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人生七十古來稀”,到了他這個年紀,頭也昏了,眼也花了,耳朵也不靈光了,也很難爲皇上效力了……
朱老爺子這麼一說,我倒是點了點頭。也許是這幾年爲了朱元璋打下江山,朱老爺子殫精竭慮,明顯比剛來應天時要老邁許多了。現在天下大局已定,朱老爺子也功成名就,是該辭官享享清福了。
可是辭官就辭官,幹嘛要離開應天呢?
應天可是天下的繁華之地,生活極其便利,這不正是個享清福的好地方嗎?
再說了,這學堂的孩子們拜師,雖然都號稱是拜在朱老爺子門下,其實朱老爺子一年也難得給孩子們上兩堂課,基本就是大舅哥朱異在一手操持。
朱老爺子要辭官,這跟辦學堂一點兒也不衝突呀?繼續讓大舅哥朱異打理就行了。
可朱老爺子說要離開應天,那他想去哪裡?回老家休寧?還是去老根據地歙縣石門?這兩個地方比起應天來,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老爺子是何苦呢?
朱老爺子見我一臉不解的樣子,笑道:“功成身退、激流勇退,這兩個詞你都聽說過吧?”
我點了點頭。
朱老爺子繼續說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句話你也聽說過吧?”
嘿嘿!這話我何止聽說過。當初我北上去追尋常二哥,不就是爲了勸他歸隱,還跟他反覆提起過這句話嗎?怎麼?朱老爺子也是害怕受到迫害,要準備歸隱嗎?
按說他這個年紀了,一不結黨營私,二不掌握兵權,只要辭官,就不會對朱元璋構成任何威脅了。不必神經如此過敏吧?
當我說出這個疑問之後,朱老爺子搖了搖頭道:“該來的總會來的,任何人也阻止不了,這就是歷史的規律。我們一個人,本事再大,頂多只能算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唯有順應歷史大勢,我們方得始終;假如誰要逆流而爲,必將付出血的代價……”
哎,哎,哎,這句話怎麼這麼耳熟呢?我記得數百年後有位偉人也說過類似的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看來,朱老爺子能夠成爲明初一位傳奇人物,不僅是因爲他學識淵博,更是因爲他眼光長遠,站在了時代的前列。
既然朱老爺子把話說到了這裡,我不禁問朱老爺子道:“岳父大人,您的意思是,當今聖上要效仿劉邦了?”
我這話一出,朱老爺子突然轉頭看向我。猛然間,我發現他本已有些混濁的雙眼,突然變得深邃起來。這種深邃帶有一種高深莫測、能觸人靈魂的感覺。我突然心中生起陣陣寒意。
雖然朱老爺子沒有說話,但他的眼神給了我肯定的回答。
短暫的沉默過後,我打破了沉默,我問朱老爺子,離開應天準備去哪裡呢?是休寧?還是石門?
朱老爺子搖了搖頭道:“賢婿,你知道我今天請你過來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嗎?”
我又是茫然地搖了搖頭。
朱老爺子說道:“既然準備歸隱,那就得去一個別人不知道的地方,至少得是一個當今聖上不知道的地方。休寧和石門這兩個地方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我今天請你過來,就是想請你幫我安排一個地方,安排一個當今聖上找不到我的地方。”
聽到這裡,我點了點頭。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要是朱元璋不准他辭官,又怎麼辦呢?
朱老爺子告訴我,對於這個問題,他早已想好了應對之策。他準備向朱元璋辭官的同時,替小兒子朱同討一份差事。
一方面,朱老爺子的確是年紀大了。朱元璋如果不準其歸隱,也會顧忌別人說他不夠體恤下屬。
另外,既然向朱元璋替自己的兒子討官,那就證明自己並不是不願意爲朝廷效力。不然,怎麼會讓自己的兒子繼續在朝中爲官呢?而且有了朱同在朝廷爲官,就好比給朱元璋放了一個“人質”在應天,無論朱老爺子去哪裡,只要朱同還在應天,朱元璋就不會對其胡亂猜忌了。
聽朱老爺子如此一說,我知道他對此事是預謀已久了。多年之前,朱老爺子就曾跟我提起過,他的這兩個兒子,大兒子朱異更適合做學問,反而是像個“三腳貓”的小兒子朱同適合爲官。朱老爺子這一去,長子朱異自然是要同行的。
既然朱老爺子讓我幫他物色一個隱居之地,我首先就想到了松江府。上次在蘇州徵求了沈大哥的意見之後,我本來是打算從大陳國歸來之後,在松江府物色一塊地盤作爲與常二哥一同歸隱之地的。常二哥的突然暴斃打亂了一切計劃,這次朱老爺子提起歸隱之事,正好去這松江府。
於是,我便直接問朱老爺子,去松江府怎麼樣。那個地方地處長江出海口,交通極其便利。
朱老爺子點了點頭,說是一切就拜託我了,至於置辦產業的用度,他這些年來也積攢了幾個錢,應該夠了。
提起這錢的事兒,我立即朝朱老爺子擺了擺手。我告訴朱老爺子,這些年來,我與沈大哥、劉聚大哥在應天大肆經營,別的成果沒有,唯獨就是掙了不少錢。
朱老爺子知道我說的這話不假,便也不再跟我推辭。不過,就着這個話頭,朱老爺子突然來了一句:“賢婿呀,你在應天的產業有沒有想過要出手呀?”
雖然我不知道向來對生意不甚關心的朱老爺子爲何有此一問,但我也沒必要在老丈人面前藏着揶着。我告訴朱老爺子,我其實早有迅速在應天拋售產業的打算。只不過我在應天的產業是與沈大哥和劉聚大哥合夥,且他們的份額比我還大。因此,我已派人通知他們來年正月底齊聚應天,就是爲了商討這事兒。
聽我如此一說,朱老爺子也是點了點頭,然後對我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有時候,有舍纔能有得!捨不得一些東西,往往最後將自己都搭進去了。”
從朱老爺子那裡回來,我迅速給松江府的偰斯大哥寫了一封信。因爲當初偰斯大哥攜嘉定州投降有功,後來升任松江府同知。既然是在松江府爲朱老爺子物色一塊養老之地,此事拜託偰斯大哥是再合適不過了。
信寫好之後,我讓丁德義帶着幾個人,帶上我的書信及一大包金元寶直接去松江府找偰斯大哥,爲我辦妥此事。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臘月初九,朱升老爺子向朱元璋提出辭官的請求。雖然朱元璋再三挽留,但朱升老爺子以年邁多病、老眼昏花爲由,朱元璋只得應允。
爲了表示自已並不是不願意爲大明效力,朱升老爺子也“厚着臉皮”向朱元璋替自已的小兒子朱同討了個官兒。
父親辭官前推薦自已的兒子,這個舉動讓朱元璋安心不少。朱元璋不僅賞賜了朱升老爺子許多金銀物品,還授予朱同翰林院侍讀的官職,專門陪太子朱標讀書。
朱升老爺子辭官之後,朱元璋感覺失去了了個重要幫手,便迅速從浙東行省召回楊憲,並授予楊憲中書省右丞,讓其全力輔佐左丞相李善長。
當初,李善長處置李飲冰與楊希聖一案,爲了達到殺一儆百、震懾羣臣的目的,楊希聖不僅被李善長施以刑罰,還被罷了官職,永世不得錄用。爲了這事兒,楊憲在浙東行省與李飲冰的堂侄李文忠鬧得不可開交。
這一回,楊憲回到應天,朱元璋讓其全力輔佐當初這一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李善長,二人的明爭暗鬥又要開始了。
朱升老爺子的突然辭官,朱元璋倒是沒有什麼過多的反應。反而是李善長和劉伯溫二人,爲了此事都單獨找過我。
朱元璋稱帝之初,先是讓汪廣洋出任中書省參政。洪武二年,由於徐達、馮國勝等人在陝西一路攻城略地,關中四大軍閥也成了兔子的尾巴。朱元璋覺得陝西是塊重要的地方,雖然有徐達、馮國勝等人,在軍事上不成問題,但要搞好民政,這些人恐怕都不行。於是,朱元璋派汪廣洋出任陝西參政。實際上,陝西的吏治、民政都由汪廣洋管理,徐達只是負責軍事。
汪廣洋離開中書省後,李善長是鬆了一口氣。至少現在應天就剩下劉伯溫一個人了,就算他劉伯溫再能幹,一個人單槍匹馬,也沒辦法跟自已鬥了。
可是,隨着朱升老爺子的辭官,朱元璋迅速召回楊憲。這下,李善長哪裡還坐得住?
當李善長“誠心誠意”地問我,朱升老爺子爲何要辭官之時,我如果還用朱升老爺子那套“年邁多病、老眼昏花”的說辭,顯然是無法讓精明的李善長信服的。畢竟當初我都覺得這事兒有文章,何況是李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