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兩位諾獎獲得者在中國的不同遭遇

林子軒和賽珍珠就在人羣中,周圍還有不少在南京的西方人和西方記者。

進來的中國青年一邊發傳單,一邊用中文高喊:中國不歡迎泰戈爾,你還是回去吧。

他們很激動,以爲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只要趕走了泰戈爾,中國就不會受到東方傳統文化的毒害,就能夠像西方國家一樣強大起來,一切都是泰戈爾的錯。

所以,就算是被人阻攔,他們仍然要大聲呼喊,因爲他們代表着正義。

林子軒不由得想起了一年前愛因斯坦在上海的情形,上海的青年學生對愛因斯坦推崇備至,把愛因斯坦當成導師和上帝。

他們以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愛因斯坦能夠解決中國的問題。

但愛因斯坦根本不願意和他們談論科學的話題,因爲愛因斯坦認爲中國人聽不懂他的理論,他甚至沒有在中國講學的興趣。

泰戈爾專門來到中國進行文化交流,宣傳他的思想,卻遭到了中國青年的驅趕。

兩位同樣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中國竟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

西方科學和東方文化到底哪個才能救中國?

來自後世的林子軒自然認爲科學重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想要強大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

然而,傳統文化也不能丟棄,這是中華文明的根基。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發展好中國,這在後世已經被證明了。

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一些學者太推崇西方社會了,反而對自己的文化大加批判,他們批判孔子,批判舊文化,以爲擺脫了舊文化,中國就能迎來新生。

殊不知,拋棄了自身文明的根基,中華文明就不復存在了。

林子軒贊同泰戈爾重視東方傳統文化的理念,但同時反對泰戈爾對於西方文化的批判和拒絕,他的觀點是“拿來主義”。

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要進行嚴格的篩選,精華要繼承,糟粕要拋棄。

這纔是正確的道路,而不應該全盤的批判和接受,只有適合中國的纔是最好的。

只是,這種觀點在民國時期應和者不多,無論是陳獨繡還是胡拾都推崇西方文化,胡拾要看的更遠些,所以他在整理國故,爲新文學尋找思想基礎。

陳獨繡寫信給胡拾,要他一起來批判泰戈爾,胡拾沒有答應。

在東南大學體育館的現場,泰戈爾的演講匆匆結束,中國學者大都知道國內文化界和思想界正在進行的爭論,西方人則有些茫然。

西方社會在這個時期很推崇泰戈爾。

他們認爲泰戈爾的泛神論爲浮躁的西方社會帶來了信仰和希望,特別是一些象徵主義詩人,對泰戈爾更是推崇有加。

詩人葉芝曾說:“每天讀一句泰戈爾的詩,讓我忘記人世間所有的苦痛。”

當然,隨着時代的發展,西方社會逐漸淡化了泰戈爾,不過即便是在後世,泰戈爾在西方仍舊有着很大的影響力。

賽珍珠是個中國通,林子軒不用和她解釋泰戈爾爲什麼受到這種待遇。

她還是爲泰戈爾嘆息,以爲如此偉大的詩人不應該被抵制。

在西方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中國可以接受那麼多的西方思想,卻容不下一個印度人的觀點。

林子軒甚至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說法,有人認爲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已經“亡國”了,泰戈爾作爲一個“亡國”之人沒有資格來拯救中國。

中國還沒有亡國,所以比印度強大,不需要一個印度人來中國說教,學習印度只能導致亡國,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西方世界。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種說法還很有市場。

這就是推崇強者,輕視弱者。

此時的泰戈爾已經察覺到了中國社會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樣,他沒有在南京停留,在4月22日前往濟南,在濟南省議會發表演說。

4月23日,泰戈爾從濟南趕往北平。

徐至摩對泰戈爾的遭遇極爲氣憤,連夜寫文章批駁那些驅趕泰戈爾的人,言辭頗爲激烈。

他懇求林子軒也寫篇文章,對這種無禮的行爲說些什麼。

林子軒想了想,便寫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國的禮儀在哪裡?》。

他較爲客觀的寫了泰戈爾在東南大學的遭遇。

認爲中國的文化界沒有必要這麼急着驅趕泰戈爾,中國不會因爲泰戈爾的到來而滅亡,也不會因爲趕走泰戈爾就能強大起來。

中國的文化界要具有包容的心態,偌大的中國容不下一個泰戈爾,只能說明中國文化界的狹隘,一個自稱的禮儀之邦,卻要趕走來訪的客人。

泰戈爾沒有帶着槍炮,而是進行文化交流,你們擔心什麼?

對於泰戈爾的主張,林子軒說出了自己的觀點,適合中國的要進行學習,不適合中國的就拋棄掉好了。

可你要是連聽都不聽,就急忙的趕人,這不是作爲地主的態度。

只能說明自己沒有禮貌,不懂的待客之道,中國的禮儀在哪裡?君子之風在哪裡?

這篇文章由徐至摩投給了北平《晨報》的副刊。

這是新文學三位旗手第一次公開發表對於泰戈爾來訪的意見,胡拾和魯訊依舊保持沉默。

這時候,泰戈爾已經來到了北平。

在北平,泰戈爾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包括以樑啓朝、蔡元賠和胡拾爲代表的北平文化界到車站迎接泰戈爾。

泰戈爾將在講學社和商務印書館的安排下進行演講。

林子軒沒有參與其中,來到北平,在安頓下來後,他首要的是去拜訪周氏兄弟。

當初,他的詩歌是周作仁推薦發表的,魯訊進行了點評,這都是人情,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裡,登門拜訪是應該做的事情。

唯一讓林子軒爲難的是這兩兄弟已經鬧翻了,住在不同的地方,否則可以一起拜訪了。

按照關係的遠近,他先去拜訪了周作仁。

與此同時,他在《晨報》副刊上發表的文章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在得到保泰派歡迎的同時,也遭到了批泰派的駁斥。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四十九章 林氏漢語拼音方案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變世界的感覺第一百五十二章 看過才知道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場演講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九十六章 這個時代的飲食男女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六十一章 讓黑人兄弟們行動起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如何創作小說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擬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爲人父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會風俗大調查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三百四十三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給多少女孩子寫過詩?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小說家第一百六十七章 創造社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業面臨的困境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會風俗大調查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虛構的傳奇故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戲做全套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第八十九章 一個有益於中國電影事業的人第八章 馮家有女初長成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第三百零一章 覺醒之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說家的想象力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是那種哀傷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第一百四十九章 獨霸賀歲檔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國第三百零一章 覺醒之年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一百一十五章 跟風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會放棄的第三百二十五章 文化散文第五十二章 電影行業的暴利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絕招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司纏身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小說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真愛粉!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第二百零二章 連女裝也不放過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顆童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二百六十五章 我們只有一個立場第一百四十五章 有關時間旅行的諸多問題第三十三章 一個歌星的誕生第一百零一章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公足壯海軍威第二百一十六章 在北平的是是非非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文學之我見》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一百零三章 和完美主義者較真傷不起啊!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戲做全套第三百零一章 覺醒之年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學創作之路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二百八十二章 書稿的不同命運第六十一章 讓黑人兄弟們行動起來第八十九章 一個有益於中國電影事業的人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黃昏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五十二章 電影行業的暴利第三百七十章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第八十一章 文壇瑣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個不一樣的未來第二百八十章 第一位讀者第七十四章 經典不需要續作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六十章 彼得遜律師的日記第兩百四十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九十七章 未來國舅爺爭風吃醋的手段第二百二十七章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收音機第二百二十八章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