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攻打鎮江的部隊陸續的集結到了鎮江。國防軍各部的集結地點是江北,因爲原來保護長江航運的鎮江駐軍就紮營於江北,這裡事實上是國防軍的佔領區。
國防軍用於攻打鎮江的兵力是:駐上海的第六師第二團(六師的一團、三團都收縮到了宜昌),浦口撤出的第56營就隸屬於它。此外就是運河的獨立第三團連同他們的水軍,他們是奉命收縮到這裡的。由東海艦隊派來的特遣艦隊也參與作戰,他們還帶來了一個營的陸戰隊。
兵力是兩個團加一個營,水上力量有特遣艦隊的六艘大型戰艦,獨立第三團的兩艘炮艦,長江艦隊的兩艘炮艦都不同程度的負了傷,還在搶修,就不能參戰了。
鎮江城是沿江城市,城池依地勢而建,因此四四方方的城池也是傾斜的。
長江在這裡向北繞了一個半圓弧,鎮江城在這個半圓弧的起點處。因此,在這個局部,長江是由西南向東北方向流動的,鎮江城也就扭轉了45度角,它的西北城牆沿江而建,主要的碼頭也在這裡。有碼頭就有人員的來往,因此,這一面也有城門。鎮江是重要的江防城池,城門處必有甕城。
據探報,城中守軍有三四千人,守軍人數也不算少了。
國防軍預定進攻的就是沿江的這一面城牆,一般的情況下,大軍攻城都不會選擇這裡,因爲這一面地域狹窄,只有幾十米的寬度,無法展開兵力,並且都在城牆上火炮、弓箭的攻擊範圍之內,攻城的一方會遭到城牆上的打擊,無法組織進攻。但是國防軍是靠火炮攻擊城牆的,而無論是第六師還是獨立三團都沒有攻城的重炮,這是因爲他們原來的保護航線的任務不需要攻城,此外這裡是水網縱橫之地,這裡的橋樑根本就不適於車輛的通行,重炮過河很困難,完全要靠舟橋兵搭建臨時橋樑。現在他們就只能靠東海艦隊的艦炮來攻城,因此,就選擇沿江的一面城牆。
陸軍的攻城重炮就是借用了西洋戰艦上的80毫米火炮。
這一次東海艦隊派來的艦船中有兩艘西洋戰艦,西洋戰艦上都是類似攻城重炮的那種改造火炮,特別是,每一艘西洋戰艦上還有一門120毫米的重炮,在這種重炮面前城牆就像豆腐渣一樣不堪一擊。有這樣的力量,當然他們會選擇沿江的一面城牆。
九月二十四日中午,國防軍派出了一名使者到鎮江勸降,這名使者就是56營的張教官,他在此地駐軍多年,對於鎮江的官員都很熟悉。
張教官乘坐一艘通信船,過江來到鎮江城,鎮江的官員和軍官在城門處會見了使者。
張教官說道:“我們都算是老熟人了,但是今日有軍令在身,也就講不得往日的交情了。你們也知道曲阜的刺殺案件,前幾日朝廷的官軍又進攻驅逐我浦口的駐軍,使得長江、運河等航運線路全部中斷,也使得我方官兵遭受了重大傷亡。朝廷的這些作爲已經嚴重的損害了我聯省一方的利益,也嚴重的損傷了長江、運河等航運沿線黎民百姓的利益。爲此,我國防軍不得不報復,決定取鎮江城。我此來就是希望各位識大體,避免不必要傷亡,也避免傷及鎮江民衆無辜。我們歡迎貴軍投誠,我方定會善待各位以及上下軍官兵丁。各位也可以選擇棄守鎮江城,我軍絕不追擊。以往的事實也說明我國防軍說話算數,絕無謊言。最後,各位如果非要一戰,也請城裡的衙門差役告誡百
姓,留在家中,不要到處亂跑,以避免誤傷。”
從張教官的話就可以聽出來,國防軍與官軍就是亦敵亦友的關係,雙方並非仇敵。
一位官員說道:“張教官,我們的確是多年的交情了,但是這一次不同於以往,朝廷已經有了守土守城的命令,我們皇命在身,也是身不由己。只是破城之日,還請你們善待城中的百姓。”
這位官員很明白,鎮江是守不住的,但是他也不能做主投降。
這位官員的話尚未說完,旁邊一位身着魚尾服的錦衣衛開口說話了,他指責哪位官員:“你說的什麼話?難道想投降不成,你敢背叛皇上,我就殺了你!”
他又指着張教官說道:“休要囉嗦,再不走我就殺你!”
旁邊有人勸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這位錦衣衛說道:“斬使以示威!”
說着就拔出刀來,衆朝廷官員,趕緊阻擋,勸解。
使臣的目的已經達到,該說的話都說了,於是張教官也就退出城,返回了江北。
九月二十五日早晨,做好了攻城準備的國防軍,首先出動了戰船,戰船距離鎮江城六七裡之外就停了下來。船隻上配備的氣球也升起來了。
這裡的江面寬度就有六七裡,官軍岸邊的火炮都打不了這麼遠,他們停在了安全距離以外。
今天國防軍打算用西洋戰艦上的火炮擊毀城牆。這種改造的火炮多數是80毫米口徑(每一側有四到六門炮),射程八里。每一艘西洋戰艦上還有一門120毫米火炮,射程12裡。西洋戰艦噸位大,排水量都在一千噸左右。船身平穩,火炮也就打得準。
“轟!轟!”
炮聲震天,終於開炮了!兩艘西洋戰艦的十幾門大炮順序開炮。
戰艦上的大炮儘量不要齊射,而是順序射擊,這是爲了避免過大的衝擊力造成船隻過分的晃動和顛簸。
十幾發炮彈先後飛奔城牆上選定的一個點。80毫米的炮彈還夾雜着120毫米的炮彈,只是一輪炮擊,20多米寬的一段城牆就被掀掉了一米多高,威力驚人。
古代的城池都不是很大,像鎮江這種重要的城池,邊長也不過四五里,城內又沒有高大的建築,所以,城內的人也都能看到城牆被炮擊的情況。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城牆就被掀掉了一截,城頭上守衛的士兵就不要說了,都被炸飛了。城中的官兵們無論在哪個位置都能看到這個情況。哪一個人都要想一想,這城能守住嗎?
官軍在城牆上就有火炮,但是,他們都知道自己的火炮能打多遠,現在的距離他們沒有還手之力。
這種老式的艦炮的缺點就是發射速度慢,一分鐘打一炮,但是比紅衣大炮三分鐘打一炮還是快一點。
一分鐘後,下一輪炮擊又開始了,城牆又被掀掉一米。城牆也不是那麼牢固的,在強力的打擊下,這一段已經是搖搖欲墜了。恐怕經不住幾炮,城牆就會坍塌。
城裡頓時開始混亂了,原本就信心不足的守軍,只是在督戰隊的督促之下勉強守城,這一來全部軍心動搖。督戰的錦衣衛也不是瞎子,他們也能看到即將坍塌的城牆。
國防軍的氣球觀測員看到,鎮江城東南側的城門終於打開了,不斷的有一羣一羣的人涌出了城門,距離太遠,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從旗幟判斷,起碼有一部分是官軍。就是
說部分官軍、官員開始逃亡了。
國防軍還是不緊不慢的轟擊城牆,他們不着急,最好用這種方式逼退官軍,避免過於激烈的攻防戰,這對大家都有好處,畢竟都是中國人,傷亡還是儘量的減少。城牆毀了還能重建,人死不能復生。
終於,那一處城牆經不住反覆的轟擊,轟然一聲倒塌了很長的一段,炮擊這才終止下來。據氣球觀測員估計,退出鎮江城的軍民已經有三四千之多,城中即便有守軍也不會多了。
在兩艘護衛艦的掩護下,登陸母船出動了,那上面有一個連的陸戰隊,後面跟隨着兩艘武裝商船,都滿載着士兵向長江對岸行駛過去。
其實這裡有碼頭,武裝商船同樣可以靠岸。之所以使用登陸艇,是爲了以防萬一,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城牆上官軍的火炮始終沒有開炮,估計他們知道反抗毫無意義,或者開炮的人都跑光了。
接下來太順利了,士兵登陸,從豁口處佔領城牆,後續部隊入城。官軍的確還有不少,都是本地的衛所兵,這裡是他們的家,他們能到那裡去?他們與國防軍也有多年的來往,有的還很熟悉,因此,他們並不懼怕國防軍,他們選擇留下來,交出武器,投降!
國防軍只是打了一批炮彈,炸燬一段城牆,兵不血刃佔領了鎮江城。
這一次佔領與以往長江沿岸開闢航路時完全不同了。國防軍入城後,立即發告示,實行軍管,上報大都督府,請求調配官員。同時對於周圍的府縣全部佔領,解除官方的、非官方的一切武裝,並開始籌備組建地方武警部隊,建立警察局,保安鏢局,穩定地方。
北部的佔領徐州之戰也同時打響,山東的第三師也順利的佔領徐州(類似的戰鬥從略)。
有了徐州、鎮江兩地的呼應,國防軍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長江以北的直隸地區也就陸續被佔領,這一段運河航運重新開通。
從鎮江到上海,同樣被陸續佔領,並且與浙江連成了一片,現代屬於江蘇省的這一片地區,就只剩下了南京周圍還在朝廷的手中。
國防軍沒有對南京採取進一步的軍事措施,還是顧慮到影響,怕震動太大,擔心民心不穩。因爲,畢竟新朝尚未建國,新皇尚未登基。大明的皇帝還不能一下子就廢除掉。
聯省的政策變化還是有的,例如:在報紙上公開宣佈,從現在起,聯省終止對朝廷的納稅,終止對朝廷軍火工廠的援助,終止對朝廷的糧食援助。
糧食的一項,該收穫價格之戰的成果了,朝廷一方的農業已經嚴重的退化了,大批的田地荒蕪,現在秋收已過,距離明年的夏收還有半年多,聯省的糧食貿易一中斷,朝廷一方立即就會進入嚴重的糧荒。僅此一項就足以摧垮朝廷,用不着大動刀兵。
還有一項政策變化:在聯省的範圍之內,還有大明的數十位朱姓的王爺,從現在起,聯省不再承認他們的王爺地位,王爺的名號不能再用了。當然聯省也不會沒收、清算他們的財產,他們就等同於民間的地主士紳。他們的王宮就變成了私宅,還是他們的產業,但是失去了王府的地位。如果有罪行,那是另一個問題,有律法,有法院,自然會秉公辦理。
聯省對於王爺們的措施很溫和,這就避免了大規模的反抗,同時這也是按照聯省的律法,依法辦事。
--- 第538章完 ---
(本章完)