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追殺清軍三十里,清軍大敗虧輸。瑪爾塞和噶褚哈好不容易逃得性命,收攏潰兵清點人數這才發現,輔兵折損得乾乾淨淨,戰兵有一千多人失蹤,逃回性命的戰兵鎧甲大多丟失。沒有丟失鎧甲的也不健全,要麼少了頭盔,要麼少了肩甲。僅僅這一仗下來清軍竟然損失了一萬人。
武世權請來了郎中,又是鍼灸又是湯藥,折騰了四個小時,好不容易纔把管效忠弄醒。
管效忠醒了,拼盡力氣伸出手來,嘴巴里面喃喃地不知道說些什麼。
武世權見管效忠醒過來了,大喜,趕忙上前一把握住說道:“大人,不要擔心,放寬心。這一仗我們就是損失一些輔兵而已。輔兵那還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綠營的披甲戰兵沒事,一點事沒有。大人放心。”
管效忠聽了胸部劇烈地起伏,緩了好一陣氣,問道:“別騙我,說實話,戰兵損失了多少?”
武世權笑着伸出了一根手指頭說道:“不多,才一千。”
管效忠問:“總共……折損了多少兵馬?”
武世權支支吾吾不肯回答。管效忠一把抓住武世權的那根手指,用盡全身力氣,瞪着武世權問道:“多少?”
“一……一……一萬……”
管效忠聽罷“哎呀”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出,昏死過去。
瑪爾塞和噶褚哈一見管效忠昏過去了,兩個眼珠亂轉,相互交流道:這老狗怕是要完蛋。趕忙各自商量怎麼辦纔好。
瑪爾塞眉頭深鎖,怨憤地說道:“其實這一仗輸得窩囊。無非就是兩軍陣前鬥將而已,其實這對於戰陣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我們人多勢衆,衝過去打不就完了嗎?”
噶褚哈說道:“不瞞你說,老哥呀。你還是不知道這其中的厲害。”
“怎麼說?”
“打仗就是打個氣勢。哪一邊氣勢高士氣如虹,哪一邊就贏。當年在關外,先帝和老汗爲什麼總是能擊敗明軍?”
瑪爾塞問道:“爲什麼?”
噶褚哈說道:“那就是因爲咱們八旗士氣如虹。將士們跟着老汗和先帝認爲肯定會贏,信心百倍,這才能打敗明軍。在關外戰無不克攻無不勝就是這個道理。可是現在你也看到了,李賊裡有大將,上前鬥將,我們一時不慎中了他的計了。士兵們眼看對面出現了呂布、關羽士氣就已經跌了一大截了。等到鬥將真的開始了,我們又打不過人家。士兵的士氣全都沒了,若是不快逃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瑪爾塞說道:“既然是這樣,我們以後就不鬥將了。直接上來就打,不是很好嗎?”
噶褚哈嘆了一口氣,說道:“就應該這樣。誰讓這個李存真狡猾呢,中了他的計了。”
兩人悔不當初,唏噓不已。只道是再不鬥將便會萬無一失。
三天之後,管效忠率領的綠營與梅勒額真瑪爾塞、噶褚哈率領的八旗兵一同回到江寧。郎廷佐和蔣國柱一同來探視。
此時的房間裡被堵得嚴嚴實實,摸不透風,郎中叮囑說不能吹風,所以連牀上的帷幔都放下來了。躲在帷幔裡的管效忠早就已經甦醒過來,雙眼呆滯,一臉無神。
郎廷佐十分不解地問武世權:“管軍門怎麼搞成這個樣子?”
武世權嘆了一口氣說道:“總督大人,這都是作戰時候舊傷復發所致。”
郎廷佐問道:“何以至此!”
瑪爾塞和噶褚哈相互對視一眼,也不敢出聲,在旁邊隨便附和了幾句,留下禮物便退了出去。
郎廷佐問蔣國柱:“現在如何是好呢?”
蔣國柱還沒來得及回答,便聽見管效忠喃喃地說道:“關二爺來了,關二爺來了……呂布,呂布……”
郎廷佐十分疑惑,問武世權:“這是怎麼回事?”
武世權忙拉着郎廷佐和蔣國柱來到臥房外面。武世權二話不說,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郎廷佐嚇了一跳忙問道:“武將軍你這是何故啊?”
武世權不住地磕頭,咚咚作響,悲傷地喊道:“大人,救救我家軍門吧。”
蔣國柱在旁邊說道:“一切都有總督大人做主,你怕個什麼?總督大人自然會救管軍門的,你做這姿態是何道理?還不快起來,把話說明白。”
武世權聽蔣國柱說郎廷佐能給做主,便站了起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郎廷佐說道:“總督大人,我說了話你能信嗎?”
郎廷佐心中尋思:莫不是遇到什麼大事了?說道:“你說吧,我自有分寸。”
武世權嘆了一口氣,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那個李存真怕不是人,而是個妖邪。”
蔣國柱聽後長嘆了一口氣,心道:看來是要把責任推給李存真?這辦法着實老套,太老套了。不過嘛……管用就行了。
武世權接着說:“那個李存真能復活死人。鎮江城下我們看到了關聖……關聖人……就是關雲長……”
郎廷佐擰着眉毛說道:“關——羽?”
“是的,就是關羽,而且我們還看到了呂布。”
“呂——布?”蔣國柱聽罷大叫一聲,頓時感到自己失態便趕忙收了表情,心道:以爲是要把責任推給李存真,可是你們搞的這個東西也太離譜了吧?三國都出來了。蔣國柱實在是感到不可思議,又十分不痛快,問道,“是三國裡的那個呂布?”
“沒錯,就是他。”武世權說道,“不過,他自己說自己是呂英傑。實在太厲害了,太厲害了,三招兩式頃刻之間黔地七雄就有五人命喪其手。真是讓人膽寒,膽寒啊!”
郎廷佐與蔣國柱對視一眼,蔣國柱對武世權說道:“你說清楚點,從頭說,一五一十地說,不要添油加醋。”
再說瑪爾塞和噶褚哈,兩個人從管效忠的臥房出來便忙也似地來見喀喀木。起先江寧將軍喀喀木認爲這兩個傢伙就是打算把戰敗的責任推給管效忠,但是聽着聽着就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噶褚哈口才好,把自己的見聞一五一十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