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

第一百三十章天下大旱

即便是河北,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雖然河北的灌溉體系比較完善。河北因爲灌溉體系,很多灘塗之地都被開發了。但是並不是說,整個河北地區都已經沒有這樣的地方。

即便河北沒有了,河南,山東,兩淮這些地方沒有嗎?

蝗蟲是長翅膀的。

整個北方,也就河北五月收成不錯,大抵是一個平年,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河北這一點糧食,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朱祁鎮從今年到現在,已經免去了一兩百萬石的糧稅,甚至下令,山東,河南,今年免糧稅。

大規模賑災雖然還沒有開始。

但是戶部已經在開始抽調糧食,在運河沿線安置,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迅速抽調到山東河南各地。

面對這樣的情況,朱祁鎮有一種深深的無力之感。

也是如此,曹鼐才勸朱祁鎮在宗室問題上讓步一二。就是怕出什麼亂事。

朱祁鎮一想到旱情之上,就忍不住說道:“而今的旱情如何?”

曹鼐說道:“賴陛下仁德,而今各地雖然多有旱情,但是還沒有造成大難,只有幾個問題,比較突出。”

朱祁鎮說道:“說。”

曹鼐說道:“流民問題,臣在幾十個縣的奏報之中都發現了流民,少則數百,多則數千。如果不加以安撫,恐怕要出事的,但是流民的安撫問題,事情也不大好辦。各地地方官驅除流民到臨縣,甚至兩地互相驅趕,任流民在野外餓死。”

“真正落實流民附籍的卻是少數的。”

“逃荒”這兩個字已經在後世很多人的腦海之中去除了,但卻是很多百姓面對難以抵禦的天災最好的反應。

一家老小放棄家園與田地,到處乞討。就形成了大面積的流民問題。

甚至朱祁鎮下令免除山東,河南今年的賦稅,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百姓留在原地。

畢竟,雖然大明官府的黃冊並不一定準確,但是最少有一個依據。

朝廷派發賑災糧的時候,也知道該往哪裡多運一些,哪裡少運一些。但是百姓變成了流民,也就讓朝廷對各地的受災人數,徹底失去了掌控。

很可能造成,即便朝廷運到災區足夠的賑災糧,也有一些災民吃不到。因爲朝廷分派賑災糧是按照各縣人口基數分配的。

但是流民聚集人數,卻與朝廷分派的糧食不一致。

更不要說,流民與本地人之間爭奪糧食的種種問題。

可以說,流民就是一個麻煩事,對地方官來說是霍亂之源。

大明早就有對待流民政策,就是就地附籍,就是流民到了某個地方,地方官有義務將這些流民當地落戶,分配荒地,讓他們在當地生活。

于謙在河北就是這樣做的。

讓河北在數年之內,達到了一百萬戶數量。

但是對於一般地方官來說,他們萬萬不會這樣做,流民什麼也沒有,要將他們安置下來,需要口糧,荒地,衣食等等。

更不要說開荒從來是很艱難的事情,很多小老百姓根本沒有獨立開荒的能力。

而且,不僅僅是幫助流民安置下來就完事的。

對於流民來說,他們很多人都不想在外地久留,總就想回家的,一旦情形變好。就很容易放棄新家回到老家去。

這個時候,當地地方官就坐臘了。

凡是辦事都是有難題的,不辦事就沒有難題了。

所以,朝廷下達的政策,根本沒有幾個地方官執行。只要少數幾個府縣,落戶了幾千人而已。

但是錦衣衛估計,這一場大旱造成的流民最少有二十萬人之多。

朱祁鎮聽曹鼐如此說,心中難免憂心忡忡的,說道:“先生有什麼高見?”

曹鼐說道:“臣無能,而今只能派出御史,巡視各府縣了,嚴查此類事件了。”

朱祁鎮聽了,心中有些失望。

他總覺得如果楊溥還在,或許會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答覆。他心中暗道:“清丈天下黃冊,這一件事情不能避免了。”

不清楚下面有多少人,不清楚下面有多少地。只是按照朝廷原本的體制之中徵稅,連徵稅數字也是陳陳相因的數字。

就好像一切政策都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

太祖皇帝將黃冊當成治國的重中之重,只是而今這黃冊變成一張廢紙了。

別的不說,這些流民是怎麼來的?

總不能是從地裡長出來的吧,只有在籍戶口逃逸了,纔有流民。而於謙在河北最少安置了十幾萬戶流民。但是這樣大量的戶口流失,卻沒有在任何一個省的黃冊之中表現出來。

似乎世界上憑空多了幾十萬人一般。

朱祁鎮想了想以工代賑,但是不去想耗費多少,單單說下面的行政能力,河北水利工程,是有于謙在。

朱祁鎮才放心將這一切都交給他,就現在地方官員,朱祁鎮砸一百萬兩,真不知道有幾十萬兩能用到河工之上。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就按先生想的來吧,從都察院,戶部挑選出一批人員來,直隸,山東,河南,兩淮,湖廣,一個地方都不能少。每一個縣都派人視察。萬萬不可怠慢。如果人手不夠,翰林院的人也可以用。”

曹鼐說道:“臣遵旨。”

曹鼐微微一頓說道:“陛下,今年臣估計,最少要減免五百多萬石錢糧,還有備用五百多萬石錢糧賑災。甚至還有增加。”

“如此一來,運河沿線的糧倉就空了。”

“海西戰事,能不能停一下。今年遼東稟報,松花江一帶,旱情也很嚴重,臣以爲今歲災年,不單單在朝廷,也在瓦刺。建州女真就放一放如何?”

朱祁鎮也知道,曹鼐所言是正確的。

今年漠北漠南的草原,旱情也很嚴重。少有雨水。瓦刺加大了與朝廷的朝貢貿易,甚至內部也有一些混亂。

哈密衛也有騷亂。

具體什麼騷亂,錦衣衛還沒有理清楚前因後果,反正是這騷亂,被瓦刺很快平定下來了。

朝廷與亦力把力與青海,烏思藏的關係忽然緊密起來,並不是因爲大明忽然有實力了,而是瓦刺專注於內政,對外似乎疏忽了。

而且各地藩屬都在與大明的貿易之中獲得好處,在困難時期,這種貿易尤其重要。

但是朱祁鎮想了想去,還是選擇繼續平定建州女真部。

朱祁鎮說道:“這一戰從去歲開始調兵,而今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各部糧草已經運輸到位了,即便而今不出徵,這些糧草也不能來回轉運,消耗太大了。”

糧食這種物資,來回轉運兩次,估計運費就超過了本身的價值。

“而且,也是瓦刺受災了,朝廷越是不能示弱。否則瓦刺會怎麼做,還真不知道的。”朱祁鎮臉色陰沉的說道。

曹鼐聽了,說道:“陛下英明,卻是臣想差了。”

朱祁鎮看了一眼曹鼐,心中暗道:“未必是曹鼐想不到,不過是奉承而已。”

草原的經濟形勢與漢地不同,漢地遇見災情的時候,自然是咬緊牙關渡過,而草原之上,很容易想出兵搶劫。

所以,越是如此,朝廷就越不能向北方示弱。

大軍集結是瞞不過人的,去年就開始準備的戰事,如果因爲關內災情而放棄了,很可能會讓也先生出別樣的想法。

比如,大明分心賑災,不能用兵。到時候,或許就是瓦刺南下的時候。

朱祁鎮心中暗道:“算算時間,東北冰雪也消融了。郭登是不是已經出兵了?”

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十二章 軍議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