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

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

春暖花開的時候,施聚,李秉等文武官員都來到了松花江畔。

在這個位置上,松花江從北邊滾滾東流,往東北方向有大量的沼澤溼地,西南方向就是長白山餘脈。

東南不遠處就是興凱湖,正當要衝之地。

具體,到這一帶,又是松花江南岸一高地,忽兒海河也就是後世的牡丹江,從這裡流入松花江之中。

而兩河交匯之處,就是一處高地,兩面臨水,又居高臨下。

兩面臨水,自然是易守難攻,又能以牡丹江作爲退路,松花江作爲進取之途。雖然而今大明在松花江上的船隊,已經煙消雲散了。

據悉在永樂年間,大明在松花江有船廠。但是根基尚在,雖然而今原本造船之處賓州,已經不在大明邊牆之內了。

但是距離遼東也不是太遠,一旦明軍重建奴兒干船場,那麼遼東與海西就能通過東北豐富的水系聯繫在一起。

如此一來,東北發達的水系,就成爲大明進軍最有力的幫手。

不是明軍小看瓦刺,弓馬騎射,明軍上下都不敢小窺瓦刺,但是論水上功夫,大明從南方調來數千水手,在加上在這裡打造的船隻。瓦刺縱然有十萬大軍,也未必能奈何的了他們。

此處建城,看上去是防守,但是在戰略形態上卻是進攻。

居高臨下又能避免洪災侵害。

畢竟,東北的水系也不是太安穩的。

朱祁鎮沒有得到奏報,說黑龍江水系發大水,並非黑龍江水系不發大水,而是一來這裡人少,二來,也不歸大明直接管轄。

總要有洪災,朱祁鎮也不用賑災。

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臨水建城,最擔心的就是對方水淹七軍。

不過,這裡完全不用擔心,就地勢來說,松花江南北都是漸次增高的,從東西來說,也是西高東低。

特別是東面不遠處,大量的沼澤溼地。更是天然聚水之地。建城之地,只要地勢稍稍高一點,就不可能形成水淹的局面。

這一片高地,足夠建立一做府城了。

幾個人都覺得非常滿意。

就開始修建城池。

李秉受命營造此城,施聚也在這裡安營紮寨,先打上前站。等待源源不斷朝鮮人來到這裡。

不過地勢絕佳,並不意味着就容易修建了。

這一帶最大的問題,就是這裡幾乎是一片白地,即便有些女真部落,也在雙方長期的拉鋸之中,蕩然無存了。

即便是有,這些百姓也不過是以漁獵謀生而已。

修建城池數萬人,乃至即將到達的數十萬,都不是這裡可以負擔的。

雖然糧食可以從後方運輸。

李秉已經打通了一道交通線,那就是從海西上岸之後,一路向西。忽兒海河的上游,接下來就可以順流而下,一路到鬆陰了。

李秉就這個道理,與王翱聯名上書,要求修建一百四十里的馳道。

從海西直通牡丹江碼頭,而朝鮮百姓也不用直接來這裡,而是一邊修馳道,一邊以馳道爲中心,兩側屯田。

畢竟如果先開始修建鬆陰城,那麼消耗太大了。

不過,從後面一點點的修建起來,減少糧食消耗,等馳道修好之後,糧食物資可以通過鬆花江嗎,直接到這裡。

甚至馳道兩側屯田,也是有所產出,可以支援前線。

至於,馳道本身,其實早已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技術了。

這幾年朱祁鎮沒有怎麼推進,並不是馳道出了什麼問題,而是朝廷缺錢,缺馬,錢都不用說了,至於馬,於北方貿易中斷之後,不管是什麼馬的價格都飛一般的上升。

不過,這對海西影響不大,畢竟海西本身就是一個產馬地,或許數量上比不上漠北漠南產出。但是也是家家戶戶養馬。

如果不是因爲海西之戰場,朱祁鎮早就從海西抽調馬匹補充京營了。

有錢,有馬,有人力,有成熟技術,修建一道馳道並不困難。

不過,鬆陰城並非一點事情,也不做的。

李秉首先利用東北豐富的木材支援,修建出一座木城來。

所有城牆都有堅硬的大木修建好,遠遠的看過去,並不比夯土城牆差勁。再加上開挖護城河,藉助豐富的水利資源,李秉在木城外面挖出寬一里多的護城河。

他是一心一意要將鬆陰城修建成大明在東北牢不可破的堡壘。

只是東北也有東北的壞處,那就是漫長的冬季,停滯了一切的工程,不管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是人們的保暖不足,在東北根本不用想在冬季施工這一件事情。

所以,算起來,鬆陰城真成爲一座雄城,估計要在正統二十一年秋季了。

這就是爲什麼孟瑛想要肇州城堅持三年的原因。

只是也先並不是傻子。

剛剛開春的時候,對這麼大的動靜,還不是太瞭解,但是等到夏季的時候,各方消息都傳到了也先的耳朵之中。

也先再也坐不住了。

說實話,也先對明軍的堅城還是有些發憷的。

故而,也先並不想攻明軍的堅城。

肇州雖然好像一根刺,插在也先心頭,但是也先未必想要在今年動手。

畢竟,大明的日子不好過,也先的日子也不好過,他不僅要面對內外的政治危機,好要吞下興凱湖之敗的苦果。

還有經濟上的困難。

大明與草原斷絕貿易,就能讓朱祁鎮爲戰馬感到煩惱。而草原更是什麼都缺,糧食,鐵器,布匹,等等等。

與大明斷絕貿易,對瓦刺來說,是更加困難。

甚至可以說,瓦刺連綿不斷的內亂,未必不是因爲經濟上的危機,引發了政治上的動盪。

而今的也先,需要的是一場勝利,一場可以讓瓦刺在經濟方面獲得利益的勝利。他已經有了目標了。

不是,宣大,也不是遼東,而是西北。

無他,宣大乃是大明的防禦重點。可以說是銅牆鐵壁,而東北是朱祁鎮戰略上進攻節點,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唯獨西北,不管是,甘肅,寧夏,河套,比起了宣大,東北相比,就要差了很多。

畢竟西北貧瘠,各衛所之艱難,也是以西北爲首的。大明看重東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忽略西北方向。

所以,也先準備從西北下手,狠狠從大明身上撈些好處。

畢竟不管是西北再窮,也比瓦刺富裕多了。只能能打贏,還是有好處的,打西北還是分散北京的注意力,打亂明軍的步調。

這麼多好處,也先是何樂而不爲?

只是東北來的消息,卻讓也先難以入眠。

一旦明軍在東北站穩了腳跟,將松花江流域,也就是東北平原一帶掌控在手中,漠北與明軍之間的距離縮短了數百里。

單單一座肇州,不過是孤城而已,並不值得也先多關注。

但是如果鬆陰城修建好了,肇州與鬆陰之間水路相同,甚至還能借助水路建立起一系列城池,牢牢鎖死東北方向。

瓦刺的戰略縱深就減弱太多了。

這就是北宋攻西夏用的手段,淺攻進築法。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估計數年過去,東北地區,就形成了遼東,宣大,等邊牆內的局面。

有城池河流由點到線的支撐,再加上明軍精銳騎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區域之下,瓦刺騎兵迴旋餘地太小。

恐怕也先必須退出幾乎整個東北。東北一旦爲明所有。那麼大寧,開平,會寧等地,未必不能恢復明初的局面。

這也先是決計不允許。

不過,也先想不想,願不願意。他都必須東進,拔掉肇州,攻陷鬆陰。

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七章 議政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