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覺醒之年

上海明月唱片公司,正在灌錄唱片,這不是一張國語唱片,而是英文唱片。

林子軒和黎錦揮站在外邊聽着,黃榴霜的聲音並不出彩,經過聲樂培訓後勉強達標。

反正又不是開演唱會,或者要到大劇院演出,只是拍電影的話足夠了。

黃榴霜離開美國後並沒有直接來上海,而是去了廣東。

她的祖籍是廣東臺山,自從她祖父那一輩到美國淘金後就沒有回來過,但書信往來不曾斷絕,在老家還有親人。

回鄉祭祖和親人團聚是應有之義。

黃榴霜的家人支持她的選擇,與其在好萊塢出演那些傷風敗俗的電影,不如回國發展。

她在臺山老家呆了一個月的時間才趕往上海,那時候浙奉兩軍正在上海激戰。

在此期間,她瞭解了中國國內的政治局勢和電影圈的信息。

黎民維的香港民新電影公司在廣州設有製片廠,拍攝了大量的短片和紀錄片,在廣東和香港具有頗高的知名度。

但在黃榴霜眼裡,這種規模只相當於好萊塢末流的電影公司。

她打聽到黎民維正打算把電影公司遷往上海。

上海纔是中國電影製作的中心,相當於美國的好萊塢,其中林子軒的明星電影公司則相當於好萊塢的派拉蒙,是中國電影行業的龍頭企業。

這堅定了她投奔林子軒的決心。

林子軒安排黃榴霜先進行一段時間的聲樂訓練,把歌曲練熟,再出唱片。

《音樂之聲》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拍攝起來難度不大,重點在於音樂。

他準備先把唱片製作出來,銷售到歐美等國,相較於只能在電影院放映的電影,歌曲更容易傳播,在西方家庭,留聲機較爲普及。

等到西方人接受了歌曲,再去宣傳電影,想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讓林子軒意識到灌錄英文唱片也是一種賺錢的途徑。

可惜在後世他不怎麼聽外國歌曲,只記得一些鄉村歌曲和電影配樂,比如卡朋特的《昨日重現》和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恆》這類經典曲目。

至於布蘭妮和艾薇兒這些都不是他的菜。

他在腦海裡搜索一下,完整的英文歌曲也就幾十首的樣子,適合這個時代的只有十幾首,足夠灌錄幾張英文唱片了。

而且,保證每一首都是經典。

於是,他和黎錦揮商議打造英文金曲的計劃,這個計劃讓黎錦揮異常興奮。

作爲音樂人,能夠製作出一張響遍全球的唱片是一種極大的榮耀,對於中國的唱片行業來說也是一種突破。

雖然是英文歌曲,但卻是由中國人創作和演唱,這代表着中國音樂走向了世界。

黎錦揮對林子軒非常信任,《音樂之聲》這套唱片已經證明了林子軒創作英文歌曲的才華,這套唱片分爲三張,總共十五首歌曲。

每一首都朗朗上口,相信會在西方社會廣爲流傳。

明月唱片公司對首張打入西方社會的英文唱片極爲重視,在製作上絕對是精益求精,並和上海的各家洋行簽訂了銷售協議。

唯一不足的是黃榴霜的演唱不夠完美,存在着瑕疵,她畢竟沒有經過系統培訓。

對於這個英文金曲計劃,黎錦揮有些迫不及待。

這一次,他要選擇一位合適的演唱者,還要組建一支高水平的樂隊,拉一批志同道合的音樂人入夥,爭取把中西方音樂融合在一起,打造出經典唱片來。

林子軒不去管這些瑣事,他只負責提供詞曲。

在後世,他喜歡卡朋特那種鄉村風格的曲子,還有帶着愛爾蘭色彩的神秘園樂隊。

想想能把這些曲子寫下來,錄製成唱片,偶爾聽一聽,也是一種享受。

當然,最重要的是能賺外國人的錢,可以把這些資金用在國內的慈善事業上,做慈善永遠缺錢,能賺一點就賺一點。

他這些日子捐出去不少錢,萬象書局還要半價銷售圖書,和商務印書館打價格戰。

加上五卅慘案的影響,電影公司停頓了兩個月,今年的拍片數量銳減,電影院關門歇業,同樣沒有收益,相比於去年的收入,不足一半。

不光是林子軒,上海的商人大抵如此。

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在那種羣情激昂的情況下,這是身爲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

在大罷工期間,爲了讓沒有經濟來源的十幾萬工人維持生計,上海商人還要捐錢捐物,解決罷工工人的後顧之憂。

到了年底,五卅慘案的談判有了最新的進展。

1925年12月23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總董費信惇致書江蘇外事交涉員許元。

“各委員之判斷書,多數不歸咎於捕房,然老閘捕房總巡麥高雲、捕頭愛活生業已辭工部局職務。工部局爲謀此案早日解決計,決定加以覈准。惟對於該兩職員以往之勞績,表示感忱。工部局並欲對於五卅遭難者表示惋惜,奉上7萬5千元支票,以作被難家屬撫卹之費。”

殺人行兇者僅僅辭職了事,未被追究刑事責任,這讓上海社會各界極爲不滿。

12月29日,北洋政府電令江蘇交涉員退還支票,表示不予承認這個結果。

至此,歷時半年之久的五卅案交涉以北洋政府的外交失敗而告終。

這是弱國無外交的最好例證。

尤其是上海談判破裂以後,北洋政府幾乎喪失了處理事件的話語權,如何了結案件成爲了西方國家的內部事務。

林子軒讓萬象書局編撰1925年年鑑的時候,把重點放在五卅慘案上。

要詳細的記下每名遇難者的名字,把事件的經過和各方的反應都記錄下來。

這是這個國家的沉痛記憶,事情雖然過去,卻要永遠的銘記在歷史之中。

在年鑑的卷首語上,林子軒寫了四個字“覺醒之年”。

他認爲“五四”是知識分子覺醒的一年,而“五卅”是中國民衆覺醒的一年。

不過,這次談判並非一敗塗地,也爲中國人爭取到了不少權益。

比如公共租界交還會審公廨和工部局董事會增設華人董事的談判隨後相繼展開,開啓了中國人蔘與管理公共租界的先河。

法租界的公董局雖然設有華人董事,但以前華人董事不準參加董事會議,沒有發言權和建議權,只是一個聽話的執行者。

經過這件事,公董局允許華人董事參加董事會議。

這說明中國人在租界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這和五卅慘案中中國人展現出來的覺醒和反抗意識有關,讓西方人認識到這裡畢竟是中國人的地方,需要傾聽中國人的聲音,否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創作小說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場演講第一百八十章 文學真正的作用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創作小說第三百三十四章 又火了一把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僅僅是文學第二百八十五章 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第三百四十章 一場電影行業的戰爭第三百六十章大買賣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風範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第二百八十一章 改變從不經意間開始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二百二十五章 合影第二百六十章 超級英雄的新夥伴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紅色第一百七十章 沒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二章 將剽竊進行到底第五十九章 一箇中國人在美國的遭遇第一百五十章 來者不善第一百六十四章 筆名第一百一十八章 鄉土小說的新方向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風雲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錯,便是一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變世界的感覺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隻猴子的逆天之路第一百五十九章 經濟絕交第三百五十八章林孟嘗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二百四十九章 電影的黃金時代第二百四十九章 電影的黃金時代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戲做全套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國式英雄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六十五章這一刻,他是焦點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二百九十八章 又一個奠基人第二百零六章 過年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卻的紀念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國文壇的怪現狀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僅僅是文學第兩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二百一十章 握手第二百三十章 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一次庭審第三百零四章 滾滾紅塵中,有幸遇到你第三百零二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十一章 一場通俗小說之間的內鬥第二百八十五章 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尋常路第二百四十八章 試映會第二百零四章 電影的產業鏈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二百九十章 你們在法國受苦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二百五十三章 遠和近第四十二章 符合時代的節拍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義者較真傷不起啊!第十一章 一場通俗小說之間的內鬥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六十五章 敲門磚和交學費第一次演講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個人的舞臺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科學家和大文學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奇怪的客人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二百三十二章 高朋滿座,客似雲來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第三百六十二章這一頁的歷史該如何書寫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創作小說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寧觀潮第三百一十三章 看來你已經有了靈魂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棵開花的樹第一百五十一章 既然要戰,那就戰吧!第三百五十六章收穫的季節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個逆時代潮流而寫作的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書第五十四章 斷更引發的大猜想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們的家庭生活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學雜誌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僅僅是文學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場演講第二百章 超越時代所遭遇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