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

爲穩固軍心,斷了大家撤出武昌的念頭,張振武發言時甚至以佩刀砍地,眥裂髮指:“武昌爲兵事重地,倘不死守,則東南搖動,望風披靡,大敵當前,有敢言棄武昌者,斬!”

會後,張振武不顧自己有傷在身而憤起馳馬舉旗,並沿街高呼:“漢陽不守,乃我戰略撤退,武昌萬無一失!”此舉頗令民心安定。

這些擔當和作爲,使他當之無愧地被尊爲共和元勳,和孫武、蔣翊武並稱“辛亥三武”。

張振武的被害主要源自他和黎元洪的矛盾。

黎元洪並非革命黨人,是起義的人員拉着他走上這條道路的。

把黎元洪逼上“梁山”的人中,張振武也是其中之一。說起來,沒有這一步,黎元洪怎麼會有後來的名利雙收。按說,他應該感謝把他逼上這條道路的張振武等人,但黎元洪可不這樣想。這也不能全怪黎元洪,因爲,以首義功臣自居的張振武,打心底就看不起黎元洪。

從一開始,張振武對黎元洪就沒有什麼好感。

或許,黎元洪從一個清廷的高官,走上革命造反的的道路,無論如何需要個轉變的過程。或許,一下子被推到這麼高的位置,總要謙讓一下,客套一下。你們讓我當這個大都督,我說話有人聽嗎?是不是需要講點條件呢?

不管何原因,反正武昌起義之後,推舉黎元洪爲軍政.府大都督時,黎元洪確實是曾推辭過幾次。

這讓張振武異常氣憤。在他看來,你黎元洪有什麼了不起?革命黨人這樣的看得起你,你應該誠惶誠恐,感恩戴德才對,怎麼可以推三推四呢?看黎元洪不爭氣的樣子,張振武曾提出要將黎元洪斬首示衆,以警醒世人,振奮人心。

張振武說這話的時候並沒刻意避人,這番言論很快傳到黎元洪的耳中,黎元洪對張振武能不記恨嗎?

有人說,黎元洪和張振武的矛盾,很重要的方面要歸結到張振武的性格上。張振武坦率正直,但是爲人極其的飛揚跋扈。尤其在公開的場合經常嘲笑黎元洪,對黎元洪這位大都督極其的藐視。

“當日不是我們這些人將你推出來,能有你今日之威風?”這是常掛在張振武嘴上的話。

肯定地說,這是讓黎元洪很難忍受的。

在一段時間裡,黎元洪雖然貴爲副總統兼湖北都督,但當時坐鎮武漢的主要軍事將領其實是共進會的孫武、張振武和文學社的蔣翊武,人稱首義的“三武”。有這“三武”的存在,被推上“都督”寶座的黎元洪的權力是很有限的。

黎元洪和張振武彼此間嫌怨日深,面和心不和,已是軍政.府中公開的秘密。身爲都督的黎元洪心裡雖然惱怒,但懾於張振武手裡的“槍桿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張振武是個抓槍桿子的人,他直接掌握的將校團有三千多將士,團長是其親信,也就是和張振武同時遇害的方維團長。這支部隊只聽張振武的,是黎元洪的一塊心病。

武昌起義勝利後不久,發生了羣英會事件。

共進會領導人孫武出任湖北軍政.府軍務部長之職。他居功自傲,“逢人稱首義”,以“革命元勳”自封,且作風跋扈,喜獨斷專橫。很多的文學社、共進會的重要成員都覺得受到排擠、抑制。黃申薌是共進會重要成員,在會黨中頗具聲譽,對孫武極爲不滿,於是他便聯繫其他一些不滿孫武的人密謀倒孫。

黃申薌(1884—1942),湖北大冶人,字少驤、聖養。一九零五年與人組織同心會等反滿團體。次年投入湖北新軍。後考入特別陸軍小學堂,又組織種族研究會、湖北軍隊同盟會。一九零九年加入共進會,接替孫武主其事。次年與李六如等密謀響應焦達峰在長沙的起義,事泄走滬。武昌起義後任湖北都督府近衛第二協統。一九一三年和詹大悲等在漢口策劃討袁,事敗潛離武漢。護法時期藍天蔚在鄂西組織靖國軍,應邀前往。失敗後去廬山隱居。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下山到滬,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四二年在上海病逝。

一九一二年二月,黃申薌、向海潛等人組成“改良政治羣英會”,策劃武力倒孫。

二月二十七日夜,以黃申薌、向海潛爲首的羣英會成員,會合第三十一標組成的教導團,由文學社領導的傷兵團體畢血會,起義老兵組成的將校團,以及由士兵組成的義勇團,集衆達數千人。配帶羣英會徽章,涌上街頭,高喊“打到孫武”,“打到軍務部長”的口號。

隨即包圍了軍務部及武昌大朝街孫武寓所。孫武孫事先得到消息,已匆匆逃避漢口。羣英會等會衆遂搗毀孫武的寓所,放火燒其房屋。

武漢羣英會暴亂事件之後,黎元洪曾下令解散他視爲眼中釘、肉中刺的將校團,沒有成功。

他想派一個心腹去任副團長,試圖讓這支部隊擺脫張振武控制,遭到該團的拒絕。

他又下令將這個團編入其親信王安瀾統率的第六鎮,又遭強烈反對,被迫收回成命。

最後又設計想把該團改爲軍官學校,也沒能成功。

民國成立後,南北方不打仗了,都開始裁撤軍隊。原兵站所轄六個大隊,共千餘人,黎元洪下令將其解散。

張振武則把這支隊伍改編成軍務司護衛隊,又成了他親手掌握的一支部隊。這樣的在黎元洪身邊擁兵自重,讓黎元洪如何能泰然處之。

更何況,張振武對黎元洪的施政有諸多不滿,還經常把“鄂政不良,我等當再度革命”也掛在嘴上。

在兩個人之間,還有一件怨恨很深之事。南北議和期間,爲了做打的準備,張振武曾帶鉅款去滬購置軍火。

湖北駐滬代表楊玉如電告黎元洪,說張振武“耗費公款,械不合用”。

黎元洪派人去查他的賬目,並電請滬都督陳其美監視他的活動。

張振武一怒之下返鄂,當面質問黎元洪:“你憑什麼資格查我的帳?”

黎元洪實行軍民分治,將武昌起義有功人員,警視廳長顧慶雲排擠去職。張振武非常氣憤,上書黎元洪嚴詞詰責,使黎元洪覺得張振武是處處和自己作對。

羣英會事件後,黎元洪改軍務部爲軍務司,軍務部原正副部長孫武、蔣翊武和張振武同時被解職。孫、蔣都消極隱退,只有張振武不幹。不甘爲軍事顧問,強烈要求留任,黎更加對張不滿。

黎元洪一開始是想把張振武調出湖北。

請袁世凱幫忙,調張振武爲“東三省邊防使”,讓張振武帶着自己的人馬,走得遠遠的。

袁世凱開始一口答應。

但革命黨人終究是外人,袁世凱怎能讓革命黨的人馬在他的身後駐紮。便藉口東北大局已定,南軍不服北方的水土等理由推託。

黎元洪和袁世凱說了實話,請袁世凱解決困難。

恰巧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之後,一直想打壓南方革命派的軍事力量,因此在對於張振武的態度上和黎元洪達成一致。在袁世凱的親信、參謀次長陳宦的策劃下,決定對張振武等人施行調虎離山之計。

於是袁世凱以共商建國大計的名義,邀請孫武、蔣翊武、劉公、張振武等民國元勳十六人入京就職。

張振武信以爲真,當他躊躇滿志的和孫武等人趕到京城時,沒想到袁世凱爲“三武”安排的全是總統府軍事顧問虛銜。

孫武和蔣翊武沒說什麼,張振武大怒,當衆指責:“我湖北人只會做顧問官耶?”

他找袁世凱要求,安排實職。袁世凱沒有辦法,只好又封他爲蒙古屯墾使加以敷衍。

張振武又信以爲真,對這個職務很滿意,遂和袁世凱落實經費和人員編制。

袁世凱又藉口經費困難,目前無法籌措。

張振武一怒之下返回湖北。自立門戶,在漢口設立屯墾事務所。要求黎元洪每月提供經費一千元,準備召兵一鎮,去蒙古屯邊。

黎元洪在裁撤軍隊,而張振武卻在這裡招兵買馬,這不是和他對着幹嗎?誰知道張振武招的兵馬乾什麼用?如果是對自己搞兵變,搞什麼“二次革命”怎麼辦?

還要自己給提供經費,不是明擺着欺負人嗎。我給你錢,讓你招兵買馬革我的命,誰是傻瓜嗎?

一山不容二虎,有張振武無自己,有自己無張振武。這個時候的黎元洪,應該是已動殺機。

但是,袁世凱當起了好人,特意派出湖北籍的參議員劉成禺、鄭萬瞻回武昌進行調解。

劉成禺等人屬於議會中共和黨的參議員,張振武屬於共和黨中的民社派,他們出面張振武也不能不給面子。

在各方努力下,張振武和黎元洪等武昌地方軍政大員至少在表面上恢復了和氣。

第97章 中山先生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41章 東南互保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55章 反擊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55章 反擊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63章 請願大潮第84章 海軍起義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60章 山雨欲來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4章 當官真好第58章 離開老巢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95章 打破僵局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139章 慶典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289章 內鬥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89章 出師未捷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17章 駐節朝鮮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294章 曹錕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19章 一心離開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410章 會考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196章 陸榮廷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410章 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