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

林子軒提議成立一個拯救文物的民間機構,丁聞江自然是極力贊成。

丁聞江現在是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總辦,在上海華界的地位僅次於孫傳方。

孫傳方只管軍隊,對政務不怎麼精通,所以丁聞江就有了不小的權利,可以便宜行事。

加上林子軒在上海文化界的影響力,兩人聯手或許真的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當然,這件事不是說說就行的,還需要大批的人員做事,需要大量的資金做後盾。

丁聞江能夠從上海的財政資金中撥出一筆錢,林子軒捐出一部分,成立文物救助基金,打好基礎,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他們決定把這個機構叫做中華文物救助會,總部設在上海,之後逐步在全國設立分會。

至於救助下來的文物,兩人同意建立一座博物館暫時保存,等到適當的時機捐給國家。

這個適當的時機是指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的時候。

不過在建立博物館的地點上兩人有分歧,丁聞江覺得上海就很好,林子軒則認爲最好建在偏遠地區,避免文物毀於戰火。

這讓丁聞江很詫異,他認爲在目前的中國上海租界無疑是最安全的地方。

林子軒想的更爲長遠。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上海並不安全,倒是重慶和雲南等地是合適的地點。

這只是初步探討,兩人求同存異,把這件事暫時擱置,以後再做決定。

在龍華鎮的這次會面,他們談論了中華文物救助會的大體框架和基本方針。

也就僅此而已了,畢竟這件事牽扯到的東西太多,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說好的,還要和一些文物專家商量文物鑑定和保存的問題。

兩人會聯名在《申報》上發表一封倡議書,邀請有志於文物保護的專家學者參與進來。

無論是丁聞江,還是林子軒,在這個時代都是極具聲望的人物,影響力不容小覷。

回到家裡,林子軒稍稍冷靜下來,不由得搖頭苦笑。

想想以後中國的情況,這會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就算是把文物保存下來,也經不起人爲的破壞,這是一個讓人頭疼的難題。

他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應對將來的危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很多事情總要有人開個頭,才能讓後來的人繼續做下去,他願意做一個開創者。

提倡傳統文化,保護文物,這是一脈相承的事情,文物也是傳統文化。

不能讓後世的學者跑到外國的博物館研究中國的文化,那將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說起來,林子軒並不喜好文物,也不懂這些,只是有些不忿而已,既然現在有了聲望,有了錢財,那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工作是義不容辭的事情。

這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愛國情懷。

作爲一名僞文學家,當務之急不是組建保護文物的機構,那是一件長期的工程。

眼下,他要利用自己作家的身份發表文章來喚醒大家保護文物的意識,揭露西方考古學家在中國的盜墓行爲。

這些事情不是沒人知道,但一直沒有引起重視,因爲種種原因,也沒人說出來。

或許有人說了,卻依舊沒有人關注。

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戰爭和革命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有太多需要專注的新聞,盜墓和販賣文物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林子軒要寫的第一篇文章叫做《莫高窟》。

他結合後世的資料,講述了敦煌莫高窟的飛天文化,這是一個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的文化傳承。

從其中能研究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的融合,極具史學研究和文化研究價值。

自然,他不會忘記那位王道士。

林子軒要寫的不是學術論文,而是散文,學術論文適合在專業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比如北大國學門的《國學季刊》。

那樣只能在專業的小圈子裡流傳,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散文的形式自由,可以抒發情感,記人記事,進行哲理思考等等。

他寫的這一類散文在後世被稱爲文化散文。

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現出鮮明的文化意識和理性思考色彩,風格上大多較爲節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終極追問。

餘秋羽的《文化苦旅》和陳評原的《學者的人間情懷》就屬於文化散文。

在民國時期,有不少散文大家,各有特色。

魯訊的《朝花夕拾》,周作仁的《自己的園地》,鬱達浮的《故都的秋》,朱自青的《背影》,徐至摩的《巴黎的鱗爪》等等。

有的回憶往事,有的寫景抒情,有的把文化和歷史溶於生活之中。

所謂大師,就是無論寫什麼,怎麼寫,都似信手拈來,渾然天成。

林子軒和他們沒辦法相比,只能老老實實的把後世的文章進行改寫,刪去在這個時代不應該出現的文字和資料,加上自己的一些見解。

餘秋羽的散文,怎麼說呢,太過於煽情了。

這或許正是《文化苦旅》在後世暢銷的原因所在,能夠引起青少年讀者的共鳴。

民國時期的散文家大多比較內斂,用淡淡的筆觸記錄生活的點滴,給人自然而然的感覺。

就好像武林高手一樣。

一個修煉的是內功,依靠內在的底蘊打動讀者;一個修煉的是外功,憑着煽情吸引大衆。

功力高低一看便知。

在民國也有煽情的高手,比如郭沫偌的《女神》,就深受青年人的喜愛。

原因是青年人容易被感動,一聽見高喊的口號,便熱血沸騰。

沈叢文說郭沫偌在創作小說上沒有天賦,只適合寫檄文類的文章,喊喊口號。

這個觀點應該是客觀的。

後世的文人往往學了郭沫偌的套路,專心修煉外功,而忘記了精修內功。

林子軒寫這類散文不是爲了出名,而是爲了吸引更多的人專注,所以煽情就煽情吧,只要能起到效果就好,不必去管別人如何評價。

對此他已經習慣了,早前就有人批評他文筆差,也沒見損失什麼。

就這樣,《莫高窟》這篇文化散文發表在《申報》的副刊上,把敦煌莫高窟遭受的文化劫難展現在世人面前。

林子軒用這句話作爲結尾。

“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啓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悽豔的晚霞。那裡,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第三十八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一百九十三章 緋聞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學雜誌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一次庭審第五十一章 這一日,屬於上海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擂臺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位女演員第一百五十章 來者不善第七十三章 劇院裡的新聞發佈會第三十章 理想主義者第十九章 新詩興起之日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路向北第一百八十四章 關於詩歌的話題第三百三十六章 隱藏起來的劇情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位女演員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專業精神第二百六十章 超級英雄的新夥伴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讀者第三十三章 一個歌星的誕生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創作小說三江感言第三百零六章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第三百一十四章 克里姆林宮的失敗者第五十二章 電影行業的暴利第八十九章 一個有益於中國電影事業的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過才知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講明白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創作小說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一百零七章 新時代的女性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做一隻有壞習慣的公雞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六十九章 有聲電影的困境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嘗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紅色第一百七十八章 拒絕長大的霍爾頓第十二章 文學和白話文第五十八章 美國第一位華人律師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麼是新文學?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映會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一百一十八章 鄉土小說的新方向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七十八章 貼近生活和粉飾生活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卻的紀念第三百六十章大買賣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國文壇的怪現狀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國第三百一十章 前來蘇聯的參觀者們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經有這樣一所大學第二百零六章 過年第三十四章 被差評的《笑傲江湖》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蘭西歲月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奧斯卡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風範第四十七章 一念之間第一百一十八章 鄉土小說的新方向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第七十七章 《日出》第七十七章 《日出》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灘的一道風景第一百零八章 不會剪掉的劇情第五十八章 美國第一位華人律師第二百七十一章 給世界一個警告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五十六章 《亂世佳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個逆時代潮流而寫作的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既然要戰,那就戰吧!第七十章 一場來自南方的旋風第二百八十九章 對待諾獎的態度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義者較真傷不起啊!第三百六十六章無聲的中國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讀者第一百零九章 入戲太深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聽生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風雲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需要這裡成績最差的學生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擂臺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灘風雲第一百六十八章 神話劇的熱潮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灘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