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

莫光書出使金秀土司歸來,帶回一封書信。

丹初覽畢,面色陰沉,把信件擲在一邊,說道:“這個田啓,口氣倒還不小!”

田啓是金秀土司,在信中拒絕了丹初的要求,明確反對在金秀設置巡檢司。

莫光書有辱使命,連忙說道:“鎮臺息怒,都怪某出使不力。”

他畢竟是莫毓芬的父親,又爲丹初出了不少力。丹初對他還是很客氣的,說道:“小伯無需自責。田氏世爲土司,目空一切,不給他點厲害瞧瞧,他是不會就範的。”

於是,丹初召來衆將,以及俞厚基、方以智兩位謀士,商議征伐之事。

丹初說道:“我軍急需鐵器,而金秀鐵銅礦藏豐富,勢必要取之以資軍用。我打算在金秀設置巡檢司,控制金秀鐵礦。金秀土司態度倨傲,不肯答應。諸位怎麼看?”

一營營長魏國鬆在三個步兵營長中資歷最老,當仁不讓地說道:“大帥爲永安鎮總兵,理當節制金秀土司。田氏不臣,當發兵討之。”

莫光書則說道:“金秀土司位於大瑤山盤王谷,周圍山高林密,道路崎嶇難行。田氏盤踞已久,不便強攻,只得智取。”

二營長匡時雖未做過隊長,其才能已經得到諸將認可,說道:“土司世代承襲,不會輕易屈服,非討之不足以揚軍威。”

三營長陳武原是焦璉的親兵,丹初做老三隊隊長時,陳武爲隊頭,擔任丹初的副手。他也贊同用武力,問道:“從永安到金秀,有幾條路線?路程幾何?”

莫氏雖不是土司,卻在永安經營七百餘年。莫光書對永安附近的情況十分熟悉,答道:

“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翻越大瑤山,多爲山間小道,約有一百里路。另一條路北經修仁,從大瑤山北部繞行,約有兩百里路。大隊行軍,一般繞修仁到金秀。”

集思廣益,答案漸漸清晰。俞厚基說道:“大帥,不如挑選一支精兵,翻越大瑤山,抄小路直逼金秀土司山寨,足以出奇制勝。”

丹初點點頭,覺得可行。看來,以後遇有大事,當集合衆將集議,發揚軍事民主。

方以智提出了不同意見,問道:“大帥在金秀設置巡檢司,意在改土歸流?還是獲取鐵礦?”

改土歸流,實非易事。明朝時,土司勢力很強,大土司轄地跨越州縣,甚至有佔地數百里者。

爲推行改土歸流,明廷在西南進行了慘烈的戰爭,計其大者,就有英宗時麓川之役,成化至正德時大藤峽之役,萬曆時播州之役,天啓崇禎時奢安之役等,基本摧毀了大土司。

後世常把改土歸流的功勞歸於清朝,但清朝改土歸流實爲撿了明朝的桃子,且多用和平手段,利用土司內部矛盾改土歸流,進度極爲緩慢。直至清朝滅亡,西南地區仍然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土司。

丹初亦無把握在金秀地區改土歸流,沉默片刻,說道:“此番發兵金秀,我志在奪取鐵礦,不在改土歸流。”

他猛然意識到了一個極爲重要的問題:做一件事,必須先搞清楚目標是什麼,然後才能圍繞著目標開展工作。打一場仗,必須先搞清楚敵人是誰,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然後才能排兵佈陣。

方以智繼續說道:“田氏雖是個小土司,卻在金秀盤踞已久,熟悉地形,爲當地瑤人所擁護。大帥若在金秀設置巡檢司,在田氏看來,便有改土歸流的意思,必會遭到田氏的拚命抵抗。

“若只是想奪取金秀的鐵礦,事情就好辦多了。可以與田氏盟誓,讓他繼續擔任土司。我鎮可委派礦監,監察金秀鐵礦、銅礦事務。再派遣工匠,改進冶鐵技術,分得與田氏分潤收成。如此,可以避免動用大軍,爲長久之計。”

這纔是老成持重之計,深得丹初激賞:“善,密之兄心思縝密,令人醍醐灌頂。”

生逢亂世,連皇帝都身不由己。丹初身爲總兵,更不可能隨心所欲,率性妄爲。

於是,丹初決定再派莫光書前往金秀,說以礦監之事。同時,再派遣大軍,與田氏交涉。

二月一日早上,丹初親率標營,走山間小道,直撲土司山寨,向田氏施壓。步兵營騎兵與其說是騎兵,毋寧說是上馬的步兵,這次也配屬標營,以壯聲勢。

將士全部騎馬,雖走山路,速度仍舊不慢,於二日中午逼近金秀。

土司疏於防備,沒想到永安軍會走小道,這麼快就來到了金秀。

得知消息,土司田啓慌忙召集兵馬,預備抵抗,盛怒之下,又召來莫光書詰問。

莫光書說道:“我永安鎮此番進兵,無意與千戶爲敵,只想在金秀設置礦監,幫千戶改良冶鐵技術,提高鋼鐵產量。此乃好事,千戶無需多疑。”

明朝的土司分爲武職和文職兩種,武職土司有宣慰使、宣撫使,乃至守備、千戶等,文職土司則有土知府、土知州等。

根據漢化程度,土司又可分爲生番熟番。金秀土司田啓,是個熟番, 官居千戶。

他驚疑不定,說道:“莫光書,我敬你是永安大族,對你禮遇有加。你若敢與岑丹初勾結,謀我金秀土司,我先殺了你祭旗!”

大敵當前,殺了使者沒有任何好處。田啓把莫光書羈押回去,繼續催調土司兵。

不久,斥候來報,說已經打探清楚,永安軍來兵並不多,只有大約五百人馬。

左右獻策曰:“聽說永安軍有兩三千人馬,此番必爲探路先鋒,後續必有主力。不如發兵急攻,破敵先鋒,敵喪膽,主力擁塞山澗小道,必不戰自亂矣。”

莫氏覺得有理,問道:“現有多少土司兵了?”

“一千一百左右。”

土司多地處偏僻山區,財力有限,常備兵並不多,遇有戰事,往往臨時招募兵馬。

田啓麾下只有三百常備兵,聽說已有一千一百人馬,頓時膽壯,說道:“我們以逸待勞,兩個打他一個,勝券在握。聽令,寨外列陣,準備迎戰。”

斥候來回奔波,不停傳遞消息。

丹初很快掌握了土司情況,下令結成一字長蛇陣。一字長蛇陣並非橫隊,而是略呈弧形,方便互相支援。

靠近土司山寨,地形逐漸平坦,耕地、房屋與永安州類似。這就是熟番了,漢化程度高,飲食風俗文化正在向漢人趨近。

永安軍收縮隊形,從左到右,依次是騎兵隊、火槍隊、炮隊、步營騎兵。親兵隊和教導隊則位於後方,充任預備隊。

他並不急著發起進攻,反而下令將士下馬飲食,補充體力。同時,再派使者前去遊說土司。

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269章 巡撫雷瓊廉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358.第358章 報仇雪恨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327章 活捉張存仁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350章 會師金陵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303章 整編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232章 擴軍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295章 孔有德黔驢技窮第144章 授旗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181章 陣斬覺羅果科第103章 黨同伐異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七十六章 平等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303章 整編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126章 夜襲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228章 穴地攻城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196章 極度被動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八十一章 金秀土司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298章 首蹶名王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191章 義師歸附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118章 昭永總兵第267章 崖山祭祀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119章 不容樂觀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308章 以漢製漢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118章 昭永總兵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328章 鐵桶圍城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九十六章 衝陣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八十七章 南巡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334章 以蜀糧養蜀兵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第159章 殺人誅心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一十章 點名第三章 行軍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三章 行軍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二十章 募兵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09章 我為其易,君為其難第233章 寧國公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一十六章 編制第139章 鼓勵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