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合陣

正月二十五,大操之日。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永安軍第一次組織合陣訓練,旌旗獵獵,軍威赫赫。

戰陣至關重要。小到一隊一百人,大到一標三千人,乃至一協一萬人,都必須結成戰陣。只有結成戰陣,士卒臨戰纔不會慌亂,哪怕是戰敗,也不至於兵敗如山倒。

明人思想開通,文化格外發達,兵書數量超過歷朝總和。論及戰陣,自然有很多兵書可資參考。

對於明朝的武將,丹初特別佩服嘉靖時期的俞大猷,精心研讀過他的著作《兵略對》、《大同鎮兵車操法》、《廣西選鋒兵操法》、《兵法發微》等。

俞大猷任廣西總兵時,抽組廣西明軍精銳,組成十哨一千人的選鋒兵,留下了《廣西選鋒兵操法》一書。丹初組織全軍合陣訓練,便著重參考了這本書。

巳時,將士集合完畢。丹初身披金甲,騎高頭大馬,身姿挺拔,神色肅穆。算上守營,永安鎮全軍大約兩千五百人,全部集結於城外練兵場上。

還不到一個月時間,全鎮已經初具規模。軍官用命,士卒振奮,令人頗感欣慰。

《紀效新書》有載,戚家軍新募之兵只需兩個月,就可以熟練武藝,掌握各種戰陣,足以出師抗倭。後世,曾國藩規定湘軍新兵只需訓練一個月,即可走上戰場。

丹初位於中軍,下達軍令:“成疊陣,步兵一營爲前隊,二營爲後隊。標營、三營爲預備隊。”

疊陣是一種很基礎的戰陣,早在唐朝時便已成熟,可用於大多數的作戰場合。俞大猷對其進行了改進,使之更加適合廣西的地形,更有利於發揚火器。

一聲號炮響起,意在提醒全軍觀注中軍大旗。旗手變換旗幟,各營得令,開始變換隊形。

步兵一營率先脫離全鎮,成一字橫排隊形。從左到右依次爲騎兵哨、一隊、炮哨、二隊、三隊,各隊之間相距約五十步。

二營隨其後,同樣成一字橫排隊形,從左到右依次爲四隊、五隊、炮哨、六隊、騎兵哨,位於二營各隊哨背後十步遠,交錯列陣。

標營、三營爲預備隊,也動了起來。不過,標營、三營並不彼此交叉,而是左右分別列陣,內部各隊哨也不留空隙。標營在左、三營在右,把中軍護在中間。

兩千多人同時行動,想在較短時間內列好戰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其中,主帥旗號指揮必須簡明準確,部隊的隊列紀律亦至關重要。

丹初面沉似水,總體尚感滿意,下達了第二道指令:“前進!”

號炮響起,中軍升起一面紅旗。

各營開始前進。每臨戰鬥,部隊的前進往往很緩慢。即便是騎兵,也很少會盲目衝鋒。

一營、二營騎兵哨位於兩翼,護衛步兵前進。一營在前,卻按兵不動,弓兵、火銃兵在前,與炮兵一道保持警戒狀態,掩護二營前進。

二營在後,各隊哨穿過一營預留的空隙,前進至一營前方十步遠的地方,停下,整理隊形。與一營一樣,二營的弓兵、火銃兵、炮兵在前,迅速成警戒狀態,掩護一營交替前進。

標營、中軍、三營在後,跟著一營、二營緩緩前進。

與隊列訓練、旗號訓練一樣,全軍合陣訓練枯燥而乏味,卻至關重要。

軍隊之所以能成軍,關鍵在於用隊列、旗號統一號令。軍隊之所以能打仗,關鍵在於用戰陣集合隊伍,集全軍之力勇敢對敵。

丹初手持望遠鏡,仔細觀察著一營、二營的隊形。根據《練兵紀要》,每個步兵隊三名隊官,分列隊伍前、中、後,隊頭在前,隊長在中,隊副在後。

今天的合陣訓練,隊官皆能各就其位。若遇戰時,前面的隊頭還敢站在隊前指揮嗎?隊長多由哨長升轉而來,缺少管理一隊的經驗,能夠臨危不亂嗎?

實戰是最好的老師。教得再好,不如實實在在地打一仗。莫光書受命出使金秀土司,不知結果如何?若是要動武,正好拿金秀土司練練手。

原來,永安西南一百里處,有一地名曰金秀(今金秀瑤族自治縣),多爲瑤人,有土司世代統治。此地貧瘠多山,卻有鐵礦、銅礦,萬曆年間礦徒起義,被廢,天啓年間又復開礦。

金秀靠近大藤峽,不受明廷重視。但此地礦產豐富,礦徒雲集,日漸繁華,人口不亞於永安。永安軍缺少火器,急需擴大生鐵產量。丹初便派莫光書出使金秀土司,準備在金秀設置巡檢司,安撫瑤民,開發礦藏。

思緒返回到訓練上,丹初下令:“接戰!”

數名旗手吹響號角,“嗚嗚嗚”的號角聲沉悶而鏗鏘。這意味著,假想敵已在一百步。

一營正在前面, 立即開始投入攻擊。儘管前面並無敵人,他們還是使用火繩槍、火炮展開了攻擊。爲節省彈藥,火繩槍、火炮只打一次。

二營趁機前進至一營前十步遠的地方,收攏隊形,利用火器攻擊敵軍。

這樣交替掩護兩次,假想敵已近至六十步遠,可使用三眼銃、弓箭攻擊敵軍。

此時,不管是哪個營在後隊,必須加快速度,儘快變爲前隊。當然,加快速度並非是衝鋒,更像是快步競走。前隊依舊負責掩護後隊,與後隊交替前進,直至與敵人短兵相接。

“撤退!”丹初下令,模擬交戰失利,率先撤退。

金鑼聲四起,一營原地不動,繼續與敵軍交戰,二營率先撤退至一營後十步遠的地方,爾後停下,掩護一營撤退。

與前進時類似,一營、二營交替撤退,避免兵敗如山倒。

此爲一個回合。古人講大戰數個回合,指的就是這個。

騎兵哨始終在兩翼,側衛步兵,防止敵軍騎兵偷襲。

“停止撤退!三營出擊敵軍右翼!”

號角聲重新響徹雲霄,三營離開後軍,繞到二營右翼,側擊敵軍。

此在模擬敵軍追擊時,右翼出現漏洞,主帥當機立斷,投入預備隊,發起反攻。

一營、二營重新發起進攻,重複之前的動作。

很枯燥,也很乏味。但疊陣只是一種很基礎的戰陣,還有更復雜的奪前陣、滿天星陣、一字長蛇陣、空心方陣、三疊陣等。

事非經歷不知難。要把永安鎮練成一支勁旅,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啊!

第203章 撤退第五十九章 夜校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419章 入城式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193章 二攻全州第196章 極度被動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108章 治軍之道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第316章 野戰失利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第六十章 土司第135章 上架感言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291章 攻克嚴關第293章 圍城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182章 報捷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250章 焚燒船廠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411章 傾巢出動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第390章 毀佛鑄幣第108章 治軍之道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284章 紅沙坳遇阻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117章 問政鄉村第235章 啟發民智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七章 奪旗斬將第125章 五屯所第107章 終返廣西第128章 攻城第325章 連環爆破361.第361章 野戰破敵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312章 定計破敵第118章 昭永總兵第297章 破城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五十一章 根據之地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408章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386章 牛刀殺雞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297章 破城第405章 赤王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279章 收編忠貞營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111章 推心置腹第125章 五屯所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351.第351章 廣德公主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338章 施琅歸順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二十一章 練兵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182章 報捷第二章 參軍第三章 行軍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217章 三堵牆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202章 步兵第四標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五十章 永安莫氏第一十五章 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