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

bookmark

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 夜色如墨,涼風乍起。五屯所城外,戰場上遺留了無數屍體,傷員的呻吟聲不絕於耳。

今日這一仗,戰事並不激烈,但死傷甚重。當然,死者大部分都是無辜的難民。忠貞營中披甲精銳不多,很多都是強拉的壯丁,不習戰陣,傷亡很大。

春秋無義戰,今日之戰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意外之喜是,赤軍活捉了劉芳亮。

“爵帥,我軍活捉了劉芳亮!”教導局長褚永培闖入中軍大帳,興沖沖地說道。

帳內點著數支馬燈,丹初正湊著燈光批閱文書,聞訊大喜,起身問道:“劉芳亮現在何處?”

“還有俘虜營裡。他原本就得了熱病,身體尚未痊癒,又受了傷,故被我軍俘虜。傍晚時,有俘虜指認,一審訊,果真是劉芳亮。”

“很好,”丹初在帳中來回踱步,說道:“立即帶他過來見我。切記,對他客氣一點。”

“我曉得。”褚永培告辭而去,未幾,帶回一員三十多歲的壯漢。

他右手綁有繃帶,顯是受了傷,臉色蒼白,一副大病初癒的樣子,立而不拜,態度桀驁不馴,鎮定自若,見慣大風大浪。

“你便是劉芳亮?”丹初不以爲忤,問道。

“正是。”劉芳亮昂首說道,斜視丹初,似有睥睨之意。

“劉芳亮,你已是我軍俘虜,還敢無禮?”禇永培喝道,怒目相向。

“病而被俘,非戰之罪也。閣下要殺要剮任便,只是我膝蓋太硬,此生只拜大順皇帝,不拜他人。”

“混帳!”親兵隊長岑勇喝道,持劍逼向前來。

“退下!”

“爵帥!”岑勇喊道,甚是不甘,見丹初神色凜然,只得恨恨地退後兩步。

“壯士!賜坐!”

劉芳亮大喇喇地坐下,態度稍稍收斂。

“聽說,明遠是長安人?”

明遠?岑丹初竟知道他的表字,還知道他的家鄉?

劉芳亮大感意外。他本是個粗人,粗通文墨,戰功赫赫,大順建國時被李自成封爲磁侯,身份顯貴,故而起了表字。不過,大順將領多爲粗人,平時很少以表字相稱。

“劉某確是長安人。”劉芳亮的態度緩和不少,語氣也不那麼生硬了。

“哪一年投的軍?年方几何?”

“崇禎五年,年方十七。”

天啓七年(1627年),陝北白水縣農民王二率領饑民起義,殺死知縣,佔領縣城,揭開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當時陝西巡撫怕朝廷怪罪,隱匿不報,陝北農民起義遂成燎原之勢。

次年爲崇禎元年,高迎祥起兵響應。大約在崇禎二年、三年之交,李自成、張獻忠參加起義。

劉芳亮於崇禎五年起義,在大順軍的資歷已經很深了。推算下來,他已投軍十七年,今年三十四歲。

作爲闖軍前部正印先鋒官,劉芳亮馬快槍急,號稱“白馬銀槍無敵將”,絕非浪得虛名。

“那巧了,”丹初笑道:“咱們既是同鄉,經歷也相似。我於永曆元年三月正式投軍,入宣國公麾下爲卒,時年也是十七歲。”

猶豫片刻,劉芳亮違心地說道:“將軍文韜武略,練兵有方。劉某爲粗人,不敢望將軍項背。” “哎,”丹初起身說道:“某爲少年時,便仰慕明遠風采。‘白馬銀槍無敵將’,‘羅成在世,趙雲重生’,胯下閃電白龍駒,掌中梅花亮銀槍,想想就令人神往。

“商洛山之戰,明遠一晝夜水米未進,以銀槍連挑官軍數名將校;朱仙鎮之戰,大敗孫傳庭,殲滅官軍主力;河北之戰,京畿以南官軍盡皆披靡;山海關之戰,力壓關寧鐵騎;潼關之戰,領兵直撲韃子大營……”

丹初不吝溢美之詞,寥寥數語,勾勒出劉芳亮的傳奇一生。

撫今追昔,劉芳亮亦不勝感慨。

鼎峰時,他曾獨當一面,統率二十五萬大軍,掃蕩河北、河南、山東一帶的明軍。左良玉、劉澤清、劉良佐等明軍悍將皆被嚇阻,不敢北上勤王。李自成順利攻佔京師,崇禎被迫自縊。

如今英雄日暮,劉芳亮只得與劉希堯抱團取暖。今日大敗,劉希堯被殺,劉芳亮被俘,已然窮途末路。

好在岑丹初語氣懇切,劉芳亮還有一線生機。

他不假思索,說道:“敗軍之將,不敢言勇。將軍謬獎,芳亮實不敢當。若有他事,將軍但說無妨。”

“爽快!”丹初讚道:“明遠兄是我前輩,又是我同鄉,我決無殺戮之意。相反,我會釋放明遠兄,釋放忠貞營俘虜,歸還繳獲的戰馬、軍械。”

“爵帥!”帳內衆將齊聲驚呼,全都是匪夷所思的樣子。

不殺俘也就算了,善待俘虜也就算了,怎麼還要盡數釋放,還要歸還武器,這不是縱虎歸山嗎?爵帥是不是突然糊塗了?

劉芳亮亦半信半疑,不知岑丹初又要耍什麼花招,反問道:“將軍此話當真?”

“哈哈哈哈!”丹初大笑,說道:“我岑丹初向來信守諾言,說出去的話從不反悔。今夜已晚,明天吃過早飯,我連人帶馬一起釋放,軍械甲仗一道歸還,決不食言。”

禇永培見丹初已作決定,附和道:“劉芳亮,赤軍對敵人從不手軟。抓到韃子,格殺無論,抓到綠營,必斬其右手,削其耳鼻。今日爵帥作此義舉,是沒把忠貞營看作敵人,而是當作了盟友。此中好歹,你要知曉。”

“爵帥仁義,芳亮不勝感載!”劉芳亮大喜過望,起身單膝跪地,向丹初行了個標準的軍禮。

丹初上前扶住他,鄭重其事地說道:“之前,我便遣使向李赤心、高必正通好,想必明遠兄有所耳聞。李、高二人受陳邦傅蠱惑,不明真相,使我兩軍多有誤會,乃至今日有此戰鬥。

“我立志抗清,故創立赤軍,決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忠貞營兵強馬壯,與韃子有不共戴天之仇,是我赤軍的盟友。

“今日,我們不打不相識。明日,我還將遣使通好,請忠貞營進取柳州。明遠兄見到高夫人、李赤心、高必正、黨守素、劉國昌諸公,請轉達赤軍通好之意。今後,赤軍與忠貞營應當相互提攜,矢志抗清。”

忠貞營之所以謀取南寧,實因劉希堯、劉芳亮二人。丹初對此心知肚明,並未點破。

劉芳亮也急於修好,說道:“爵帥放心,我必會遊說忠貞營諸將謀取柳州。不過,若爵帥允許忠貞營借道走潯江北岸,則此事必成無疑。”

丹初不假思索,說道:“若忠貞營約束隊伍,不事擄掠,赤軍可以借道。”

“有爵帥這句話,芳亮有把握說動李赤心。若事不成,願提頭向爵帥謝罪。”

丹初笑了笑,農民軍將領,就是這麼樸實。忠貞營備受排擠,已然山窮水盡,又缺少像孫可望、李定國這樣的梟雄。有實力無野心,老兵猶在,隊伍已然渙散,這樣的忠貞營無疑是赤軍最理想的盟友。假以時日,待赤軍壯大之後,收編忠貞營又有何難?

丹初令人備酒,爲劉芳亮送行。

臨別之際,劉芳亮再次拜射,說道:“爵帥,大恩不言謝,咱們後會有期。”

丹初和他喝了一滿杯酒,意味深長地說道:“明遠兄年富力強,驍勇善戰,不應在忠貞營屈才。他日,兄若在李赤心、高必正那裡受了委屈,不妨屈尊到我赤軍。我必恭迎兄於十裡之外,拜兄爲上將軍。”

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七十四章 考覈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395章 民心所向,則無所不可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186章 韃虜大至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205章 蛇吞象第319章 再破羅定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126章 夜襲第三十章 摩擦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106章 內鬥失機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394章 強攻北門第251章 天降神兵第123章 射禮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287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352.第352章 天下兵馬副元帥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130章 收編匠戶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八十九章 郝永忠犯駕第228章 穴地攻城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158章 大將之風第388章 大聖人再世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249章 奇襲第八十五章 亡國也要內鬥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三十一章 奇襲慄木嶺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232章 擴軍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五章 殲敵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171章 水師小操第419章 入城式第169章 武備學堂,龍門鑄將第234章 料敵於先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第238章 統戰東勳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五十二章 迎駕354.第354章 圍點打援第219章 大敗忠貞營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219章 大敗忠貞營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299章 奇貨可居第四十一章 東徵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九十三章 金聲桓反正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238章 統戰東勳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一十五章 擴軍369.第369章 岑丹初西進衡州第233章 寧國公359.第359章 輔兵逞威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248章 進駐佛山鎮第120章 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