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從我們開始做起吧!

在後世,電視新聞上經常出現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消息,爲了追回文物經歷多少困難,還有愛國人士在國外高價收購等等。

能弄回來一件文物都要在新聞上播報,可見應該是真的不容易。

那時候的林子軒只是一介小民,看電視的時候感受不深,罵兩句文物販子也就過去了,反正他也做不了什麼。

穿越之後,他和古董行業接觸的不多,他不懂這個,也沒有附庸風雅的愛好。

林家說到底是商人家庭,不是書香門第,林子軒算是個異數,一不小心成了文學家。

但他是冒牌文學家,對於這個時代文人認爲風雅的事物都不怎麼感興趣。

不過,他雖然不瞭解上海的文物市場,卻有所耳聞。

比如,上海《新聞報》的大股東加拿大人福開森就喜好收集中國文物,此人自1887年來到中國,生活了數十年之久,收集了數千件中國古玩。

中國文物流失海外早已有之,八國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搶掠無數文物。

根據《清季野史第一編都門識小錄》記載。

“庚子間,《四庫》藏書殘佚過半,都人傳言,英、法、德、日四國運去者不少。又言洋兵入城時,曾取該書厚二寸許、長尺許者以代磚,支墊軍用器物。武進劉葆真太史拾得數冊,視之皆《永樂大典》也。”

這只是一個開端。

中國的這些文物被帶回西方,引起了西方人的高度重視。

西方的文物販子和學者們不顧風險的蜂擁而至,他們要來東方搶掠寶藏,甚至有西方的博物館開出中國文物的收購單據,明碼標價。

那些士兵不識貨,拿古籍當磚頭,但這些文物販子不同,他們知道什麼東西有價值。

一些外國商人還在北平、上海、天津等文物匯聚地開起了貿易商行,專門收購中國文物。

有些中國古玩商也開起了專做洋人生意的古玩鋪。

於是,雙方勾結在一起,大量文物就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的運到了國外。

清朝末年,法國駐華第三公使魏武達以蒐集中國文物出名,是鑑定中國古玩的專家,卸任後他在巴黎開設中國古玩店。

北平最大的古董商嶽斌就是由他扶植起來而發財致富的。

這一時期,北洋政府既無禁止文物出國的法律、法規,又缺乏對舊書業、古玩業的必要管理,導致文物外流暢通無阻。

久而久之,這些外國的文物販子不滿足於市面上的古董。

爲了牟取暴利,找到更有價值的中國文物,他們和中國國內的盜墓賊聯合起來,開始以考古的名義在中國各地進行盜墓挖掘。

形成了盜墓銷售運輸一條龍的文物走私產業鏈。

丁聞江曾見過類似的情景,說起來痛心疾首,卻無能爲力。

因爲不光有盜墓賊參與其中,還有各地的大小軍閥爲外國人提供方便,甚至這些軍閥都參與盜墓,換取錢財。

民國曆史上最有名的軍閥盜墓事件要算是孫殿應於1928年在河北遵化的瘋狂盜墓行爲。

他選了兩座陵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東陵。

在林子軒的記憶中,有兩處地方的文物流失讓他印象深刻。

一處是敦煌的莫高窟,一處是洛陽的龍門石窟。

在後世,他看過餘秋羽寫的《文化苦旅》,其中第一篇叫做《道士塔》,講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故事,裡面的那位王道士讓人痛恨不已。

王道士原本是位普通的農民,逃荒到甘肅,做了道士,負責看守莫高窟。

有一天,他偶然在莫高窟的一個隱秘洞穴內發現了大量的文物。

他並不明白其中的價值,便拿了幾卷經書送給縣長,縣長又送給了甘肅學臺。

這位學臺是位金石學家,懂得洞窟的價值,便建議送到省城保管,但東西很多,運費不低,官僚們猶豫了。

最終,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隨手取一點出來的文物,在官場上被當作禮物送來送去。

後來,這些經卷被外國人發現了,他們如獲至寶。

大批歐洲的學者、考古學家、冒險家們不辭辛苦的趕到甘肅,趕到莫高窟,只爲了能獲取洞窟中的那些經卷。

他們最後面對的就是那位看守着莫高窟的王道士。

一場完全不對等的交易在莫高窟前開始了,王道士的開價並不高,甚至低的可憐。

1905年,俄國人勃奧魯切夫用隨身帶着的俄國商品,換取了一大批文書經卷。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迭子銀元換取了24大箱經卷、5箱織絹和繪畫。

1908年,法國人怕希和用少量銀元換去了10大車、6000多卷寫本和畫卷。

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難以想象的低價換取了300多卷寫本和兩尊唐塑。

這位王道士並不知道從他手中交易出去的是一個燦爛的文明。

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文!

在洛陽,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龍門石窟。

1931年,美國人普愛倫去洛陽參觀,遊覽了龍門石窟,他對這些石雕感興趣,將其中的《帝后禮佛圖》拍攝下來。

《帝后禮佛圖》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照皇太后禮佛的情景。

普愛倫返回北平後,同北平的古董商嶽斌商議,簽訂合同,以5年爲期,4萬元爲代價,將《帝后禮佛圖》運往美國。

嶽斌趁當時時局動盪,買通洛陽當地駐軍,將《帝后禮佛圖》鑿成碎塊,運回北平。

他請人將碎石塊粘對修配,最後拼湊成《皇帝禮佛圖》和《皇太后禮佛圖》兩塊浮雕,賣給了美國人。

可以說是罪大惡極。

人民的愚昧,當權者的不作爲,西方文物販子的貪婪,是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正如《道士塔》中出現最多的一句話:我好恨!

恨沒有早生一個世紀,恨沒有擋在莫高窟前,恨沒有攔住那些駛往西方的貨輪……

林子軒穿越到了這個時代,有了一點力量,他覺得應該做些事情,讓後世的中國人不再那麼的痛心,儘可能的把文物留在中國。

丁聞江和林子軒說這番話沒有其他用意,他和林子軒的觀念相同,教育背景相同。

兩人都是從英美留學歸來,都支持傳統文化,反對蘇聯,都願意爲這個國家做點事情。

林子軒知道這件事太大,不是他一個人可以完成的,耗費的時間太長,要一直和西方的文物販子作鬥爭。

所以,他需要尋找一羣志同道合者,成立一個龐大的民間機構,持續的運轉下去。

“就從我們開始做起吧!”在龍華鎮的桃花叢中,林子軒堅定的對丁聞江說道。

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第一百五十九章 經濟絕交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九十章 兩種不同的道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神話劇的熱潮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謂知己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三百一十九章 動盪之年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書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位諾獎獲得者在中國的不同遭遇第四十八章 僥倖之心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來你已經有了靈魂第三百六十五章這一刻,他是焦點第二百九十五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說家的想象力第三百六十六章無聲的中國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一百六十章 大規模寫作計劃第二十七章 穿越時光的歌聲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四十五章 聯手炒作第三百零五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一百二十二章 傳奇人物第三百一十章 前來蘇聯的參觀者們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爾與新文學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來你已經有了靈魂第二百零六章 過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拒絕長大的霍爾頓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麼?第四章 陰差陽錯第七十六章 專業和業餘的差距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單第二百零五章 另一個世界的文學第五十六章 《亂世佳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戲夢巴黎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創造社的困境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戲做全套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三百三十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們該度過一個怎樣的青春第四十四章 真相不忍直視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錯,便是一生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第二百五十三章 遠和近第九十章 兩種不同的道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小說家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給多少女孩子寫過詩?第二十八章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會放棄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講明白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顆童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八十二章 他拍的不是電影,是情懷!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奧斯卡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會風俗大調查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學之我見》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七十二章 法庭之外的手段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嶺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龍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風範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二百二十一章 此間的北大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文學從來都是小衆的第三百四十九章 穿越者就該這麼驕傲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六十二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飛出籠子的鳥兒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來你已經有了靈魂第二百零八章 一個全面的中國第九十八章 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發明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經有這樣一所大學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一次播音第二百八十五章 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第十二章 文學和白話文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距離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團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個人的舞臺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