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

那麼,自已就要這樣偷偷摸摸地,象只從下水道逃走的老鼠一樣,孤身趁亂離開清廷嗎?

不,不能這樣做。

若只有自已孤身一人,象只溜走的老鼠一樣,趁亂從清朝逃走,就算最終逃到了李嘯之處,洪承疇估計,有如喪家之犬一般窮極來投的自已,最終也難入李嘯的法眼,反而極可能被他輕視。

若是這般,這可是這位前明朝薊遼總督,現在的清朝大學士洪承疇,所絕不能接受的。

這位自視甚高,智謀與能力在明末皆是一等一的歷史名人,若是隻能這般灰溜溜地去投靠李嘯,只怕是比殺了他還難受。

而如果要獲得李嘯的重視,那自已可能必須要提供一份拿得出手的見面禮,這樣才足以彰顯自已的才,才能讓李嘯愈發重視自已。

而這份見面禮,洪承疇又經過了一個不眠夜晚的思索後,最終想定了,要送給李嘯一份怎樣有份量的重禮。

那就是,洪承疇不單單想自已逃走,他還要再鼓動那被迫降清的祖大壽一道,帶着當日鬆錦大戰時,那些被迫降清的明軍一同反正,從邊境潛逃,最終前去投奔李嘯。

洪承疇知道,這幾個月來,祖大壽雖然投降了清廷,但心下一直思念明朝,對自已被迫降清的舉動,一直痛悔不已,卻是一個極易說動的對象。

要知道,在正史上,祖大壽自投降清朝後,就一直處於混吃等死無所作爲的狀態,唯一記錄於史冊的事蹟,便是在投降清朝數月後,曾寫了封不鹹不淡的信,給自已的外甥寧遠總兵吳三桂,要他率部歸順清朝,結果被吳三桂回信拒絕。最終這位被封爲正黃旗總兵的祖大壽,在經過了長達十餘年的渾渾噩噩度日後,在順治十三年,默默無聞地病逝於北京。

當然,對於明朝來說,祖大壽這種狀態,也算是給明朝最後的回報了。至少這種無所作爲的狀態,對明朝的傷害是最小的,總比吳三桂,洪承疇等人主動爲清廷效力,甘當清廷鷹犬的可恥行爲,卻要強得多。也許,這也是祖大壽對於自已的投清叛明的行爲,一種無可言說的負疚與補償吧。

洪承疇確信,在得到皇帝或死或重傷的消息後,這個祖大壽,一定會與自已一樣,對當日投降清朝的行爲後悔不已,也一定在內心希望,在這個局面混知的時刻,抓緊時機進行改變。

畢竟,良禽投木而棲,又沒有人規定,一定要在清朝這棵朽樹上吊死。在清朝動亂在即大戰將起之際,只是不是個傻瓜,都一定會爲自已的將來前景,開始作更穩妥而長遠的打算了。

若逃離清朝,洪承疇無顏返回明朝,這先後兩次投降清朝的祖大壽,當然更是沒有臉面再去見崇禎皇帝。所駐,這明朝再無顏面回去,洪承疇可以肯定,那麼這個祖大壽,自然也會與自已一樣,最終只能投向李嘯的陣營。

而一旦祖大壽被說動,憑他的影響力,要再鼓動那些雖然投降清朝,但心中卻是不情不願的原明軍部衆,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洪承疇甚至在想,如果計劃進行得順利,甚至還可以讓祖大壽鼓動他的那些,早在十多年前就投降了清朝的諸位子侄,如祖澤潤、祖澤溥、祖澤洪等手握兵馬的實權派,如果能把他們拉過來,這樣一來,投往李嘯的兵馬將會更加壯盛,而自已的首倡之功,自是更加耀眼矚目。

可以說,洪承疇所謀劃的,是一個極爲大膽,卻又極有價值的計劃,當然,到底能帶走多少兵馬,洪承疇心下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不過,洪承疇確信,如果這個計劃能成功的話,他這個計劃主謀者,肯定會給李嘯留在深刻印象,在李嘯的眼中,也將會極受重視,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將會和在明朝一樣,成爲李嘯手下,不可或缺的國之重臣……

想到這裡,洪承疇的嘴角,忽地泛起了一絲怪異的微笑。

“來人,上飯吧。”

思慮既定的洪承疇,纔開始感覺腹中飢餓,扭頭朝門外一聲輕喚。

聽到了主人的傳喚,管家兼僕人的陳泰急急趕過來,手裡端着剛剛溫好的飯菜,輕手輕腳地端在洪承疇面前。

洪承疇大口地吃着,眼中不時一道亮光閃過。

在連連大吃幾口後,他停了筷子,對陳泰低聲道:“陳泰,你今天晚上,去給我辦件事吧。”

陳泰一怔,輕聲回道:“好的,卻不知,東翁有何吩咐?”

洪承疇掃了他一眼,淡淡道;“你今晚以買酒食爲名,潛出房去,去祖大壽處,告訴他,明天我有要事想去拜見他。“

陳泰應了一聲,正欲退下,洪承疇又叫住了他。

“陳泰,你告訴祖大壽,我明天要與他談的這事,十分緊急而迫切,希望他到時不要外出,並屏退所有欲見之客,留出時間,與我單獨聊下,切記切記。”

陳泰怔了一下,心中爲洪承疇這般怪異態度,感覺十分詫異。

自投降清廷以來,洪承疇這麼急切的樣子,陳泰已經很少見到了。在他印象中,這位跟隨多年的老主子,每天的神色,都是恍恍惚惚的,彷彿總在思考問題,卻又彷彿什麼都沒想。

他今天這樣的急切,倒還是真的大爲出乎陳泰所料。

雖然陳泰對洪承疇突然想去見那個同樣近乎閒置的祖大壽,感覺十分怪異,不然,作爲一個多年的親隨老僕,他當然知道,洪承疇決定的事情,自已作爲下人,根本就沒必要想太多,只顧按他吩咐去辦事便可。

於是,他恭敬地回答道:”好的,老爺你放心吧,我等會就去,務必幫你傳達給祖總兵。“

侍侯洪承疇吃完,陳泰挎上菜籃,急急出門,那些在門口守衛,皆得到了皇帝的噩耗,此已皆是神情麻木而渙散,一副無精打彩的憊懶模樣。見得陳泰出來,只是隨意開口詢問了兩句,便自放他離去。

離屋而去的陳泰,藉着月色,在寂靜的街道上七扭八拐地穿街過巷,來到祖大壽所居的院子處。然後,他向門人通報了一聲,不多時,便被祖大壽接見。

”陳泰,你深夜來此,卻爲何事啊?“昏暗燭光下,祖大壽輕聲問道。

陳泰注意到,這位原明朝遼東前鋒營總兵,現在的正黃旗總兵祖大壽,一點都沒有先前在錦州擔任總兵時那麼威風凜凜氣場十足,現在的他,一臉憔悴與憂慮之色,兩眼更是渾濁無光,就連皺巴巴的衣服上,都濺着點點菜漬,看上去十分邋遢猥瑣。

很顯然,清朝皇帝的突然垮掉,以及接下來就會發生的殘酷內戰,讓本來就精神沮喪混吃等死的祖大壽,內心更加憂煩無比,纔會這般無心注重外表儀容,也可以想見,現在的他,內心的不安與壓力,到底有多麼巨大。

陳泰輕嘆一聲,恭敬地回答道:”稟總兵大人,我家老爺說,希望明天一早來府上求見,還望大人你能拔冗一談。“

”哦,這樣呀,那讓亨九明天上午來吧,反正現在皇上一出事,那些護衛監視也鬆了,讓他儘管來便是,我在家中候他。“祖大壽淡淡地回了一句。

陳泰猶豫了一下,又說道:”我家老爺說,這番會談十分重要而迫切,希望大人明天能勿見他客,專門與我家老爺一見。“

”哦,是麼?“祖大壽眨了眨眼,看似渾濁無神的眼睛中,卻有一道亮光一閃而過,他沉聲道:”好的,本兵知道了,你告訴洪亨九,明天上午,本兵誰也不見,專在內廳候他,他要談什麼,皆只會出其之口,入我之耳,再不會有第三人知道。“

得到了祖大壽肯定的答覆,陳泰一臉喜色,他急急在應諾了一聲,便告辭離去。

回到家中之後,陳泰立刻向洪承疇稟報了見面祖大壽的經過。

聽了陳泰的稟報,洪承疇臉上,又泛起了淡淡的微笑。

他知道,祖大壽應該也猜到了,自已想要找他說什麼了。也就是說,祖大壽願意在明天與自已單獨面談,說明他的心下,也應該是有一個初步的打算了。

昏沉的燭光中,洪承疇臉上泛起怪異的笑容,同時,暗暗握緊了拳頭。

次日,吃過早飯後,洪承疇換了便服,又給了那些守在門中的護衛們一人一錢銀子的賄賂,讓他們睜一眼閉一眼後,便施施然獨自出門離去。

洪承疇一路小心行走,同時密切注意是否有人在跟蹤自已。好在現在城中秩序大亂,街頭巷尾都是一片惶然不安的氣氛,他這一路穿街過巷,根本就沒人注意到便衣簡裝的他。

不多時,他來到祖大壽居住的小院外,門人隨即帶他入內,直到內廳之中。而在這裡,祖大壽早已等候在其中。

兩人分賓主而坐,看茶後,僕人退出,並把房門緊緊掩上。

洪承疇與祖大壽二人,四目相望,一時間,彷彿有無限話語想對對方說出,卻又一時什麼都說不出。

一時間,這兩位投降清朝的明朝重臣,臉色皆是十分複雜,兩人都彷彿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這房間中的氣氛,亦是十分尷尬。

最終,還是洪承疇輕咳一聲,率先開口:”復宇(大壽字),我今日前來,卻是有一要事,想與你相商。“

祖大壽臉上的肌肉輕輕顫動了一下,他輕嘆了一聲,緩緩道:“亨九,咱們也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了,就不用再打哈哈了。我也直說了罷,你此次前來我處,可是特來勸我,趕緊離開清朝,去別投他處的吧。”

洪承疇見祖大壽一下子就點破了自已前來的真正目的,不禁有點意外,不過他還是快速反應過來,臉上微微一笑,沉聲道:“復宇果是爽快人,洪某也不相瞞,我此番前來貴處,正是此意。”

祖大壽斜了他一眼,又是一聲長嘆:“亨九,你不就是想來勸我,趁現在清朝內亂,無睱顧及我們這些降臣,讓我與你一起,重新潛逃離去,再投明朝效力麼?只不過,我祖大壽不比你啊,我可是先後投降過兩次清朝的人,子侄亦皆爲清朝效力,這般醜行,提起來便是足以讓人慚愧無地,如何還有半點顏面返回明朝!可嘆皇上昔日對我祖家這般信重,我卻最終難盡臣節,在這裡腆顏求存屈身事虜,實是愧對皇上,愧對祖宗,愧對我大明億兆百姓啊!”

聽到祖大壽這番話語,洪承疇亦是臉上燒得慌,祖大壽深感慚愧,他洪承疇又如何能不後悔愧疚呢。

想來他自萬曆四十四年中得進士,一路累官升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再升至三邊總督,總管陝甘晉三省剿匪事宜,在鬆錦大戰前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崇禎皇帝對他可謂相當不薄,信重非常。

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聽聞他被俘之後,多日不食而死,崇禎皇帝更是感動得大哭了一場,親自爲其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設壇祝禱。

爲了記念洪承疇這位爲國而死的大英雄,崇禎給他了最隆重的祭禮待遇,祭壇一共連設了九壇,其到祭到第九壇,整個祭祀快完成了之時,才突然得到消息說,洪承疇已然投降清朝,並沒有絕食而死,崇禎這纔在極度的尷尬與羞辱中,停止了這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祭祀活動。

不過,饒是如此,向來猜忌寡恩的崇禎,卻也還是對洪承疇的家人朋友網開一面,並未採取株連九族的殘酷措施,從這一點來說,崇禎雖在鬆錦大戰中,對洪承疇有逼迫過甚的過錯,但總體上說來,還是相當對得起他洪某人的。

洪承疇長嘆了一聲,才緩緩答道:“復宇,我想對你說,我是來勸你與我一道逃離清境的,只不過,我想投靠的,並不是明朝,而是平遼王李嘯。”

“啥?去投李嘯?!”

祖大壽臉色一變,竟騰地站起身來。

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五十章 軍議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七章 攢典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