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這些,三人又討論起了眼下的抗倭形勢。
唐順之說道:“元敬,老夫來此之前,曾有老友代問,圍攻會稽之敵不過是八百,而元敬擁兵四千,又有會稽軍民協助,倭寇一無人數之優勢,二無堅城之利,爲何元敬三月未下,致使百姓罹難,江南惶惶不安?“
這個問題程仲在來會稽之前也曾有過疑問,之前還以爲是明軍作戰不利,拿倭寇沒有辦法,當得知領兵的將領是戚繼光的時候,程仲的這個想法打消了。
除非戚繼光名不副實,否則斷然不會在以四千對八百,這樣五比一的人數優勢下,竟然還拖了這麼久才取的勝利,這其中必有原因。也許普通人可能看不明白,但是程仲卻隱約猜到了。
唐順之的問題非常尖銳,相當於當面指責戚繼光用兵不利了。恐怕任何人聽了這樣的質疑都會勃然變色。
戚繼光卻依然春風滿面,卻也並沒有正面回答唐順之的問題,而是轉而問程仲說道:“程小哥,您覺得抗擊倭寇最緊要的是什麼呢?“
戚繼光的這個問題來的突兀,本也沒有指望程仲能夠一語中的。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程仲卻似乎已經成竹在胸了。
“大將軍,依小子淺見,抗倭最緊要的無外乎三個字。“程仲字斟句酌的說道,既不能讓戚繼光覺得自己沒有城府,又不能顯示自己沒有見識,要拿捏好這個度並不容易。
“哦?說說看?“戚繼光不由有些好奇程仲能說出什麼樣的原因。
“古人詩云: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但是抗擊倭寇卻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即多殺傷!“程仲說道。
“說下去!“戚繼光的臉上閃現驚喜的光芒。沒錯,程仲的說法正是他所秉持的,很多儒生對於這種做法很不屑,甚至強烈反對,覺得太暴力,違反人倫。程仲是個秀才,而且年齡又如此的小,想法竟然與自己暗暗相合,戚繼光不由對程仲生出幾分愛才之心。
“倭寇遠來,如無根浮萍,人數也必不多,如果僅僅是擊潰,而不能殲滅,則大軍退去,倭寇捲土重來,百姓莫不能抗。而使大軍疲於奔命,苦不堪言,但效果卻微乎其微。只有多殺,甚至殲滅,才能徹底消除倭患。“程仲條理清晰的分析道。
戚繼光面帶笑容,卻並未表達態度。反而是唐順之皺眉問道:“倭寇自海上遠遠而至,沿海奸商亦多有參與,人數多至數萬,殺又豈能殺絕?而且其中多有我之同胞,殺之有違天和,有傷人倫。“
“不然!“程仲對唐順之的背景一無所知,因此說話也更加的隨意。“倭寇之流不論是漂流而來的真倭,還是裹夾其中的百姓,只要是倭寇,手上豈沒有沾染同胞之鮮血?豈不欠同胞之血債?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是我族類,依然做出這樣人神共憤的事情,則更加的可惡。對他們的仁慈,就是對百姓生命的漠視,是婦人之仁!“
程仲的話說的更不客氣,唐順之質疑戚繼光用兵不利,而程仲則痛斥唐順之婦人之仁。
“程小哥,言過了。“戚繼光淡淡的勸了一句。
唐順之卻微笑擺了擺手說道:“元敬呀,讓小兄弟說下去。“
“程兄弟,不要誤會唐荊川呀,他的胸懷和見識非我等可比呀。“戚繼光說道。
Www• ttκΛ n• c o
“是!“程仲應道:“以牙還牙,以血換血,自古而然。自倭患以來百餘年,我東南百姓殞命流血者不知凡幾,血債如山,非殺傷不足以平民憤,非殺傷不足以清血債!而且,殺人也可以立威,犯我疆土,殺我百姓,雖遠必誅!只有讓侵略者有此下場,才能夠爲後者鑑,才能讓蠢蠢欲動者懼,就是讓中華內外鹹知:倭寇的下場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死!唯其如此,才能讓後來者裹足不前!“
程仲言語激烈,字字擲地有聲。聽來讓人振奮。
軍帳後,勁裝女孩俏臉激動的通紅,看着程仲的目光中,更是多了幾分迷醉。
王氏輕笑道:“這程仲倒頗有幾分見識。“
“姐姐,連程仲都能看到的道理,怎麼這姓唐的老頭看不出來?姐夫還對他如此的客氣,要是依我看,早該把他轟了出去是正經。“
女孩憤憤不平的說道。
王氏笑道:“傻孩子,你還當真了?這是你姐夫和荊川先生在考校程仲呢!“
“啊?“女孩不好意思的說道:“我都沒有看出來。“
“要是讓你都能看出來了,那還有什麼考校的效果?“王氏點了點女孩的額頭。
唐順之和戚繼光相視一笑,均覺得這程仲倒是個可造之材。
“在下猜測大將軍將八百倭寇圍困此處想必也是存着這般心思吧?“程仲話鋒一轉已經將話題又轉到了唐順之的問題上。
“將軍提四千虎賁如果要擊潰這八百倭寇可謂是輕而易舉,一鼓可下。但是大將軍卻圍而不攻,應是想吸引更多的倭寇前來救援,圍點打援,多殺傷倭寇有生力量吧?學生淺見,不知道猜得對也不對,請將軍明示。“
程仲這麼說其實是回答了唐順之之前的問題了。
戚繼光哈哈大笑,他現在發覺自己是越來越喜歡這個年輕人了。小小年紀,又是遠道而來,對之前的形勢毫無所知,竟然猜透了自己的心思,如此卓越的見識,如此敏銳的思維,難能可貴!三月間,戚繼光圍困這八百倭寇已經吸引了多路倭寇來救。斃傷倭寇數百人,這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戰果了。一方面殺傷了倭寇,一方面讓義烏新軍可以熟悉戰場,快速成長爲老兵。以往倭寇神出鬼沒,明軍疲於奔命,遍尋不得,甚至被倭寇所乘。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會稽城下這八百倭寇宛如一塊誘餌,吸引倭寇源源前來,戚繼光以逸待勞,自然斬獲頗豐。
“哈哈哈哈。^_^“唐順之突然笑道:“元敬呀,這天下不乏知己呀。“
唐順之對於程仲的褒揚不可爲不高,竟然將程仲引爲戚繼光的知己。
程仲如此反駁唐順之,而他竟然絲毫沒有動氣,還如此肯定程仲,讓程仲心中也不由感到奇怪。
“程小哥,還不向荊川先生請罪?“戚繼光也笑道。
“小兄弟所言句句在理,何罪之有?“唐順之豈會和程仲一般見識?“既然你看出了元敬駐兵在此的目的,又能否猜到他近日突擊倭寇,解會稽城圍的原因嗎?“
唐順之似乎覺得之前的考校還不到位,繼續問道。
程仲面色一苦,心說我可不是算命的,又怎麼會猜到戚繼光的心思?
想了一想說道:“在下斗膽一猜,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倭寇已經識破將軍的目的,不再增援會稽。“
戚繼光點了點頭,畢竟倭寇也不是傻子,其中狡詐之人甚多。在多次遭遇損失之後,看出戚繼光的目的,也並非難事。
“那還有第二條呢?“戚繼光也好奇的問道。他不相信程仲還能猜到他此舉背後的原因。
“大將軍解會稽之圍,雖然說不上困馬乏,但是想來應該休整一些時日的。但是剛剛小子看到,大軍已經準備開拔,如此急促,想來是軍令如山,倭寇爲患甚急,需要將軍前去支援評定吧?“
程仲全憑推理,竟然猜測的原意與實際相差不遠,唐順之和戚繼光都非常的吃驚。
“元敬呀,你面前的可是一位奇才,放過可惜呀。“唐順之說道。
戚繼光也點了點頭。確實如同程仲所說,岑港之戰已經進入了最艱難的時刻。俞大猷帶領兩萬明軍圍剿了半年都不見成效,嘉靖皇帝聞之震怒,要求在一個月內攻下岑港。因此戚繼光裁不得不奉命前去岑港支援。這才解了會稽之圍。
“程小哥,有沒有想過投到我的軍中?“戚繼光說道。
聽到戚繼光此言,程仲的心怦然而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