗,也主要是由這些人施加給百姓。對於自宋以後,那些讀四書五經之類聖賢書的孔孟門徒來說,吏也是下賤之業,也是不稍爲之的。
在張旭的設想中,把所有的公務員分爲兩個系統後,在中央設一個執政院,執政院長官,當然是兩位執政官。執政院下轄陸軍、海軍、公安、文教、民政、工商、財稅七部爲行政部門,新建國家安全局爲情報體系。爲了加強對金融的管理,設立金管局,專司管理錢幣的鑄造流通事宜。
保留樞密院爲海陸二軍統帥。不過,樞密院裡的主官和副主官爲主席副主席,而不是像宋一樣爲什麼樞密使之類的。平時樞密院不設主席,只有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戰時,由兩位執政官之一出任樞密院主席,統帥所有的武裝力量。或者執政官自覺能力不足,提議其他人擔任樞密院主席。樞密院下設立參謀部,教習部,後勤部,軍械部,再加一個軍事院校。
部下面設置局、處、科,爲各級辦事機構。此爲軍政行政系統。
同時爲確定官員職級,明確行政嚴肅性,大基原封不動的照搬了品級制度。由於國君爲媽祖,不必考慮她的品級。所有的官員,包括執政官,全部定爲正一品到從九品的十八個品級。一個職務對應一個正品。初任下降一級。兩年轉正品。有功或任滿年限可提升一級。比如部長職務對應從二品。初任職部長的官員下降一級低配正三品。任滿三年合格。轉從二品。任滿十年或者政績卓著。可以升爲正二品。連續擔任同一級別的職務。時間可累計。比如某人任工商部長。定級正三品。兩年後民政部長。兩邊累計滿三年。即可榮升從二品。
爲了加強元老院的權威性,所以的元老也確立了品級。沒辦法,從古至今,在中國人的眼裡,你要是沒有一個官職品級,那就不算是做了官,不能算是擁有權力。所有的元老一概從一品,當上執政官後正一品,即使從執政官職位上退下掉,仍然是正一品。
大基從一開始,張旭便有意識地設立了獨立的法院體系,現在提一步提高法院的地位,以便更好的保證司法獨立與公正。設立檢查院,爲國家的監察體系。與法院共同構成了司法體系。
爲了擡高法院和檢查院的權威性,保障司法的獨立性。最高法院和最高檢查院,對應爲從一品。初任爲正二品,幹滿三年升爲從一品,幹滿十年後,各升爲正一品。法院檢查院主官由執政官提名,元老院商議後通過任命。同時規定法院任限期無限制,除非犯罪被元老院彈劾,方可罷免。否則,除非年滿六十五歲必須退休或者自己不想幹了辭職。
這樣,就初步形成了一個元老院,執政院,法院三權分立的制度體系。
同時,張旭在這份《官府組織法令》當中提出,要想在大基出任官府官員,必須滿足幾個條件:第一項便是要在大基居住滿三年,並且加入大基國國籍,也就是入籍歸化,並且會讀寫白話文。第二項必須有在大基軍中當兵服役三年,或者當吏員五年,熟悉官府運作的各項具體事務,方可出任大基國的高級別官員。就杜絕了柳隨風之輩的可趁之機
同時,所有的吏員,也統一納入品級升級考覈體系,進行升遷。這樣,將官和吏即互相分離,又讓他們互相流通。又激發所有公務員的工作士氣。
韓竹韻和韓夢蝶初次聽到張旭的設想後,驚服道:“以前只覺得你學識淺薄,前段時間,柳隨風、屈傑、史醒忠他們來了之後,言語議論起來,更是說你只是一個商賈之徒,很淺薄。實在沒想到你卻能想出如此清晰明子又緊密制約平衡的制度。宋朝廷常常有官無職,有職無差,疊牀架屋,導致國家官職常常混亂不堪。張兄你這個方案卻要妙得多啊,人人只有一個實職、最多再來個兼職。同一實職卻有三種品級。這比宋朝廷胡亂加官、贈官。比如,檢校太師,樞密院簽押等,搞的官帽子滿天飛好的多啊。”
張旭笑了笑道:“我比起你們這些書香門第的世家子女來說,學識還是淺薄的。但我怎麼說也是在這兒實打實地幹了五年了。就算趕鴨子也上架了。想出這個也沒什麼啊。”
韓竹韻感嘆地說道:“有些人對某些事物,就是天賦異稟,無師也能精通,着實令人我們這些飽讀詩書的人慚愧。”然後就低頭幫着張旭完善方案。
這話,讓張旭聽了,怎麼覺得臉上火辣辣地燒得厲害呢?他這只不過是根據後世的制度設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