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

一想明白這一點,他萬萬不敢小看古人了。

在安南南邊,有好多處良港,比如赫赫有名的金蘭灣。如果鄭和的船隊在這裡駐紮,則南洋諸國之事,十幾日,就能知道。

從古到今,不知道多少人,多少事情都變了,但是有一點卻是不變的,就是地理位置。

只要能拿下安南,就有一隻伸向南海的手,對南洋諸國的控制,一下子從遠在天邊,變成近在咫尺。

別的不說,占城,泰國,緬甸,乃至馬六甲,蘇門答臘一帶,都在掌控之中,甚至得到消息,出海不過數日就能到了。

比之唐代安西四鎮到長安的距離。就如同唐代控制的安西四鎮一般,駐軍無須太多,就足以鎮守四方。

朱祁鎮對萬邦來朝的盛況,並不敢興趣。

但是對太宗皇帝的南洋戰略卻是非常感興趣的。

如果能這一輩子,將南洋收入版圖之中,即便別的事情,都不做了,想來在青史之上,也少不了他這一每天送進大內的奏疏,少則幾十封,多則數百封,王振別的都不幹了,單單將這些奏疏看一遍,一天時間就不夠。

所以王振需要人手。

這些內書堂出身的太監,在宮中地位拔高已經成爲必然了。

張忠一看見這副地圖,眼睛都快要崩出來,也顧不得身體好壞了,連忙上前幾步,想爬上去,卻又擔心污了地圖,只能小心翼翼,眼巴巴的看着。

畢竟這是軍國重器,即便是英國公府藏書不少,這地圖決計沒有的。

張忠看過一些交趾的地圖,但是南洋乃至西洋的地圖,卻是第一次看。

地圖上就是鄭和出海所到之地,最遠已經到了非洲,將幾塊大陸的輪廓都描繪出來的,大致形狀看上去不差多少。

但是其中差了多少,朱祁鎮也看不出來。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那種徒手畫地圖的本事。

地圖上大多數名字,張忠都知道了。只是當時讀得時候,僅僅知道一個名字而已,即便是有簡單文字描述,但是哪裡有地圖形象。

張忠僅僅稍稍一看,心中就有無數疑惑,迎刃而解,心中暗道:“原來如此。”他恨不得將這副地圖抓在手中,死死的看上幾天幾夜。

但是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如此軍國重器,哪裡能輕易示人。陛下能讓他看,想來也是看在張家世代忠誠的緣故了。

張忠恨不得一眼將這一副地圖給背下來,但是依然控制自己的眼神說道:“太宗皇帝經營南洋與西洋不同,西洋招徠而已,對與南洋卻是多加控制。”

“而控制南洋的要地,一在交趾,二在舊港。”

張忠將手指輕輕點在地圖上一點,說道:“就是舊港宣慰司。”

朱祁鎮上前幾步,看着地圖,他就看到舊港,與後世的記憶對照,就是在蘇門答臘島上,與新加坡遙遙相望。一看就知道是要害之地。南洋的中心地帶。

張忠說道:“舊港宣慰司在海中,乃舊三佛齊之地,距離占城五日海程。宣慰使乃施進卿,擒陳祖義有功。爲太宗皇帝封爲宣慰使。此地本就是朝廷立足南洋之根本,位於海上要衝。三寶太監下西洋,多在舊港補充物資。”

陳祖義,朱祁鎮依稀之間是有些印象的,乃是縱橫南洋的一大海盜。後來被太宗皇帝所殺,具體的就不大清楚了。

果然,提起舊港不得不說陳祖義。

張忠講道:“舊港乃是三佛齊舊地也,不過爪哇滿者伯夷興起,屢屢興兵攻三佛齊,三佛齊舊主死,舊港中三佛齊貴族與陳祖義聯繫,借陳祖義之力,對抗滿者伯夷,陳祖義在南洋屢次擊敗滿者伯夷,南洋漢人盡歸舊港。”

“固然舊港雖然是異國他鄉,但是多爲大明子民。”

“三寶公公下南洋,奉太宗皇帝之命,要招降陳祖義,只是陳祖義在海外野慣了,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敢對抗天朝,自然爲三寶公公雷霆一擊,成爲階下囚。”

“施進卿乃是陳祖義部將,見此獻舊港而降。三寶公公納之爲舊港宣慰司,令施氏世襲之。”

“只是舊港賴陳祖義所部而立,陳祖義一去,舊港在天朝庇護之下,更加興旺發達,西洋貨物,中原物產皆聚之於舊港。”

“甚至水師士卒,有恙在身者,留在舊港,有成家不還者。”

“看似海外,儼然中土。”

“只是,”張忠的語氣微微一頓,說道:“這樣的局面維持不了太長時間了。”

朱祁鎮問道:“爲何如此?”

“施進卿已經去了,而今舊港宣慰司有進卿之子施濟孫爲宣慰使。只是施濟孫的本事遠遠不及乃父,滿者伯夷捲土重來,他已經多次上奏朝廷,向朝廷求救,只是自從宣德六年最後一次下南洋之後。朝廷一意拒絕再次下南洋。”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二十章 出京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七章 議政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