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完了碗中酒,就開始吃肉。吃幾口,大家又接着幹。從現場氣氛來看,大家就真的算是掏心窩子的兄弟了。
四人這頓飯吃到未時,才散了。
常遇春、陳維林二人也喝了不少,有點暈暈乎乎了,但還是都騎上馬向太平城馳去,只不過這速度就比來時慢了不少。
畢竟是酒後駕駛,還是要小心慢行、安全第一嘛!
回到太平城,常遇春、陳維林二人立即給朱元璋作了個詳細彙報。
朱元璋雖然對常、陳二人滿嘴酒氣有些不悅,但這二人帶回來的結果他是很滿意的,少不得把二人誇讚了一番,讓二人回去歇息了。
第二天,朱元璋再次召集開會,安排部署六月十七日接受投降的相關事宜。
朱元璋和衆將心中都有數,這陳家軍投降有可能是迫於陳野先被俘,採取的緩兵之計。
所以,這第一,要防着詐降,要充分做好各種準備。萬一陳家軍是打着投降的旗號來到太平城,突然發動攻擊營救陳野先,那可得提前做好相應的防範措施。
這第二,如果陳家軍是暫時投降,又該怎麼辦?
這第三,如果陳家軍是真心歸附,應當如何妥善安置他們這麼多人馬。
會議開了近兩個時辰。最終議定,六月十七日,陳兆先、陳飛虎二人領大軍來太平城時,以城內狹小,無法容納這麼多大軍爲由,讓陳家軍的大部留在城外紮營,陳兆先、陳飛虎可帶少量隨從人員入城。
同時,要加強對陳野先的控制,做到內緊外鬆,表面上看,陳野先是有自由的,實際上,他的一舉一動,都必須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在陳兆先、陳飛虎二人帶兵歸附之前,要充分利用這幾天的時間,將已俘虜的陳家軍迅速整編到各隊伍之中。
陳兆先、陳飛虎二人歸附之後,爲了顯示我們的誠意,他們的部隊還是由他們自己帶領,我們不奪他一兵一卒。但歸附前已被我們俘虜的兵士,肯定不能再還給他們了。
因此,得迅速完成整編。
如果到時候陳兆先、陳飛虎提出要求我們將太平之戰俘虜的陳家兵士還給他們之時,我們可以以已經完成整編爲由,言明沒辦法再交還這些兵士給他們。
會議當場,朱元璋就做了一個簡單的分配。
那一萬六千餘俘虜中,有一千多人受傷嚴重,立即讓李善長派人運回和州養傷。
廖永安駐防採石磯,說好讓他帶走三千兵士的,就讓他帶一千紅巾軍、兩千俘虜整編的陳家軍。
徐達、湯和各整編三千俘虜的陳家兵士;馮國勝、鄧愈各整編兩千俘虜的陳家兵士;餘下約三千兵士全部整編到常遇春的先鋒隊中。
另外,陳野先不得隨意離開太平城。投降後,照舊任命他爲元帥,陳兆先、陳飛虎分別爲他的副元帥,仍統領其所屬兵馬。
當然,陳野先的這個元帥還得歸朱元璋管,只不過他相當於朱元璋麾下的一個方面軍司令員,大致和徐達、湯和他們差不多。
日後的行軍作戰,陳野先得時刻跟着朱元璋走,具體戰事由陳兆先、陳飛虎二人負責。
相當於陳兆先、陳飛虎二人領兵在外,陳野先當人質。若陳兆先、陳飛虎二人敢有什麼不軌行爲,我們這邊可以隨時解決掉陳野先。
這也不失爲一個防止其叛亂的好辦法。
會議結束後,各將領迅速按照朱元璋的指示,立即開始整編俘虜。
廖永安很快也帶着三千人去了採石磯,常遇春也補充了三千餘人。
想想當初帶着一百二十人出錐子山,到和州後,甘澤生、陳維林帶着黑蛟幫的三百餘人來投。再到現在,常遇春手下也有四千餘人了,也是正牌的先鋒官了,形勢發展喜人啊!
六月十七日,陳兆先、陳飛虎二人果然帶着三萬餘人來到太平城下投降。
朱元璋爲了顯示誠意,帶着諸將出城迎接。
當然陳野先也得出來迎接,只不過朱元璋的身邊圍着一圈他親自挑選的親衛兵。而常遇春和陳維林就在陳野先的身後,隨時準備應付突發情況。
朱元璋當着衆人的面,宣佈陳野先繼續當元帥,陳兆先、陳飛虎二人分別爲副元帥,繼續統領所屬兵馬。
當着這些受降兵士的面,朱元璋再次發揮了他的忽悠才能。
他站上一個高臺,呼籲廣大的漢人兄弟團結起來,爲了民族大義,爲了子孫後代不再被蒙古撻了奴役,大家共舉反元大業。
朱元璋的一番慷慨陳詞,博得了不少兵士的歡呼,陳野先、陳兆先、陳飛虎三人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他們三人不過是將投降作爲一個權宜之計,他日一旦得到機會,再報這太平之戰之仇。
朱元璋一番忽悠之後,言明太平城內地方狹小,這麼多兵士涌入,必將造成城內混亂,所以讓陳家軍就在城外紮營。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陳兆先、陳飛虎二人當然可以跟着陳野先入城居住。
所有的一切,正按着朱元璋設定的軌道運行。
接下來的幾日,朱元璋及衆將領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撫這幫投降的陳家軍。
朱元璋也多次看望部隊,親切地與官兵交談,逐步在兵士中樹立了一個和藹可親、愛兵如子的統帥形象。
陳野先投降之後,朱元璋每次召開高級軍事會議,都讓陳野先也參加了。但真正討論什麼核心機密問題,都是另外拉着徐達、湯和他們幾個開小會,從來不讓陳野先參與。
就這樣過了幾日,情況基本穩定下來了。
六月二十五日,採石磯方向傳來了重大軍情,送信的是廖永忠,採石磯守將廖永安的親弟弟。
當初,廖永安、廖永忠兩兄弟在巢湖一帶爲匪,當朱元璋從和州南下準備渡江時,廖永安、廖永忠兩兄弟帶領衆人及一些船隻投奔了朱元璋。
廖家兩兄弟在採石磯大戰和攻太平的戰役中都作戰勇猛,朱元璋授予廖永安管軍總管一職,隸屬於徐達指揮。
集慶方向有元軍南下之際,朱元璋便派廖永安帶了三千人馳援採石磯,並任命廖永安爲採石磯的最高統帥,全權負責採石磯的防禦。
朱元璋沒料到蠻子海牙這次動了真格兒,派了水陸兩路大軍共計一萬五千多人,由水軍元帥康茂才擔任指揮官,直取採石磯。
廖永安也是看到元軍南下兵力太強,他這五千人恐怕抵擋不住,立即派親弟弟廖永忠回太平去報信。
即使是這樣,廖永安也守不住採石磯。
他的五千兵馬中,原駐守採石磯的兩千人,有一半是攻取採石磯所獲俘虜整編的,他從太平帶來的三千援軍中,有兩千是原陳野先的部下。
也就是說,他這五千兵士,真正是從和州那邊過來的只有兩千人,有三千人都是剛俘獲的俘虜整編的,那這個戰鬥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對面元軍的實力着實強大,康茂才親率五千水軍,近百艘戰船從集慶江面直奔採石磯,陸上另有一萬步兵與水軍遙相呼應。
採石磯的部隊全是步兵,戰船全被李善長藏到和州去了。
一邊是水陸協同作戰,一邊只有敵軍三分之一兵力的步兵,而且大部分還是近期整編的俘虜。
其結果是可想而知,廖永安的部隊與元軍一接觸,高下立判。就在廖永忠在給朱元璋作彙報的時候,廖永安的部隊就被擊潰了。
這不能怪廖永安指揮作戰不力,的確是雙方實力差距太大。
朱元璋還在召集衆將討論如何援救採石磯,採石磯就已經失守了,廖永安正帶着兩千殘餘兵力向太平方向潰逃而來。
當然,當時並沒有手機,也沒有無線電,朱元璋他們肯定是不知道採石磯已經失守了。
衆將都認爲,元軍是水陸並進,我軍馳援如果只派步兵、騎兵的話,很容易受制於人,因此,我軍也得水陸並進。
但目前船隻都在和州那邊,且從採石磯方向運過來顯然不合適,因爲敵軍很可能已經封鎖了從和州通往採石磯的江面。
如果和州的船隻從江心島的南面繞過來,先到太平,那需要很長時間,等船隻都調遣過來,康茂才早拿下了採石磯,且已做好防禦,想攻下采石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元軍拿下采石磯後,很可能會從集慶繼續增兵採石磯。所以就目前的形勢分析,去與元軍爭奪採石磯並非明智之舉,不如避其鋒芒,另闢蹊徑。
其實,這最關鍵的問題是朱元璋現在還不想與元軍主力正面交鋒,他想保存實力,讓郭天敘他們與元軍主力拼個兩敗俱傷。
既然準備放棄採石磯,那就得做好下一步的打算。
第一,和州至採石磯的水上交通線肯定是被敵軍控制了,我軍太平與和州的聯繫,就只能是從江心島的南邊繞過來了。
第二,下一步必須加強太平北邊的防守,一定不能讓元軍南下攻取太平,如果太平再失守,整個渡江攻取集慶的計劃就正式宣告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