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

第一章海內老臣心

南京。

比起北京城的一片塵土飛揚。這塵土飛揚一般是北方的風沙大,另外一半卻是北京城中各種工程,更是塵土飛揚。

但是南京大規模城市建築在洪武建文之後,就很少見了。

唯一一次,大規模修建建築,就是洪熙的時候,仁宗皇帝想要遷都南京,讓當時的太子,後來的宣宗皇帝,來視察南京宮殿。

已經準備好大規模修整南京宮殿。

但是這樣的情況隨着仁宗皇帝駕崩而終止。

從此,南京官方再也沒有大興土木,再加上江南的煙雨天氣。

讓南京多了幾分雍容華貴。

但是此刻,南京戶部尚書黃福府上。無數人腳步匆匆,來往不定。

因爲這位歷經太祖,建文,太宗,仁宗,宣宗,當今,六朝元老,大明少保,南京戶部尚書,南京留守,參贊機務黃福。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黃福以太學生從政,從項城縣主簿開始,後被太祖皇帝賞識,成爲工部侍郎,後從建文帝。

成爲建文帝大臣。

太宗皇帝列出清君側的名單之中,黃福就在列。

太宗皇帝打下南京之後,有人指稱黃福爲奸黨。黃福迴應說:“臣的確該死,但身負奸黨之名而死,臣至死不服。”

太宗皇帝寬宥之。

後安南戰事起,黃福爲安南布政使兼提刑使。安撫安南十九年,則安南太平無事,後來將黃福調走,安南戰事就不可收拾。

宣德年間,再調黃福入安南,但是大勢已去,黃福爲安南人俘虜。

但是安南人卻不敢對黃福無禮,將黃福送回。之後,已經在鎮守南京。

看似在政壇上隱身了一般。

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黃福在南京的地位。

有黃福在,太皇太后纔對南京放心。

只是歲月催人老。黃福而今已經七十有八了。入冬之後,身子骨都是懨懨的。南京的名醫也都看過了。

說要準備後事。

但是在剛剛過年之後,黃福的精神頭忽然好了。

下面的兒孫更是哀傷,都知道是迴光返照。

黃福靠在被褥之上,問自己的兒子,說道:“朝廷有什麼大事嗎?”

黃福的兒子立即將正旦詔拿了出來,知道黃福老眼昏花,隨即將正旦詔一五一十的讀了出來。

黃福越聽,越精神抖擻。說道:“好。”

黃福並不是說正旦詔上面的內容有多好。他所在意的是,這麼重要的詔令卻是出自皇帝的。

不是太皇太后,不是楊士奇。

這就說明了從宣德十年到而今,整整六年時間。大明朝皇帝終於正位了。

名不正則言不順。

太皇太后再好,也不是皇帝。

特別是太皇太后越來越老,皇帝年紀越來越大。黃福遠在南京,也聽過皇帝聰穎之名,他最擔心的是,太皇太后與皇帝之間爆發什麼衝突。

到時候卻是大明之大不幸。

至於外面流傳的太皇太后還政之事,黃福僅僅信一半。

作爲政壇老手,他太清楚了。

沒有塵埃落定之前,什麼事情都能發生。出爾反爾什麼的,也不是沒有的,大明的皇帝都還能換一個,更不要如此了。

不過什麼時候,權力交接,都是最危險,變數最多的時候。

也是黃福最擔心的地方。

須知慈禧在軟禁光緒之間,兩人關係外人看來,似乎也是母慈子孝的。只是一夜之間,天地忽轉。

黃福雖然不知道慈禧的作爲。但是在政治上,這些手法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

黃福就是擔心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是此刻從這正旦詔之上,他卻看到了,朱祁鎮統一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意見,因爲不統一所有人的意見,這份詔書不可能在正旦這個關鍵時刻頒佈出來。

這樣的皇帝,已經不能說沒有實權了。

不說別的,即便是內閣楊士奇也不會願意太皇太后換一個皇帝。

朱祁鎮的位置,這纔是所有人無法動搖了,包括太皇太后。

對於黃福來說,這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黃福高興勁上來,連連咳嗽幾聲。隨即一口氣喘不上來。身邊的兒孫大驚,立即讓大夫過來。

但是大夫進來,又是鍼灸,又是按摩,終究無力迴天。

好一陣子,大夫才說:“老大人,油盡燈枯。小的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不過一會功夫,哀聲從黃福府上傳出來,隨即傳遍了整個南京城之中。南京城中立即一匹快馬將這個消息報給北京知道。

但是黃福久鎮南京,南京百姓也紛紛爲黃福送葬。一時間南京城中,自發的陷入一片白皤之中。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很快就從杭州傳來消息。

楊榮病逝於杭州驛站。

三楊秉政數年,堪稱穩定人心的鐵三角,卻不想楊榮這一回家省親,就一去不回了。楊榮之死,要比黃福之死,還有震動人心。

畢竟黃福雖然鎮守南京,但是他畢竟是處於半隱退的地步。

但是楊榮卻不一樣。

楊榮一死,他身後派系之中有大量中堅力量,比如在外帶兵的王驥,乃至兵部很多官員,都會陷入茫然無主的情況之下。

這纔是政壇的大地震。

說實話。

楊榮之死,與朱祁鎮還是有些關係的。

在歷史上,是楊士奇先回鄉展墓。然後是楊榮,楊榮也是在回程的時候,病重不治。但是那已經是下半年的事情了。

這一次,楊榮離開京師,非情願的成分居多。

而楊榮如此對待宣宗與當今父子,可謂傾盡心力。襄王金冊一事,也是楊榮衝鋒在前,甚至做好當庭逼太皇太后表態的心理準備。

楊榮也覺得皇帝親政之後,自己定然能越過楊士奇成爲當今的心腹,就好像是宣宗在的時候一樣。

楊士奇雖然是首輔,但是宣宗的心腹卻是楊榮,甚至很多放不到檯面上事情,都找楊榮商議,比如廢后之事。

只是皇帝的做法讓他太失望了。

皇帝幾乎將他十幾年來壓制勳貴的作爲,一點點的廢掉。

楊榮心中如何能過得去。

楊榮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者了,雖然他比黃福小上幾歲。但人上了年紀,身體情況很多時候與心情有很多的關係。

如果楊榮心情好,心力足,再支撐幾個月,自然是沒有問題了。

但是楊榮承受到如此打擊。心情如何能好起來,再加上長途跋涉,回到福建建安之後,發現與他同一輩的人,幾乎都不在了。

心情難免受到影響,回程之中,還沒有到杭州就已經病了。

只是病的不重,而尋常地方的郎中也不好,故而護送的錦衣衛冒險將楊榮送到了杭州,請杭州城的名醫會診。

只是如黃福一樣。

年紀大了,元氣不足,虎狼之藥不能用,但是用藥力緩和了,卻又治不了病。而且對老人來說,有時候病來得就特別快,特別猛。

楊榮甚至沒有留下什麼遺言。

在杭州驛站停留的第三日,就駕鶴西去了。

與黃福也不過是前後腳而已。真是黃泉路上作伴。

不過這個消息,想要傳到了京師還要一段時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特殊的緣分。

而孟瑛經過了艱難的跋涉,終於來到昆明。

而沐昂早已在昆明等得心焦了。

孟瑛一到,沐昂就帶着滿城文武官員,來迎接孟瑛。沐昂對思任發早已不能忍受了。每一刻他都想報仇。

只是他所想的,未必是孟瑛所想的。

不管怎麼說,孟瑛到達雲南,也是征討麓川之戰,正式拉開了帷幕,十幾萬大軍的陸續到達,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四十章 輿情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六章 新天子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三章 災年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九十章 少府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七十章 父子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